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元宵節(jié)又稱燈火節(jié),在南北朝時,燈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被人們稱作良辰美景。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來領略“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jié)日氛圍。
陳秀憐 董勝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中國畫歷來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其中花鳥畫的文化體系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息息相關。花鳥畫的技法多樣,既寫形又寫意。古代文人志士揮毫潑墨,在畫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并間接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本書以起源、發(fā)展、成熟與新變化時期為主線,翻開一部中國花鳥畫的歷史。
鄭明武 李妮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磚瓦礫、珠寶器物……是記載先人訊息的密碼。它們靜靜地、默默地守候著遠古的秘密,等待著后人去發(fā)現,去破譯。看人類祖先是如何用粗獷、古樸、自然的方法來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的。
王金鋒 林風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這里,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這里,是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沖;這里,更是萬里長城起點的第一道雄關。
岳丕航 淡墨松風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本書包括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的系統(tǒng)性、廣博性和規(guī)模性。本套作品根據中華文化形態(tài)的結構模式,共分為10套,每套冠以具有豐富內涵的套書名。再以歸類細分的形式或約定俗成的說法,每套分為59冊,每冊冠以別具深意的主標題書名和明確直觀的副標題書名。每套自成體系,每冊相互補充,橫向開拓,縱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博大規(guī)模,凝聚性體現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說是全面展現中華文化的大博覽。因此,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珍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和陳列。
牛月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華山名勝數不勝數,自山麓至絕頂,廟宇古跡,天然奇景,處處可見。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不僅山峰雄偉驚奇壯觀,而且還是道教名山,從古至今,有多位學者在華山開館受徒,同時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游覽,留下了許多贊詠的詩篇。自隋唐以來,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千余篇,摩巖石刻多達千余處。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廟會作為民俗文化的一個古老載體,是傳統(tǒng)、歷史、民間、民俗文化的一個剪影,也是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fā)展的縮影。
陳秀伶 董勝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黃龍自然保護區(qū),因黃龍溝內有一條蜿蜒的形似黃龍的鈣華體隆起而得名,歷來被譽為“人間瑤池”與“人間天堂”。彩池、雪山、峽谷和森林謂之黃龍“四絕”。黃龍奇、絕、秀、幽的自然風光蜚聲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風情也令人心馳神往。看罷此書,贊嘆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馬夫 陳慧 王靜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這里,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這里,有飽經蠶桑的古跡名勝;這里,流傳著許多傳奇的歷史故事……
在大唐幾百年的歷史洪流中,大明宮始終巍然屹立。王維曾寫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足以窺見當時之盛況。作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這里曾經充滿了后宮的勾心斗角,朝廷的爾虞我詐,也見證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與安康。推開大明宮的斑駁城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朝代的恢弘盛世。
竇巖 乾坤魚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周口店遺址是現今世界上發(fā)現人類化石最豐富、最生動的古人類遺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便是周口店的發(fā)現,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書編者融合國內外考古發(fā)現,剖析遺骨遺跡的同時,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歷史背景,為讀者全面展現周口店遺址挖掘的歷史過程。
曾勛 馬成功 王靜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明清城墻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思想指導下建成的。城墻完全圍繞“防御”戰(zhàn)略體系建造,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墻頂可以跑車、操練,非常堅固。該書詳述了關于明清城墻的歷史過往,特點及價值,可謂是洋洋大觀,精彩紛呈。
周麗霞 胡元斌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梅嶺自越人開發(fā)后,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并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既是古戰(zhàn)場,也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軍多次戰(zhàn)斗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zhàn),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云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
孫軍 鄭明武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中華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遺留下來的一磚一瓦都彌足珍貴,因為他們的存在就代表了歷史的訴說。西安碑林及城墻由來已久,碑林所展現的建筑風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講述了哪段歷史?城墻與護城河、吊橋、箭樓、角樓等又有何關系?碑林與城墻的現狀又如何?在本書中讀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馬夫 陳慧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即為殷墟。殷墟是一個王朝的縮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重要文化遺產,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輝煌歷史,也驗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為華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難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嘆道:“中原文化殷創(chuàng)始,觀此勝于讀古書”。
乾坤魚 藍昕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張建成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中國是龍獅運動的發(fā)源地。舞龍、舞獅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歷代相傳,長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燦爛的龍獅文化。長期以來,大多青年朋友都認為龍舞、獅舞只是春節(jié)、廟會、慶典時的喜慶表演,殊不知它歷經了幾千年的傳承流變,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董勝 陳秀伶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講可謂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似乎每一個中國人對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們真的了解春節(jié),了解除夕嗎?你熟知除夕的歷史來源嗎?除夕之夜壓歲錢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時何種典故?南方北方及個少數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備食物又有何差異?本書就對關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解析。
曹恒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函谷關作為我國一個著名的關隘,它堅固險要而又位置重要,這使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老子在函谷關寫《道德經》,這使函谷關成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國最古老、最重要的關塞之一,在這里,曾經發(fā)生過許多故事。因此,函谷關成為了我國的一個著名旅游景區(qū),更成為河南靈寶市的一塊金字招牌。
鄭明武 李妮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草木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