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尚書》可能是留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資料,收錄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書,包括如周公、周王這樣的重要人物的講話。在商周時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載體。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很大程度上是當時人必須銘記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誥》為例,在楊照的解讀下,我們感受到了焦慮打敗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慮,他們反復確認上帝(天)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戰戰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誡子孫千萬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轍。
楊照 ·中國文化 ·3.3萬字
本書是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綜論。全書分為“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演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幫助讀者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系統性的認知。
章太炎 ·中國文化 ·18.4萬字
《文化決策參考》作為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的主要機關刊物,以專題研究論文或調研報告的形式,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研究國家和北京文化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議題,為市委、市政府的文化決策提供學術支持。本輯的選題與研究方法頗具前沿性、實證性和前瞻性,密切關注中央和北京市的文化政策導向與當下文化發展態勢,通過第一手資料和扎實的個案分析,積極回應國家與北京文化發展的最新動態。
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 ·中國文化 ·19.6萬字
《中國文化概要》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外語學科的大發展,各個語種、各個層次的翻譯教材層出不窮,成百上千,那么我們今天編寫的翻譯教材又該怎樣體現翻譯學的學科特性呢?為此,我們邀集了國內翻譯學領域內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一個編委班子,策劃推出一套“翻譯專業必讀書系”,以期對國內剛剛起步的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和教學教材建設一盡我們的綿薄之力。本“書系”由兩個開放的系列組成。第一個系列是與MTI課程設置相配套,可作為MTI教學選用的教材系列。這套系列同時也能為廣大報考翻譯專業(方向)研究生學位的考生作為考研參考書,或作為進入正式MTI教學訓練學習的教學用書。第二系列是與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相關的譯學理論專著。
陶嘉煒 ·中國文化 ·12.6萬字
《山海經》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寥寥幾萬字就聚集了中華神話之精華,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那些奇形異狀的獸怪、光怪陸離的國度、各有神通的神祇。傳說《山海經》先有圖后有文,山海圖是具象化的《山海經》,是其靈魂所在。但最初的山海圖早已失落于歲月長河,本書作者花費5年搜尋散落在歷代古籍中的資料,在豐富文獻的基礎上精選出500種或詭異奇絕或妙趣橫生的人、神、異獸,整理出種種奇幻故事,并據此以現代繪畫手法演繹上古奇書,用圖畫復原出山海神怪的驚絕樣貌,從而圖文結合,編制出一部更全、更豐富的山海經神怪檔案,重現、再造了一個神秘厚重的山海世界!
黃創業著繪 ·中國文化 ·8萬字
一場有梗有料又新潮的國畫藝術脫口秀,一本圖文并茂、妙趣橫生的中國畫通史,讓你忍不住愛上中國畫。這本書是顧爺首部以通俗講通史的國畫藝術普及讀物,從中國現存最早的漢墓帛畫,到被稱為“傳說級”的藝術品《輞川圖》,從現存唯一的隋代手卷到唐朝貴婦日常生活圖景……顧爺在書中選取了《清明上河圖》《馬王堆T形帛畫》《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簪花仕女圖》《游春圖》《輞川圖》等十幾幅頗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畫進行講解。他以一貫的幽默表達和脫口秀般的解說,結合當下流行文化,形象刻畫出藝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命運及傳奇性,多維度地呈現傳統藝術的魅力和點睛之處。
顧爺 ·中國文化 ·5.6萬字
《中國文化六講》作者受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張永堂教授之約為思想文化史研究室研究生講中國思想文化問題而寫了這本《中國文化六講》。在這短短的六講里,作者講了產生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和環境,講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特點和發展,也嘹望了中國文化的未來。
何茲全 ·中國文化 ·7.8萬字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全面介紹了中國節氣與節日的相關知識。對每一個節氣和重要的傳統節日,結合史料記載與民間傳說,詳細梳理了它們的歷史背景、民俗習慣、文化淵源等。全書內容全面詳實,文風通俗易懂,配以雅致插圖與古詩詞,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讀物。
李一鳴 ·中國文化 ·13.2萬字
長白山不僅擁有天池、瀑布、溫泉、大峽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也是一座資源豐富的自然寶庫和底蘊豐厚的文化寶庫。其中蘊含著長白山區各族人民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農耕、漁獵、游牧相結合的物質文化,質樸耐勞、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奮斗、開拓創業、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周麗霞 胡元斌編著 ·中國文化 ·4.1萬字
五千萬書友的領讀人樊登,以《論語》為線索,從識人的方法、把握分寸和界限、維護關系、高效溝通四個維度,提高孩子的人際關系洞察力,讓孩子從小掌握交友之道。希望以更加輕松的解讀,讓青少年輕松讀懂《論語》,并將孔子的智慧融入學習、生活和與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希望在樊登的陪伴下,孩子們不僅能讀透傳統經典,還能提高綜合能力,未來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樊登 ·中國文化 ·6萬字
中國畫歷來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其中花鳥畫的文化體系與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息息相關。花鳥畫的技法多樣,既寫形又寫意。古代文人志士揮毫潑墨,在畫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并間接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本書以起源、發展、成熟與新變化時期為主線,翻開一部中國花鳥畫的歷史。
鄭明武 李妮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面對金錢要清廉自守,國家有難要義勇為先,與人爭訟不必求勝(很:爭訟),與眾分財不要求多。不是財物不豐難以滿足個人需要,而是個人私欲永無止境。有因為貪欲過多而滅亡的,但是沒有因為無所貪欲而危險的。欲望不知道滿足,會失去所應有的欲望,占有不知道限制,會失去所占有的一切。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石地 ·中國文化 ·6.1萬字
錢穆先生為國學大家。本書將我國古代學術,按每一時代學術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闡發,使讀者了解兩千年來學術思想流傳變遷的趨勢,可使今人獲知70年前學者對當時學術思想的一種看法,亦可作為一種資料閱讀。
錢穆 ·中國文化 ·16.6萬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它把普通的農事上升到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活動,一直影響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陸羽也因此被世人尊稱為“茶圣”。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古籍部的一部宋刻百川學海本《茶經》,被學術界認為是世界上迄今現存的時間最早的《茶經》版本,刻印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距今750年。本書就是基于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宋刻百川學海本,蔡志忠老師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全書由三個部分組成:卷上、卷中、卷下。卷上由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組成;卷中由茶之器組成;卷下由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組成。宋本《茶經》與漫畫本跨越時空,在“元宇宙”時代邂逅,蔡志忠漫畫以其妙趣橫生的獨特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深邃世界,讓更多的年輕讀者喜愛中國茶文化,更加健康、快樂地生活。
(唐)陸羽著 蔡志忠繪 ·中國文化 ·9951字
五千萬書友的領讀人樊登,以《論語》為線索,為青少年分享學習之道。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三個維度,解決孩子關于學習的問題。《論語》是一本關于學習的書,學習是它的核心宗旨!《給青少年講論語:樂在學習》中,樊登結合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等現代理論解讀《論語》,結合孔子的智慧,告訴小讀者應該如何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在學習中煎熬。讓青少年在輕松讀懂《論語》的同時,理解學習的本質,培養更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并吸收高效學習的方法。
樊登 ·中國文化 ·8.4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9萬字
弘揚傳統文化,普及傳統美學知識,本書是為所有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創作的中國傳統紋樣知識科普書。本書按照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人物紋、吉祥紋分為五章,精選多種經典的中國傳統紋樣,以可愛萌趣的插畫和輕松精練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了這些紋樣的來源、寓意、常見場景、傳說故事、相關古詩詞等。本書適合喜歡中國傳統紋樣、喜歡傳統文化的讀者閱讀。
懂懂鴨 ·中國文化 ·3.3萬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7.3萬字
《論語印心》是尹建維先生積數十年功力對《論語》的章句反復琢磨,加之職場的磨練,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體悟,因此讀來不會索然無味,反而對《論語》有豁然開朗的明白樂趣。讀者可作為研究《論語》參考,亦可作為尋求人生目標的生命之書展讀。書中的“疏”基本是以古文的形式表達,“鈔”是用白話發揮“疏”,并且強調《論語》智慧的應用。《論語印心》一書有三個特色:以經解經、孔老會通、時代應用。《論語印心》以《論語》接人,視《論語》為立身、立世、開慧之善器。
尹建維 ·中國文化 ·17.4萬字
本書準確地描述了古代貫穿人一生的禮儀,主要包括誕生禮、成童禮、拜師禮、成人禮、婚禮、相見禮、飲食禮、日常禮儀、祝壽禮、喪禮、葬禮、祭禮等,希望讀者能看到鮮活的、與每個人生命延展密切相關的傳統禮儀。傳統禮儀不單純是外在的約束和規定,而是根本于人心。
程學軒 樊麗娟 ·中國文化 ·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