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了加大惠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力度,加快名城保護的步伐,惠州市人大常委會明確把《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納入2015年地方立法規劃,并正式啟動了立法工作,包括立法調研、草案起草、立法論證。惠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接受委托后開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立法調研工作,通過實地調查、訪談調查、會議調查、問卷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深入基層獲得了豐富的、直接的、真實的第一手數據和資料。這個調研報告就是此次調研活動的主要成果。
易清 康欽春 李文珊 ·歷史文化 ·12.7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古代西亞、埃及和希臘建筑史。本書將不僅為您詳盡介紹西方文明誕生初期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其發展脈絡,還會撥開籠罩其上的神話面紗,為您講述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打開通向孕育了西方文明的伊甸園和雅典學堂的探奇之門。本書配有590余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0.2萬字
本書作者實地考察了榆林地區修筑的明代長城,結合歷史文獻,梳理了明代榆林長城修筑的過程、變化及其在當時國家北方防御體系中的影響。同時,作者又穿插敘述了榆林地區明代長城的現狀,曾經雄偉恢弘、功勛卓著的長城現狀堪憂,不禁使人感慨:今天,長城的命運在何方?歷史與當下的碰撞,感情與理智的沖突,不可否認,長城的未來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
趙現海 ·歷史文化 ·10.5萬字
本書立足中國現實的經濟環境,結合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現實,對各品牌連鎖企業開發戰略、選址策略、測算工具等核心技術進行深度剖析,給商業地產開發商、品牌連鎖企業提供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切入點,為開發選址提供實質意義的指導。
鄭剛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2018年度中國建筑裝飾設計產業發展報告》具體涵蓋如下內容:建筑裝飾設計行業產業的特性與發展歷程、建筑裝飾設計產業的運行環境分析、建筑裝飾設計產業的現狀、創新和科技進步是產業再騰飛的基礎和手段、各地對建筑裝飾設計產業的扶持政策等五部分內容。并附第八屆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的精彩片段和優秀作品等。
劉曉一 朱時均主編 ·歷史文化 ·9.2萬字
您知道北京故宮太和殿上、下檐的斗栱是什么類型的嗎?知曉太和門里的天花是什么彩畫嗎?清康熙年間的殿試在哪里舉行呢?每年的皇家祭祖又是在哪里進行的呢?本書主要選取了北京故宮中軸線上的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東路上的奉先殿和皇極殿,以及西路上的養心殿等十一處城門或殿宇,以北京故宮建筑中不可少的元素——斗栱,串聯起全書的內容。從外朝的國家大事到內廷的頤養天年,從建筑形制到禮儀、節氣,翻開本書,一幅幅與之相關的精美手繪圖將緩緩展開,陪您一起了解北京故宮。本書適合對傳統建筑、對故宮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尹家琦 ·歷史文化 ·1.9萬字
你知道嗎?奴隸制時代的建筑都特龐大;哥特建筑是歐洲中世紀的黑暗之光;佛寺建筑在日本和印度遍地開花;后中世紀,君權和文藝都復興了;英法大革命時期的建筑集各種仿古于一身;19世紀的鋼筋混凝土帶給建筑新面貌;20世紀以后現代建筑登上了歷史舞臺;再后來,后現代主義開始使建筑各走各的路……如此浩瀚的外國建筑千年之變,通過簡明的講解、有趣的歷史故事、詼諧的語言風格,將復雜的建筑形式轉化為清晰明了的發展脈絡。小小一本書,帶著你走遍世界的隱秘角落,走近建筑和歷史中的活色生香。
張克群 ·歷史文化 ·6.1萬字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里,人們經常見到那些蹲守在宮殿、寺廟、宅第大門兩側的石頭獅子。它們有的威嚴聳立,有的憨態可掬,經過歷史的積淀,其形態逐漸形式化、擬人化,成為守護門院、確保平安的瑞獸,成為中華元素的符號之一,在中華大地上形成一種獅的文化。
樓慶西 ·歷史文化 ·2.6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建筑中一種建筑類型——亭子。對各式各樣的亭子作了介紹,亭者停也,亭者景也,亭者情也,亭者蔽也,作為休息、觀景、傳情、遮蔽的亭子從古至今都是人們休息、游樂、觀景的重要地點。書中不僅簡述各類亭子功能、構造,還介紹了亭子所承載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
樓慶西 ·歷史文化 ·3.7萬字
本書通過清晰明了的講解、生動詼諧的語言,解讀有關佛、道、儒的古代建筑,講解這些建筑中有關雕塑、佛教名山、佛教寺廟、佛塔、道教名山、道教廟宇、孔廟、關帝廟、武侯祠等方面的建筑知道。小小一本書,帶你領略中國傳統建筑的精巧與魅力,發現深藏在其中的生動的歷史文化與智慧。
張克群 ·歷史文化 ·5.5萬字
中國古代建筑采用木結構體系,一座房屋的木構架完成后,在屋面上用瓦鋪頂,在立柱之間用磚砌墻,從而圍合成可使用的房屋空間。所以,除木料外,磚與瓦是中國建筑最主要的材料。磚、瓦都由泥土燒制而成,也有各自的發展歷程,在工匠長期的實踐中,磚、瓦的制造技術不斷完善,還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力。本書講述的就是磚、瓦在技術與藝術方面的形制與價值。
樓慶西 ·歷史文化 ·3.1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建筑中一種常見的建筑類型——牌樓。古老的牌樓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的文物價值,本書不僅簡述各類牌樓的由來、功能、形式和裝飾等,同時還介紹了牌樓所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樓慶西 ·歷史文化 ·2.8萬字
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有著濃郁而獨特的文化與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徜徉于古都街頭,隨處可見歷代的建筑,在這些建筑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歷史建筑之美又體現在何處?打開《晨鐘暮鼓》,作者會如數家珍般將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來。
張克群 ·歷史文化 ·4.2萬字
馬勒別墅坐落于上海市陜西南路30號,1927年修建,1936年竣工,主建筑呈現斯堪的那維亞挪威風格,猶如童話世界里的城堡。近百年過去了,雖然它的主人馬勒已不知去向,但這座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成為上海近代優秀歷史建筑中最奇特、最具傳奇色彩的建筑之一,每天都會吸引無數的人駐足觀賞,也引發人們對這座建筑的好奇與猜測。本書的作者通過查閱歷史文獻,走訪當年曾在馬勒別墅工作或進入過馬勒別墅的人員,詳細了解馬勒別墅里發生過的故事,以及馬勒家族來上海的前后經歷,撰寫了這本書,作為對馬勒別墅悠長的說解,讓去過或沒有去過馬勒別墅的人都能通過這本書探尋馬勒別墅的神秘與神奇。
孫孟英 ·歷史文化 ·4.6萬字
本書通過簡明的建筑講解、有趣的歷史和故事、詼諧的語言風格,展現了中國古村落、古城古鎮的隱秘角落中輝煌的民間建筑風采。不過與其說這本書是介紹建筑,不如說是個小型的建筑展覽。村鎮的建筑大多數是民居,未經大師之手設計,也談不上什么流派,但卻反映出普通百姓的愛好和寄托,以及民間匠人精湛的技藝。小小一本書,帶你踏上尋根之旅,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民居村落,走近那永不消逝的鄉愁記憶。
張克群 ·歷史文化 ·3.8萬字
本書是在民間建筑營造技法著作《魯班經》原典內容的基礎上,以經典注譯和拓展解析,圖文結合地介紹了古代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的相關知識,是一本系統的建筑與家具設計書籍。原書《魯班經》是我國古代營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民間工匠實用書,詳細論述了古建筑圖式、工匠施工制度、施工步驟過程、常用房屋構架形式、日常家具器用的制作方法等內容,對現代建筑營造和家具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魯班經·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通過注解與拓展知識相結合的形式,對原典進行詳細解讀,同時延伸現代建筑與設計內容,有助于讀者學習和理解。
賈洪波 艾虹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1906年到1909年,柏施曼以德國駐北京公使館官方科學顧問的身份,從北京出發,游歷了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四川、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十幾個省。在歷時四年的考察中,他行程數萬里,拍下了數千張中國傳統建筑和景觀的照片。他還根據考察所獲得的資料,連續出版了論述中國建筑的系列專著。1923年,他在柏林出版了圖文專集《中國建筑和景觀》,通過兩百多幅精美圖片,展現了晚清時期中國的建筑風貌及自然與人文景觀。由于歷史的變遷,柏施曼的這些論著已經成為后人所無法逾越的中國古建筑史領域的里程碑。
(德)恩斯特·柏施曼 ·歷史文化 ·702字
本書從安東尼?高迪的生平及時代背景、職業生涯,設計風格的形成、設計理念的解讀以及主要經典案例的解析,為廣大讀者解讀了建筑大師安東尼?高迪的設計與思想。對于建筑學學生和年輕設計師以及對設計大師感興趣的廣大讀者來說,是難得的圖文資料。高迪的一生作而不述,僅僅留下只言片語,但他的思想卻在其作品中時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國內現已出版的相關著作,大多是以畫冊的方式呈現高迪的作品,讓我們很容易陷入美學式的推論,誤認為高迪的作品僅僅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但其實在令人稱奇的造型背后,高迪的建筑也有著縝密的設計邏輯和理性的結構思考。
張一夢 ·歷史文化 ·0字
本書以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及《續街道的美學》為基礎,系統整理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間領域內相關著作的主要結論,闡述街道的基本概念,并進一步理清街道的分類、構成要素、比例和尺度;同時,探討街道與城市的關系,街道承載的行為活動,街道研究的相關理論、技術和方法等內容,為城市近人尺度空間的設計提供參考,以應對中國城市“只有城市、沒有生活”的現狀。
胡一可 丁夢月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本教材除了古典建筑構造設計特點和維修施工工程技術等內容外,還對中國古代建筑風水地理堪輿進行了客觀詳細的分析研究。
蔣昌松 ·歷史文化 ·3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