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被我們誤讀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擁有14年五國五館履職經歷的資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國等地擔任外交官期間,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將自己的海外親歷親見匯集成書。在該書中,袁南生依憑白紙黑墨,帶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韋的“悠感文化”,拉美蘇里南和美國舊金山的“罪惡文化”,跟您一起對比中國人的“樂感文化”,許多事實和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
袁南生 ·各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為版權引進圖書,堪稱是韓國的一張文化地理名片。第1-3章是江原道、包括首爾在內的京畿道、慶尚南北島及東南海岸的游記。第4-6章主要是曾屬三國時代百濟林兔的忠清道和全羅道、西南海岸的多島地區和古耽羅王國:濟州島等景點的游記。本書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全面介紹了韓國境內知名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令人印象深刻。本書的韓文版由韓國國學資料院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韓國文化部的資金資助,翻譯成中文。
(韓)趙永子 ·各國文化 ·21.8萬字
本書從日本近世(1603—1867)直到近代(1868—1912)這三百年間里,選取了24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擺渡人介紹給中國讀者。朱舜水、松尾芭蕉、小林一茶、杉田玄白、吉田松陰、福澤諭吉、岡倉天心等,作者將這一個個日本文化英杰的群像,從生平事跡到思想淵源,從價值倫理到豐功偉績和盤托出,展示給讀者。作者還特別注意文章的可讀性,追求“有史、有識、有趣味、有情懷”的為文之道,著力挖掘能反映人物精神風貌的言行或逸事,使之躍然紙上。
周朝暉 ·各國文化 ·21.8萬字
本書收錄了對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的訪談文章,探討了在文化史研究中彰顯思想文化的地域特征的重要性;聚焦荊楚文化的特質與發展,探討了巫文化視域下的先秦楚繪畫審美特征、鄂南民間殉情詩的歷史語境與生成邏輯等;探討了“香草美人”典故的各種變體,以及《屈原三論》中最有價值的文化基因;剖析了湖北大鼓等地域文化藝術在當下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視野投向文化領域的熱點議題,如文化形態學視域中的戲曲興衰、詩歌與城市等。
江暢主編 ·各國文化 ·21.8萬字
世界旅游文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揭示了旅游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活動,是從文化方面研究人類旅游活動發展規律的學科。本書試圖體現當代世界旅游文化的主流趨勢和特征。以世界遺產為主線,同時融入了大量世界旅游文化之精華,試圖體現當代世界旅游文化的主流趨勢和特征。為了增加本書的可讀性和知識性,書中采用大量的實例,基本上是作者在親身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參考相關文獻資料撰寫而成,試圖以全新的文化視角構筑旅游文化讀本品牌。書中所示的全部照片均由本書作者實地拍攝。本書還是一本“互聯網+”的教材,掃描每章前的二維碼,可出現本章中提到的景點的小視頻,課后的思考與練習題也可掃描二維碼供學生學習與練習。
孫克勤 孫博 ·各國文化 ·21.6萬字
本書分為四卷,共四十九講,另有各種附表。內容涉及廣泛,主要論述有:法國文化的特征、五至八世紀高盧的行政組織、社會狀況、異教和基督教的文學、關于靈魂性質的討論、日爾曼人對歐洲文化的影響、日爾曼入侵后的高盧狀況、中世紀的羅馬法律和各蠻族法典的性質等。
(法)基佐 ·各國文化 ·21.6萬字
本書作者在韓國大田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任教期間,以民俗學理論與田野調查方法對韓國民俗生活進行參與式體驗、觀察與思考,并借助相關文獻,寫下大量的民俗筆記,本書主要從制度民俗與文化、民俗表象與內涵、人生禮俗與信仰、人物情懷與風尚、民間文學與藝術、民俗探訪與記存等幾個方面展開記述,并對中韓兩國民俗文化的異同進行比較,還配上大量精美的圖片,方便讀者對韓國民俗文化有更直觀更全面的理解。
鐘俊昆 ·各國文化 ·21.5萬字
不同的文化在語言、習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異。《吾心可鑒:跨文化溝通》從文化和心理學的雙重視角,分全球視野下的文化觀、跨文化溝通障礙的突破與克服、跨文化溝通影響力與說服力以及跨文化溝通創新與實踐四個部分進行詳述,開篇導入跨文化溝通的界定、特點、應用場景、必要性、能力要求,繼而闡釋語言障礙、溝通風格障礙、認同感障礙和文化心理障礙的突破與克服,解析跨文化過程中的影響、說服、對話、溝通、沖突等,最后延伸到如何推廣中國文化。
彭凱平 ·各國文化 ·21.5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理論篇、案例篇和實踐篇。理論篇在內容上首先從文化與城市發展關系入手,著力解析世界文化名城的理論基礎,闡釋文化發展推動城市轉型的作用機理和世界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提煉出世界文化名城的內涵、特征、功能和建設基礎,構建起世界文化名城的評價指標體系。案例篇通過對倫敦、紐約、芝加哥、東京等世界文化名城在文化城市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總結出城市文化發展的綜合經驗,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實踐提供借鑒。實踐篇則根據已建立的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從文化活力、文化制度、文化市場、文化基礎等多維度探析成都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中面臨的主要瓶頸和制約,提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應著力在天府文化創新性發展、“三城三都”建設、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思路與策略。
尹宏 鄧智團 余夢秋等 ·各國文化 ·21.5萬字
《歐洲常識》共分為12個章節,從地理、風俗物產、歷史、旅游、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社會等12個方面,分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以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的文字詳盡盤點了關于歐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識,呈現出一個獨具性格的歐洲以及不斷發展變化中的歐洲。
呂夏喬 ·各國文化 ·21.4萬字
《文化經紀人概論》內容簡介:文化經紀人作為一個職業,是一個國家和區域的文化產業興盛的折射;而“文化經紀人”作為高等院校的正規和深化的專業教育,則是這個行業蓬勃、規范發展的根基。它要整合文化、藝術、經濟、管理、法律等學科,跨越較大,內容龐雜。目前很多類似教材多偏重于操作技能手冊的色彩,但高端策劃和創意的論述較少,本教材參考市場營銷學、產業經濟學、文化藝術理論,試圖為該課程教學增加一些理論色彩和謀劃意味。《文化經紀人概論》分為概念篇、理論篇和實務篇,概念篇包括文化經紀和經紀人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和職能;理論篇描述文化經紀人所涉及的市場營銷理論、市場經紀理論;實務篇則從文化經紀的策劃、創意、運作和法律等幾個方面,對文化經紀人自身專業素質、謀略思維和操作技能進行具體論述。
徐海龍 ·各國文化 ·21.4萬字
歐洲的文化傳統在傳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揚棄,但在批判和揚棄中有創新。從15世紀以來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自由民主理念的從胚胎孕育到發芽和生成,這條道路在”精神的歷史“里可謂歷歷在目。
陳樂民 ·各國文化 ·21.1萬字
《域外文化讀本》選取了認識域外文化必讀的40余篇基礎文獻。這些基礎文獻具有獨特的精神氣質、深刻的思想魅力,對歷史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大多也兼有文學之美。今天看來,這些文字不僅形塑了當代的知識世界,也對現實產生了重要影響。已經成為認識域外文化、了解現代世界必讀的經典文獻。本書幫助讀者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閱讀量、最可靠的方式,準確地掌握域外文化中最重要的內容。
何懷宏編 ·各國文化 ·20.8萬字
本書是《城市軟實力研究系列》中的一種,是論述城市文化在世界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獨特作用的學術論文合集,主要從理論視野、城市實踐、上海經驗和全球前沿四個方便展開。本書編排合理,內容專業,集合了國內外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設中獨特作用的最新經驗成果,對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上海城市建設,乃至中國的城市建設都具有巨大的借鑒意義,對中國的城市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國際文化研究室 ·各國文化 ·20.7萬字
星占學被一些現代學者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精密科學”,主要因為星占學這種活動需要使用天文學作為工具,因此它確實曾經長期哺育天文學,直到天文學作為現代科學的先導部分和它分道揚鑣。本書“外國篇”系統論述了西方星占學的起源、發展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西方星占學文化史。“中國篇”則以中國傳統星占學的類型分析為主。兩篇合璧,構成一部完整的星占學史。
江曉原著 ·各國文化 ·20.4萬字
《世界文化博覽》精選了大量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以精煉的文字從多方面加以說明與介紹。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將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和轉折點,沖突和戰爭、創造和發現、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其內容涵蓋了原始社會、傳媒通訊、人類軍事武器的產生、數學寶庫、西方文明的產生、人類走向宇航時代等。帶你領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濃縮世界文化知識精粹。旨在為讀者提高文化修養、豐富人生內涵、添加知識儲備、準備寫作素材、增加聚會談資……
陳曉丹編著 ·各國文化 ·20.3萬字
本書共分六章,圖文并茂,完整、系統地介紹美國社會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容納了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新聞媒體、語言文學、人文風俗、歷史景觀以及與美國社會等密切相關的方面,以新的視角展現美國社會和文化的魅力,為人們熟知和認識美國提供一套完整的資料和素材。
李常磊 王秀梅 ·各國文化 ·20.2萬字
“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不曉得放在解剖臺上解剖了幾百次,裝在試管里化驗了幾千次。對于日本,我們中國人卻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對,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幾乎連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話都不愿意聽,日本人都不愿意見……今天,不論你喜歡日本也好,討厭日本也好,你都應該了解她。因為中國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觸,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聯系與合作,矛盾與斗爭中取得主動。
(美)本尼迪克特等 ·各國文化 ·20.2萬字
一位四川高校的青年教師,被外派到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印度理工學院擔任漢語教師,成為該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師。在印度的兩年間,他面對面采訪了富人老板、學界精英、貧民窟居民等三十余人,透過他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印度聲音。此外,他游歷了艾哈邁達巴德、甘地訥格爾、阿嫩德等24座印度城市,探索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等問題。作者曾在天涯上連載在印度的工作經歷,引發二十萬網友熱議。
郭菲 ·各國文化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