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資治通鑑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前後共1362年。凡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二十五萬余字(胡注版約六百萬字)。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冊」,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鄒寰宇 (宋)胡三省輯注 (宋)司馬光編集 ·史類 ·573萬字
本書是迄今著錄金代文獻最為詳明的著作。作者在多年研究金代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廣泛搜求,認真爬梳,整理出金代書目上千種,遠遠超出乾嘉學者的二百余種。著錄分為女真著述、文人著述、醫學著述、佛教著述、道教著述等五部分。每部分先冠以序引,概括該類藝文狀況;然后著錄作者與書目,以作者為經、書目為緯;所收書目,一律說明存佚,引用文獻均注明年代、作者、書名、卷數、篇目、版本及頁碼。內容豐富,體例規范嚴整,是了解和研究金代文化必備的工具書。
薛瑞兆 ·史類 ·83.8萬字
《國學治要》是民國年間張文治等人編撰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獻的叢書。該套書以中國傳統文獻按內容分類的經、史、子、集四部為經線,從《四庫全書》中精選最具代表性的文獻匯集而成,故被人們稱為“小四庫全書”,是民國期間影響頗深的國學經典文獻叢書。《國學治要》在編撰上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之例,遴選歷朝各代最具經典性的典籍文獻,分別編撰成《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篇八冊,所選之文皆為傳承千百年的名作佳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作。其中,經史諸子之說,皆以著述為主,或舉其初祖大宗,或錄要籍大事,勾勒經史大家之原貌,而理學詩文則以作者為綱,錄其傳承歷朝而聞名于世的宏篇名作,凝結千古之精華。是一把了解《四庫全書》、窺探傳統文化精華的鑰匙。
張文治 ·史類 ·67.3萬字
張文治 ·史類 ·59.4萬字
張文治 ·史類 ·51.6萬字
《新序》是西漢劉向編纂的先秦至漢初的歷史故事類編,共十卷,166個條目。書中材料多采自《呂氏春秋》、《韓詩外傳》、《荀子》、《莊子》、《韓非子》、“春秋三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有些是摘抄,有些則出于劉向的“棄取刪定”,故有不少出入。劉向編纂此書目的是以古人的成敗得失為本朝治政作昭鑒,集中體現了他德治仁愛、任用賢人、崇謀尚義等政治思想。
馬世年譯注 ·史類 ·32.7萬字
陳虬以維新變法思想和中醫實踐兩方面的杰出成就載入史冊,本書包括陳虬最為重要的變法思想專著“治平通議”六卷(《治平三議》一卷、《經世博議》四卷、《救時要議》一卷),以及其他專著、雜著、詩文、書札。同時,整理者經過多年研究搜集,又輯得新發現的陳氏著作《教經答問》,該書系統闡述了陳氏的維新思想,許多言論已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之先聲,對于研究晚清維新派知識分子向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演變軌跡,具有重要意義。
胡珠生整理 ·史類 ·29.2萬字
《群書治要精華錄》是貞觀初年諫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從先前歷代帝王治國資政的史料中擷取有關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該書上起五帝,下迄晉代,從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擷取匯編而成,全書總計五十多萬字。是中國歷史上套按照經、史、子分類的類書,可以說是唐朝的“四庫全書”。
(唐)魏徵等編撰 趙明華注釋 ·史類 ·25.6萬字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諍議等,以規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吳兢 ·史類 ·23.7萬字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文天譯注 ·史類 ·21.1萬字
本書又名《河南邵氏聞見錄》,或《聞見前錄》,本書主要以紹述并闡揚其父及其密友的為人品性和政治見解為歸旨的。
(宋)邵伯溫 邵博撰 王根林校點 ·史類 ·19.7萬字
在現代紛繁復雜、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讀上一本既能獲取知識、啟迪心智,又能豐富想象、開拓視野的好書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山海經》就是這樣一本能讓你受益良多的好書。由于這部書年代久遠,文字艱澀難解,許多讀者由于文字的障礙,不能領略《山海經》的全部風采。于是我們把全書譯成白話文,并加以注釋,選配了大量不同時代的《山海經》的插圖,便于讀者觀賞和閱讀。相信本書的出版,會對廣大《山海經》愛好者有所助益。
傅碩譯注 ·史類 ·18.9萬字
《三國志》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的史學名著,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后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周瑜等都有記載。《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當時已有“良史之才”的稱譽。
張文強譯注 ·史類 ·15.7萬字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它以史料豐富、聞見博洽著稱,“整齊一代之書,文贍事詳,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其語言整飭詳瞻、富麗典雅,在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價值。
張永雷 劉叢譯注 ·史類 ·15.6萬字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398—445)編撰而成。全書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共一百卷。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20),共196年的東漢史事。《后漢書》吸收綜合了當時流傳的十多家東漢史書的優長而成一家之言,真實而敏銳地反映出東漢社會和時代特征。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陳芳譯注 ·史類 ·14.9萬字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是中國文化的珍品,被認為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地理書;也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物種演化、地理變遷的傳奇之作。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話、生物、醫學、水利、礦產等方面內容。在物欲橫流、市聲喧囂的現代社會,對于習慣“快餐式閱讀”的現代人來說,它是一片靜土,是遠古時期極富想象力的驚世之作。通過它詭異的文字與形象的繪畫,讓我們依稀解讀那些或已進化、或已絕跡的遠古生命;了解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的生活和思想;感悟那天、地、人、獸的無窮奧秘。
劉歆 ·史類 ·14.2萬字
《園冶》是中國造園藝術的傳世經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園學專著,被日本宮廷評價為“開天工之作”,被歐美國家奉為“生態文明圣典”。它不僅展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高度,也為現代別墅的建造與私人家居裝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計成 ·史類 ·13.8萬字
《癸辛雜識》,宋末元初人周密撰,王根林校點。全書六卷,是一部以記載朝野遺事和社會風俗為主的史料筆記,內容廣泛,記敘翔實,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以《學津討原》本為底本,校以《稗海》、《津逮秘書》、《四庫全書》諸本。
(宋)周密撰 王根林校點 ·史類 ·11.1萬字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據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山海圖”流行于世。《山海經》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余字,但其內容涉獵甚廣,從天文、地理、傳說、神話、宗教,到種族、動物、植物、礦產等,包羅萬象,體系龐大,堪稱我國古籍中的百科全書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詭怪異,常被人斥為荒誕不經。
佚名 ·史類 ·10.4萬字
有關司馬遷的歷史資料其實很少。要想了解司馬遷,最好的辦法是用心去閱讀他的《報任安書》和《史記》;要想真正享受蘊含在《史記》里的古樸雄偉以及它無法言傳的美,只有自己從“耳食之人”變成原始文本的閱讀者。
姚大力 ·史類 ·1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