登錄???|???注冊
2022年9月,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美聯儲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歐元區通脹率再創歷史新高,瑞士信貸股價累計下跌21%......2019年,當市場還在討論長期低通脹會不會演變成通縮時,誰也不曾想到,三年后,消失了半個世紀的大通脹卷土重來,再疊加越來越強烈的衰退預期,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后疫情時代以來,我們已然步入了一個高通脹時代。
《21世紀商業評論》雜志社 ·財經 ·7.2萬字
近年來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時代,也成為中國經濟增速下行、進入經濟新常態的關鍵因素。如今,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隨之而來的,不僅有經濟前景方面的壓力,也蘊含著一系列商業機會。
《商界》雜志社 ·財經 ·7.3萬字
《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0)》是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金融研究院推出的年度重磅研究報告,在每年舉行的“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推出,迄今已有十五年歷史。報告包括銀行趨勢篇、保險趨勢篇、銀行排名篇等。銀行趨勢篇每年觀察銀行業發展的最前沿趨勢變化,以一線業內人士的視角探討這些趨勢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銀行排名篇推出《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研究報告》,嚴謹的延續一貫的指標體系選取亞洲各國家和地區參與排名的銀行,這項排名研究也已經持續了15年,在銀行業內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21世紀經濟報道 ·財經 ·11.5萬字
《21世紀經濟報道》是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下屬中國最大的商業報紙媒體,是中國商業報紙的領導者。致力于服務最優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經濟界最受關注的中國經濟類日報。全國三大經濟類報紙之一。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年以來,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開拓出了一條屹立于世界東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歷史的視界拉到超過一個世紀的長度,今天這個迎來百年華誕的政黨之偉大,愈發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21世紀經濟報道 ·財經 ·7.5萬字
在互聯網投資領域,美國與中國市場的格局具有明顯差異。美國互聯網經濟圈里,Facebook、Google和Amazon三大巨頭,只占據了60%的市值。但在中國,BAT以及BAT控股的公司,占據了互聯網公司市值的90%以上,所以創業公司不和BAT合作是沒戲的,而要和BAT合作必須要有自己的價值,需要線下力量的O2O企業正符合屬于BAT能力范圍之外的屬性。我們特別編輯了《金融家總是對的么》系列專刊,嘗試找到金融家們叱咤風云的獨門絕技,解析巴菲特們的投資策略與邏輯,了解金融家的項目選擇原則與標準,展望未來的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投資革新。
商業周刊 ·財經 ·5.2萬字
數字技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持續迭代升級的平臺算法不斷引發用戶熱議。如何理解大數據?是絕對不能侵犯的個人隱私,還是數字經濟時代生產要素之一?如何解決大數據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開放型研究機構羅漢堂近期發布了《理解大數據:數字時代的數據和隱私》(中文版),以經濟學視角解讀大數據。報告嘗試回應數據價值、數據分享風險和解決方案、數據治理原則等問題,并建立了理解數據的整體性框架。通過大量經驗證據分析,報告對用戶數據分享行為取得第一手洞察。例如,大部分用戶會選擇授權個人信息分享,很少有人會后悔。再比如,相對于較少使用數字服務的用戶,更多使用數字服務的用戶,對隱私泄漏的擔憂會更強烈。
羅漢堂 ·財經 ·5.4萬字
中國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中國廠商在通訊芯片、模擬芯片與OSD設計、成熟制程制造與封測環節產生較多的營收,而在前端設備和原材料市場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在芯片設計環節,中國企業跑步前進,在存儲芯片、模擬芯片方面建立起一定的競爭力。如何突破封鎖,造一顆國產芯?
《21世紀商業評論》雜志社 ·財經 ·7.3萬字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開踢在即,人們愛看球賽不僅是因為可以欣賞到高超的球技,更是因為比賽結果的不可預測性。比賽結果雖很難預測,但我們可以從比賽中學習團隊管理知識。本別冊分別從球星、教練和俱樂部角度闡述球賽與管理的異曲同工之處。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5萬字
確定性,是當今世界的“稀缺品”。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實力持續提升并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自身強大的同時也使全世界從中受益。在中國經濟總量已達百萬億元人民幣規模之際召開的中共二十大,除了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心針”外,還為其打開了一扇眺望更美好未來的新窗。黨的二十大將高質量發展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期望走出一條能以盡可能小的投入換來盡可能多的產出,且能更好惠及全體民眾,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中共二十大報告為我們繪制的中國經濟藍圖,不僅向世界傳遞出了對于中國經濟的穩定預期。中國對高質量發展的探索,更將為全球解決可持續發展難題給出“中國答案”,作出中國貢獻。
《商界》雜志社 ·財經 ·7.5萬字
再從創新的維度來看,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尋找發展增長新動能的挑戰。而市場規模,正是創新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當你單刀直入,面對更大規模的市場,顯然更容易收回研發成本,因此更有動力增加研發。事實上,數據表明,出口企業確實比非出口企業更加創新。世界是平的。小巨人們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展現的不僅是商業土壤的多樣性,它們砥礪前行的姿態,更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商界》雜志社 ·財經 ·9.5萬字
晉升為管理者是個好消息,這代表著到目前為止你的表現都很成功,然而,從今以后的職業生涯道路將會更加崎嶇難行。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9萬字
從量變到質變。作為一個經濟體量冉冉升起漸與美國比肩的國家,中國在產業創新的價值層面卻嚴重滯后。在中國,模式創新占到80%,而美國60%以上是技術創新。有用即真理。當很多模式還沒走到窮盡的時候,實用主義觀念如此有效,也很正常。但即便中國企業界誕生諸如小米、微信乃至馬云這樣的現象級事件,那些在本土行之有效的技巧依然很難跨境移植,獲得更具普世意義的成功。更可怕之處在于,這些企業個體的成功,對更廣泛的企業群體幾乎毫無意義。——為什么中國亟須一場商業思想新啟蒙?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1萬字
技術兇猛發展,“黑天鵝”事件頻仍,使得公司高管間的核心話題就是變革,無論交流是從什么開始的。變革已經成為商業世界的時髦詞匯,仿佛不談變革就落伍了。但并不是每家公司,每次變革都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變革失敗是個大概率事件。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期封面文章《評估公司“變革力”》就回答了這一問題。兩位作者還給出了4種通用變革原型,并針對每一原型列舉出“癥狀”和應對之法。相信在按圖索驥之后,每家公司都會對自己的變革力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應該注意到的是,變革力是一個變量,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運作提升變革力水平。希望每家公司都能研究并提升自身的變革力,打造更加敏捷和更具韌性的組織,大大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2萬字
今天,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特征,讓這些青年知道知識的力量,他們的進取和欲望以更從容有序的方式來實現;他們無國界,可能出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與世界在互聯網任一高度平行,并同時發聲;他們無禁忌,不迷信成功學和所謂大師,一切人一切事都可以輕松解構,轉化為表情包;他們一邊厭惡精致的利己主義,一邊崇尚扁平化的個人管理。觀察中國商業青年的崛起之路,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這個時代留給年輕人的機會,看到在新的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時代浪潮下,鑿出的裂縫。
《商界》雜志社 ·財經 ·7.4萬字
《哈佛商業評論》一直致力于把脈商業世界的法則趨勢,提供最新最有效率的管理經驗和實踐。過去一年登上《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兩大主題非常明顯:一是更加關注技術對于商業的影響,另一個是長期主義思維的強化。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2萬字
美國企業比他們的總統看上去對印度更友好,Facebook正在嘗試提供免費基礎流量服務。網絡接入在印度都是一個格外重要的東西,這里有1.3億Facebook用戶,3.75億網民,還有8億多沒有上網的人。我們特別編輯了《金磚光彩重生——中國、印度與南非》特刊,帶您走入中國、印度與南非的商業世界,全球貿易與新技術為他們帶來的推動力量并加速變革,在刺激經濟、環境保護、商業投資和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中國、印度與南非都在積極進行探索,解碼金磚國家光彩重生的驅動力量,體悟沖破經濟迷霧的探索之路。
商業周刊 ·財經 ·2.8萬字
本期封面文章《再造管理團隊》的三位作者指出,外界環境的變化促使管理者,特別是高級管理者的領導能力發生變化,其中,平衡貌似矛盾問題的能力尤為突出。為此,他們提出了6種矛盾組合,并指出,多數領導者缺乏相應的能力,同時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再造管理團隊首先要從高級領導者開始,但這種再造必須層層向下,在整個組織中培養新的領導能力。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9萬字
盡管有資格和資歷的女性,在各行業,不同機構獲得最高職位的人數在上升,盡管很多組織致力于培養高潛力女性雇員,在晉升高級職位方面,男性和女性仍存在性別差異。在眾多原因中,傳統觀點認為,養育孩子是一小部分女性董事、C級領導者和合伙人等退出職場的原因。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2.5萬字
給問題找到絕妙的解決方案,是一件令人非常有滿足感的事。隨著事業發展,你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復雜,你的決定也會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考慮到這一點,迅速給出簡潔的答案不一定是最輕松或最合適的做法。進入解決問題的狀態之前,領導者可以退后一步,“你在解決正確的問題嗎?”在一項針對106名C級高管開展的研究中,他發現85%的參與者對自己所在組織“不擅長診斷問題”表示贊同。找錯問題會浪費時間和金錢。用“頭腦群集”取代傳統的頭腦風暴,可以擺脫陳舊的思維和現象,比如功能固著,即關注一件物品的常見用途而非物品本身及其他可能的用法。頭腦群集讓你發現其他形容自己目標的方式,由此想到實現目標的新途徑。
產品創新的精神和力量,正在一躍而起。這是一種生于大地,長于天空的力量,它所創造的商業奇跡,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世界。過去的一年里,中國企業打造出眾多令人印象深刻且深受用戶喜愛的創新產品。這些產品憑借著在功能、設計、技術等方面的創新突破,以及對消費趨勢和各種細分需求的精準把握,成為消費升級時代下的爆品。它們用不同的方式見證著——只有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通過用戶體驗驅動生產出來的產品,才具備真正持續的競爭力。
《商界》雜志社 ·財經 ·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