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jù)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的決定》修正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就重點條文進行權威注釋,并附錄有相關重要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等配套文件,是學習適用道路交通相關法律制度的實用圖書。
中國法制出版社 ·綜合學科 ·11.2萬字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信訪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有益補充。信訪制度是我國政治活動中獨具特色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信訪的功能主要定位于政治參與、利益表達、行政監(jiān)督、權利救濟等方面。近年來,經濟改革與社會發(fā)展導致了大量的社會矛盾,信訪成了公眾反映和解決訴求的重要渠道,承載了黨和政府的政治、行政和法律功能。由于糾紛解決和權益救濟功能的強化,政績考核功能和公共政策等功能的加入,信訪被賦予了過重的職能而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國務院秘書長楊晶同志在全國信訪局長會議上要求,必須學界定信訪工作的職能邊界,回歸本位,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解社情民意、匯集意見建議、分析穩(wěn)定風險、評估政策得失、排查矛盾隱患、解決合理訴求”上來。人民建議征集開展,在工作理念上,實現(xiàn)了從參與保障到參與決策的轉變;在工作方式上,實現(xiàn)了從經驗實操到規(guī)律研究的轉變;在工作思路上,實現(xiàn)了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預警的轉變;從工作境界上,承擔了從對維穩(wěn)負責到對執(zhí)政負責,有效地避免陷入“越維穩(wěn)越不穩(wěn)”的惡性循環(huán),實現(xiàn)了信訪聽取民意,聯(lián)系民情,維護民利的本位功能。
張恩璽 ·綜合學科 ·16.4萬字
目前,作為推進溫室氣體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碳交易、碳金融在世界范圍內呈現(xiàn)蓬勃發(fā)展之勢。本書從法學視角對碳交易、碳金融的權利基礎——碳排放權進行系統(tǒng)性地理論闡釋,從歷史與當下、國外與國內、靜態(tài)與動態(tài)、內部與外部等多個維度對碳排放權的理論與制度進行深入考察分析,回答了碳排放權因何起源、是何權利、如何變動、與其他相關制度怎樣協(xié)調等一系列問題,是國內率先對碳排放權進行基礎理論性研究的專著,可以為碳交易、碳金融的理論研究、立法設計和實踐發(fā)展提供有益參考。
夏梓耀 ·綜合學科 ·19.7萬字
《中財法律評論(第八卷)》中財法律評論共分為財經法苑、民商研究、公法探究、域外法律四大欄目,共收錄來自于中財、人大、政法、英國倫敦大學等名校以及上海高院的作者的15篇高水平論文,關注財經法尤其是金融法學的前沿問題探討,兼顧理論與實踐。
張量 ·綜合學科 ·21.7萬字
檢察工作分為公訴、偵查等多個方面。本書內容主要包括檢察官的中外歷史、檢察官的職業(yè)技藝理性與倫理、檢察官的多元角色、檢察官執(zhí)行行為與裁量行為、檢察官權力的分配及制衡以及檢察官的職業(yè)保障與非訴訟制度監(jiān)督。在內容安排上,本書力圖打破國內傳統(tǒng)的對檢察官理論研究之窠臼,以檢察官作為主體的人為基礎,探尋一種具有規(guī)律性、普適性的檢察官理論,以此與世界其他國家檢察官理論研究對接。
嚴勵 金建慶 ·綜合學科 ·26.5萬字
本書將從區(qū)塊鏈概述、區(qū)塊鏈知識產權的布局和保護、區(qū)塊鏈企業(yè)經營中可能遇到的民事法律風險、行政法律風險、刑事法律風險、區(qū)塊鏈企業(yè)投資人的法律風險、區(qū)塊鏈技術運用的國際經驗等章節(jié)進行分析,解讀技術運用中重要的知識產權布局和保護才策略,同時解讀區(qū)塊鏈企業(yè)在經營中將遇到的各類風險并提出防范措施,最后對日本、新加坡、美國、韓國等國家運用區(qū)塊鏈技術的經驗進行介紹總結,供國內相關企業(yè)及從業(yè)人員參考。
史源 ·綜合學科 ·10.2萬字
為落實國家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不斷提高本科生培養(yǎng)質量,推進本科生培養(yǎng)體制改革,自2011年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秉承著營造學術氛圍、活躍學術思想、提高科研能力、引發(fā)學術爭鳴的初衷,每年在本科生中舉辦學術論文大賽。時至今日,“軍都法學”論文大賽的舉辦經驗日益豐富,活動機制日趨完善,已成為中國政法大學的精品活動,在我校論文比賽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學院的學生通過參與“軍都法學”論文大賽,增強了學術研究意識,強化了專業(yè)能力訓練。論文大賽的舉辦力求提高學生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和參與率,促進學術交流,為法學院的同學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學術成果的平臺,以此提高同學們的學術水平。法學院廣大師生對論文大賽的舉辦給予了充分的支持、鼓勵與關注,是論文大賽得以生生不息的動力。繼《軍都法學》(第一輯)與《軍都法學》(第二輯)論文集出版后,我院又成功舉辦了第五屆、第六屆論文大賽。其中第五屆論文大賽共收到論文108篇;第六屆論文大賽更進一步,共收到投稿論文112篇。我們從中選取了20篇優(yōu)秀作品,集結成《軍都法學》(第三輯)論文集出版,以示對學生們的學術能力的肯定與鼓勵,同時為擴大學術論文的影響,給更多學生以啟發(fā)和借鑒。求學問道,親近名師,浴伯牙風情;滿腹經綸,論劍軍都,悟學術精神。
劉大煒 楊婷婷 ·綜合學科 ·27.2萬字
一旦法律不加解釋,它的存在便無意義。以此為理念,并根據(jù)現(xiàn)行成文刑法典的有關規(guī)定,《走向實質的刑法解釋》對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系列富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適當解釋。《走向實質的刑法解釋》所應用的解釋方法有主觀解釋和客觀解釋,縮小解釋和擴大解釋,體系解釋和反對解釋等,《走向實質的刑法解釋》對相關問題的解釋基本上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實質的刑法立場而進行的。
劉艷紅 ·綜合學科 ·25.5萬字
鑒于篇幅本書稿基本上是重寫的,它立于雙層多階犯罪構成理論,凸顯犯罪構成中的肯定行評價和否定性評價,將犯罪論的核心課題融合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形成對犯罪論的系統(tǒng)梳理之結構和實體;在具體表述上試圖以簡潔、明了、清晰但不失深入的形式,分析、揭示精深而復雜的犯罪論原理,堅持并凸顯刑法學的應有風貌。
張小虎 ·綜合學科 ·60.4萬字
本書是中國政法大學學術論文的優(yōu)秀結集,收錄了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階段的學生思想成果。是當代法律學科學生學習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平臺。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身感興趣的問題,更能獲得知識的積累和認識的升華。
劉大煒 陳維厚 ·綜合學科 ·31.5萬字
該書以新修訂《中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草案)為對象立足中國農村現(xiàn)狀、借鑒先進理論,本書先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概念和法律性質入手,結合我國當前的立法現(xiàn)狀,提出了當前我國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本書的第二部分論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一般理論。本書的第三部分對我國歷史上的永佃權制度和國外的農村土地制度進行了分析,并從中總結出對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經驗啟示;本書的第四部分則從制度和實踐兩個方面提出了我國當前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全國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法案室 ·綜合學科 ·22.5萬字
2016年5月20日,第二屆“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辦,會議由中國民法學研究會主辦,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制出版社、江蘇博事達律師事務所和上海錦坤律師事務所協(xié)辦。作為民法中重要的一部分,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對民法典的編纂意義重大。研討會針對擔保法理論問題如抵押權之侵害及保護、浮動抵押、以物抵債等等,及擔保法實踐中動產融資登記、預購商品房抵押等問題作了深入的討論,本書是擔保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的論文集。
董學立 ·綜合學科 ·30.2萬字
國家高等教育市場化使學費持續(xù)增長,其帶來的教育成本分擔、教育公平等問題逐漸成為公眾視野中的焦點,并直指公民的受教育權和相應的政府責任。國家助學體系是解決高校貧困生就學問題、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重要保障,其內涵隨著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及經濟社會變革而不斷發(fā)展,然而追求社會利益的宗旨始終貫穿其中。國家助學體系中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及權利與權力的關系是社會利益福祉所在,也需要法律制度的約束和保障。經濟法是以追求社會利益為本位的現(xiàn)代法,社會責任本位是經濟法從“以人為本”出發(fā)調整經濟關系的必然的強制性內在要求。社會利益觀不僅要求經濟法對傳統(tǒng)法律價值進行整合,而且還催生了經濟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并要求在實體法中有所體現(xiàn)。本書分析了國家助學體系法制完善的必要性,對國家助學體系法制構建的歷史變遷、理論基礎、運行績效以及立法構想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檢視。論證在經濟法的視閾下,國學助學體系法律制度的優(yōu)化設計應在宏觀上以公平分配和社會保障為制度約束,中觀上以市場規(guī)制為制度實施,微觀上以契約治理為制度保障。
柯心 ·綜合學科 ·14.9萬字
以隱私權的體系建構為中心,討論了隱私權這種新型權利興起對傳統(tǒng)民法的沖擊及其實現(xiàn)民法上的體系化的可能性。本書探究了隱私權、人格權、現(xiàn)代民法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比較法的考察,解決了隱私權的概念和定位、隱私權的正當性、隱私權的體系化建構三個重要理論問題。
馬特 ·綜合學科 ·22.2萬字
《中非法律評論》,依托于中國法學會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創(chuàng)設并將長期建設的“中國-非洲法律研究中心”、“中國-非洲法律培訓基地”等專業(yè)研究與人才交流的平臺,集合了來自非洲各國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學者等獨立研究和專業(yè)觀點,對于非洲目前的相關法制建設、法律實施和發(fā)展趨勢等,做了非常直觀、有價值的介紹。
萬猛 姚琦 ·綜合學科 ·13.9萬字
本書通過對“架構”這一網絡法原初概念的重新理解,解釋數(shù)字生產方式的出現(xiàn)如何推動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和政策調整,“架構”不僅是規(guī)制性手段,也是生產性空間,集中代表了數(shù)字生產方式需要法律保護的核心利益,圍繞這一利益訴求,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數(shù)字經濟生產過程和控制過程的一體兩面,以及互聯(lián)網從開放走向封閉的內在邏輯。
胡凌 ·綜合學科 ·26.6萬字
中國法制出版社編寫的《繼承法新解讀(全新升級第3版)》將重難點法條以【解讀與應用】形式進行闡釋,注釋內容在吸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對條文的權威解讀中精華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全新撰寫,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并突出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糾紛與難題,并專設“以案說法”生動形象展示解決法律問題的實例,這是市面上其他圖書所無法比擬的?!暗谌妗备羌尤霗嗤痉ú块T的裁判案例,指導實踐更真實、更準確。
中國法制出版社 ·綜合學科 ·19.2萬字
《物權法之經濟分析:所有權》是中文世界中第一本物權法經濟分析的專論。起筆介紹物權法經濟分析的重要分析工具,澄清經濟分析與法學方法間的融合方式。而后由經濟分析切入核心問題--所有權與物權的本質,提出與普通法與大陸法系物權理論不同之特殊見解。物權法定主義使得物權法與合同法之發(fā)展有根本不同,物權法定主義之效率性又是海峽兩岸的熱門爭議,本書對既有論述提出系統(tǒng)性的反省。作者同時吸取了美國法系與大陸法系的法學精華,又兼有經濟學與統(tǒng)計學的眼光;對書中探討的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本書以物權法的議題為經,臺灣民法條文、中國物權法條文為緯,將創(chuàng)新的理論落實到具體之法釋義學操作。法律人可以直接援用本書之分析,解決實務問題;經濟學子則可藉此一窺經濟分析在論述經濟活動之外的強大威力。
張永健 ·綜合學科 ·2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