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將在陜西舉行。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西安將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開、閉幕式和部分重要賽事。西安也由此向世界發出了“相約西安·筑夢全運”的誠摯邀約,為了更好地服務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運動員因十四運來到西安,深切感受到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圍繞“相約西安筑夢全運”全民宣傳的核心主題,從廣大青少年的角度,以全新的語言,全新的方式向中國和世界推介“新西安新名片”。積極引導本土新生代人群對西安市的深入了解,增強在校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愛運動的良好情感,做好向來賓及世界推介西安的小小東道主。
萬波主編 ·地域文化 ·4.4萬字
《禪花與節氣節日》依托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傳統的歲時文化,二是中國人對花長久以來的衷情和應用,三是中國傳統繪畫和詩詞的影響。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的歲時文化,源自先民在耕作、游獵、桑漁、騎射等生存中對自然天象與物候周期性變化的觀察和認識,反映了先民的宇宙觀。禪花蘊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色彩,與美學、文學、繪畫、植物學等關聯至深。本書介紹了禪藝插花與節氣、節日的有關聯系以及禪花作品與詩詞繪畫藝術交相輝映的風采,輔以時令禪藝插花代表性作品示例,便于讀者了解和掌握禪藝插花的制作步驟和作品意境的創作與欣賞。《禪花與節氣節日》可供園藝愛好者、花藝培訓和花藝愛好者、花店從業者參考閱讀,也可供相關院校的園藝、環藝、花藝、植物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楊卓 呂玉主編 ·中國文化 ·4.2萬字
陸羽在唐代是一位音韻學大家,《茶經》是一本音韻極美的著作,讀起來像《詩經》又如漢賦一樣美,本書從讀音與斷句入手,花很多時間去校正一個字的讀音問題,一段文字的斷句,都是為了讓《茶經》讀起來更有韻。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茶經》要從誦讀開始,本書除按《茶經》原文的十篇排列以外,還借鑒歐陽修的“計字日誦”法,將《茶經》7000多字分成三十多課,也就是讀者每天熟讀200多字,一個月左右能熟讀《茶經》。
(唐)陸羽著 藍彬主編 ·中國文化 ·4.1萬字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先秦時期老子的作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故后人合而稱之為《道德經》。全文約五千字,文字簡練,晦澀難懂。近代古文家葉玉麟先生為《道德經》作注,出版《白話譯解老子道德經》,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是釋讀國學經典的典范,當時受到歡迎,可惜后來湮沒無聞。本書對該書重新出版,對內容做了一些校正,以適合當下普通讀者的閱讀需要。
老子 ·中國文化 ·3.5萬字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3.4萬字
云南由于擁有復雜的地質地貌、多樣的氣候、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眾多的民族文化,而成為一塊充滿神奇魅力的旅游圣地。外地人初到云南喜歡談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即是“云南十八怪”,它一斑窺豹,反映了云南的奇山異水、奇花異樹、奇禽異獸、奇風異俗和奇人異事等。“云南十八怪”屬民間口頭文學,從未見史書記載。云南由于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等原因,自古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甚少,形成與世隔絕的局面,真可謂“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各個民族在生活習俗方面有著一系列奇特的現象。
楊奇威 ·民族文化 ·3.2萬字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3.2萬字
本書是“東方美學口袋書”系列以敦煌紋樣為主題的圖書,共收錄了61種敦煌紋樣,如忍冬紋、海石榴紋、寶相花紋、蓮花飛天紋、雙鳳紋、蓮花瓔珞紋、卷草團花紋、蓮花團花紋等。書中不僅展示了紋樣的高清圖片,還詳細介紹了紋樣的歷史來源、結構特點。本書內容豐富、開本小巧,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紋樣知識,享受傳統文化之美。本書適合作為專業設計師、插畫師隨身攜帶的工具書,也適合喜歡傳統文化,對紋樣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學習。
紅糖美學 ·中國文化 ·3.1萬字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人們對色彩追尋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那么,每一種色彩的歷史命運如何?人們的色彩觀念又有著怎樣的文化演變?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值得我們探索。本書共四章,分別從大自然、動物、礦物和生活4個方面講述了100多個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書中以顏色為核心,結合可愛的插畫,用詼諧的文字講述了顏色的由來、相關的名人故事、制作工藝和文學詩詞等文化知識,讓人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能了解與顏色相關的文化知識。全書圍繞中國傳統色拓展自然科普、歷史人文知識,與人們身邊的萬事萬物密切結合。內容豐富,語言詼諧,圖片有趣,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懂懂鴨 ·中國文化 ·2.9萬字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2.8萬字
本書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是第一部系統論述圍棋理論、全面探討圍棋戰略的作品。《棋經十三篇》總結了歷代下棋的經驗,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同時本書收錄有班固的《弈旨》、馬融的《圍棋賦》等七篇經典篇目以及《圍棋近譜》,對讀者了解圍棋文化,有現實意義。
張擬 ·中國文化 ·2.7萬字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2.7萬字
本書是一部《山海經》畫集。畫師選取了《山海經》中100余種有代表性的神仙異獸,根據《山海經》的原文描述,發揮豐富的想象,以唯美大氣的國潮畫風,對神仙異獸進行活靈活現的展現。文字作者則根據自己對《山海經》多年的研究,并參考多部相關古籍和學術著作,以詳細準確的注釋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對書中的100余種神怪形象進行闡釋。二者相結合,使神怪的形象躍然紙上,既直觀又震撼,帶領讀者打開《山海經》奇異的神怪世界,感受《山海經》中遠古的神怪文化,欣賞原始的東方神靈;讓讀者真正讀懂《山海經》,喜歡《山海經》。
鹿溟山繪 藥丸子編撰 ·中國文化 ·2.6萬字
風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中國風箏協會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風箏科普圖書。全書共7章,分文化篇、放飛篇和制作篇。文化篇講解了中國傳統風箏的起源、發展過程、種類和流派,讓讀者了解風箏相關的文化知識;放飛篇講解了如何放飛風箏以及放飛風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安全地將風箏放飛;制作篇講解了風箏扎、糊、繪三項基本技藝,然后系統講解了“干”字、“來”字、“田”字風箏的制作案例。
范軍主編 ·中國文化 ·2.6萬字
本書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湯本豪一的代表作品。書中匯集了日本第一家暨最大的妖怪博物館藏品精華,近500個妖怪題材的藝術藏品,包括畫卷、土偶、團扇、雙六、羽織等多種形式。這些藝術品是湯本豪一花費畢生精力搜集整理的,其中400多件藏品是初次在中國面世,填補了日本妖怪文化研究的諸多空白,是了解、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珍貴資料。
(日)湯本豪一 ·各國文化 ·2.4萬字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2.3萬字
從北京歷史文化地標故宮推出的西式蛋糕,到走進CBD的民間小吃鹵煮火燒,從老舊菜市場的關停到互聯網超市的興起,從憑票吃飯的大食堂到人臉識別的新食堂,北京這座古老又現代的城市所特有的味道,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變遷中回轉流淌。這里不僅有改革開放后第一批來到中國的外國淘金者,也有要把傳統手藝進行標準化生產的餐飲店經營者,還有在美食行業被資本追逐的新寵兒。面對未來,人們也在思考:未來的無人餐廳會是什么樣子?人工智能將會怎樣改變傳統餐飲業?外賣行業因何而起,誰又會因此而消失……處在飛速變化中的北京,每天都在催生新的變量。但無論怎么變化,如何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都是永恒的主題。也沒有哪個城市能像北京這樣,以她海納百川的胸襟,創造出生生不息的北京味道。
北京廣播電視臺編著 ·地域文化 ·2.1萬字
本書選取最新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需要學習的漢字,旨在通過介紹漢字的產生源頭、造字本義,以及其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字形演變軌跡,讓孩子對語文課上所學到的漢字的深厚文化內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充分體會中國漢字的無窮魅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底蘊。書中還精選了近百幅精美的圖畫,對漢字予以補充說明,使文字更加直觀,可讀性更強。
冠文 ·中國文化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