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集黃老30多年的辛勤研究成果,將普洱茶千百年來的發展及演變系統地記述出來,是一本記述了普洱茶“前世今生”各方面歷史源流脈絡之書。本書還記錄了考古、地理學家出身的黃老為“世界茶源”綜合研究,發表的論文、資料等珍貴手稿、第一手材料,解決了“世界茶樹原產地在何處之爭”,成為首例追溯世界茶源的書籍,資料詳盡,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本書將成為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動力之一。
黃桂樞 ·文化研究 ·46.7萬字
中華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提煉和總結,千百年來國學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意識道德,本書幫助讀者更方便、輕松地了解和掌握國學的必備常識。
付改蘭編著 ·中國文化 ·33.1萬字
本書幾乎涵蓋了當今世界各個領域的最恐怖、最玄妙的各種謎團,生活中無奇不有的怪現象,帶你在懸疑叢生的敘述中品味神奇的大千世界。
姜波 ·神秘文化 ·37.7萬字
本書系探秘百科全書。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篇,包括:千奇百怪的自然與科學世界;迥然各異的歷史文化奇談;世界各地的奇異事件。
春之霖 上官紫微 ·神秘文化 ·36.5萬字
本書共分為狂野的動物世界、詭異可怖的自然奧秘、令人恐懼的奇異人體等六個部分探索人們關注的可怕現象。
文娟 ·神秘文化 ·40.1萬字
本書是一本為想學茶或正在學茶的愛茶人士提供的入門圖書,也是一本集識茶、泡茶、品茶、茶道和茶藝于一體的精品茶書,書中分為多個部門,將與茶有關的細節一一展示在讀者面前,就像帶領著大家走近了一個有關茶的清凈世界。
郝媛編著 ·中國文化 ·29.3萬字
繪畫藝術是眾多藝術門類中重要的一種,其深遠的發展歷程耐人追尋,本書收錄了大量的中外名畫,從畫家、內容、技法、流派、歷史淵源等角度進行了詳細地解讀,讀者在欣賞名家的同時還能體會作品中蘊藏的巨大的魅力和深刻地內涵。
王曉鋒編著 ·各國文化 ·32.7萬字
本書是2012年度“寧夏大學文化建設與發展”科學研究項目的成果匯編,內容包括: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寧夏地域文化、文學研究,回商文化研究,沿黃城市帶文化建設研究等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諸多領域的專題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縱深度與較好的前瞻性。
齊岳 何建國 ·中國文化 ·22.1萬字
《國學知識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分為國家政治、思想學術等九個篇章,涵蓋了職官制度、倫理道德、文體流派、語言文字、建筑書畫等各個方面的內容,為讀者輕松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書中既有分門別類的嚴謹解釋,又有引人入勝的傳略和逸事,可幫助你登堂入室,領略國學的無窮魅力。
董洪杰 ·中國文化 ·47.5萬字
《世界文化未解之謎中國文化未解之謎》中精選的文化謎題頗具典型性和趣味性,且極富傳奇與神秘色彩,向人們打開了一幅幅色彩斑斕并散發著神秘魅力的文化謎卷。
郭映熙編著 ·神秘文化 ·29萬字
夢遠編寫的《國學常識全知道》講述了中華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提煉和總結。干百年來,國學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和行為。學習國學、了解國學,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道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了解國學。
夢遠 ·中國文化 ·33.2萬字
本著作詳細地介紹聯合國、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中國的遺產體系及其生成演化的歷史。其目的是為了更全面地探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在世界遺產體系中的角色,需要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重要的、代表性遺產發達國家的遺產體系有足夠的了解,包括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遺產事業的操作體系和規則進行評估,對代表性遺產發達國家遺產體系進行評述,做到知己知彼,并加以借鑒。課題組利用全球相關圖書和數字網絡資源,廣泛收集全球文化遺產相關咨詢數百萬字(包括外文書籍200余冊,外文論文千余篇)。在梳理和掌握當前國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實踐的脈絡、取向和范式的同時,關注國際遺產研究的最新動態,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研究提供持續性的文獻支持。
彭兆榮等 ·各國文化 ·27萬字
本書從硬件、軟件、網絡和應用等方面對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及相應知識點進行了介紹。主要內容包括信息安全專業知識體系、信息安全發展史、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物理安全、計算機網絡與安全、軟件系統安全、數據與數據庫的安全、信息安全威脅、密碼學與認證技術、信息安全防范及信息安全新技術等。另外,也介紹了微機操作、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本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信息安全學科體系以及課程結構,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張凱 ·非遺 ·20.1萬字
在生計方式、家庭規模、家庭觀念等不斷變遷的背景下,白族人“不招不嫁”的婚姻形式也經歷了從最初不被接受到普遍被村民接受的過程。本書圍繞“不招不嫁”雙方家庭之間的無限博弈展開論述,其中婚后孩子的姓氏選擇是“不招不嫁”婚姻中最核心的問題。孩子姓氏的選擇既是“不招不嫁”帶來的結果,也是人們嘗試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雙方家庭的繼嗣問題,以保證祖蔭的延續。當然,“不招不嫁”也帶來了如家庭認同感缺失、因孩子姓氏爭執導致家庭不和等問題。
許沃倫 ·民俗文化 ·25.5萬字
《爾雅》是我國首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首部據義類編纂的詞典,亦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古文字學方向兼有重要意義。全書本20篇,現存19篇,收詞語4300多個,分為2091個條目,按類別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等。后世還出了許多仿《爾雅》之作,號為“群雅”,由研究《爾雅》亦產生了雅學。本次約請專業研究者精選底本,詳加注釋,進行翻譯、題解,以使讀者更方便閱讀、使用。
管錫華譯注 ·中國文化 ·28.8萬字
本書在概述我國標準化工作和我國IT領域標準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國內外IT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國內外最新進展情況,匯集了信息技術領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最新國內國際標準、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及國際專利政策和標準中吸納專利的統計資料。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編著 ·非遺 ·27.1萬字
本書是基于民俗學理論與方法的社會文化批評。八個悖論式文化議題:學術研究與民俗生活之間的矛盾、學科的自然成長與運動式發展之間的矛盾、學術求真與大眾傳媒眼球效應之間的矛盾、精英文化批評與地方經濟訴求之間的矛盾、文化多元性理念與獨占性訴求之間的矛盾、民間文化遺產的共享性理念與私有化訴求之間的矛盾、城鎮化變革及民俗生活的空間轉換所造成的經濟發展與文化迷失之間的矛盾、求仙問道與世俗利益之間的矛盾。六個傳統文化現代性話題:傳統宗族社區在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與信息流通、災難敘事中的靈異謠言、謠言傳播中的情緒煽動及語言暴力、傳統話語資源的商業化運用、江湖藝人的適應性生存、網絡文化中的偶像崇拜與英雄生產等。
施愛東 ·民俗文化 ·47.3萬字
本書通過對地方區域交通的變遷、科技的發展與交流、宗教信仰、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幾個主題的分析,展開對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的研究,它抓住京津冀地區歷史上是草原文明、農業文明、海洋文明交匯的區域,是草原絲綢之路與海洋絲綢之路連接的重要紐帶。尤其是將京津冀區域文化的研究放在“一帶一路”的大視野下進行探討,分析“一帶一路”外來文化對京津冀區域形成的文化影響以及京津冀區域文化通過“一帶一路”對外的傳播作用,彰顯本地區文化協同發展及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研究立足河北,輻射京津,通過大量史實分析突出主題,梳理線索,鑒往知來,在繼承優秀傳統史學文化基礎上,結合現在“一帶一路”的倡議,本身既具有傳承和發展意義,同時又具有現實與實踐意義。
王越旺等 ·文化研究 ·42.4萬字
本書分為四卷,共四十九講,另有各種附表。內容涉及廣泛,主要論述有:法國文化的特征、五至八世紀高盧的行政組織、社會狀況、異教和基督教的文學、關于靈魂性質的討論、日爾曼人對歐洲文化的影響、日爾曼入侵后的高盧狀況、中世紀的羅馬法律和各蠻族法典的性質等。
(法)基佐 ·各國文化 ·21.6萬字
《中國人的品德》精選了傅斯年關于中國人的品德與中國文化的深層次思考,主要包括六部分:1.中國人的品德,2.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社會和政府,3.民主與自由,4.事業與人生,5.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學,6.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傅斯年 ·中國文化 ·2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