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功高蓋世的政治領袖,真知灼見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謀的傳奇英雄,妙筆生花的文壇泰斗,匠心獨運的藝術大師,鑄造科技輝煌的科學精英,白手起家的商界奇才……閱讀這些杰出人物的傳奇故事,就可以理清中國數千年復雜的歷史脈絡,從而還原歷史,使已經遠去和消逝了的歷史情境在我們腦海里再現、演繹,使我們的思想自由游弋于歷史的海洋……
王維 ·文化史 ·17.5萬字
許暉“100詞”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俗語,從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長起來。在千百年口口相傳的常言中,封存著多少曾經鮮活可感的柴米油鹽、花前月下?茶余飯后的街談市語里,又流動著多少世俗智慧、人間冷暖?它們如何飽受時間的揉、捏、捶、打,輾轉至今,仍然噴薄著粗放的生命力?《100個日常俗語中的古代社會史》向源頭追溯日常俗語的根系,尋訪如今或已鮮為人知的古代社會生活。從吳地小兒新年叫賣“癡呆”的趣味盎然,到“紅口白牙”說瞎話的活潑形象,從“五毒”竟然是良藥的樸素真理,到“白日見鬼”原來是指清水衙門的恍然大悟......而在100幅與100個俗語一一對應、意趣相映的精選古畫中,俗與雅、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水乳交融,為活的語言打開了美的疆野。
許暉 ·文化史 ·13.6萬字
本書以優美的文字、清晰的思路講述了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軌跡與幕后精髓,詳盡囊括了史前時期、羅馬時期、哥特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法國革命與帝國時期以及20世紀之后的人類藝術發展進程與風格特征,并結合藝術發展同期的社會、政治、經濟、人文背景進行深刻的評析,讓人們在輕松學習西方美術的相關知識同時,更能快速地捕捉其發展歷程的主線與深層根源。為了便于讀者的領悟,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更真切、清晰地介入房龍的創作思維與意境,書中在精準翻譯原著的基礎上,更附加了大量世界頂級藝術大師的得意名作以及詳細的資料、賞析文字。相信它在幫助讀者多方面閱讀、欣賞、研究西方美術史的同時,更能夠呈現出一個精致、絕美、鮮活的西方藝術世界。
房龍 ·文化史 ·8.2萬字
《中國文化史導論》是一部“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論證中國文化是“舉世農耕和平文化最優秀之代表”的力作。其內容完成于抗戰時期,是錢穆先生20世紀40年代在完成《國史大綱》后第一部系統地深入討論中國文化史之作。本書從地理背景、國家觀念、治理手段、經濟政策、民族意識、生活形態、宗教思想、文藝學術等方面對中華文化進行評介,兼而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本書有指陳,有回顧,也有展望和預測,集中反映了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書中處處可見能引起讀者共鳴的精彩論斷。
錢穆 ·文化史 ·13.4萬字
歷史的車輪告訴我們,了解過去,有助于理解現在,展望未來。這套叢書成為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讀物,感染熏陶,潛移默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愛國主義感悟,提高愛國主義的思想和覺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19.7萬字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對超乎現世的追求是人類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國人并不是這條規律的例外。他們不大關心宗教,是因為他們極其關心哲學。他們不是宗教的,因為他們都是哲學的。
李世化 ·文化史 ·18.2萬字
《敦煌往事》的日版書名為《敦煌物語》,是日本知名作家、夏目漱石弟子松岡讓致敬敦煌的心血之作,為日本“敦煌熱”三大標志性作品之一。全書圍繞20世紀初敦煌藏經洞中被發現的的經卷文物展開,以史實為基礎,講述了英、法、日三國探險隊在敦煌盜寶的經過,如實記錄了“文化侵略古戰場”的敦煌往事。作者筆下既有對斯坦因、伯希和以及華爾納等盜賊行徑的批判,也洋溢著對敦煌的摯愛與癡情。對于出身佛門的松岡讓來說,敦煌既是千年的傳奇,更是熠熠生輝的佛教傳承圣地,他一生都向往敦煌,卻無緣踏足半步,因此生前說:“有生之年無法踏上敦煌的遺憾,我已盡數寫于此書之中。”一份令人唏噓的遺憾,一份令人動容的摯愛,凝聚成這本《敦煌往事》。
(日)松岡讓 ·文化史 ·10.7萬字
馬杜羅、科那羅、沃斯古羅、好友蒙特雷、羅布圖——雪茄的詞匯與其香氣一樣誘人。詩人們把抽一支上等雪茄的樂趣比作激情之吻,而鑒賞家們則說雪茄的味道就像美酒的芬芳。喬治·桑明智地指出,一支雪茄可以“讓孤獨的時光充滿無數優雅的事物”。對于雪茄愛好者來說,這是感官的終極盛宴——一場具有奢侈儀式的慶典,這種儀式已在世界各地流行了幾個世紀。從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將煙草引入歐洲各國都會開始,正如小說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觀察到的那樣,雪茄就具有聲望、成功和“社交能力”的永恒屬性。巴那比·康拉德三世富有趣味地講述了雪茄迷人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歷史。19和20世紀,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抽雪茄,包括溫斯頓·丘吉爾、約翰·肯尼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格勞喬·馬克斯。抽雪茄一度被認為主要是男性消遣活動,但如今它已經跨越了社會障礙,受到世界各地時尚女性的歡迎。本書匯集了關于雪茄的彩色和黑白照片、電影劇照、漫畫和文學作品節選,讓人一口吸進關于雪茄的各方面知識,正如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評論古巴雪茄時所說,“可以關上通向庸俗世界的大門”。
(美)巴那比·康拉德三世 ·文化史 ·4.7萬字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之一。它古樸雄渾,億萬年間成就于造化的鬼斧神工。它慷慨無吝,賜予人類良田美宅,饋贈源源不絕。它變化多端,時而奔騰咆哮,時而低回嫻靜,既有濁浪排空,也有光風霽月。它寬厚包容,愉悅于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輕快,嘆息著杜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苦;儒家士大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在它這里流芳百世,釋家子弟“普度眾生,天下太平”的宏愿,在它這里發枝散葉……在這本書里,作者描寫長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美,又為多年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痛心,呼吁采取有力的行動。本書熔地理、歷史、人物、文化、生態于一爐,直面歷史和現實,在大地的背景上作飽含憂患的刻畫,于儀態萬方中教人沉思冥想。
徐剛 ·文化史 ·14.7萬字
宋代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有獨特的地位。文人士.大夫自覺追求審美意味的生活帶動了平民階層。花成為優雅生活的表征。本書以花為媒,透過在文人士大夫和平民階層審美活動和生活實踐中的賞花、詠花、養花、簪花、贈花等現象,以及遍布在宋代史籍、詩文、筆記和圖譜等文獻中關于花的著錄、描述、分析、研究、闡釋等理論表述,探討宋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領域所呈現出的“審美化”轉向,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日常化、生活化拓展等話題。
吳洋洋 ·文化史 ·13.8萬字
中國古代的哲學認為,日常生活、市井百態是道之所在,認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隱藏著文化價值的路徑。作者爬梳典籍、考證這些好玩的“新”歷史、“冷”知識,從文化的角度去考察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社會風俗。這些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在一些面目板正的著作里也很難看到,涉及主題從古代飲食、日常生活、娛樂、運動、節慶習俗等,如《吃鴨簡史》《古人洗澡簡史》《假發簡史》等等。希望這些鮮為人知的“邊緣文化史”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趣味,也希望借此來展開古代文化不一樣的面向。
侯印國 ·文化史 ·11.9萬字
中國文學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它在中華文化寶庫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性。從遠古神話到先秦散文,從唐詩宋詞到元曲雜劇,從明清小說到現當代文學,中國文學猶如一朵奇葩,大放異彩,“江山代有才人出”,偉大的文學家數不勝數,傳世之作澤被后人。本書從先秦文學、兩漢文學一直介紹到明清文學、近代文學,共九個時代。
李世化 ·文化史 ·16.2萬字
《宋風成韻:宋代社會的文藝生活》以人物和故事的形式串起宋代社會文藝生活的六個方面,每個方面將會選擇幾個代表性的人物,發掘他們身上發生的小故事,以展示宋代文化的成就和特色。第一章從馬上打天下到筆下治天下:宋代皇帝的宮廷文藝生活;第二章兩首新詩千里道:詩詞與宋代士大夫的社交生活;第三章何事臨池苦學書:書法與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第四章不知潤筆能幾:碑志行狀與宋代文人的筆墨營生;第五章丹青入巧思:畫像贊與宋代士人的“自拍照”。
黃博 ·文化史 ·16萬字
《朝堂之外:北宋東京士人交游》圍繞地方士人融入東京社會這一主線,選擇拜謁、走訪、宴飲、雅集、送別等五種有代表性的交游,并聯系這些活動所依存的朝廷制度、社會習俗等歷史背景,分析各種人際關系的生成與維系。《朝堂之外:北宋東京士人交游》的討論雖也涉及名公巨卿、達官顯貴,但研究角度則是從宏大敘事到日常取向的轉變,重點關注士人群體在朝堂之外的那些以往不被重視的生活內容,以期對士人的生存狀態以及士人社會的諸多現象獲得更為豐富、立體而深刻的認識。
梁建國 ·文化史 ·19.2萬字
書中依據歷史演進的順序,講述中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現象與文化制度的發生與發展,內容照顧到點與面,時間與地域,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國文化的全貌,培養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和認同感。
柳詒徵撰 ·文化史 ·19.9萬字
本書評述了世界音樂史上各個時期偉大的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在眾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時間先后順序,以平易近人的語氣、獨特的犀利目光,對西方音樂歷史進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樂、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及近現代音樂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及音樂家們的身世行跡。靜心讀來,高雅的音樂,經典的旋律,名垂樂史的大師,仿佛就在你的身邊。本書邏輯和條理清晰,讀者可以讀一本故事書的狀態來品讀房龍的音樂思想,并由此大體把握歐洲音樂史的發展脈絡,知曉那些光鮮的音樂家的別樣人生。
房龍 ·文化史 ·16.1萬字
秦漢時期,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是中國文化基因的形成期,而咸陽—西安作為這一時期的文化重心和行政中樞,亦產生過輝煌的歷史影響。本書收錄34篇文章,從秦漢文化的基礎——“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禮樂說起,再到商鞅變法,咸陽如何成為長安的文化重心,漢代思想文化的“和合”精神等,既有對高層政治的關注,也多涉及社會平民及勞動階級,從幾個以往人們關注不多的側面描畫咸陽—西安地方在秦漢時期的文化面貌。書中關于秦漢文化史實物證據方面的內容,也占了一定的比重,由此可令讀者在眾多具體、真切、形象的信息中,獲得對秦漢時期整體文化風貌的進一步認識。
王子今 ·文化史 ·17萬字
李長之先生是著名的學者和文藝批評家,他撰著的《西洋哲學史》同樣體現了他的鮮明的批評立場。這部哲學史不僅是依次介紹西方哲學發展的中各派哲人的思想,而是一部“主動”的哲學史,自始自終帶有作者認識事物的立場、主張和情感。本書成于一九四〇年,正是民族危亡存于一線之際,這部哲學史并不側重史料、檔案的挖掘考據,而是關照于當時中國“徹底現代化”的一切需要,鮮活生動,引人入勝。時至今日,本書仍然是西方哲學史的入門讀物。
李長之 ·文化史 ·9.2萬字
《天下黃河》是一部從時間和空間的不同維度解讀黃河的泛文化讀本,由人文學者張真宇和水文作家藺生睿聯手奉獻,從黃河的起源,河源地到入海口數千公里的曲折行旅以及往復循環的河流生命,在億萬年間所創造的華夏文明的不斷生長、衍變、傳播。從水文的角度,闡述了歷代對黃河治理和管護的實踐、探索、得失與反思,從文明和科技兩條線為讀者提供了認識黃河的全新視角。
張真宇 藺生睿 ·文化史 ·18.7萬字
《掌故》聘請鐘叔河、董橋、陳子善、趙珩、白謙慎五位先生為顧問,由百年中華書局誠意推出。一方面,從文章體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續晚清民國以來掌故寫作的傳統,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筆記文體的氣脈,打通文史,強調文人高雅的趣味與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從內容材料上而言,或親聞親歷,或考訂有據,避免道聽途說,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豐富我們對相關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了解。
徐俊主編 ·文化史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