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介紹AutoCAD繪制室內裝潢圖紙的技術和方法。其中,1~4章介紹AutoCAD操作方法和相關繪圖技術;5~11章通過小區樣板、別墅、總裁辦公室、會議室、專賣店、咖啡廳、酒店大堂7種不同類型功能空間的裝潢圖紙的繪制,分別向讀者展示了平面布置圖、地面鋪裝圖、頂棚圖、插座位置平面圖、照明控制布線圖、立面圖和詳圖等各種圖紙的繪制方法和技巧。
李赫 楊振編著 ·建筑科學 ·12.2萬字
本教材系統介紹了建筑工程概預算的理論與方法,共十五章,包含兩大部分。第一篇包括建筑工程概預算綜述、工程造價的構成及計算、建筑工程定額、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工程竣工結算和決算的編制方法。第二篇以《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50353-2005)為依據介紹了建筑面積的計算、以《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為依據結合消耗量定額介紹了土方及基礎工程計價、主體結構工程計價、鋼筋工程計量與計價、屋面防水及保溫工程計價、裝飾工程計價、措施項目計價及計算機輔助工程計價。
王曉青 汪照喜主編 ·建筑科學 ·10.6萬字
本書以豐富的實例詳細地講解了建筑環境快題設計表現的形式、技法、方法步驟、實訓及案例,全書共4個單元,內容包括:建筑環境快題設計表現形式,建筑環境快題設計表現特征,建筑環境快題設計表現技法,建筑環境快題設計訓練。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室內設計、園林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從業人員參考使用。
張煒 杜娟 ·建筑科學 ·3.5萬字
作為起承力和調平功能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系統自密實混凝土調整層是一種特殊的自密實混凝土,也是板式軌道的關鍵工程材料之一。本書主要圍繞材料配置時存在的三大技術難題開展可以滿足特殊使用條件下的高流態高均質自密實耐久混凝土(簡稱FHDC)的充盈性數學模型、流變性能、體積穩定性能、耐久性能的研究,揭示特種自密實混凝土的材料-結構-性能-工藝之間的相關規律,建立可應用于長距離運輸、長時間灌注、復雜薄壁空間結構、高精度要求等特殊使用條件下的自密實混凝土的材料與結構匹配設計、制備工藝、工程應用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以期為高鐵充填層自密實混凝土的設計、制備與性能研究以及工程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王慧賢 ·建筑科學 ·7.2萬字
本書對AutoCAD2010中文版的基本操作和典型功能進行介紹,內容包括AutoCAD建筑與裝飾繪圖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李彪 曾守根等編著 ·建筑科學 ·19萬字
鋼結構作為一種承重結構,由于其具有強度高、結構自重輕、構件截面小、抗震性能優越、塑性及韌性好、平面布置靈活、工業裝配化程度高、有效節約空間、質量可靠、施工速度快、造型美觀等一系列優點,在建筑工程上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深受國內外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的青睞,在高層(超高層)建筑、大跨度建筑、輕鋼建筑等領域顯示出無以倫比的優勢和魅力。在世界范圍內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鋼結構作為一種綠色建筑更符合時代的潮流。
北京土木建筑學會主編 ·建筑科學 ·36.9萬字
本書主要針對LDHs(無機插層)與MK(偏高嶺土)材料在混凝土中應用的復合疊加效應開展研究,表征分析了LDHs材料的化學組成、分子結構和顆粒形貌等材料特性,測試論證了其固化各類陰離子的能力,并研究探討了LDHs改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以上研究基礎上,復合偏高嶺土(MK)發展了一種LDHs-MK基混凝土復合改性劑,構建了LDHs-MK復合防御體系,對其性能和應用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
馬軍濤 ·建筑科學 ·5.3萬字
本書主要依據《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梁、板)》(16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16G10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樁基礎)》(16G101-3)等規范編寫。本書共分為4章,詳細地介紹了平法鋼筋計算基礎、施工圖制圖規則、計算方法以及計算實例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同時附有相關聯的計算實例,便于讀者加強理解??晒┰O計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工程造價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上官子昌 ·建筑科學 ·8.8萬字
本書針對目前山西省建筑節能工作面臨的形勢,建筑節能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及挑戰,尤其是建筑節能技術研發、示范、推廣中存在的障礙,研究制定了山西省建筑節能技術路線圖。本書共包括6章。第1章系統梳理了山西省“十二五”期間建筑節能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第2章從國際、國內、省內以及行業發展層面分析了山西省建筑節能面臨的形勢;第3章量化測算了“十三五”時期山西省建筑能耗及節能潛力,計算出建筑節能對全社會節能的貢獻率,對科學有效地推進“十三五”時期山西省建筑節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第4、5章通過梳理“十三五”時期山西省建筑節能潛力的實施路徑及措施,提出山西省建筑節能適用技術,對充分挖掘技術節能潛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第6章對“十三五”期間,山西省實現建筑節能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進行了詳細測算,并合理設計了資金途徑和強化激勵措施,一方面對山西省實現建設模式的升級具有戰略意義,另一方面有利于山西省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在推動各項建筑節能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本書既可為山西省建筑節能領域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從業人員提供直接的參考,又可作為建筑節能技術路線圖參考模板供全國其他省市借鑒。
山西省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管理辦公室 ·建筑科學 ·9.4萬字
本書共分為3卷分別是:優秀論文集(上)、優秀論文集(下)以及工法、專利。本書收錄了武警水電第一總隊在2004-2014年在各類期刊雜志上發表的各類工法和論文以及取得的各項專利。是這10年來武警第一總隊取得的科技成果的一項匯總。
武警水電第一總隊編著 ·建筑科學 ·17.9萬字
環境友好、可自然降解的綠色復合材料是當今復合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書沿著高性能復合材料主線,重點論述“綠色”的內容,包括各種不同綠色復合材料的設計、選材、制造、表征和評價等內容。本書適合復合材料領域的科研人員、生產技術人員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中介咨詢機構閱讀參考,亦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科學相關專業的參考書。
唐見茂 ·建筑科學 ·31.7萬字
本書分14個模塊,模塊由模塊介紹、相關知識和項目情景組成,并有模塊回顧、思考問答和實戰訓練。本書附有CorelDRAW在旅游規劃制圖中的應用技術和旅游區規劃攝影與錄像技術介紹,凸顯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特色。該書讀者對象為高職高專和成人大專院校的旅游專業學生、旅游區的從業人員及旅游愛好者。
柳中明主編 ·建筑科學 ·21.4萬字
本書系統地講述了建筑與景觀照明設計的內容和方法,內容包括:光的基本概念,電光源,建筑與景觀照明燈具,建筑與景觀照明設計基礎,建筑物外觀照明設計,景觀照明設計,城市商業街照明設計,城市光污染控制,綠色照明與節能等共8章。附錄內容包括:照明設計常用術語,常用電氣圖形符號,照明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燈具國家標準目錄等,方便讀者參考使用。本書內容新穎、全面系統、圖文并茂,兼顧專業與普及兩個方面,適應面較廣,可作為高等院校、高職高專相關專業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城鄉規劃、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室內設計、照明設計、照明施工人員的參考書。
李文華 ·建筑科學 ·15.3萬字
本書集合了近年來國內外建筑領域最新的綠色節能材料、技術、施工方法和實例,系統論述了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光明前景。全書主要論述了綠色建筑設計、施工等方面的節能技術和相關實例,具體按墻體、幕墻、門窗、屋面、樓地面等分別加以闡述。同時還對綠色建筑節能評估體系、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與實例進行了重點敘述和系統講解,充分體現了建筑設計過程中追求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料及環保,注重室內空氣質量的深刻內涵。迄今我國對綠色建筑系統性研究還很不夠,本書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本書對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節能評估、建筑用能評估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本書適合建筑設計、施工、建材、城市規劃等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相關政府部門及高校師生參考。
楊洪興 姜希猛 ·建筑科學 ·31.1萬字
本書以當今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為宏觀背景,以我國“智能+”國家戰略為指引,以建筑業、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互聯網+、5G、IPv6等相關國家政策為重要依據,以基礎理論、業務知識、戰略規劃高度融合的視角及多重思維,探索“智慧建筑”這一嶄新命題及建筑業“智能+”轉型升級之路。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建筑、建筑工業互聯網、建筑能源互聯網、建筑信息模型(BIM)、綠色建筑、智慧管網(廊)、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希望能為建筑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能為正在探索中前進的“智能+”及智慧城市提供技術參考與決策支持,同時也能給政府、企業及廣大智慧建筑、智慧城市領域從業者帶來啟發。
杜明芳編著 ·建筑科學 ·16.5萬字
當代橋梁樁基檢測主要是對樁的完整性和承載力檢測。試樁檢測目的是為設計提供依據,工程樁檢測的目的是為驗收提供依據。主要內容包括單樁靜載荷試驗(豎向抗壓)、高應變和低應變動力檢測法、聲波透射法及新技術承載力自平衡測試技術。除介紹各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儀器設備、現場檢測、處理軟件、檢測數據的分析評價,還介紹與檢測技術相關的基本理論、樁的基本知識。并結合實際橋梁樁基檢測實例進行分析。
劉世明 ·建筑科學 ·7.5萬字
本書共7章,建立了一種描述邊坡在地震力作用下動力響應行為的加卸載穩定分析模型,從計算參數、邊坡動力失穩的演化規律及其非線性特征等幾個關鍵問題入手進行分析討論,深入研究邊坡在地震作用下的變形特征以及用加卸載響應度確定邊坡動力穩定性的方法,從而將邊坡的變形分析與穩定性評價有機結合,提出了基于非線性系統動力響應理論的邊坡動力穩定性評價方法;并結合實際工程實例,論述了邊坡巖體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壞、失穩機制及評價方法。本書可供地質、水利、交通、采礦、國防等部門從事巖土工程生產、科研、教學的人員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工程地質水利工程、采礦工程、巖土工程等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姜彤 ·建筑科學 ·9.1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各種石材的加工工具,對加工工具進行了分類。重點介紹了石材加工理論和石材加工特性,板材加工工具、荒料切割工具、框架鋸鋸割工具、金剛石繩鋸、金剛石成形工具、金剛石銑削工具、石材鉆削工具、石材磨拋工具和花崗巖砂鋸等。對每一種工具介紹了加工原理、工具的使用和加工參數的選擇。本書把石材加工工藝與石材工具相結合,同時把石材加工特性與工具結合起來,既有理論論述又有加工實例,為讀者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和參考數據,對石材加工工具合理使用及制造有理論指導意義。
趙民編著 ·建筑科學 ·12.8萬字
巖土材料在主應力增量和主應變增量上具有非共軸性,其重要性在巖土工程領域中被廣泛重視。本書利用HCA(空心扭剪儀)進行了一系列砂土的非共軸力學試驗,并且從砂土非共軸性的表象規律、發生條件和機理、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釋。本書內容包括:文獻綜述,試驗方法介紹,單調加載試驗研究,純剪試驗研究,聯合加載試驗研究。本書可供土木、水利、交通、地質等領域從事巖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及相關專業的科研、設計和生產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巖土與地下工程、地質工程、隧道和道路工程及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蔡燕燕 ·建筑科學 ·3.3萬字
本書將中國建筑工業化的歷史進程及政策導向放在全球建筑工業化發展歷程中做一個綜合的對比,通過比較經濟學的原理,分析市場要素及技術發展要素的變化,并借鑒全球尤其是歐洲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及教訓,充分探討未來中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路徑,最終預測在新時代5G及人工智能技術普及的浪潮下,工業化建筑領域未來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方向及技術成果展望,并試圖為中國未來建筑的產業化發展提供切實的幫助,以期實現“從拖泥帶水到干凈利索”的轉變。
張偉宏等 ·建筑科學 ·1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