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1861至1945年間成都城市飲食生活變遷面貌為研究對象,將其放置于近代成都城市生活早期現代化轉型的這一歷史背景之下,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飲食文化學等多學科知識,從近代成都主副食及調料的變化、飲食行業的演進、市民飲食觀念與飲食消費的變化等方面來考察近代成都飲食生活變遷的諸多史實面相,探討城市早期現代化進程與市民日常生活方式近代變遷的關系,揭示出近代成都飲食生活變遷中所呈現的典型內陸性特征。
梁剛 ·飲食文化 ·16.5萬字
蔡瀾、沈宏非聯合推薦!吃喝玩樂買,美食美酒旅行,優質生活提案都在這里!一本以美食與美酒+旅行為主題的生活提案類讀物。通過好食材、有機生活、人物介紹以及游記來圍繞品質生活導向。出現的"人、物、事、地”等故事,解說并介紹高端品質的生活內容,不在于價格,而在于"用心”。是好吃的食物分享,實用的生活日常,是一本細味飲食人間的雜志書。
謝安冰 ·飲食文化 ·6.3萬字
廣西米粉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認知度的地方文化名片,米粉不僅是廣西人須臾不可離的日常煙火,更是廣西人的驕傲。本書選取了廣西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5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米粉,用活潑生動的語言、精彩豐富的圖片從其歷史起源、文化底蘊、制作工藝和傳承發展等多個方面加以介紹,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濃濃的人文情懷,流淌著作者對米粉的深情與眷戀,讀之,讓人垂涎與動容。
林葉新 龔政 ·飲食文化 ·6.2萬字
日子就像一首詩,曼妙舒緩,擺脫枯燥乏味;日子就像一首歌,清遠動聽,拋卻平淡單一;日子就像一幅畫,五彩斑斕,掃去晦暗無光。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不只追求飽腹,而更多的是美食的"美”,而這"美”包括色香味,更包括獨特的餐桌設計。愛美食,同時也是愛擺盤、愛環境、愛設計。一頓豐盛的餐宴,講究的是原汁原味的食材:天然的蔬菜、嫩質的肉類、新鮮的水果;講究的是美好的餐桌設計,各種風格的桌布、恰到好處的配色、精美的配飾;講究的是一桌精致的餐點美味,好看的品相、撲鼻而來的香氣、沁人心脾的味道。而更重要的是與你一起虛度的美好時光。
雯婷茜子 ·飲食文化 ·6萬字
蔡瀾、沈宏非聯合推薦!美食MOO《好吃》系列的第三本。吃喝玩樂買,美食+美酒+旅行,優質生活提案都在這里!一本以美食與美酒+旅行為主題的生活提案類讀物。通過好食材、有機生活、人物介紹以及游記來圍繞品質生活導向。出現的“人、物、事、地”等故事,解說并介紹高端品質的生活內容,不在于價格,而在于“用心”。是好吃的食物分享,實用的生活日常,是一本細味飲食人間的雜志書。這是第二集。是代表熱愛的好(hào)吃,是代表品質的好(hǎo)吃,是代表態度的好好(hǎohāo)吃。本書中繼續將發掘好食材的人的故事,以及幫你尋找優質食材。
謝安冰 ·飲食文化 ·5.3萬字
廣東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廣東靚湯是一種美味可口的傳統名肴,是中醫藥膳食療體系的一個分支,具有濃郁的嶺南中醫藥文化特色。廣東靚湯除了有佐餐的功能,還具有養生、治未病和輔助調理各類疾病的作用。本書是林舉擇醫師在繼承佘自強藥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生活理念撰寫而成。順應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介紹了90道應季靚湯湯譜,在不同節氣,指導大家烹飪不同的靚湯來養生健體。每道湯譜均有詳細的養生功效分析、制作方法介紹,并配有清晰精美的圖片。書后還附有靚湯常用食材與藥材的原料圖,幫助讀者識別與購買煲湯材料。
林舉擇 ·飲食文化 ·4.9萬字
本書以作者對自己數十年間在不同季節、時段、空間品飲各類中國茶的切身體驗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煉的茶道日記中,將古今茶事、詩事、畫事、佛事融于一杯杯香味氤氳的清茶中,讓讀者在種種日常感悟中見證真正的茶道精神。筆者在書中梳理了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和代表人物,講解了茶道的基本知識和素養,其間穿插了自己數十年間在不同的季節、時段、空間品飲不同茶葉的感受和心得,細膩之中足見性情。有理論知識,有歷史眼光,更有個人心得,由此,本書深具中國文化之心印真諦,同時又可以當作茶文化的普及讀物來閱讀,知識性和品位融為一體。
馬守仁 ·飲食文化 ·9.6萬字
本書作者吳瑞卿是個長期穿梭于中國與歐美各地,又學貫中西的老饕,她吃盡天下美食,強調是隨緣,講究口味,小食大菜都可以吃出滋味。從這些隨緣而來的食福中,她不但滿足了口腹之欲,亦將飲食文化和歷史滄桑、地域風物、人物事件共冶一爐,透過飲食文字展現歷史、人物、情感、地域風情。此外,作者也旁征博引古今飲食書籍精粹,和讀者分享古今老饕的心得,使得古今老饕的思想文化在本書中相互輝映。
吳瑞卿 ·飲食文化 ·11.2萬字
本書聚焦于以蟹為主體的美食,包含復古菜和創新菜兩個部分。復古菜包括蟹釀橙和汆大甲,前者是宋代名菜,后者來自于梁實秋先生的美食記錄。作者在爬梳資料的同時,加入了自己對于這道菜的理解,對于不同食材的特質信手拈來。
戴愛群 ·飲食文化 ·3.7萬字
本書不是菜譜,也不是雞湯般的隨筆錄,而是一本美食文化歷史書,用扎實的材料、細致的考據、活潑而不失嚴謹的話風,描述身邊美食背后的歷史與文化淵源。本書收錄了十二篇內容豐富的文章,分餐、食、酒、點、書五個部分。有高大上法餐的發展歷史,土豆、生煎、煮雞蛋的故事;也有葡萄酒的文化內涵,馬卡龍和太妃糖的甜蜜淵源;外加一篇與美食歷史有關的書評。同樣,在這本電子書里收集的文章,也都盡量做到了有理有據,可引可考。或許,這是一種與美食的獨特對話方式。
十五言·寫食主義 ·飲食文化 ·5.4萬字
本書由著名茶人陳龍主編,書中首先從為什么喝茶說起,再說沖茶喝茶,再去了解各種茶的品種,隨后才是茶的種植、加工、選購、存儲,以及茶具、水、茶儀、茶史等用具與歷史文化方面的內容。總之,本書是想讓不懂茶的年輕人開始了解茶,并喜歡上茶、愛上茶,一本書就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品茶秘籍。
陳龍主編 ·飲食文化 ·6.8萬字
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中國人喜好美食也是世界聞名的。如此大的國家,如此豐饒的物產,如此眾多的人口,怎么會講不清楚食物的好吃?那些傳承千年的天賜良物,像寶通寺菜薹,像溫州的甌柑,不僅是一種味道,還是一種文化,一縷人情。中化農業熊貓指南通過百萬公里的行程、數千項數據的收集以及數以萬計的實驗室檢測,讓風味可以講清楚,好吃可以被定義。尋味、品味,熊貓指南一直在路上,用一張張榜單、一項項測評為消費者找到真正優質的農產品,用來自全國田間地頭的果實詮釋風味的特點,與一個個辛勤耕種的匠心農人共同講述好吃的故事。
毛峰 馬祎 ·飲食文化 ·7.2萬字
如何制造出好茶?怎樣增強品茗能力?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應該怎么對鮮葉進行加工才算是一款好茶;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進這一款茶來賣;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以這個價格買這款茶;看懂了茶,我們才知道要不要泡這款茶來喝;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種什么名稱的茶,只是憑著眼前所看到的茶況,我們也能運用看茶泡茶的知識,設法把茶湯泡到當下的“最好”。
蔡榮章 ·飲食文化 ·6.8萬字
走進任意一家川菜館,翻開菜單,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菜式是雷同的,招牌菜部分千篇一律地寫著水煮魚和饞嘴蛙。但是辣椒菜,在過去的四川飲食文化中,只占相當小的一部分。川菜老菜譜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菜式一點辣椒也不下,這些菜用料之精良,工藝之繁復,不遜其他任何菜系,是真正的川菜靈魂。本書從老菜譜中精選較具代表性的川菜,請正宗的川菜傳人一一再現。從涼菜、熱菜到點心,共四十余道菜式,用文字記錄下來源、做法,正本清源。
老波頭 ·飲食文化 ·6.4萬字
本書分為主食、湯類、點心、家常菜、特別制作5個分類,每一道菜都是作者的原創或者改良,用手繪的方式介紹做菜過程,配合成品照片,將復雜的過程簡單化,增加下廚的樂趣!食譜書一直是受年輕御宅族或上班族歡迎的一類書,但市面上大多的食譜,只是照片文字的形式,過程刻板,讓人讀來無趣。而繪本一類書,雖顏色鮮明,讀來有趣,卻很容易讓讀者讀過一遍就釋卷,不會讓其產生購買或收藏的欲望。而將手繪和食譜聯系起來,克服了傳統手繪書的“畫之無物,有物無用”的特點,也讓原本教條的菜譜變得輕松有趣且淺顯易懂,更受年輕讀者的歡迎。
無月 ·飲食文化 ·1.7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周曉燕是我國淮揚菜烹飪大師。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周曉燕在馬德里美食峰會的精彩演示,他在淮揚菜烹飪、呈現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另外還系統展示了荷葉叫花雞、文思豆腐羹等15種淮揚菜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以及較為詳細的烹飪過程和心得。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3.9萬字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傳承從來沒有停止,傳統技藝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沒有老一代的薪火相傳,就沒有今天菜品多樣、口味獨特、味道經典的師門廚學。淮揚菜在飲食行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開國第一宴中有諸多菜品屬于淮揚菜。本書由國寶級烹飪大師、泰斗級淮揚菜大師李玉芬組織編寫,內容涉及淮揚菜的歷史及發展,重點講述了京朝淮揚菜的歷史淵源、師門文化、脈系傳承及代表菜肴,為師門的承前啟后做出了貢獻。
李玉芬主編 ·飲食文化 ·6.9萬字
美食MOO《好吃》系列的第四本。吃喝玩樂買,美食+美酒+旅行,優質生活提案都在這里!一本以美食與美酒+旅行為主題的生活提案類讀物。通過好食材、有機生活、人物介紹以及游記來圍繞品質生活導向。出現的“人、物、事、地”等故事,解說并介紹高端品質的生活內容,不在于價格,而在于“用心”。是好吃的食物分享,實用的生活日常,是一本細味飲食人間的雜志書。這是第二集。是代表熱愛的好(hào)吃,是代表品質的好(hǎo)吃,是代表態度的好好(hǎohāo)吃。本書中繼續將發掘好食材的人的故事,以及幫你尋找優質食材。
謝安冰主編 ·飲食文化 ·5萬字
中國的茶文化“興于唐,盛于宋”,兩宋時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積極推廣、參與,茶文化得到極大的發展,達到巔峰。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多年親身研習點茶的經驗,著重對于宋朝的點茶文化進行了綜合、全面的解讀,包含造茶、候湯、器物及點飲四大方面,比如團餅茶的制作、末茶的研磨、如何擇水、器物鑒賞及使用、皇家七湯點茶法,等等,涉及點茶的方方面面。全書深入淺出,通俗易讀,同時配以精美的圖片和插畫,為我們開啟了一場雪沫乳花的宋代美學體驗之旅,是獻給愛茶人和吃茶人的一份美好的禮物。
觀合 ·飲食文化 ·6.3萬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美食,重現當年老味道。100多道讓我們百吃不厭、重溫經典的美食。分為六章,第一章“小時候,媽媽的味道”代表菜:腌咸菜,懶龍肉卷(肉龍),肉松…第二章“小賣部,開始打醬油的日子”代表菜:午餐肉,魚罐頭,牛肉干…第三章“寒窗苦讀的光輝歲月”代表菜:烤紅薯,冰糖葫蘆…第四章“那些年,老男孩送給女生的洋氣貨”代表菜:丹麥曲奇餅干,花生牛軋糖…第五章“伴隨我們一生的味道”代表菜:糖醋里脊,五香茶葉蛋…第六章“常回家看看”代表菜:元宵,火鍋,餃子…
梁陽 ·飲食文化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