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銀川平原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與保護》共五章,第一章論述了銀川平原城市供水安全與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在支持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方面的效益;第二章分析了銀川平原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與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第三章討論了銀川平原城市供水水源地保護的原則和基本保護措施;第四章以東郊水源地為例,就農業面源污染,道路、排水溝穿越等問題,對水源地安全保護工作做了示范部署;第五章論述了水源地安全與保護的保障措施并給出對策及建議。
孫永亮 黃小琴主編 ·環境科學 ·4.2萬字
當前,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已成為自然資源治理的重要環節,與之相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也正是國際智庫關注的焦點。歷時百年“求解”,國際社會在自然資源領域凝聚了一批由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的科研力量,形成了一批全球智庫,積淀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為了幫助我國各級政府、大學及科研院所及時跟進世界前沿研究,了解國際上在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方面取得的成果,由自然資源部牽頭,匯集漢城大學(韓國)、安徽財經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本手冊。全書按照各智庫和研究平臺的特點進行分類,分別按“聯合國機構、區域和國家政府智庫、非政府組織智庫、國際公約、國際論壇、科研院所”6個類型展開梳理,介紹了83個智庫和研究平臺的歷史和機制、前沿課題和典型成果,并重點譯介了代表性出版物。《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國際智庫手冊(輯)》將為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有針對性地了解生態保護及管理的世界前沿水平提供重要的參考。
姚霖主編 ·環境科學 ·16萬字
本書稿以地下水系統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水文地質學、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水動力學以及相關的數學方法等理論方法,在充分分析地質條件的基礎上,對石嘴山平原區地下水的儲存條件、補徑排特征、水資源量及水質進行研究,提出水資源區劃,指導地下水的合理開發利用,進行地下水資源保護,對積極創建節水型社會,保證水環境的良性循環,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薛忠歧 韓強強主編 ·環境科學 ·3.9萬字
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后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助力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全彩版)既包含生動形象的漫畫,又包含豐富有趣的環保科普理念和知識,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展開,主要向讀者介紹了以下精彩內容:生態文明的提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生態文明的行為建設、生態文明的法制建設、生態產業的建設與發展等,幫助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提高環保意識。本書旨在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倡導綠色環保理念,適合所有對環保和生態文明理念感興趣的大眾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親子閱讀。
高英杰 王旅東主編 ·環境科學 ·3.6萬字
船只停靠港口期間,燃油自供電既成本高又污染環境。因此,保護自然環境,發展港口岸電是必然趨勢。然而,推廣岸電也絕非易事,需要解決理念、技術、商業模式等諸多難題。本專輯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廣港口岸電、保護綠水青山的難題,匯集來自國家電網公司各單位的12項優秀成果,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國網方案、中國方案。
于志宏主編 ·環境科學 ·5.4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號:20ZDA088);2019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供給及其績效評價》(19NDJC235YB)。本書基于轉型升級理論、環境規制理論、制度演化理論等三大理論基礎,按照政府強制性制度、市場激勵性制度、公眾參與性制度,將367項紡織產業節能減排制度進行分類,分別以紡織產業、紡織企業上市公司、紡織產品為典型案例,得出有關制度與環境、經濟、生態績效之間的互動關系和內在影響機理,同時設計出更加適合紡織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資源。本書研究發現: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顯著削弱了紡織產業的污染能耗問題,而不同政策的出臺及企業異質性因素使得具體政策的作用效果表現出非對稱特征;從政策設計有效性前提來看,降低信息不對稱是企業進行環境信息公開的重要原因,且這一舉措可以增加投資者認可度;基于紡織企業碳足跡結構突變檢驗,發現紡織業碳足跡存在結構性突變效應,且COD200的實施對其碳足跡結構產生了顯著影響。
王曉蓬等 ·環境科學 ·12.4萬字
本書將環境規制與節能減排、經濟增長三者置于同一研究框架,闡述環境規制與經濟綠色發展效應之間的關系;系統地考察環境規制對節能減排的影響機理及其地區異質性、階段性特征、工具差異性;運用系統廣義矩估計實證檢驗環境規制及其規制工具對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系統耦合度的作用機理;通過建立門檻效應模型,考察不同經濟主體的差異性,分析不同情景下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對環境規制敏感性的差異,探討實現雙贏的最優環境規制強度或規制區間。
高明 黃清煌 ·環境科學 ·16.6萬字
媒體是敵人?是對手?是非敵非友?還是合作伙伴?“從來不接受采訪,不和媒體打交道”是一種榮耀嗎?敏感問題多,問題是怎么敏感的?少說甚至只做不說?政府還可以只做不說嗎?多說人話和少說官話?在環保領域,新聞發言人該如何說?說什么?聽最受中國企業關注的十大自媒體人@巴松狼王講述新聞發言人網上網下的故事,或許你會有更多與媒體打交道的經驗與收獲。《微聊環保》收錄了作者近年來關于環保、媒體、為官之道的微博及網絡文章。作者的官員、網絡大V身份,使得他充分意識到,政府官員、工作人員,在面對環保問題時,既要有做好新聞發言人的基礎知識,也要有網絡新知識、新方法,實現轉變。在這本書中,他分“發言人的道”“怎樣和媒體煉道”“精于術而明于道”“新媒體是環境科普的好平臺”四個部分,講述了自己作為新聞發言人的網上網下的故事,值得環保人士及新聞發言人學習和借鑒。
杜少中 ·環境科學 ·11.8萬字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突出,溫室氣體減排問題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各國加大了對溫室氣體減排方案的設計與實踐。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表明:在眾多減排措施中,碳市場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本書分為八個部分,對中國碳市場的機制設計、市場對接及減排績效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張偉偉 ·環境科學 ·15萬字
農業環境治理的根本邏輯是如何轉變農戶不合理的生產行為,以生態補償為手段的傳統激勵方式考慮了農戶農業環境保護行為的外部動機,忽視了內部動機。本書以此為基點,構建了包含內、外部動機的農戶農業環境保護行為理論分析框架,并以農戶微觀調查數據進行驗證,探討農業環境治理的新方案。
李昊 李世平 ·環境科學 ·15.1萬字
兩周時期足中同古代文化形成發展的重要源頭期,研究兩周時期的生態環境與社會文明之關系,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總結古代社會保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的經驗和教訓,較為準確地把握兩周時期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和變化脈絡,可以為當今政府制定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鑒,使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學術影響,還能普遍提高民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使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和保護。環境史研究又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它不僅有助于歷史學的發展和完善,有助于傳統思維方式的更新改變,還促使了新的研究方法的產生及運用。當前中國古代環境史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還存在研究較為分散、不夠系統、研究深度不夠、跨學科合作研究沒有真正實現等問題。本書嘗試從兩周時期的生態環境狀況及其變化,影響生態環境變化的社會因素,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制度、法律及措施等方而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研究,以彌補上述研究的不足。
李金玉 ·環境科學 ·19.9萬字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復雜性催生了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在對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生態管理創新問題,以及如何增強生態管理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這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書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分析來建立生態管理體系,探索企業建設過程中生態管理模式,從理念、機制、政策與法律等方面論述生態管理的創新,并以此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本書通過進一步研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生態管理創新,以期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徐學英 馬衍陽 楊春晨 ·環境科學 ·17萬字
“綠水青山”核心是“水”,浙江的“五水共治”及全國的“水生態治理”是萬億元的新經濟。推動“綠水青山”,必須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要關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調配;要加大濕地建設,擴大水域面積,減少地表徑流,促進雨水就地下滲,保護洪泛區面積,實現“一片天對應一片地”的水資源管理模式,以及落實“源頭減排、過程阻斷、末端治理”的水生態治理原則。“綠水青山”的本底是“青山”,必須竭盡全力搞好河山和礦山的生態修復,推行良好的生態補償機制,保護好水源林、原始林、生境林、防護林,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庫,保護好當地原始植物種和動物種,綠化城市,建設好城市森林公園、植物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省林下經濟規模就有826億元,所以要大力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
王浩 李文華 李百煉 呂永龍 伍業鋼 嚴晉躍 侯立安 俞孔堅 傅伯杰編著 ·環境科學 ·13.8萬字
生態危機是人類當下面臨的最嚴重的困境。本書以一個中國西南縣域60余年的生態變遷為案例,通過對田野資料和文獻資料的分析與梳理,從社會學的視角探討生態危機產生的深層原因,為生態危機的治理建言獻策。農村生態問題的產生及加劇與現代性因素密切相關,國家權力、現代科技和市場體系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惡化的非預期后果。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對現代性進行深刻反思,同時積極吸收民間傳統的生態智慧。
耿言虎 ·環境科學 ·17.3萬字
《優控污染物水質基準及風險評估——以沙潁河流域為例》是作者“十三五”期間水專項課題的研究成果總結,以沙潁河流域為例,系統監測了流域水體、沉積物中重金屬、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SVOCs)(包括多環芳烴、有機氯農藥、有機磷農藥、多氯聯苯、鄰苯二甲酸酯類、取代苯類、酚類、苯胺類、氯代烴類、醚類和5種其他類)以及抗生素共計200多種化學品的污染水平,分析了污染物的空間分布并進行了來源解析。基于流域水環境污染狀況大量調查與監測結果,建立了流域優控污染物篩選技術規范,提出了沙潁河流域優控污染物名單,含8類共40種物質;建立了沙潁河流域水環境基準的技術方法體系,提出了4種流域優控污染物的水環境基準閾值,基于水質基準值采用商值法、安全閾值法和聯合概率曲線法進行了生態風險評估。研究結果為沙潁河流域水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也為其他流域化學品的管理提供了示范。本書詳細闡述了優控污染物和水質基準以及生態風險評估的研究過程,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實用性,適合從事流域優控污染物篩選、流域水質基準和生態風險評估研究的學者以及環境決策者參考,也適合作為環境科學和生態毒理學教師和學生的參考用書。
張亞輝 丁婷婷等編著 ·環境科學 ·10.1萬字
本書稿以地下水系統水循環理論為原則,綜合運用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同位素等方法,在全面了解研究區區域背景,利用多學科交叉詳細分析了解銀川平原地質構造特征、地下水系統和水流特征的基礎上,對銀川平原地下水補給來源、補給模式、循環特征等進行了綜合研究,為銀川平原地下水可持續發展利用提供了重要地質依據。
于艷青 李英 ·環境科學 ·2.8萬字
本書致力于記錄和傳遞青海高原高寒木里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的具體細節和指導思想,創造性地運用煤炭地質學的理念,解決了高原高寒生態修復的問題,各學科交叉,各種科研難關的攻破,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示范性。本書的學術價值和科研價值顯著,對從事煤炭地質、煤礦開發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地礦類和生態類等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具有重要的賞閱和參考應用價值,推薦給相應的館配渠道,高校圖書館,社會科研單位,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
王佟 王海寧 潘樹仁等編著 ·環境科學 ·3萬字
本書結合生活普及無廢城市與無廢生活相關知識,分為上下篇,上篇主要涉及無廢城市的相關概念、目標、案例,無廢城市與無廢生活等;下篇結合衣、食、住、行等為廣大讀者的無廢生活行動提供具體指導。本書可作為大眾讀者了解無廢生活和無廢城市的知識讀本,也可作為普及無廢城市和無廢生活知識的教材。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組織編寫 ·環境科學 ·13.2萬字
本書圍繞農村生活污水管理與技術,調查分析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管理與技術現狀,從理論和實踐應用上探討了農村生活污水及其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從制度、管理、技術等方面分析我國農村生活污水存在問題、把脈問題成因,提出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管理與技術模式和應用實例。本書內容豐富,技術的先進性、集成性強,對于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具有較高的指導和實際意義。本書可作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管理與技術人員的重要參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孫蕾等 ·環境科學 ·19.6萬字
11位國內外院士級專家圍繞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從生態和能源的視野,對如何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詳細探討,從戰略的高度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議。
王浩 呂永龍 李百煉 吳建平 伍業鋼 嚴晉躍 (新加坡)鄒邵強 (美)羅伯特·科斯坦薩 (英)菲利普·埃爾斯 (奧)克勞斯·胡巴切克 (德)羅蘭·斯潘 ·環境科學 ·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