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蒙求》是一部專講歷史典故的蒙學教材,成書于唐代,是現存同類蒙學書籍中最早的一部。本書收錄了唐以前六百多條名人軼事,并將其總結成押韻的四字句,以便兒童記誦。通過學習《蒙求》,既能豐富誦習者的歷史知識,又為讀者搜集文章素材提供了方便,可謂一舉兩得。由于《蒙求》形式簡單,文字易懂,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快就流行開來,而且產生了多部仿照其形式編撰的蒙學教材,影響頗為深遠。
喬天一譯注 ·中國文化 ·10.8萬字
《記憶北京》一書收錄了作者關于北京的文化隨筆共計二十五篇。作者身為嶺南人,卻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學”的學者,并在北大開設“北京文化研究”專題課,主持相關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主編“北京讀本”,指導北京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碩士論文,游走于書齋與社會關懷之間,以諸多實際行動為依托,試圖借由文人的情懷和底蘊、學者嚴謹扎實的治學功底,用想象和記憶的碎片來重構一個精神的古都。
陳平原 ·中國文化 ·12.8萬字
《四書》原文以權威版本為底本,由整理者校以多種版本而成;譯文則分別約請陳曉芬(《論語》),王國軒(《大學》《中庸》),萬麗華、藍旭(《孟子》)完成。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以對開的方式排版,便于讀者閱讀。相信讀者在閱讀《四書》原典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經典的無窮魅力。
陳曉芬 王國軒 萬麗華 藍旭 ·中國文化 ·19.5萬字
本書準確地描述了古代貫穿人一生的禮儀,主要包括誕生禮、成童禮、拜師禮、成人禮、婚禮、相見禮、飲食禮、日常禮儀、祝壽禮、喪禮、葬禮、祭禮等,希望讀者能看到鮮活的、與每個人生命延展密切相關的傳統禮儀。傳統禮儀不單純是外在的約束和規定,而是根本于人心。
程學軒 樊麗娟 ·中國文化 ·5.8萬字
本書是龍榆生先生在上海戲劇學院授課時所撰的教材。全書循序漸進,由宏觀的詞史、詞學規律,述及具體作法、欣賞鑒別等各方面,以至于哪些詞牌適宜抒寫蒼涼激越之情、哪些適宜兒女柔情,平仄韻各自的作用、如何用適當的轉換達成情感效果,長短結構安排的作用等等;若非龍榆生這樣兼擅理論與創作的大家,是不容易寫得如此深入淺出、具體可學的。本次出版新增附錄三篇:首先根據正文所涉及詞牌、人物,從龍榆生本人詞作中挑選出十首,或和古人韻,或體現作者對前人詞學評價;每首詞后加編者按,注明正文中論及該詞牌之頁碼,以便讀者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對照閱讀,加深理解。附錄二、三分別選擇《今日學詞應取之途徑》和《論平仄四聲》兩篇,與正文部分既不重復,又有所關聯。且正文為白話寫成,這兩篇為淺近文言,俾全書較富變化層次,亦可使讀者更全面地感受龍榆生論學的各種路徑。
龍榆生 ·中國文化 ·8.1萬字
本書是一部專門為大眾讀者編寫的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讀本,按照冬、春、夏、秋四個季節的時間順序編排,依次講述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華母親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中華教師節和重陽節九個節日的禮俗,回顧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產生原因與衍變歷程,并結合俗諺、民謠等材料將傳統節日的現狀呈現出來,展示了全國各地人民在新時代對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尤其注重近代以來傳統節日在人們心中的映照,深入挖掘了各節日的文化內涵及豐富的理想因素,最后回歸對生命本身的體悟,啟迪心智。
李漢秋 ·中國文化 ·10.9萬字
語文名師、教育引領者、學者型教師黃玉峰從古代書信中精選60則絕妙好辭,按照寫信的目的,分為說服、拒絕、指示、勸勉、安慰、感謝、應酬、自薦、批評、自辯、述懷11個部分,在講解和剖析中闡明書信的表達方式、結構、重點與優點,學習先賢的處世智慧。
黃玉峰 主編 ·中國文化 ·10.1萬字
本書編著者于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尋找蛛絲馬跡,苦心孤詣,搜集鉤沉了千百年來具有不傳之秘的數百種絕技,例如贗古、識寶、煉金、養生、美容、測字、武功、修煉等種種絕術奇技。大至俯仰天地、神機妙算,小至安神祛病、除虱滅疥,處處深埋玄秘,個個藏匿機巧,其內容在今天仍有寶貴的借鑒意義。《中國古代奇技淫巧》是一本中國傳統文化介紹。
楊鈞編著 ·中國文化 ·19.5萬字
生肖,每一位中國人自帶的“文化屬性”。十二生肖,對應著十二種動物,每一種動物都隱藏著豐富的民間傳說,也承載著大量的文化密碼。每個辭舊迎新的春節,大家都會對生肖津津樂道,也把生肖對應的動物,作為一年的吉祥物。本書講述關于生肖的一切——這里有典故,有傳說,有古詩文中的淵源,有我們的文化血脈與精神家園。
陸生作 ·中國文化 ·7.3萬字
《尚書·堯典》有“中華文明第一典”之稱,其中蘊含著中華文明在很多意義上的源頭,既是思想哲理、精神信仰的源頭,又是生存結構、政統的源頭。在本書中,作者在解析《堯典》的敘述結構、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重點闡發文本中所蘊含的“時”與“孝”的理念,帶領讀者深入體會《堯典》所展示的中國古代乃至人類最為動人美好的生存境界。
張祥龍 ·中國文化 ·7.6萬字
本書選編自《孫子淺說》,最早于1937年出版,由北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和劉邦驥合作,共分為7篇,是對《孫子兵法》所作的校釋和注解。《蔣百里劉邦驥講孫子》通過介紹悖論戰爭、止戈為武、慎戰、軍爭為利、雜于利害、出奇、兵不厭詐、權謀補白、兵形似水等內容講述孫子的主要思想。一方面承曹操、杜牧、王皙等歷代為《孫子兵法》做注大家的心得成果,另一方面大量引入西方現代軍事思想,著重從整體上闡述孫子的兵學思維,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和實用功能。
蔣百里 劉邦驥 ·中國文化 ·5.8萬字
《一本書走近國學》采用縱橫結合的結構,先以時間為線索,縱向敘述從古至今每一個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狀況及其歷史背景,而后又以文化領域為框架,橫向分述各領域的發展狀況,并取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典籍,給予詳細地解說。縱橫結合,互相呼應,又互為補充,盡可能讓讀者對國學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在語言上,本書力求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既凸顯文化底蘊,又緊扣時代脈搏,讓讀者感受國學的魅力。
閑云居士主編 ·中國文化 ·20萬字
本書中包含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所有重大傳統節日,將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文化內涵,融入到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里。每一個傳統節日故事,都是一次與歷史的相遇,都是一次想象力的豐富和藝術的熏陶。節日故事內容生動活潑,充滿童趣,讓孩子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節日氣氛,在體會節日的歡愉中,知道節日背后的意義,得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滋養。
謝桂梅 ·中國文化 ·6.1萬字
《國學有滋有味》一改國學嚴肅、高深的固有印象,所選取的文章貼近學習、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讀者從中也可以看到大師們活潑的另一面。論求學,開篇有梁啟超高屋建瓴地講解為什么要求學;繼而有華羅庚以曾經身處困境依然發奮求進的經歷,鼓勵讀者要正確認識困難。論交友,有弘一大師與夏丏尊的十年遺書之托;有胡適、郁達夫、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深深懷念;有辜鴻銘與胡適、林語堂與魯迅之間縱有誤會也胸懷磊落。論家庭,有梁實秋述說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代溝;有朱自清面對五個兒女時的痛與快樂;有蔡元培寧愿改變以往的觀點,轉而相信逝者有知的喪妻之痛。這些沉默的文字背后,相信讀者能感受到國學大師們諄諄教誨之殷切、傾心相交之赤誠及克服困難之篤定。
陳寅恪等 ·中國文化 ·14.8萬字
《城市文化“十大愿景”》是文化學者、國務院參事王京生同志在潛心思考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文化戰略的深圳實踐,提出城市文化未來發展的“十個關鍵詞”,涉及觀念、包容、輿論、權利、產業、法治、主權、人才、學派、目標等方面,并就每個“關鍵詞”闡釋了城市文化發展的愿景,勾畫了城市文化發展和治理的美好藍圖,表達了深圳城市文化建設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信,反映出新興城市文化發展的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樣本的典型意義,以期為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提供示范和借鑒。
王京生 ·中國文化 ·13.9萬字
本書系統研究文化治理與文化創新,確定文化的定位與定向,闡述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分析文化系統的結構和模式、文化形態和功能,解析文化治理,把文化治理放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認識;全面梳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觀,闡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方針,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針對文化體制的問題提出改革方略,剖析文化傳統與文化遺產,描述文化沖突,解析文化安全與文化全球化問題,闡釋文化創新和創新文化。
林堅 ·中國文化 ·14萬字
全書共分三篇,分別為經子解題、史學與史籍、中國史籍讀法。內容涉及論讀經之法、論讀子之法、史學定義、史籍溯源、史學緣起、史部大略、史家宗旨今夕異同、論搜輯考證、論史事之法、史學演進趨勢、讀舊史宜注意之點、治古史的特殊方法,等等。三篇內容都是呂思勉先生盛年時期,指導學子學習國學的入門佳作,至今對國學愛好者和研究者仍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和指導價值。
呂思勉 ·中國文化 ·16.2萬字
本書由著名歷史學家雷海宗先生編寫。本次出版去掉了原書里雷海宗先生在不同時期編寫而成的比較瑣碎的文章,使之成為一部更為純粹的關于中國古代兵制的專著。全書共包括“中國的兵”“中國的家族”“中國的元首”“無兵的文化”“中國文化的兩周”五大部分,從獨特的角度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另外,本書保留了原書中的大量注釋作為腳注,有利于讀者快速答疑解惑,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為了拓展知識,本書還精選了5篇雷海宗先生的文章作為附錄,旨在使讀者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
雷海宗 ·中國文化 ·10.2萬字
本書是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兩部著作的合集。《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分門別類、簡明扼要地列出國學入門的必讀書目;《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從“經史子集”中選取代表著作如《論語》《史記》《荀子》《詩經》等進行了詳細的考據辨偽和讀法指導;除此之外,本書新增的“附錄”部分收錄《治國學雜話》《治國學的兩條大路》《讀書分月課程》等六篇文章,皆為作者治學經驗之談。生當今日而讀古書,應要找對初入門徑。希望這本書能夠如任公先生所說,在國學這條路上“替青年們添一點趣味,省一點氣力”。
梁啟超 ·中國文化 ·9.2萬字
本書詳述了中國茶道的歷史、文化內涵、茶道禮儀、茶道精神,以及各類茶器具、六大茶類、茶禮等與茶相關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如何通過學習茶道的各種擺設、禮儀、茶室空間的布置等,來設置一個好茶席,體會獨有的東方美學和中國茶道茶禪一味的文化內涵。本書清新自然的版式,配以極具美感的茶道演示圖和茶席布置圖,讓您輕松掌握中國茶道的各種禮儀與技巧的同時,感受中國茶道獨有的精神之美,體悟茶禪一味,讓心趨于寧靜、感受幸福。
朱仲海 ·中國文化 ·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