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越來越多留學生來華留學。本書主要向外國留學生和熱愛中國文化的人介紹中國文化。書的主要部分是英文的中國文化介紹,分為15個主題(包括我們的改革開放主題)。每一個主題的英文文化介紹之后有相關練習(包括漢語關鍵詞學習)。每個主題的最后兩部分分別是“我們眼里的外國文化”欄目(介紹這個主題里很著名的或很有特色的某國的相關文化)和“請你介紹貴國本主題的文化”。
莫群俐 ·中國文化 ·6.7萬字
《簡明京劇詞典》是一本以通俗易懂方式向京劇初學者、京劇愛好者以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介紹京劇知識的簡明詞典,詞典的編寫工作依托于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科研項目。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劉侗負責項目建設及詞典編撰的整體規劃,聘請《中國京劇》雜志編輯部主任封杰為顧問,把關詞條釋義的準確性及權威性,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中文教研室教師執筆完成詞條的具體編撰工作。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編 ·中國文化 ·5.8萬字
《琴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記錄琴史資料和反映“琴道”發展歷史的專著,標志著琴學史的成熟,為后世古琴的研究開創了史學先河。全書共六卷,前五卷按時代順序收錄先秦到宋代共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跡,以及對歷代琴家的評述;第六卷則為琴制和琴藝的專題論述。古琴號稱可模擬萬物之聲,考證社會治亂興衰。物候萬化及喜怒哀樂,皆動之于弦,寄之于琴。琴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忘憂、守道、逍遙的工具,也是追求人生樂趣和詩化人生的象征。
朱長文 ·中國文化 ·12.6萬字
《中國經典原境界》是20世紀國學大師顧隨以課堂講授的方式傳習人文、培育人才、啟迪人生的巔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問世。它以中國初始的經典為核心,精湛的學識與睿智的思想融會貫通,徜徉在經典內外,求索于歷史上下,升華至理想境界。古今中西,文史哲禪,博大精深卻又通俗而有生氣;情思文采,妙趣橫生,學問的真與講述的美珠聯璧合又逼近心靈。經典流淌在中華文脈中、賡續在日常生活里,一脈相承的智慧生生不息,恒久的魅力令人心安。做人與讀經相映成輝,修身與悟道相得益彰,怡情與治學水乳交融。在中國經典的人文關懷中,追尋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純精神,開啟現實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顧隨講 劉在昭筆記 顧之京 高獻紅整理 ·中國文化 ·19.8萬字
這是一本不刻板復制歷史文獻,不守舊考據封建禮教,令你了解中國特色傳統婚禮、教會你籌備一場屬于當代中國人自己的精彩婚禮的書。民族的也可以是流行的,歷史的也能成為時尚。正所謂十年磨一劍,本書包含了筆者數百場中國傳統婚禮的實踐經驗和真實案例分享,供讀者學習借鑒和實踐參考。筆者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中國人自己的婚禮文化進行傳播和發揚,讓漢式婚禮成為更多國人婚禮儀式的自發選擇。無論您是歷史文化的愛好者,禮儀服務類工作的從業者,正在籌備自己婚禮的新人,相信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您感興趣的內容。
王輝 ·中國文化 ·6.5萬字
全書對于佛教禪宗的傳播、流布,以及對于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思想、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嚴謹細致的研究。對于那些從事禪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愛好者而言,本書不失為一本經典著作。
胡適 ·中國文化 ·17.2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代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本書提供了生活篇、情愛篇、文化篇、身體篇、神鬼篇、動物篇、植物篇、建筑篇等12類與現代人息息相關的夢境解述,內容豐富、詳盡,為您解開心中的迷惑!
靳瑩編著 ·中國文化 ·6.3萬字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積淀,是我們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對中國的傳統思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節日風俗等內容進行介紹,讓讀者能夠全面領略它的魅力。這本由劉艷霞編著的《中國神秘文化》講述了中國神秘文化的故事。《中國神秘文化》包括了什么是增、減筆測字法;屬豬人有何性格與財運;民間對死亡征兆有哪些避諱;端午節有哪些禁忌等內容。
《書立方》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9.7萬字
中華門神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沈泓歷時20多年,鑄就皇皇10卷“非遺-中國年畫經典”系列叢書,該書是中國年畫領域的經典之作,以搶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大意義,也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圖書。
沈泓編著 ·中國文化 ·7萬字
《易經故事》上啟伏羲神話,下至明清,以歷史故事解密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了易經的眾多歷史、文化常識和技巧方法。有對《易經》起源的追溯,也有對華夏文明史的濃墨重筆,更有對古易經文化深邃的思辨。本書分十五個章節,以解密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了易經的眾多常識和技巧方法。包括起源密碼、醫學密碼、占卜密碼、三國風云、兵書解密、性格密碼、星象疑云、風水密碼、生日密碼、姓名密碼。
威廉·維特 ·中國文化 ·10.1萬字
《止學》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極有價值的一部經典,是中國古代文化關于“止”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為核心,論述處世之道。雖文短卻內涵深厚,意境悠遠,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止學全鑒》圍繞其主旨含義進行解讀,將國學和現代勵志學融為一體,便于讀者更好地領略《止學》的精髓要義。
(隋)文中子 ·中國文化 ·16.6萬字
《墨子》就是記載墨翟言論和墨家學派思想資料的總集,全書倡導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等主張,基本反映了廣大勞動階層的呼聲。《墨子》一書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軍事思想都比較突出,尤其是它的邏輯思想,堪稱先秦邏輯思想史的奠基作。書中的許多思想與觀點在當今社會仍有積極的意義,值得我們去借鑒與學習。《墨子全鑒》典藏版是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再次加以精校、精注、精解。《墨子全鑒(典藏誦讀版)》為《墨子全鑒》的典藏誦讀版,在典藏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并附贈配樂誦讀音頻,以使讀者全方位感受這部傳世名作。
(戰國)墨子 ·中國文化 ·16.7萬字
1814年,威廉·亞歷山大精選了50幅畫作,輔以精彩的文字說明,在倫敦出版。作為海外中國服飾的開山扛鼎之作,本書較為真實、完整的還原了乾隆時代中國的世態風情,現以中、英文對照精裝套書推出,精選50幅珍貴畫作,這些精美的彩色版畫描繪了皇帝、官員、士兵、仕女、書商、伶人、小販……向我們展示了歐洲人眼中那個久遠而又多姿多彩的乾隆盛世。
(英)威廉·亞歷山大 ·中國文化 ·1.6萬字
《山海經》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作者及成書時間無考。全書記載了五百余座名山的名稱、地理位置,三百余條河道的名稱、河流發源地及流向,四十多個方國的名稱及遠方異民的民情風俗,一百多個歷史神話人物,一百余種藥用動植物,四百余種神怪異獸,并保存了大量的遠古神話傳說。不僅是一部講述山川河流的地理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上古百科全書。《山海經》以它那集大成于一身的氣質,恢弘豐富的內容,生動形象的圖畫,注定其吸引的不僅僅是學者,更有無數的普通的讀者。“古之為書,有圖有說”,文字與圖畫的結合,使得《山海經》更加直觀生動,更易為當今的讀者所接受和喜愛。
劉歆 ·中國文化 ·14.7萬字
沈泓編著 ·中國文化 ·7.7萬字
讀書須先識字。漢字,特別是漢字字源,蘊含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基因。《說文解字》這部中國最古老的字書是理解漢字的首要經典,但是由于生僻字多,釋義古奧,現代人已經不易讀懂。本書發凡起例,抽取《說文解字》全部540個部首,也就是540個最具代表性的漢字,做音、形、義的解釋,結合文字演變、插圖釋義,讓今天的讀者得以理解漢字的字源、意涵和構成。本書篇幅雖然簡短,但沒有失去《說文》全書的基本面貌,以更加簡便、直觀的方式,將《說文》的精髓傳達了出來。這些《說文》部首,組成了一萬多漢字,包羅“天地鬼神、山川草木、世間人事”,說是“萬有”,一點也不夸張。全書由何大齊撰著、錄寫、插圖,他的著述與其書法、繪畫珠聯璧合,也使本書成為融會了知識性與美感的藝術作品。
何大齊 ·中國文化 ·7561字
擔心《論語》看不下去?那是因為不知道,孔子原來這么愛吐槽!通過手繪漫畫和爆笑段子,陳磊(筆名:混子哥)領銜的半小時漫畫團隊,一邊向我們展示孔子和弟子們的花式賣萌和吐槽,一邊串講《論語》里的經典章句,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中學到《論語》里的人生哲理。為什么顏回一生貧困潦倒,沒做過什么大事,卻獲得了孔子“不遷怒,不貳過”的贊賞,并成為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我們耳熟能詳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其實是孔子對子路學習態度不端的吐槽?宰我到底做了什么,逼得孔子爆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這樣的粗口?翻開本書,看孔子和弟子們賣萌吐槽,人生哲理全學到!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中國文化 ·4.1萬字
《山海經》作為中國的一部創世紀史詩,內容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話、生物、醫學、水利、礦產等,是中國神話的開山之作。本書特別邀請知名人氣畫師舍溪繪制全彩8幅山海經插畫,同事內文中匯集中國明清時期800幅山海異獸神怪線描古圖,由精通文言文青年學者細致解讀,展現華夏中土對“山海異怪”的古典幻想和實現認知,讓我們重新認識《山海經》中的奇異怪物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戰國)佚名著 何中夏注釋 ·中國文化 ·7.7萬字
《六韜》《三略》是反映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黃老道家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相傳為漢初道家隱士黃石公所著,它與前代兵書不同,是一部專論戰略的兵書,尤其側重闡述政略。《六韜三略全鑒》匯集了兩部兵書的內容,對其原文進行了注釋和翻譯,有助于作者更輕松地閱讀和理解。
(周)姜尚 (漢)黃石公 ·中國文化 ·11.2萬字
主要內容包括中國香的文化脈絡、中國香·香藥同源、百香之首·沉香專題篇、中國香·神奇的香料、古代香方與制香技藝、香的品鑒(氣味元素分析法)、中式傳統香事禮儀(包括印篆香禮法、隔火熏香禮法、匙箸香禮法、燜香禮法、煎香禮法、線香禮法)、中式香席以及香學答疑等九個部分。本書凝結了作者從業十余年來的中國傳統香文化研究成果,亮點在于解讀古代香方與傳統制香技藝,介紹由作者創立的“氣味元素分析法”,以及本書構建的獨特的中式調香體系與香氣審美體系,希望能為更多喜歡中國傳統香的人構建一套系統的習香體系。
黃珊珊 ·中國文化 ·1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