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傳統建筑十五講》依據作者在北大開授中國傳統建筑通選課的講義而成,該課程在北大很受歡迎,是歷年來最為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中國傳統建筑十五講》與通常講述中國傳統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國傳統建筑的人文特質,尤其注重思考在當下西方建筑觀念和建筑設計占據強勢的情況下,如何挖掘和發展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精華。與此同時,作者也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各種類型,宮殿、園林、佛塔、橋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圖,與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方擁 ·歷史文化 ·19.3萬字
為了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常保護和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北海的城市文化競爭力,圍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和建設“文化北海”的發展戰略,本著去蕪存菁、古為今用、文化共享的原則,我們用一年的時間,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實地調研,多方取材,編撰了《滄海遺珠——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一書。本書收錄了納入北海市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遺項目共33項,并分別介紹了一些與項目相關的名人。
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歷史文化 ·8.6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歐洲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建筑史。本書將為您詳盡介紹15—18世紀意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奧地利和俄羅斯等國的建筑歷程,為您講述布魯內萊斯基、阿爾伯蒂、伯拉孟特、米開朗基羅、帕拉第奧、貝尼尼、博羅米尼、小芒薩爾、勒·諾特爾、雷恩和諾依曼等這個時代偉大的藝術巨匠,以及美第奇家族、尤利烏斯二世、路易十四和彼得大帝等這個時代了不起的藝術贊助人的傳奇故事,為您打開通往天才世界的探奇之門。本書配有470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0.9萬字
家是照見自己的地方,是人生的出發之地,是真相、真誠、真性情的交織。家園還是人生第一處建筑、第一個安居之所。從此出發,可看到建筑名家與建筑結緣的起始,可領略他們的家園情懷,可省察他們對建筑家園的思考。家園還與責任相連,建設、保護家園的創作取向,會讓建筑師在廣闊之中不失堅實根基,在飄逸之中不失沉穩。本書將帶你走進建筑名家的家園世界,感受他們的成長之路和家園之情、家園之思。
金磊 ·歷史文化 ·29萬字
本書是對伊東忠太1902年4月至次年6月在中國進行歷訪調查時所保存的5冊野外筆記原書進行了拍攝、整理、附加圖注以及解說等編纂而成。900余幅手繪圖片,包含建筑文物、風俗古跡,其中大部分圖片為彩圖。其中所繪建筑,因戰亂及自然災難,有的已損毀,有的已不復舊時模樣,伊東忠太的手繪筆記是中國建筑文物難得的歷史記錄。
(日)伊東忠太 ·歷史文化 ·8.9萬字
本書論述了自14世紀“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建筑和城鎮保護的理念、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圖景。上篇對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四個歐洲國家的建筑和城鎮保護歷程、流派、理論和實踐做系統論述、闡釋和對比。下篇逐一剖析從單體到保護區、到城鎮的六個對當代中國有著特別啟示和參考的案例。書中所依據的兩百余本參考文獻,90%以上為英文經典原著,體現了當今歐美建筑保護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為中文世界提供了一份迄今為止有關歐洲建筑和城鎮保護最完備的文獻框架。書中穿插了點評、注釋以及讀書卡片,穿針引線,旁征博引,配以多幅精美圖片,以期引發讀者對當下中國建筑和城鎮保護的理論建構和實踐做出批判性思考。
何曉昕 羅雋 ·歷史文化 ·25.7萬字
《中國城池史》是古建筑專家張馭寰先生的城建智慧。我國城池開始甚早,經過五千多年筑城的發展,歷代建設的城池,從都城到一般城池,近于千座,再加上明清以來各縣鎮建城至少有三千多座,總計四千至五千座城池。這是浩大壯偉的工程,顯示出中國先民的氣魄。這些城池不僅僅數量多,而且其中有許多城池規劃設計手法與今天做城市規劃有直接應用的意義。
張馭寰 ·歷史文化 ·15.7萬字
建筑先是人生的戲劇,然后才是視覺美的造物。用“相貌”來代替造型的觀念,對于一般讀者,更容易以擬人的想象去透視鋼骨水泥、紅墻綠瓦后面的人生。為建筑看相,就是籠統、完整、哲理地看建筑。我希望不論行內行外,大家都以一種幽默感去看這個世界,看形形色色的建筑;都能若有所感而會心一笑。在這本書中,作者談建筑的造型、色彩、比例,談建筑與文學、音樂、社會、政治的關系,談建筑中的雅與俗、古典與浪漫、傳統與現代……雖漫談不拘,用意乃在闡說建筑在文化中的位置。
漢寶德 ·歷史文化 ·10.3萬字
《世界建筑簡史》共十四章,介紹了從史前建筑到現代建筑的基本歷程,對于讀者了解世界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建筑的發展和特色大有助益。本書內容豐富、取材翔實,從尼羅河流域的埃及金字塔、希臘和羅馬時期輝煌的建筑,到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拜占庭建筑、融合了現代和古典元素的現代建筑,再到極具東方風情的東方建筑,均有所涵蓋。作者帶領讀者沿著史前建筑的腳步慢慢向現代追尋,以便讀者對世界建筑的發展產生整體的印象。本書結構嚴謹,敘事生動,是建筑領域可讀性很強的經典和權威之作。
(美)金博爾 埃杰爾 ·歷史文化 ·23.2萬字
本書是在民間建筑營造技法著作《魯班經》原典內容的基礎上,以經典注譯和拓展解析,圖文結合地介紹了古代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的相關知識,是一本系統的建筑與家具設計書籍。原書《魯班經》是我國古代營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民間工匠實用書,詳細論述了古建筑圖式、工匠施工制度、施工步驟過程、常用房屋構架形式、日常家具器用的制作方法等內容,對現代建筑營造和家具設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魯班經·建筑營造與家具器用》通過注解與拓展知識相結合的形式,對原典進行詳細解讀,同時延伸現代建筑與設計內容,有助于讀者學習和理解。
賈洪波 艾虹編著 ·歷史文化 ·0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古代西亞、埃及和希臘建筑史。本書將不僅為您詳盡介紹西方文明誕生初期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其發展脈絡,還會撥開籠罩其上的神話面紗,為您講述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打開通向孕育了西方文明的伊甸園和雅典學堂的探奇之門。本書配有590余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0.2萬字
本書透過中國建筑史學家的視角,對19世紀及20世紀西方建筑的演變歷程作了系統的描述與闡釋,并對百年來西方出現的各種建筑思潮與流派、世界建筑大師、眾多名家的建筑理念與建筑創作進行了全面介紹與評析。全書分為世紀之交,變革年代,時代大潮,質疑、探索、嬗變4篇,共38章,圖文并茂,條理清晰,便于讀者系統學習并輕松掌握西方近現代建筑史的相關知識。本書可供建筑院校師生、建筑史和藝術史研究人員及廣大建筑師閱讀,對建筑史和建筑美學有興趣的非專業讀者亦可從中獲益匪淺。
吳煥加 ·歷史文化 ·29.6萬字
本書作者實地考察了榆林地區修筑的明代長城,結合歷史文獻,梳理了明代榆林長城修筑的過程、變化及其在當時國家北方防御體系中的影響。同時,作者又穿插敘述了榆林地區明代長城的現狀,曾經雄偉恢弘、功勛卓著的長城現狀堪憂,不禁使人感慨:今天,長城的命運在何方?歷史與當下的碰撞,感情與理智的沖突,不可否認,長城的未來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
趙現海 ·歷史文化 ·10.5萬字
本書基于作者收集的大量有關長城的第一手資料,通過輕松易讀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形式,以對長城的了解和講述為主線,配合所繪制的手繪作品與圖示,復原和剖析曾經的及現存的長城的知識及構造,并展示及解讀大量碑刻類文物實例。本書包括長城的定義、長城的履歷、巨龍的身軀、個性的敵樓、迅捷的警報、強大的武備、不凡的關隘、失去的記憶、毀滅與傷痛九章內容,以常人不熟悉和不了解的角度,解讀一個與眾不同的長城。本書適合愛好歷史文化與建筑的廣大讀者閱讀。
連達 ·歷史文化 ·15.9萬字
古往今來,建筑一直是沉默的統治者。在世人看來,建筑是反時間的,一成不變。當代城市中有太多這樣的建筑,拒絕融入城市肌理,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意圖成為自己的紀念碑。本書作者認為,時空并不可分,個體只有將本真的生活經驗映照其上,才能真正進入逝去的建構的世界。本書含引言與后記,共21篇文章,以時間為標題與線索,串聯成整體。作者基于多年見聞通識和研究心得,將對建筑的審視與反思置于時間的語境中。書中以一個個“鏡頭”串起了紫禁城的墻和阿爾罕布拉宮的突角拱,北魏洛陽永寧寺塔的建筑奇跡和災禍,對照現代化大都市紐約的繁華與墮落,宋徽宗的看不見的艮岳,柯布西耶將“取消一切邊界”的光輝城市……無論上古的城市、近代中國的故事還是現代社會的生活,都僅是設定了各篇文章所指時間段落的開端。無論回望過去還是拭目前瞻,作者希望,一次時光漫游會讓讀者對身處的生活空間產生更多有益的思考。
唐克揚 ·歷史文化 ·12.7萬字
圍龍屋是位于粵東北的一類鄉土建筑類型,也是重要文化遺產。本書從文化遺產的視角,以鄉土建筑為研究對象,將圍龍屋作為切入點進行調查研究。研究主要聚焦在圍龍屋的空間上,并將其分為私有空間和共有空間兩部分,共有空間是本書研究的重心。研究具體從三個角度展開:一是從哲學的角度對鄉土建筑進行分析,重點引入列伏斐爾的空間生產理論,統領本書的行文脈絡;二是從歷史學的角度探討傳統宗族制度對圍龍屋社會性的影響;三是從建筑人類學的角度展開對鄉土建筑的研究。
熊寰 ·歷史文化 ·18.4萬字
本書以講座的方式,介紹中國小品建筑的產品、作用及其在建筑和藝術上的特點,從門樓、影壁而碑碣、堆石……引領讀者徜徉于獨特而神秘的中國古代建筑之中。近三百幅精致的照片和線描,使閱讀直觀而又賞心悅目;文字亦有小品的特點,曉暢,清雅,質樸,自然。
樓慶西 ·歷史文化 ·7.6萬字
此書是圓明園研究專家、圓明園文物收藏家劉陽所著的一部最完備的圓明園圖文史。它結合清史,講述了圓明園自初見、輝煌至衰落的全部歷史,收錄了圓明園被焚毀前至焚毀后,長達百余年的全部影像。可以說,它應會成為圓明園相關圖書中讀者受眾最大的一部。
劉陽 ·歷史文化 ·2.6萬字
本書以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為發想,以世博會歷史上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為對比,結合中國當代建筑設計的現實情況,論述了中國建筑和世界建筑的差距,探討了建筑設計的本質意義,以及在當前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國建筑落后的主要原因。
王博 ·歷史文化 ·6.7萬字
本書是由一名80后老洋房愛好者通過實地攝影與記錄,通過探究考證與查閱,用一位“老克勒”的二十四小時,走訪二十四棟老建筑,來講述建筑風格、設計者的理念理想,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老上海的歷史文化浩如煙海,上海老建筑的故事也豐富多彩。本書通過“老克勒”這樣一位虛構人物將老建筑的點點滴滴呈現給讀者,希望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本書適合建筑愛好者、旅游愛好者、攝影愛好者,以及建筑、美術、歷史等專業的學生閱讀和使用。
邱力立編著 ·歷史文化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