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三言二拍精編》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背的,而且其中的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23.7萬字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論語》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影響。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古籍整理 ·23.6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先生語錄、書信的簡集,是一部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該書包括了王陽明學說的所有重要觀點,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于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
(明)王陽明 陸東風 ·古籍整理 ·23.4萬字
《風俗通義》是東漢應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評歷代名物制度、風俗、傳聞為主要內容的書籍。全書內容博雜,既有對禮樂祭祀等國家大典的記述,也有對民間傳聞、鬼神信仰的辨正,還有對古今人物的評論,涉及漢代生活的諸多方面,是了解漢代風俗的第一手資料。本書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過整頓風俗,樹立一套符合儒家倫理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凈化民眾的思想,從而幫助東漢王朝擺脫危機,恢復正常的統治秩序。
孫雪霞 陳桐生譯注 ·古籍整理 ·23.4萬字
三教關系問題在目前中國哲學史、思想史、宗教史等研究界受到高度關注,已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為了呼應、推動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本刊特別策劃“三教關系專號”,邀請國內外長期從事三教關系問題的十七位專家,專門就這一問題撰寫論文。專號分為儒、釋、道三教關系,儒、道關系,佛、道關系等不同分題,從不同角度展示中國思想史中不同歷史階段,三教關系討論的熱點問題及三教關系的不同特點。全書共計27萬余字。“三教關系專號”的編輯、策劃在國內學術界尚屬首次,我們希望以此推動國內外學術界對三教關系問題的研究。
陳鼓應主編 ·子部 ·23.2萬字
中小學校園安全作為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面臨的風險日益多元且復雜。本書從學校安全立法的角度探討法律規制對中小學校園安全風險規制的重要作用;從政府、學校、社會三個主體維度探討其各自在校園安全風險規制中的作用發揮和協同治理;從風險發生后的應對與化解角度,尋求學生傷害事故責任認定的規律,探索多元化的事故糾紛解決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從而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校園安全風險規制體系。
方芳 等 ·經部 ·23.1萬字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書中主要記述了貞觀年間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齡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間就治國施政等問題的討論和問答,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道德修養等多個方面,精心勾畫出了貞觀年間統治者決策運籌、執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圖。本書是唐朝史學家吳兢編著的一部政論性專史。全書共有十卷,分為四十篇,也就是四十類。書中主要記述了貞觀年間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齡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間就治國施政等問題的討論和問答,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道德修養、民族關系和災祥畋獵等多個方面,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細致生動,精心勾畫出了貞觀年間統治者決策運籌、執法行政的政治全景圖,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是一幅貞觀年間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圖》。
吳兢 ·國學普及讀物 ·23.1萬字
翻譯詳盡注解簡明插圖精美《閑情偶寄》從內容的具體分類來看,包括詞典、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閑情偶寄》對那些因日常的工作或學習而筋疲力盡的人來說,正是一個值得忙里偷閑仔細拜讀的好作品;對那些有閑情逸致的人來說,也是通古辨今、提高生活審美情趣的好時機。
李漁 ·國學普及讀物 ·22.9萬字
《校讎廣義》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強調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學性、學術性和創造性的統一。全書共四編,分別為版本編、校勘編、目錄編、典藏編。校勘編主要介紹校勘學的界義與功用、書面材料錯誤的類型、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校勘的資料、從事校勘所應具備的知識、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處理形式等內容。版本編主要介紹版本學的名稱與功能,文獻載體,紙書的裝式,雕印本的品類,雕印本的鑒定,非雕印本的區分與鑒定,版本的變異與傳承等內容。目錄編主要介紹目錄與目錄學、目錄的結構及其功用、目錄的著錄事項、目錄的分類沿革、綜合目錄、學科目錄、特種目錄、目錄的編制等。典藏編主要介紹典藏學的建立與典藏的功用、典藏單位、圖書收集、書籍亡佚、圖書保管、圖書流通。《校讎廣義》是代表同一時期同一領域內研究的高水平著作。從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較高的榮譽和地位。該書被譽為“校讎學重建的奠基之作”,曾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一等獎。此次修訂本,作者在原版基礎上糾正文字訛誤,吸收新觀點與新材料,調整部分章節,內容更加完善。
程千帆 徐有富 ·古籍整理 ·22.9萬字
《嘯亭雜錄續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清朝前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典章制度等,內容豐富、記事一般比較謹嚴,行文流暢,表達清晰簡練,在眾多筆記中屬佼佼者。魏源的《圣武記》、李桓的《國朝耆獻類征》和《清史稿》等書都從《嘯亭雜錄》中選用了大量材料。現代研究清史的學者,也將此書列為必讀之歷史文獻。《嘯亭雜錄續錄》對清初至嘉慶大的戰爭和重要政治事件人物皆有記述,尤其是乾隆朝,更為詳細具體。可補《清史列傳》與《清史稿》之不足。
(清)昭梿撰 冬青校點 ·集部 ·22.8萬字
程千帆 徐有富 ·古籍整理 ·22.7萬字
《黃仲則選集》收錄黃仲則詩434首,前言詳細介紹了黃仲則的生平和創作。正文所收詩歌作品按照黃仲則生平活動的軌跡,分為前后不同時段以時序編排,各時段作品之前附黃氏簡譜。整理者對所選各詩加以簡明準確的注釋,重要的作品后還輯有評論資料。
張草紉選注 ·國學普及讀物 ·22.7萬字
《救荒本草》是我國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紀初葉)的一部植物圖譜,它描述植物形態,展示了我國當時經濟植物分類的概況。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為宗旨的農學、植物學專著書。本書對其作了精審的校定、整理和譯注。
(明)朱橚著 王錦秀 湯彥承譯注 ·子部 ·22.7萬字
《中國四庫學》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湖南大學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國四庫學研究基地、湖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導的輯刊,每年兩輯,旨在為四庫學研究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陣地。每輯文章按照四庫經史子集分欄,常設欄目有四庫學綜合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文獻整理等。
鄧洪波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22.6萬字
本書以《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作為研究對象,對四庫“小說家類”的纂修史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搜集、整理,對纂修過程中的采進、篩選、編校、刪改、禁毀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比較研究《總目》的現存稿本、諸閣本、《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和浙本、殿本《總目》“小說家類”提要,勾勒四庫小說觀念和著錄體例的生成歷史。
張玄 ·古籍整理 ·22.5萬字
高亨先生在校勘訓詁上創發新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對《詩經》各篇加以說明注釋,有許多地方別具識見。此“簡體版”,在保持繁體版的各項箋注釋讀內容、專名線標點等基礎上,寄望于以較易進入閱讀的簡體橫排形式,使更多的讀者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正統解讀,領略其中的優質精髓所在。
高亨注 ·國學普及讀物 ·22.4萬字
《虞初新志》二十卷,清初張潮輯,王根林校點。虞初原是西漢武帝時人,曾據《周書》改寫小說性質的《周說》900多篇,其后遂被當作小說的代稱。明代有人輯集南北朝至唐代的傳奇小說31篇,取名《虞初志》,張潮覺《虞初新志》所收范圍太窄,便廣收當時80多家200多篇作品,輯成《虞初新志》。
(清)張潮輯 王根林校點 ·集部 ·22.3萬字
《五燈會元》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部偉大的禪宗經典巨著,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由《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等五部禪宗燈錄改編而成。保留了“五燈”諸書的精華,修改潤色了適于實修的公案典故,是中國禪宗史料最為齊全的古代文獻。本書在參考之前舊版本并糾正其錯訛基礎上,對《五燈會元》進行了重新點校、注釋并解讀。注釋詳盡,解決了閱讀難題。“概要”為點睛之筆,對禪師的生平與思想進行整體解讀,或簡單概述,或補充史料,或研究重點難點,或分析禪宗典故與公案的含義,使我們對每一位禪師的行跡以及教化都有深刻的理解。“概要”后寫上參考文獻,使讀者可以繼續深入研究。
(宋)釋普濟編撰 曾琦云校注 ·古籍整理 ·22.3萬字
《景德傳燈錄》為北宋真宗朝吳僧道原所作禪宗燈史。其書集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的傳燈法系。此書編成之后,道原詣闕奉進,宋真宗命楊億等人加以刊定,并敕準編入大藏流通,因此《景德傳燈錄》在宋、元、明各代流行極廣,對教界文壇都有很深的影響。但是受近世禪宗研究重前期禪史研究的風氣影響,學界對此書的關注有限,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馮國棟 ·子部 ·22.2萬字
東漢劉熙的《釋名》,從天文地理、人體、人倫、語言、衣食起居、文書、器具、病喪共八個大類中取材選詞,收錄了一千四百多個條目,訓釋詞語一千七百多個,以事類為經,義類為緯,分為釋天、釋地、釋山、釋水、釋丘等二十七篇,大類之下又有小類,層次分明,次序井然,廣泛采用“聲訓”手段,追溯人、物、事之名源,是中國第一部語源學研究著作。它與《爾雅》《方言》《說文解字》一起,堪稱漢語言文字學的“四大名著”。本版以專研《釋名》三十多年的任繼昉先生《釋名匯校》為基礎,以明嘉靖三年儲良材、程鴻刊翻宋本《釋名》為底本,并參照其他版本進行校勘,依三全本體例進行簡要題解、簡明注釋和全文翻譯,是一部易讀易用的適合廣大讀者的普及讀本。
任繼昉 劉江濤譯注 ·古籍整理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