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成語,指的是歷代相沿習實用的固定詞組或短語,能獨立表意、形式知小,一般為四字格式,它的特點是約定俗成、結構固定。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中的瑰寶,它簡潔精辟,寓意深長,是漢語詞匯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形式,無論是日常口語上的談吐,還是寫作音筆下的詞句,人們都會自然而然地引用構成語,它所獨具的鮮明生動的表現力是其他詞匯不可替代的。因此,了解成語故事,學習成語的運用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陳理御 朱啟亮編著 ·中國文化 ·17.6萬字
本套叢書共五冊,是一套由中國歷代名人撰寫的經典家訓集成。上至周朝,下至清代,前后橫跨兩千余年,共收錄了近兩百篇經典家訓作品。本書收錄的主要是清代的部分家訓名篇,其中既有帝王庭訓,也有名士家規;既有嚴父訓子,也有慈母教兒。可以說,本書是對清代家訓作品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每篇家訓開篇的導讀,都能使讀者迅速地契入作品之中,注釋更是解析清楚,不讓一個難譯的詞句輕易劃過,便于讀者輕松閱讀,并深入了解每篇的思想精粹。
石孝義編著 ·中國文化 ·11.8萬字
對上百個躍動的中國文化“符號”進行饒有趣味的科普解讀,融自然、人文、傳統、歷史、藝術、情感于書中,訴說著千年的傳承,凝視著現今的變遷。無可否認,這些文化符號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生活,以至思想當中,再從我們手中流傳下去。
馮驥才 ·中國文化 ·5.3萬字
《孫子兵法》篇幅不長,只有6000多字,卻已流傳了2500年依然煥發著智慧之光。作者認為,《孫子兵法》其實隱約描繪了一個思考的過程、一種思維方式,是一部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視角豐富的奇書。本書參考大量古今注家對原文的解釋,并且參照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對宋代傳承至今的《孫子兵法》原文進行了注釋、整理與解析。同時,作者對“計”“形”“勢”“奇正”“變”等概念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并富有創見地用《孫子兵法》對“背水一戰”“三皇會戰”“甲午戰爭”的戰略戰術思路進行解析。本書希望通過對《孫子兵法》中的思維方式的剖析,讓讀者更為透徹地理解這部千古奇書的智慧,為讀者在分析問題或做決策時提供有益的幫助。
王天骕 ·中國文化 ·16.2萬字
顧名思義,《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系列,是以文物為線索來講述中國歷史,這與一般依據歷史文獻講述歷史的著作不同。《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08明清》本書分為四章,由明朝遍布大江南北的城鎮、西洋傳教士帶來的世界地圖,說到清末洋務運動的工業發展,以至維新運動及救國救民的革命思潮。本書特色:1.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編撰,圖片更是精挑細選,讀者就像走進一家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大開眼界。2.以文物為線索,使用大量圖片介紹中國史前時代的生活概況及文明的發展脈絡,增進歷史知識。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文化 ·2.7萬字
本書是張蔭麟先生短暫一生留下的唯一專著,原為作者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不僅被譽為“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更是一種別具一格的通史讀物。作者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了較為嚴格的選擇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會貫通,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期間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技巧活潑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時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
張蔭麟 ·中國文化 ·17.8萬字
梅嶺自越人開發后,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并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既是古戰場,也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多次戰斗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游擊戰,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凌云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
孫軍 鄭明武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從《山海經》到《聊齋志異》,從神話傳說到中華民俗,中國奇幻文化蘊含了民間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它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每代人的心中,為影視、動漫、小說、游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本書收錄《子不語》《太平廣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古代典籍中100個奇幻詭譎的故事,化身為美女的青衣蚱蜢、身披鱗甲變成龍的貨郎、活了幾百歲的獨角人、從烏龜肚子里鉆出來的鱉寶……并配以細膩詭譎的插畫,為讀者呈現一個光怪陸離、神秘莫測的世界。
徐客著 山米繪 ·中國文化 ·5.2萬字
許仁圖編著的《毓老師講學記》乃總結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在臺六十多年來書院講學之集大成之作,首次向讀者闡述毓老的講學,其拯世真文和不傳之秘開啟了中華文化的又一村。毓老讀書百年,讀出了活學問;教學六十余年,講的都是實學。毓老之學重實用,實用當然要易知易行,講學要講到聽者能懂。他說:向學子講學,不是大師;跟老百姓講學,才是大師。毓老講學一貫遵循依經解經的方法,學宗孔子,接棒熊十力,講述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僅歷久彌新,而且玉潤珠圓。毓老用其飽經世患的生命,啟迪眾多學子無盡的智慧。他強調,智慧無古今,要古為今用,我們讀古書為的是存智慧,不要為古人化妝。
許仁圖 ·中國文化 ·19.2萬字
本書由《易象通說》《象傳通義》《周易的啟示》《周易臆說》《周易美學淺探》五個部分構成,文中提出了“卦象思維”的概念,這種“卦象思維”正是“觀象玩辭”的思維過程,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完美融合的過程。《易象通說》按通行本《周易》卦序分別對六十四卦卦爻象進行闡釋,旁征博引,時出新意。《象傳通義》是對《象傳》的闡發,教人觀象得意之后,運用卦象中所蘊含的大道智慧指導自己的人生,提高處世應變的能力。《周易的啟示》通過對卦爻辭充滿思辨的解讀,著重揭示了其對企業家經營的智慧啟迪。《周易臆說》,闡述了作者對《周易》一書的基本看法,包括對《周易》的作者、制作方法、易數、天地人三者的關系、卦與爻之區別、易象之作用及占斷的認識等。《周易美學淺探》,從易象符號的角度探討《易經》的美學思想,援引現代符號學及美學理論以治《易》,在方法上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全書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對于易學初學者,是一部極好的啟蒙書籍,同時也為易學研究者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錢世明 ·中國文化 ·18.4萬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9萬字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源自作者在北京大學教授的“大學國文”通識課講義,解讀了先秦、六朝、唐宋三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思想家、文學家和他們的作品。除了對文本的詳細解讀、精煉點評之外,本書重在以輕松活潑、講故事的風格品析創作者的人生、經典背后的深意,給當下年輕人以人生的啟蒙。先秦時期,選取屈原的《九歌》和莊子的《逍遙游》,重點論述巫文化、老莊思想及其與玄學的關系;六朝時期,圍繞“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兩個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解讀中古時代不同階層的價值觀沖突、中國偉大女性花木蘭的形象;唐宋時期,從文體學角度解析李商隱的無題詩和蘇軾的放逐詞,深入文人的內心世界。
張一南 ·中國文化 ·12.2萬字
本書根據老師講授《詩經》《尚書》《禮記》之筆記整理而成。毓老師講解經典遵循儒家經學傳統,依經解經,一字一義,重視經典的經世致用之功。《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毓老師眼中的《詩經》乃是一部最好的社會學著作,是人性之本初;而政治理論、政績總結皆在《尚書》,處理一切事物的規則皆在《禮記》作者將《詩》《書》《禮》重新歸于儒家修、齊、治、平的價值體系,還原儒家經典的本真力量,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教育意義和思想啟迪價值,從而啟發現代人運用經典的智慧來指導鏡鑒人生。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19.5萬字
節氣指的是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作為自然規律,節氣反映出太陽運行周期的完整。遠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本書從與節氣相關的“三候”、“花語”、“科普小知識”、“農事與農諺”、“風俗與趣聞”、“詩詞”等方面對二十四節氣進行了生動有趣的講述,既與生活息息相關,也與學習緊密相連,把審美、認知、探索融為一體。本書力求體現以下四點:一是以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使讀者能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建立鄉土觀念,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品位。二是順應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編排上圖文結合,呈現方式靈活多樣,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有助于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三是注重實用性,其內容對了解二十四節氣有實際的幫助,并對課外知識做有益的補充,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四是融合了開放性——它的內容夠豐富,但絕不等同于概念性的百科全書,它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觀察、體悟、審美,也是親子閱讀的良好選擇。
江長冰 ·中國文化 ·5.9萬字
守護文明就要守護記憶,傳承文明就要傳承記憶。而文化遺產記錄著文明的演變,無疑需要妥善地保護與傳承。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文化遺產日,保護好這些歷史發展的見證、珍貴的文化資源,是每位國民的責任。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6萬字
啟功先生書法講記。講述秦、漢、唐、宋、元、明、清歷代書法名作:《平復帖》《伯遠帖》《蘭亭序》《上陽臺帖》《李白仙詩卷》《古詩四帖》《自敘帖》《萬歲通天帖》《書譜》《孔宙碑》《華山廟碑》《瘞鶴銘》《集圣教序》《小草千字文》……一本書領略書法之美。
啟功著 李強編 ·中國文化 ·12.4萬字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圣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千年的中華文化里,無數先賢留下了許多有關于修身治國的名言,而家訓因為相對較為私人化,所以著作較少,也因為相對私人化,所以諄諄教誨誠懇深切。本書匯集古代家訓中極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全面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在親倫關系、修身齊家甚至于生活習慣種種方面的思考與智慧,給青少年的教育以有益的幫助。
趙伯陶選注 ·中國文化 ·12.4萬字
中國文字,字字有德性,字字有靈性。小到一個“天”字、一個“人”字,也許就包含著古人的哲學觀、生命觀,中國幾千年的優秀文化正藴藏在這些精美的文字之中。《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為清末學校識字教材,由劉樹屏編撰,清代畫匠吳子城繪圖,收常用字3300余個,圖760余幅,由淺入深、妙趣橫生,從圖像開始探索漢字的奧秘,涵蓋天文地理、鳥獸蟲魚、詩書禮儀、數理化學。本書共四卷,以詞性為類,每字皆有注音、釋義,分簡說和詳說兩欄,以適應不同年齡層次的學子。為方便讀者檢索查閱,本次出版為每字新增現代注音,并附對應簡體漢字拼音索引。許多人將之喻為“插圖版的《說文解字》”,作為民國一代文化大師胡適、豐子愷、茅盾、梁漱溟等大家的啟蒙課本,影響了一代代語文課本編寫的“近現代中華文化百科全書”,是國學入門繞不開的一本啟蒙經典。
(清)劉樹屏編撰 (清)吳子城繪圖 蔡夢麒審訂 ·中國文化 ·101字
2016年中國好書!知名文字學者許進雄寫給年輕人的文字啟蒙書,從漢字演變看中國文化。橫跨古今,信手拈來,說文解字,從現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中,展開一場對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場景的全面探索與了解。本書匯集了作者以中國文字為探討對象的百余篇文章,是一部講解中國文字淵源和流變的通俗文化讀本。全書用簡潔的行文,通俗易懂地講解了二百余個常用漢字背后的文化與故事。通過對每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早期字形的分析,解讀它們的筆畫所表現的事物及其總和的含義,由此反映出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經驗、思考方式和一些關于古代器物的基礎知識。本書旨在連接文字、文物與歷史,帶領讀者展開一場對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場景的全面探索與了解。
許進雄 ·中國文化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