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調”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維系了各民族的歷史記憶。本書將大眾熟悉的31個趣味話題分成八大版塊,解讀其內在的語言學原理;又從每一個話題延展開來,闡明同一話題在不同方言的流變,鋪陳出一幅幅民族歷史文化的畫卷。讀者在收獲語言學知識的同時,更能從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鳴,在方言里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中國。
鄭子寧 ·文化史 ·14萬字
巫術曾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巫術,人類嘗試了解疾病的起源,掌握自然的力量,預測星象的變化。巫術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的直觀認知。巫術中的交感理論是細菌傳播理論的探索起點;占星學為天文學研究留下寶貴的星象記錄;咒語符箓中隱藏著對古人來說最為看重的事;巫術的概念中混雜了人們對叛亂和陰謀的恐懼…………巫術既反映了環(huán)境、宗教、科學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同時也被這些變化所影響。翻開本書,從巫術的歷史開始探尋人類的思想演變史。本書講述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區(qū)巫術信仰到哈利波特電影的故事,探索廣泛的巫術信仰和實踐,書中的內容包括巫術發(fā)展的歷史、巫術審判、人類學對巫術的研究、影視劇中的女巫形象分析等。
(英)歐文·戴維斯主編 ·文化史 ·20.4萬字
突厥是古代歐亞草原重要的游牧之一,曾一度成為雄跨歐亞草原的霸主,在歷史上有深遠的影響。本書在歐亞草原廣闊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突厥民族的興起、發(fā)展和衰亡過程,及其與周邊各政權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于古代歐亞歷史的深刻影響。并利用最新的考古學、語言學成果,從多個側面展現(xiàn)突厥民族復雜多元的文化面貌。
陳凌 ·文化史 ·9.7萬字
許倬云細數(shù)人類文明發(fā)展變遷的歷史過程,從宗教革命到民族國家的興起、從啟蒙運動到工業(yè)革命,再到近代資本主義大發(fā)展,讓我們看到,由西方文明主導的現(xiàn)代社會正怎樣一步步發(fā)展起來的。這一過程充斥著大國霸業(yè)的興衰交替,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變遷,以及人類從愚昧到理性的不斷轉變,直到今天,整個世界又陷入一種物質主義的狂熱中難以自拔,人類社會也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zhàn):普遍的精神空虛和對生命的迷茫。由此,許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現(xiàn)代文明或成或敗的發(fā)展走向,并以哲學家的視野將其引至有關人類“終極關懷”的根本點上。
許倬云 ·文化史 ·11.5萬字
本書以“早期中國”的視角,嘗試描述和解釋從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歷史,并將此段歷史放在一個比較的脈絡中,思考國家形成、書寫的起源、官僚組織、法律和政體、諸子百家、戰(zhàn)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等中國社會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問題。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與物質材料,也掌握傳世文獻,同時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學理論;在寬廣的視角中重新檢討中國文明,強調其連續(xù)性與同質性,是一本結合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重要著作。
李峰 ·文化史 ·18.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中國古代軍事史話:古代兵勇》為叢書之一,介紹古代兵勇的有關內容?!吨袊糯娛率吩挘汗糯隆分袃?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金開誠 ·文化史 ·2.3萬字
黑巖淚香、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夢野久作、松本清張、島田莊司、東野圭吾……從“偵探”到“推理”,從“本格”“變格”到“社會派”“新本格”歷數(shù)推理文學名家名作,還原推理文學界的發(fā)展全景,探尋社會劇變中的創(chuàng)作精神。為什么日本推理文學如此繁榮?推理文學的發(fā)展如何受到時代影響、如何反映時代?本書是一部生動、簡明的日本推理小說簡史。作者追古撫今,從世界偵探小說源流談起,細致地梳理了日本推理文學從明治到當代,從引進、改寫到原創(chuàng),從新生到發(fā)展的歷程。
錢曉波 ·文化史 ·23.3萬字
歷史上,其實有兩種中國史觀。一種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國,叫王朝中國;一種是貫通于所有王朝之上的中國,叫文化中國。所有王朝,興亡交替,短則數(shù)十年,長則二三百年;唯有文化中國,越千年、歷百世,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王朝中國是青銅時代的產物,文化中國是玉器時代的產物,文化中國是禮玉文明的一個政治成果。歷來寫史,多以王朝為本位,以帝王為中心,以宮廷政治和帝王權謀為主線,被王朝史觀牽引進王朝中國的歷史。王朝不過歷史表象,江山實乃歷史本體。重讀中國歷史,要把歷史放到江山中讀,不要放在王朝里讀,要用詩性的眼光讀,不要用“資治”的眼光讀。以詩性之眼,能讀取文化的江山,用“資治”的眼光,只能圍繞王朝打轉。文化中國,不一定非要呈現(xiàn)某種既定的國家形態(tài),在與王朝中國的互動中,它以文化的江山表現(xiàn)出來,即便在當下民族國家的世界之林里,它依然漂洋過海,以全球化的天下觀的方式存在。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51.4萬字
你能想象中國菜里沒有辣椒嗎?在當今的中國,辣椒似乎無處不在,是中國菜肴精妙和多樣化的關鍵。它反映了中國人的口味、地域和適應性,不僅影響了烹飪,還影響了醫(yī)療實踐和社會生活。本書為辣椒在中國的傳播、演變和文化影響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鏡頭,通過充分利用各時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筆記等資料,配以生動的插圖和精心收集的食譜,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從默默無聞變?yōu)轱L靡全中國的,辣椒的傳播又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辣”的含義和文化意蘊。
(美)達白安 ·文化史 ·12萬字
本書可以幫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百撓的發(fā)展歷程,了解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了解先輩們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jié)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24.4萬字
從貴族的綾羅綢緞到農民的粗布麻衣,從上流的法式大餐到底層的饑餓難耐,從時尚雜志上的精美圖樣到黑暗礦井里的極度剝削……維多利亞人的晚宴、游戲、禮儀、禁忌,甚至隱秘性事,均被露絲·古德曼以時間為序呈現(xiàn)筆下,敘述內容的時間跨度長達60年:作為尊貴的紳士,男人們的“西裝筆挺”到底是什么標準?身為優(yōu)雅的淑女,勒緊緊身胸衣其實不止為了展現(xiàn)身材?人們搭上蒸汽火車去工廠上班,維持體面儀態(tài)外表的同時又該如何下礦干活?射箭、網(wǎng)球等“高級”運動興起,可人們?yōu)槭裁丛诖蚯驎r要系上格格不入的圍裙?豪華浴場其實不是富人專享,它的源起和窮苦人民脫不了干系?到底是什么掀起了洗浴之風,讓人不分身份高低齊聚“大澡堂”?享譽世界的體驗式歷史學家露絲·古德曼將理論與個人實踐相結合,親自化身維多利亞人持續(xù)一年體驗當時生活,不僅將當時的穿著打扮、飲食文化和日常工作呈現(xiàn)在本書中,還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在個人衛(wèi)生、廚房科學和性等方面極大的觀念革新,回顧了經(jīng)濟極度繁榮的宏觀社會中微觀的個體,展現(xiàn)了這段迷人歷史中真正的細節(jié)。
(英)露絲·古德曼 ·文化史 ·23.4萬字
漢字是全世界文字體系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漢字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就不能不從甲骨文說起。本書介紹了甲骨文如何被發(fā)現(xiàn)以及如何成為一門專業(yè)的學問,并針對甲骨文和漢字做出深入淺出的解讀和介紹,還從甲骨的占卜和記載內容,探討商代的歷史和文化,最后從常用的六十個漢字看甲骨文到現(xiàn)代文字的變化,并道出背后隱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董作賓 董敏 ·文化史 ·5.3萬字
《民國趣讀老清華》是追憶當年老清華的文字集納,作者皆為民國之大家,如馮友蘭、潘光旦、陳岱孫、孫錫三、梅祖彥、張申府、馬約翰、梅貽寶、費孝通……這些文字從不同側面敘述了民國時期清華的校史、民國時期的歷任校長、生源、課程設置、教師風范、校舍環(huán)境以及當時校內、校外學生參加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文章即可讓我們看到當年是什么樣的學子考到清華、什么樣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講臺傳道授業(yè);這些學子這些老師,在那個風急浪涌的時代,他們經(jīng)歷了什么,見證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們有怎樣的情感情懷,又有什么樣的一生。他們的記述就像爬滿記憶之墻上的藤蔓,讓我們能更好了解清華的過去,更好了解清華之所以來,他們曾經(jīng)生活在清華的過去,在那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時光,他們是親歷者,在他們筆下,有家事的細瑣,有國事的波瀾,如今去讀,情景猶如歷歷,這些情景連綴成錦,讓那段時光變得華麗有光彩。
《老清華》編輯組 ·文化史 ·10.7萬字
本書以歷史學與文獻學的方法,敘述6—10世紀中國禪思想史的脈絡與演變。作者綜合禪門史料、石刻文獻、傳世文集和敦煌文書,從歷史、思想、文化意義及影響三個維度,考證、敘述禪史關鍵的四個世紀中,禪宗及其思想的歷史變化過程。在20世紀以來禪宗史研究的基礎上,不僅修正了此前禪史研究的若干結論,而且對禪思想的內涵及其意義,提出若干與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葛兆光 ·文化史 ·36.6萬字
本書是呂思勉《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中國文化史六講》兩份講義的合刊。“十講”是呂思勉1935在上海光華大學的講義,“六講”是呂思勉1929-1930年在省立常州中學授課的講義,原為“二十講”,僅存其六?!笆v”與“六講”大體涵蓋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如先秦諸子百家等)和社會史(如婚姻、宗族、階層、財產等)的主要面貌,可讓讀者對中國歷史上各種政治思想、主張,各種社會、制度的源流和演變,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
呂思勉 ·文化史 ·9.6萬字
1933年2月,詩的意志潰敗于政治的狂熱。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后,隨即對共產主義者和社會民主人士展開迫害,活躍在德國政治、文化舞臺的作家和藝術家首當其沖,在納粹當政初期的短短一個月內,這些作家、藝術家或遭監(jiān)禁、槍決,或被迫逃離德國。本書以切近的視角和細膩的敘述,記錄從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發(fā)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馬斯·曼、埃爾澤·拉斯克-許勒、布萊希特、阿爾弗雷德·德布林、胡赫、喬治·格羅茲、亨利希·曼等魏瑪時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這短短一個多月成為德國文學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德)烏維·維特施托克 ·文化史 ·15.5萬字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該書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它收錄了農業(yè)、手工業(yè)、工業(yè)——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尤其是機械技術,在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述。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本書是中國科技史料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宋應星 ·文化史 ·17.8萬字
英倫半島為何能影響現(xiàn)代世界?英國人為何古怪、自嘲、難以捉摸?英國人為何虛偽:相信平等,卻在奴隸貿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書是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較》續(xù)篇,記錄了長達七十多年的觀察和體驗,以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英國社會和英國人。從法律、政治、經(jīng)濟等維度了解英國的“進化歷程”,探索曾經(jīng)的“日不落帝國”。以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英國人的虛偽與虔誠、幽默與哀傷。
(英)艾倫·麥克法蘭 ·文化史 ·10萬字
著名美食作家、明星主廚克拉麗莎·賴特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英國人餐桌的變遷,從中世紀時單一的本土食物雞蛋和培根、王朝及帝國時代隨著移民帶入的東方香料、食材和烹調方法,到現(xiàn)代的飲食方式。你可以在書中讀到王室、貴族、廚師、烹飪書作家、美食家和平常人的故事,了解到來自歐洲大陸的王后們怎么引領英國的餐桌潮流、土豆是怎么從無人問津的外來植物變成國民食物(英國皇家學會功不可沒)、學術大咖約翰·伊夫林為他摯愛的沙拉寫的專著……英倫三島這個在地理上與大陸分隔開的島國,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它繼承了歐洲和其他帝國的歷史,經(jīng)歷了一波又一波的侵略和移民,而英國的食物就是這些歷史和體驗的產物,獨具地域特色和歷史特色。享用這本書吧,愿各位吃得愉快,讀得開心!
(英)克拉麗莎·迪克森·賴特 ·文化史 ·24.7萬字
知識的保存從來都是一項艱苦的斗爭:享譽古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因管理不善而日漸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額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圖書館得以建成;納粹政權縱火焚燒了成千上萬冊猶太人的書籍;卡夫卡的手稿則有可能因為他生前的遺囑而不見于后世。在本書中,博德利圖書館館長理查德·奧文登橫跨三千年的歷史記錄和資料,介紹了從泥板到云數(shù)據(jù)存儲時代的知識受難史,探討了知識保存的現(xiàn)狀及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圖書管理員和檔案館館員等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和犧牲也在書中有精彩的呈現(xiàn)。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書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類文明史。通過此書,我們應該理解,圖書館和檔案館不僅僅是存儲文獻的地方,也與當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產生緊密的互動,為社會的健康運轉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奧文登也向整個社會提出倡議: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識,并為這些重要的知識保存機構爭取該有的資源。
(英)理查德·奧文登 ·文化史 ·17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