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李璟李煜詞校注》是詹安泰先生以《晨風閣叢書》刻王國維校補南唐二主詞本為底本,博參南宋以來各種版本,兼取有關二主詞的專集、選本、詞話、筆記等,互相比勘,精審以求,乃二主詞難得的一種校注本。此次又有新增輯評,內容更為充實。
(南唐)李璟 李煜著 詹安泰校注 ·國學普及讀物 ·8.2萬字
戴望舒(1905——1950)詩人,翻譯家。原名戴朝寀,筆名有戴夢鷗、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他的作品很多,比較著名的詩作有《雨巷》、《煩憂》、《山行》、《我的戀人》等等,其中尤以《雨巷》最為經典,廣為流傳。這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他也因之而被稱作“雨巷詩人”。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搭乘郵船從上海前往法國留學,從此開始了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本書是他譯的《西班牙短篇小說集》上、下兩卷。193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收入萬有文庫第二集第700種,共收短篇小說16篇。
(西班牙)加巴立羅等 ·古籍善本 ·65字
國學備覽4(史記):《史記》漢·司馬遷編著,楊樹增(曲阜師范大學)審定。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紀傳體史學、傳記文學之先河。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61.5萬字
戴望舒(1905——1950)詩人,翻譯家。原名戴朝寀,筆名有戴夢鷗、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他的作品很多,比較著名的詩作有《雨巷》、《煩憂》、《山行》、《我的戀人》等等,其中尤以《雨巷》最為經典,廣為流傳。這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他也因之而被稱作“雨巷詩人”。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搭乘郵船從上海前往法國留學,從此開始了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他譯的《意大利短篇小說集》1935年9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收意大利短篇小說10篇,最早的是16世紀的彭德羅的《羅米歐與裘麗葉達》(莎翁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即取材于此)。
彭得羅等 ·古籍善本 ·73字
東漢劉熙的《釋名》,從天文地理、人體、人倫、語言、衣食起居、文書、器具、病喪共八個大類中取材選詞,收錄了一千四百多個條目,訓釋詞語一千七百多個,以事類為經,義類為緯,分為釋天、釋地、釋山、釋水、釋丘等二十七篇,大類之下又有小類,層次分明,次序井然,廣泛采用“聲訓”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國第一部語源學研究著作。它與《爾雅》《方言》《說文解字》一起,堪稱漢語言文字學的“四大名著”。本版以專研《釋名》三十多年的任繼昉先生《釋名匯校》為基礎,以明嘉靖三年儲良材、程鴻刊翻宋本《釋名》為底本,并參照其他版本進行校勘,依三全本體例進行簡要題解、簡明注釋和全文翻譯,是一部易讀易用的適合廣大讀者的普及讀本。
任繼昉 劉江濤譯注 ·古籍整理 ·22.1萬字
本書所選的國學知識難易適中、活潑有趣,猶如身臨其境《開心辭典》,讓人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開闊視野,提高文化修養。糕點為什么叫“點心”?“五福臨門”究竟是哪“五福”?“黃花閨女”的“黃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禮上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武敬敏 ·國學普及讀物 ·14.6萬字
陸游為南宋著名詩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著作。他的詞,前人稱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超爽處似辛棄疾。本書輯錄陸游現存全部詞作,編年箋注,后附各本題跋、傳記及年譜簡編。箋注者夏承燾、吳熊和師徒二人都是著名詞學家。這次重印,由吳熊和弟子陶然負責訂補,新增輯評、總評兩個部分,正文箋注和附錄題跋亦有增補,從而使本書更趨完備。
(宋)陸游著 夏承燾 吳熊和箋注 ·國學普及讀物 ·10.1萬字
本書為道善文化公司“人與經典”系列套裝,共八冊,包含《史記》、《左傳》、《說文解字》、《易經系辭傳》、《中庸》、《大學》、《韓非子》和《老子》。本系列甄選海內外學有專精的學者擔綱主講或撰寫,對經典進行創新性解讀。緊扣文本,正本清源解經典,不強調撰寫者的個人感受,而特別體現出撰寫者對經典的新思路、新視角。導讀內涵與干貨并重,貼近讀者,讓受眾在悅讀中把握經典要領。經典闡釋部分發掘經典對涵濡博雅精神、養成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接引讀者理解經典,應用經典。
王令樾 張高評等 ·國學普及讀物 ·125萬字
《論語》是以語錄體記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本源。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論語》進行的解讀。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七個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劉強 ·國學普及讀物 ·5.7萬字
《歸潛志》,金劉祁撰,黃益元校點。全書十四卷,是劉祁于金亡次年(1235)對金朝覆亡的痛定思痛之作,所記多為金末歷史的珍貴資料。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為底本,參校《四庫全書》、《學海類編》諸本。《樂郊私語》,元姚桐壽著,李夢生校點。全書一卷,凡記三十一事,以海鹽為主,概括了元末東南大事,頗資考證。作者與當時名士楊維楨等過從甚密,所記傳聞軼事,筆墨細致,饒有趣味。以現存最早的明刊本為底本,校以明清各叢書本。
(金)劉祁 (元)姚桐壽 ·集部 ·9.5萬字
這部作品是一代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寫成,在這部偉大的論述中,他總結了自己將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經驗和體會,表達了自己對美學以及藝術的全部理解和追求。他認為:語言是用來交流思想的,而藝術是用來交流感情的,將真、善、美這三種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一體,完全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作者論述了關于藝術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本書涉獵繁雜.但其最核心的問題始終是:什么是藝術。對于這個看似簡單而老套的問題,托爾斯泰提出了他的觀點。大文豪語出驚人,在他眼里.很多最經典最偉大的作品是壞的藝術,甚至不是藝術,而按照他的判斷體系,我們的確可以得到與他相同的結論。托爾斯泰的觀點觸及了藝術最根本的本質,從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語中,我們的藝術觀將接受一次醍醐灌頂般的洗禮。耿濟之(筆名狄謨)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翻譯大家,五四愛國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溝通中俄文化交流的著名外交家。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短短五十年一生翻譯了世界上二十八位著名作家的九十多篇名著及不計其數的短篇著作,共七、八百萬字。對譯介俄蘇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俄)托爾斯泰 ·古籍善本 ·59字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文章,相傳為曾子所作。宋、元以后,《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書,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全篇以“中庸”作為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自然法律。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春秋)曾參 子思 ·國學普及讀物 ·8.9萬字
《孫子兵法》成書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戰略思想。原文不長,僅有六千余字,分為十三個篇章。它的宏觀視角和前瞻性創見使其擁有了跨越時間和術業的魅力,受到政界、軍事界、商業界、文化界的推崇。
孫武 ·子部 ·2.2萬字
《稽神錄》,宋朝徐鉉撰,傅成校點。此書是一部志怪小說集。書中所記多為靈異神怪之事,宣揚神靈顯圣,因果報應此書開宋人志怪小說欲人可信和果報迷信的風氣。《睽車志》,宋朝郭彖撰,李夢生校點。此書為志怪小說,承六朝志怪體,專記耳聞目睹之神鬼異談。
(宋)徐鉉等撰 傅成 李夢生校點 ·集部 ·7.5萬字
《華陽國志》是我國現存較早且較完整的方志史書,比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區的歷史風貌與文化全貌,為研究中國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數民族史以及巴蜀地區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在體例上,將地理、歷史、人物三者有機結合,創新了方志的編纂體例。文字典雅,可讀性強。本次推出的“三全本”《華陽國志》,以廖寅題襟館本為底本,充分吸收任乃強、劉琳等人的校勘成果,版本權威。在譯注時,特別注意吸收新資料、新成果,尤其是出土文獻和考古資料,用二重證據解讀巴蜀文明,以此拉近讀者與傳統古籍的距離。
彭華譯注 ·古籍整理 ·80.5萬字
《中國文學ABC》是作者金陵大學歷年講述中國文學的心得和經驗,與文學類別為經,與作家所處時代為緯,與普通中國文學史寫法絕對不同。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提示讀者研究中國文學的方法;第二章研究散文與韻文;第三章研究中國的詩學;第四章研究詞學,第五章研究戲曲的來源與元之北曲和明清之南曲;第六章研究晉、唐、宋、元、明、清各代小說;分別門類,有條不紊,閱讀此書。對于中國文學自不難有深切的認識與了解。
李金發 ·古籍善本 ·85字
《格言聯璧》是清代金纓編纂的一部格言集,分學問、存養、處事、接物、齊家、從政等十一類,內容廣博,語言精練,涵蓋了社會人生方方面面和古代中國各個時期的思想精髓。該書約成書于清代中晚期,一經問世即受到諸多名家推崇,因書中許多格言警句側重生活實際,如“處事類”“接物類”等章在為人處世方面,對當下的讀者仍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和勸誡價值。
(清)金纓 ·國學普及讀物 ·9.7萬字
《齊東野語》二十卷,是周密長期留意積累之作,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關于南宋的史料,足以補史傳之闕。此外考證古史古義,雜技朝章典故,上探天文歷法,下及草木蟲魚,都能廣征博引,敘述流暢。以涵芬樓影印《宋元人說部書》本為底本,參校他本。
(宋)周密撰 黃益元校點 ·集部 ·15.5萬字
本書囊括了《孝經》《孔子家語》《二十四孝》《顏氏家訓》等中國古代勵志家訓,所選內容皆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和其人生經驗的總結,旨在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義廉恥。內容真實豐富,涉及面廣,可讀性強,透過文字重現了古人的智慧。其藝術形式獨特,皆為胸臆之言,可以陶冶情操,怡悅情志,是值得永久傳誦的國學經典。
言心 ·國學普及讀物 ·9.8萬字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女孝經》仿《孝經》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國古代對女子進行教育的優秀讀物。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國學普及讀物 ·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