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接吻雖是一樁小事,卻是一樁無數人都在做的小事。接吻問題只是學術邊緣中的邊緣,國外關于接吻的著作本就不多,專門討論中國人接吻問題的論著更是幾近空白。但古代中國人之于接吻,雖不及西方人那么熱衷、那么高調,卻絕對不是不存在的,中國人自有中國人的“吻的文化史”。本書將中國人的接吻作為文化史問題進行探討,做了史料性的實證研究。作者隨時留意,有聞必錄,積久成多,獨立搜集了大多數材料并略作論述,寫成這本有趣味的中國接吻文化小史。
胡文輝 ·文化史 ·8.4萬字
無數泛黃的文字,客觀記錄下當時的歷史。真實的歷史片段,還原中東鐵路以及勞工群眾的悲慘遭遇。本書圖文并茂、史實清楚地記述了中東鐵路建設的背景和過程,詳細地闡述了中東鐵路所蘊藏的巨大歷史內涵,著重描寫了在復雜的歷史背景下中、日、俄三國為爭奪鐵路控制權展開的驚心動魄的斗爭。作者以扎實的文筆,配以大量歷史照片,娓娓講述中東鐵路飽經風雨的歷史,深入淺出,將發生在中東鐵路上的悲歡離合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讓那段寶貴的歷史直達人們心靈深處。
徐景輝 ·文化史 ·10.7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我們與香料的書,發現、制作、數千年的流傳,過往的奇怪用途以及在現代廚房的使用建議。每天都會用到的香料,似乎永遠來自神秘之地。發生在香料之上的事情,有時令人捧腹,有時讓人心碎。不過對于香料的使用,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攸關性命,比如吸血鬼來襲時,蒜或者芥菜籽要如何使用才保險。本書來自一個與香料相伴三代的家庭,作者凱特琳·彭齊慕格分享了關于香料的經驗、知識,以及對其的熱愛。
(愛爾蘭)凱特琳·彭齊穆格 ·文化史 ·13.2萬字
這是一部講述人類從石器時代走向數字時代的全球文明史。數千年前,當人類還只是分散在荒野中的狩獵者、采集者時,我們已經開始創造自己的故事——生存帶來了聚落與組織,對目的和意義的追尋帶來了語言和文化,文化之間的碰撞帶來了進步與毀滅……散布在大陸之上的人類文明,如同一個個彼此獨立的星群,依靠各自的文化凝聚在一起,閃耀著獨有的光芒,同時又彼此影響,共同構成全人類的文化宇宙。作者充滿洞見性地將獨立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闡明了人類創造和交流的獨特能力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歷史就是文化宇宙中發生的事件,星群則是歷史舞臺上的主角,屬于不同星群的人類共同演繹著一出宏大戲劇。本書探索了歷史長河中,不同事件之間產生的漣漪效應,讀者將了解,地理特點是如何塑造古代文明的?馬鐙和褲子的發明如何左右了帝國的興衰?伊斯蘭教如何推動了哥倫布的遠航?13世紀蒙古帝國的崛起如何改善了英國農民的生活?本書追求一個全球視野下的敘述模式,在其中,“每一個我”都是塑造當今世界的重要因素。
(美)塔米姆·安薩利 ·文化史 ·23.8萬字
《中國文化博覽4》主要章節分為“文學”、“藝術”、“思想家”。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24萬字
本書借助文化學、民俗學的基本方法,溯源龍是如何成為帝王專屬,又是如何過渡到全民共享的,考證了不同時期龍形象在不同歷史語境下的變遷。在探討近現代域外視野中龍形象的問題時,作者梳理了200多幅歐、美、日等國古舊書刊的罕見圖片,從象征地位的皇家符號、時尚元素,到諷刺、攻擊東方古國的慣用素材,揭示出龍形象及其背后含義的復雜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溫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舊話題,不僅給我們一個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深刻內涵的新視角,更能脫離時代局限審視域外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以史為鑒,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尋求現代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
施愛東 ·文化史 ·15.6萬字
《甘肅文化史》,伏俊璉、周奉真主編,是一部系統簡明的甘肅文化史讀本,梳理了我國甘肅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史。全書據主題分為十三章:中華始祖文化、以彩陶為代表的史前文化、隴上周秦文化、甘肅古代民族文化、絲綢之路黃金段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呈現、隴上長城與邊塞文化、敦煌文化、甘肅石窟文化、甘肅寫本文化、甘肅書法與繪畫、甘肅文學簡史、隴右思想與學術、甘肅黃河文化。
伏俊璉 周奉真主編 ·文化史 ·29.2萬字
本書記載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名香港高級警官的傳奇際遇,透過輕松幽默的手記和一百一十幀珍貴照片,您可飽覽鮮知而想知的警方人世百態,包括防暴隊是如何布陣,以及“一哥”座駕內的保安設備等等;并從獨特的角度和典型的環境,去領略昔日香港警隊生活的方方面面。
黃奇仁 ·文化史 ·9.5萬字
《外國文化史》定名為“外國文化史”,一是表明它的相對性和學理立場,即相對“中國文化史”而言,只以它為論述的參照系,不包括中國文化史的內容;二是全書既大量描述了外國文化的千姿百態,深入梳理了外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又簡潔明了、重點突出,盡可能為讀者創造一個非常明晰、舒適的閱讀空間,給他們一種史論結合的閱讀快感。應該說,學習這種外國文化史對于當前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上的人來說,是面對政治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轉型期社會最佳的文化選擇。
孟昭毅 曾艷兵 ·文化史 ·30.5萬字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便在延綿不絕的歷史長河中找尋著未來的方向。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個個體,為了求得生存,人類更是與自然界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斗爭。而工具的產生為人類開啟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門。棲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黃子孫是人類最早的遠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屬現在云南省境內的元謀人,他們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70萬年。在那個時候,他們已學會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國發現最早的工具就是他們使用的刮削石器。這一時期也就是史學界所稱之的“舊石器時代”。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22.9萬字
本書是一部視域廣闊、別開生面的西方文化綜論。書中將超越現實、追求彼岸的“超越的浪漫精神”作為西方文化的本質精神特征,將宗教殉道意識、世俗英雄主義、個人自我完善的動態平衡作為西方文化發展的動力,系統地展現了西方文化從古希臘文化的原始和諧到羅馬帝國的英雄主義,再到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唯靈主義,最后到現代早期的國家主義、科學崇拜和烏托邦理想,總共300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
趙林 ·文化史 ·29.1萬字
《民國趣讀老北大》是追憶當年老北大的文字集納,作者皆為民國之大家,如馮友蘭、劉元功、沈尹默、周作人、高平叔、張申府、梁漱溟……這些文章從不同側面敘述了民國時期北大的校史、校長、生源、課程設置、教師風范、校舍環境以及當時校內、校外學生參加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文章即可讓我們看到當年是什么樣的學子考到北大、什么樣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講臺傳道授業;這些學子這些老師,在那個風急浪涌的時代,他們經歷了什么,見證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們有怎樣的情感情懷,又有什么樣的一生。他們的記述就像爬滿記憶之墻上的藤蔓,讓我們能更好了解北大的過去,更好了解北大之所以來,他們曾經生活在北大的過去,在那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時光,他們是親歷者,在他們筆下,有家事的細瑣,有國事的波瀾,如今去讀,情景猶如歷歷,這些情景連綴成錦,讓那段時光變得華麗有光彩。
《老北大》編輯組 ·文化史 ·12.4萬字
書中依據歷史演進的順序,講述中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現象與文化制度的發生與發展,內容照顧到點與面,時間與地域,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國文化的全貌,培養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和認同感。
柳詒徵撰 ·文化史 ·20.8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關注中國區域文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書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對近代四川的區域認同、學術源流與文化想象進行了深入的勾勒,關注了清代四川地區移民會館崇祀中的地域認同、近代四川地方認同與學術自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認知中的全國與四川,以及作為四川重要文化符號的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既重建了相關的歷史過程,又發掘出近代中國區域認同的特殊意義,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王東杰 ·文化史 ·16萬字
功高蓋世的政治領袖,真知灼見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謀的傳奇英雄,妙筆生花的文壇泰斗,匠心獨運的藝術大師,鑄造科技輝煌的科學精英,白手起家的商界奇才……閱讀這些杰出人物的傳奇故事,就可以理清中國數千年復雜的歷史脈絡,從而還原歷史,使已經遠去和消逝了的歷史情境在我們腦海里再現、演繹,使我們的思想自由游弋于歷史的海洋……
王維 ·文化史 ·17.5萬字
許暉“100詞”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俗語,從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長起來。在千百年口口相傳的常言中,封存著多少曾經鮮活可感的柴米油鹽、花前月下?茶余飯后的街談市語里,又流動著多少世俗智慧、人間冷暖?它們如何飽受時間的揉、捏、捶、打,輾轉至今,仍然噴薄著粗放的生命力?《100個日常俗語中的古代社會史》向源頭追溯日常俗語的根系,尋訪如今或已鮮為人知的古代社會生活。從吳地小兒新年叫賣“癡呆”的趣味盎然,到“紅口白牙”說瞎話的活潑形象,從“五毒”竟然是良藥的樸素真理,到“白日見鬼”原來是指清水衙門的恍然大悟......而在100幅與100個俗語一一對應、意趣相映的精選古畫中,俗與雅、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水乳交融,為活的語言打開了美的疆野。
許暉 ·文化史 ·13.6萬字
從社會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北宋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北宋文人和北宋文學,有其鮮明的特點。王水照先生所著《北宋三大文人集團》,通過分析錢幕僚佐集團、歐門進士集團、蘇門學士集團,這三個時間上前后相繼、人員上傳薪接脈的文人集團的構成、群體特點、文學活動,為人們展現了北宋的社會文化和士人精神生長、演變的主要線索,以及北宋詩歌、散文、歌詞創作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
王水照 ·文化史 ·25萬字
本書以優美的文字、清晰的思路講述了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軌跡與幕后精髓,詳盡囊括了史前時期、羅馬時期、哥特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法國革命與帝國時期以及20世紀之后的人類藝術發展進程與風格特征,并結合藝術發展同期的社會、政治、經濟、人文背景進行深刻的評析,讓人們在輕松學習西方美術的相關知識同時,更能快速地捕捉其發展歷程的主線與深層根源。為了便于讀者的領悟,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更真切、清晰地介入房龍的創作思維與意境,書中在精準翻譯原著的基礎上,更附加了大量世界頂級藝術大師的得意名作以及詳細的資料、賞析文字。相信它在幫助讀者多方面閱讀、欣賞、研究西方美術史的同時,更能夠呈現出一個精致、絕美、鮮活的西方藝術世界。
房龍 ·文化史 ·8.2萬字
本書通過五個方面梳理中國神話體系:《山海經》探秘、上古時代的神界領袖、日常生活中的諸神、動植物與器物神話、佛道神話與民間傳奇。并指出“神的名字背后暗藏中外神話關聯”,將中國神話置于世界范圍內考察,同時本書還解讀了神話背后的史實,如倉頡造字或許反映了龐大的漢字構建體系,嫦娥奔月可能是一次應對生存危機的移民。
朱大可 ·文化史 ·24.5萬字
歷史的車輪告訴我們,了解過去,有助于理解現在,展望未來。這套叢書成為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讀物,感染熏陶,潛移默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愛國主義感悟,提高愛國主義的思想和覺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1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