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0評論

第1章 前言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據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山海圖”流行于世。

《山海經》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余字,但其內容涉獵甚廣,從天文、地理、傳說、神話、宗教,到種族、動物、植物、礦產等,包羅萬象,體系龐大,堪稱我國古籍中的百科全書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詭怪異,常被人斥為荒誕不經。

中國上古的圖書很多是圖文相配合的,《山海經》就是其中之一。據學者考證,《山海經》的最初母本應該是圖版的,是一部據圖為文、先圖后文的書。讀《山海經》,尤其是《海經》,可以清晰地體會到其中“以圖述事”的敘事方式。“《山海經》中的文字多靜態的刻畫,而少動態的敘述,多記空間方位,而少記時間進程,其述圖特點可謂一目了然。”后來古圖佚失了,配圖的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現在各種版本的《山海經》都有插圖,神怪奇妙,荒誕嚇人,這只是后人根據遺留的文字進行想象,而后增補繪成的,與真正遠古時代的圖版不相一致。

《山海經》所依據的上古圖畫,大約在兩漢時代就已經散佚,因為在《漢書·藝文志》的記載中,已經明確地記錄《山海經》為文字書。從晉朝起,各個朝代都試圖為《山海經》配過插圖。這些配圖的《山海經》版本,較為有代表性的有明代蔣應鎬的《圖繪全像山海經》、明代王崇慶的圖文本《山海經釋義》、清代郝懿行的圖文本《山海經箋疏》等。這些插圖多數局限在《山海經》所描述事物的表象,呆板而機械地繪制了一些并不準確的山川河流圖,以及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神物”,以致看了更加讓人不明所以,不辨真偽。可以說,這些圖畫是把《山海經》引向“神怪小說”一流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開明的學者認為:與其死板、機械地按照一山一水去復原這幅地圖,還不如從整體上去把握《山經》所傳達的地理學意義,這樣也許更接近《山經》的文化本質。我們贊同這種說法,也希望讀者們在閱讀時也能秉承這一條原則。

《山海經》涉獵廣泛,內容奇雜,自古至今,人們對其該歸于哪一學科分歧很大,有人歸為地理書,有人歸為古代小說,有人歸為百科全書,而魯迅先生則將它視為“古之巫書”。

關于《山海經》的作者是誰,也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大禹和伯益,有人考證說是南方楚人,也有人說是無名氏,還有人說不是一代一人所為,是集體作者。更有甚者,有人推論說《山海經》的作者為外國人!一說是印度人,一說是伊朗人,一說是希臘人,還有人說是古巴比侖人。

正是因為圍繞著這部奇書有著如此多的爭論,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山海經》在歷史、地理、文學、動植物學等諸多領域內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學術地位。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山海經》的研究成果也不斷更新,各種考證成果也漸漸地讓人們更接近真相,揭開《山海經》的最初面目。

《山經》包括《東山經》、《南山經》、《北山經》、《西山經》、《中山經》五個部分,是比較規范、典型的地理學記述,盡管其中夾雜著一小部分荒誕和離奇的內容。

為使讀者更快地把握文章內容,我們選了一段比較有代表性的篇章作例子,加以詳細解析: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liè)。其鳥多鴖(mín),其狀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這段文字可拆析為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是山川與方位,例:“符禺之山”,方位在(小華山)“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

其次是河流與流向,例:“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再次是礦產及分布,例:“其陽多銅,其陰多鐵。”

再次是動植物特征,例:“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其鳥多鴖,其狀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還有醫療等功能:例:文莖“可以已聾”;食條草“使人不惑”。

從這幾個方面來解讀《山經》,就比較提綱挈領、清晰明確了。至于《山經》所參照的是何種地圖或古圖,現今已無法考證,不能不說令人遺憾。

《海經》包括《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內北經》、《海內東經》、《大荒東經》、《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大荒北經》、《海內經》共十三卷。《海經》的內容,與《山經》相比,更多是語“怪力亂神”,毫無理性可言。《山海經》之所以被稱為“神怪之祖”,被稱作中國神話故事的淵源,主要就是因為《海經》所記載的內容比較荒誕無稽、奇異之極,如“翌射九日”、“夸父逐日”、“黃帝戰蚩尤”、“精衛填海”、“刑天舞干戚”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神話,在中國流傳千年,深入人心。

正因為《海經》內容荒誕,情節離奇,脫離生活和生產很遠,以致歷代學人都不真正重視它,這使得《海經》的文化價值沒有被充分認識。盡管有部分學者對《海經》感興趣,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知識體系的偏差和狹隘,《海經》的內涵并沒被揭示出來,反而牽強附會、盲人瞎馬,以致把《海經》文字意義上的“神怪色彩”渲染得更荒誕不經,比如“一目國”、“獨臂國”、“九尾狐”、“三頭人”、“羽民國”、“蛇身人面”、“人面三首”等。這本是因“以圖述文”的流變帶來的荒誕,在科學昌明的今天,竟然還有很多人也附和這些說法,就更是無稽了。

但有些學者的研究成果還是頗有見地的,比如本書在“閱讀延伸”中數次提到的劉宗迪、張春生等幾位。他們結合天文學、古代歷法制度、法制制度以及現代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等知識,把《海經》的研究引向了新的天地。尤其是劉宗迪先生,他從天文、歷法角度來研究《海經》,很好地揭示了其中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

我們在選編閱讀延伸的時候,盡可能地把一些當代學者的研究精華吸收到文章中,以期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山海經》的內容。

就是這樣一部如此獨特、神秘、深奧的古代奇書,如何清晰有序地介紹給讀者呢?這是編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本書信息龐雜,注釋繁多,一些古字還要借助電腦造字,因此在注釋體例上,盡可能采用簡捷易行的方式,以求更快地掌握知識,對有些注釋方式略做調整。比如,在對生僻字、難字加注音時,注音直接放于正文之中,不放于注釋內,這樣便于讀者在閱讀時就加以認知,不必再查注釋,費時麻煩;有的生僻字為方便閱讀,則出現多次注音,以強化印象。另外,在對重點字詞加注時,對有爭議的解釋,盡可能提供另一種說法;對譯文的翻譯,則采用意譯和直譯相結合的方法。為了將一些富有人文內涵的知識點加以生發,在注釋里又放不下,因此特增設了“閱讀延伸”這一板塊,跟在重點篇節之后,加以資料援引和考證闡述。

因《山海經》文字版本較多,各版本之間差異較大,我們主要參考了岳麓書店的李潤英、陳煥良注譯的《山海經》,以及哈爾濱出版社的王學典先生編譯的《山海經》,還參考過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袁珂的注譯本等。由于時間倉促,眼界狹固,書中錯誤難免,希望讀者加以指正,并能從此淺陋的文字中引發研讀《山海經》的興趣,讓本書更好地體現出它的文化價值和人文意義。

潘勇

上架時間:2015-02-03 16:28:10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凌海市| 钦州市| 井研县| 舟山市| 平谷区| 金阳县| 梅河口市| 凭祥市| 城市| 济南市| 石屏县| 集安市| 景宁| 哈巴河县| 吉林市| 宁国市| 温州市| 克拉玛依市| 眉山市| 灵丘县| 新源县| 彭山县| 常德市| 通河县| 中江县| 彝良县| 邵武市| 彝良县| 安新县| 黑河市| 南华县| 彭水| 乳源| 抚州市| 廉江市| 双牌县| 全州县| 福建省| 南汇区|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