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沒有真正的大智慧,再怎么迎卷而上,也卷不出你想要的生活!本書提煉南師90年修心經驗,助你修煉從容強大內心,不再自我消耗!南懷瑾先生認為:十九世紀威脅人類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癥,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的一定會是精神疾病!物質文明雖進步,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卻并沒有為人類帶來幸福,只是帶來更多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又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分裂而至于現在已開始增加的精神疾病。
南懷瑾 ·隨筆 ·11.3萬字
中國人歷來愛熱鬧,節慶禮宴都要舉辦儀式。如今,各種宴會酒席、商務聚會中,致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頭戲。你還在為當眾講話語無倫次而煩惱嗎?你還在為尋找合適的賀詞而手忙腳亂嗎?你還在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喪嗎?《最新慶典賀辭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讓你走出困境!《最新慶典賀辭大全》中介紹的適用于各種場合的經典賀辭,能讓你將錦詞妙語、華麗詞章信手拈來,使你縱橫宴會慶典游刃有余!
李貌 ·中國文化 ·14.9萬字
優良的家風,一定是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實踐,在無數經歷中總結的適合這個家庭的寶貴經驗,是在大風大浪中沉淀下來的教育結晶,這種無聲的教誨、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流淌在家庭身體中的血液,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他可以規范個人的成長道路,更能夠成就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張頤武 ·中國文化 ·8.7萬字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是中國漢民族的文化瑰寶。本書介紹了一些名人寫的對聯,以及處世格言。
蕭黃編著 ·民俗文化 ·3.1萬字
《止學》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極有價值的一部經典,是中國古代文化關于“止”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為核心,論述處世之道。雖文短卻內涵深厚,意境悠遠,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止學全鑒》圍繞其主旨含義進行解讀,將國學和現代勵志學融為一體,便于讀者更好地領略《止學》的精髓要義。
(隋)文中子 ·中國文化 ·16.6萬字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的《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TheGoldenBough:aStudyinMagicandReligion)是一部嚴肅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術活動的人類學著作。原書共十二卷本,搜集了豐富的資料,被稱為“人類學的百科全書”。他的夫人麗莉·弗雷澤從十二卷本《金枝》摘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優美的文字編寫成這部老少咸宜的通俗讀本《金葉:來自金枝的故事》。其中不少精彩的故事未被通行的一卷本《金枝》收錄。本書插圖由英國著名插畫家H.M.布洛克(HenryMatthewBrock,1875—1960)繪制。
(英)J.G.弗雷澤 ·各國文化 ·10.8萬字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屈原 ·中國文化 ·18.4萬字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別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于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后的歷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于學界,更屬于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出學界,走進大眾。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志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歷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并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
《生活月刊》編著 ·隨筆 ·15.2萬字
在古老傳說中探尋奧秘,從傳奇故事里參透玄機。不管是預測未來,還是回顧過往,古人的智慧總是令人驚嘆,他們從風水、八卦、星象、夢境……這些看似毫無關系的細枝末節中尋找上天留下的提示,譜寫了一曲曲神秘文化的華麗樂章。而那些神秘久遠的仙境傳說、鬼神文化、巫術以及精靈,更是神秘文化折射出的一道道七彩霓虹,在人類歷史上大放異彩。
霍晨昕編著 ·神秘文化 ·11.9萬字
《美國常識》以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的文字詳盡盤點了去美國最不能錯過的熱門旅游景點,切合實際地解讀了留學美國名校的申請智慧,全面介紹了在美國不能不吃的各種美食。除此之外,還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在美生活攻略,以幫助大多數人解決在赴美留學或去美旅游的時候遇到的關于租房、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等問題。
林澤成編著 ·各國文化 ·16.2萬字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司馬懿與他多次交兵,贊嘆他是“天下奇才”。本書包括將苑、便宜十六策、兵要十則、諸葛亮傳四大部分。為了便于讀者輕松閱讀,本書開設了注釋、譯文、故事鏈接等版塊,力求成為生動、通俗、無障礙的版本,使讀者更好地領略一代軍事奇才的智慧。
(三國)諸葛亮著 東籬字解譯 ·中國文化 ·15.5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東坡志林》是蘇軾游歷交談間的所見所聞,他將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異事都記錄下來,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為晚明小品之濫觴。本版本由香港大學教授王晉光、梁樹風注評,考證較為嚴謹,評論精當。
梁樹風 ·中國文化 ·11.9萬字
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20世紀初女性學者。她受恩師法蘭茲·鮑亞士(FranzBoas)的影響,提出了文化形貌論(CulturalConfiguration),認為每種文化都如人類個體一樣,有其個性與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ofCulture)與《菊與刀》(TheChrysanthemumandthe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運用“文化模型”理論來詮釋日本文化而影響深遠。
(美)本尼迪克特 ·民族文化 ·16.7萬字
本書精心選取林徽因關于建筑學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國古代建筑傳統及其歷史發展階段的詳細論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調查報告。既可以看做資深建筑學家的學術文章,也可以當成著名散文家有關建筑的優美篇章。書中亦附有專業圖表,圖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淺,既可作為建筑研究者的參考書,亦可成為普通讀者的建筑學入門讀物。
林徽因 ·文化研究 ·15.7萬字
本書將展示給您歷史中的種種玄機:關于攀升的學問,關于明哲保身的計策,關于統馭天下的智謀,關于處世的哲學,關于政治與道德的關系,關于君子與小人的爭斗……帶給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當您掩卷而思時,您會發現這是歷史、文化與智慧最完美的融合體!
呂叔春主編 ·中國文化 ·16.9萬字
本套書包括《山海百靈:<山海經>里的神人鳥獸魚》《生生不息:<本草>里的草木果蔬谷》《萬物有靈:<詩經>里的草木鳥獸魚蟲》三部作品。
王新禧 李時珍等著 (日)細井徇繪 ·中國文化 ·17萬字
季羨林自言,到了耄耋之年,忽發少年狂,一系列引人關注的怪論、奇思問世。在這些怪論奇思中,影響大的莫過于本書闡述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作者主張文化起源多元論、文化交流論,認為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方式可以彌補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維方式。
季羨林 ·文化研究 ·11.6萬字
本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的新舊習俗對比來介紹中國的婚喪喜慶文化:結婚、喪葬、壽誕、節日。
嚴鍇主編 ·民俗文化 ·16.6萬字
本書是一部流傳近百年、影響不衰的經典著作,論述了詩、賦、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對那些“在文學上也有他們的不朽的價值與偉大的影響”的史學家與哲學家的作品也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對于文學評論專著及著名批評家也有論述,對中國歷代文學作了系統的梳理。《中國文學常識》是豐富文學知識儲備、提高文學修養的理想讀本。
鄭振鐸 ·文化研究 ·19.5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中國歷代錢幣,包括貝幣、布幣、刀幣、蟻鼻錢、方孔錢,以及古代金銀鑄幣、銀元、銅元,以及民國錢幣和新中國錢幣,從中感受到中國錢幣之美的魅力。錢幣是一種特殊的既是貨幣又具文化內涵的符號。錢幣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錢幣也有相當的藝術價值,無論金屬幣還是紙幣,上面都凝聚著錢幣鑄造者的工藝,凝聚著錢幣設計者的藝術才華和巧思。錢幣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匯流交織,勾勒出中國錢幣的文化和歷史之美,可以欣賞,值得收藏。
沈泓 ·文化研究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