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寧夏半山半川、富饒美麗,引黃灌區素有“塞上江南”之稱。但就寧夏整體而言,干旱少雨,地形地貌變化大,地質構造復雜,是生態資源環境脆弱的地區,也是全國自然災害嚴重的省區之一,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干旱、地震、冰雹、洪水、泥石流、滑坡、農林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的挑戰和威脅,不斷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相應增加,其不利影響日趨加劇。
張思源 ·環境科學 ·8.8萬字
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后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助力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全彩版)既包含生動形象的漫畫,又包含豐富有趣的環保科普理念和知識,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展開,主要向讀者介紹了以下精彩內容:生態文明的提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生態文明的行為建設、生態文明的法制建設、生態產業的建設與發展等,幫助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提高環保意識。本書旨在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倡導綠色環保理念,適合所有對環保和生態文明理念感興趣的大眾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親子閱讀。
高英杰 王旅東主編 ·環境科學 ·3.6萬字
《銀川平原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與保護》共五章,第一章論述了銀川平原城市供水安全與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在支持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方面的效益;第二章分析了銀川平原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與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第三章討論了銀川平原城市供水水源地保護的原則和基本保護措施;第四章以東郊水源地為例,就農業面源污染,道路、排水溝穿越等問題,對水源地安全保護工作做了示范部署;第五章論述了水源地安全與保護的保障措施并給出對策及建議。
孫永亮 黃小琴主編 ·環境科學 ·4.2萬字
本書共分8章,主要介紹了清潔生產概述、服務業清潔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住宿餐飲行業概況及特點、住宿餐飲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方法、住宿餐飲行業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住宿餐飲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和經驗、住宿餐飲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案例、住宿餐飲行業清潔生產組織模式和促進機制,本書還附有行業政策類和技術類文件,便于讀者查閱。本書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可供從事清潔生產研究及推進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孫曉峰 李曉丹 李靖等編著 ·環境科學 ·9.6萬字
本書構建了以較為全面的環境質量為基本框架的地區環境經濟分析評價方法體系,基于泰爾指數,從四個板塊分析我國各地區間環境經濟的分化情況;考慮環境因素的地區經濟收斂及其增長動力,探討了各省區市環境質量發展情況、經濟環境地區分化情況,并用經濟指標和環境指標,從人均GDP的角度分析了地區經濟收斂情況,得出地區β收斂與否與樣本周期長短有關的結論,提出了地區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政策,并認為經濟增長是解決地區差距的根本途徑。
張自然等 ·環境科學 ·6.7萬字
《通往可持續環境保護之路——UASB之父GatzeLettinga的厭氧故事》包括了Lettinga教授對自己學術生涯中的經歷、取得的成果的高度概括性評價。本書Lettinga教授希望傳達給人們的一個觀點,即當代高效固體厭氧消化技術和廢水厭氧處理技術及其系統具有巨大應用潛力。本書通過作者的論述,希望提高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識,因為在當前社會,這個詞經常被嚴重誤解。通過本書對諸多正規歷史的回憶回顧,作者討論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兩個領域的諸多重要議題;同時作者也對在其職業生涯中做出諸多貢獻的人們表達了謝意。本書可供市政工程、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廣大環保愛好者參閱。
(荷)赫茲·萊廷格 ·環境科學 ·13.4萬字
本書共分8章,在簡要介紹清潔生產的概念及國內實踐基礎上,闡述了服務業清潔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交通運輸行業概況及特點、交通運輸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方法、交通運輸行業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交通運輸行業清潔生產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交通運輸行業清潔生產典型案例、交通運輸行業清潔生產組織模式和促進機制。書后還附有行業政策類和技術類文件,便于讀者查閱。本書旨在促進交通運輸行業清潔生產工作,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動審核單位、咨詢服務機構及管理者從不同角度推進清潔生產相關工作,可供從事清潔生產研究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李曉丹 陳晨 李旭等編著 ·環境科學 ·9.9萬字
船只停靠港口期間,燃油自供電既成本高又污染環境。因此,保護自然環境,發展港口岸電是必然趨勢。然而,推廣岸電也絕非易事,需要解決理念、技術、商業模式等諸多難題。本專輯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廣港口岸電、保護綠水青山的難題,匯集來自國家電網公司各單位的12項優秀成果,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國網方案、中國方案。
于志宏主編 ·環境科學 ·5.4萬字
本書基于1998—2016年地級以上城市霧霾污染面板數據,遵循時空特征—經濟影響—驅動機制的思路,綜合應用核密度估計、空間自相關分析、熱點分析、重心分析、空間計量經濟模型、時空地理加權模型等方法和模型對霧霾污染相關問題展開系統研究。本書首先從地級城市、城市群、重點城市群多個尺度綜合探討霧霾污染時空格局及演變規律;其次分析霧霾污染約束下的城市綠色技術效率時空特征及驅動因素異質性,從結構、布局和形狀三個層面探尋建設用地景觀格局對霧霾污染影響的機理和路徑;最后提出霧霾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議,以期為霧霾污染治理政策的創新及相應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和技術支撐。
梁流濤等 ·環境科學 ·14萬字
本書主要以國家低碳省市試點和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為重點,系統梳理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的理論基礎,闡述地方積極開展相關實踐行動的背景、意義、目標、制度框架與政策支撐;全面、系統地評估地方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總體進展和成效,通過深圳、武漢、鎮江、南昌、常德、成都6個典型城市案例,詳細介紹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實踐、措施和經驗,包括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研究制定的城市低碳發展規劃,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展示我國近年來地方應對氣候變化所取得的成就。
本書編寫委員會編著 ·環境科學 ·17.5萬字
本書總結了戰略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環境管控的理論與方法,回顧了我國戰略環境評價與"三線一單”工作實踐,以"連云港市戰略環境評價”及"三線一單”試點工作為基礎,講述了戰略環境評價中"三線一單”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總體技術框架、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生態環境影響預測、"三線一單”環境管控、發展調控策略、戰略環評與"三線一單”管理平臺等,提出了地市級戰略環境評價報告框架和主要圖件的建議。
李王鋒等 ·環境科學 ·8.6萬字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地震、洪災、火災、車禍等突發災害時有發生。面對災害,很多人因缺乏自救知識而驚慌失措,錯過了最佳自救時間,導致悲劇的發生。面對突發災害,能否及時有效地采取自我救助措施,將會決定生命的延續與否。同時,掌握了遇險緊急救助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周圍的人擺脫險情。本書是現代家庭必備的自救手冊,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閱讀。本書內容分為自然災害篇、火場危害篇、交通事故篇、水上安全篇、日常意外篇等,增強讀者的生存能力,讓讀者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救助他人!
劉瑞軍編著 ·環境科學 ·6.6萬字
本書共分5章,在概述了生活垃圾現狀、危害、分類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及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本書是“環保行動系列叢書”中的一分冊,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平實,適合資源再生、城鄉環境衛生治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處置等領域的從業人員、企業管理人員,以及關心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和綠色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的廣大讀者閱讀。
韓丹主編 ·環境科學 ·5.9萬字
本書選擇《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簡稱《辦法》)實施作為“天然實驗”背景,從空間距離與同業模仿的視角,研究了環境信息機會主義披露行為產生的動因與經濟后果。研究內容包括基于縱向空間距離與橫向同業模仿,構建了機會主義披露行為的影響模型;基于經驗數據驗證了空間距離、同業模仿與環境信息披露機會主義行為的前端實現路徑與后端經濟后果;建立了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監測系統的理論框架。通過研究得出了如下結論:《辦法》的頒行顯著提升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水平與質量;空間距離與同業模仿是企業管理層用來緩解《辦法》所帶來的公共壓力的主要路徑;環境信息機會主義披露行為取決于管理層對成本與收益的權衡;環境信息披露監測系統能夠有效地遏制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本書還拓展了現有以企業內部影響因素為主的理論解釋框架,為政府規范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提供了理論與政策支持。
姚圣 ·環境科學 ·12萬字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中期階段,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等問題迫在眉睫,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開展生態規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本書從復雜動力學理論視角出發,以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旅游規劃、生態規劃為基礎研究,進行跨界和包容性研究,以此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構建了生態系統動力學模型,結合實際案例,提出了生態規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對生態修復、共建共享的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探索,呼吁每一個子民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費明明等 ·環境科學 ·16萬字
本書分析了我國顆粒物組分及污染行為,結合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統總結了我國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理論與應用領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全書共分7章:主要介紹大氣顆粒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大氣顆粒物的采集與分析、大氣顆粒物物化特性及時空分布、大氣顆粒物污染來源解析、重污染時期大氣顆粒物污染特性解析、大氣顆粒物污染分類防治對策。本書適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氣環境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師及科研人員,環境保護部門從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
黃麗坤 王廣智 ·環境科學 ·12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時下中國生態環境管理中的焦點問題,對美國相應的綜合性環境政策、空氣污染治理政策、水污染治理政策、土壤污染治理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為我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參考和借鑒。
李媛媛 楊君 耿潤哲 李麗平 劉金淼等 ·環境科學 ·15.7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啟動的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書聚焦于高鐵開通這一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影響鄉村振興和國家糧食安全,本書匹配了縣級層面的農業生產數據、高速鐵路線路數據、氣象數據、社會經濟數據及地理特征數據等,構造了我國2002—2015年的縣級面板數據,并基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的方法,從農業投入產出生產函數的角度系統且全面地討論以高鐵開通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正文部分共包括七個章節,按照典型事實→文獻梳理→發展現狀→數據處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討論的邏輯依次展開。
秦志龍 ·環境科學 ·11.6萬字
本書參考普通供水井修復的工藝技術,針對供水井經常由于濾水管部分和沉砂管內充滿來自上部巖層的或含水層的砂而停止出水等狀況,結合實際,研究供水井修復的基礎工藝技術及應用,為供水井修復在實踐應用中,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參考。
路學忠 ·環境科學 ·5.3萬字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16》突出以動態的視角,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態勢,與其他關于生態文明水平的靜態評價有不同側重。課題組將繼續改進、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生產、綠色生活三套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評價,從生態保護與建設、環境質量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消耗以及由此產生的污染物排放與地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關系三個維度,綜合量化評價分析中國生態文明進步趨勢、驅動因素及其與OECD國家比較的優勢與不足。綠色生產發展評價,從生產領域的產業升級,資源增效,排放優化三個維度,透視我國綠色生產發展全貌,探尋癥結與突破口。綠色生活發展評價,從生活領域的消費升級,資源增效,排放優化三個維度,剖析我國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報告將持續發布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指數(ECPI2016)、綠色生產水平指數(GPI2016)與發展指數(GPPI2016)、綠色生活水平指數(GLI2016)與發展指數(GLPI2016)。全書以國家發布數據為支撐,體現獨立公正的學界第三方評價分析。可供各界關心生態文明建設的人士閱讀和參考
吳明紅 嚴耕 樊陽程 陳佳等 ·環境科學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