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為《中西醫結合臨床新進展大系》的一個分冊。該書從中西醫結合角度闡述了睡眠醫學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進展,內容包括睡眠的生理變化、失眠的心理評估、婦女睡眠障礙、老年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睡眠與癲、睡眠與心腦血管疾病等臨床研究和診療進展。
李艷 ·綜合 ·19.2萬字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型人群隊列研究建設和維護的各個環節,拆解以下有機聯系的五個部分:現場組織機構和工作人員、現場調查、隊列長期隨訪監測、生物樣本庫建設管理、研究數據庫管理、數據庫共享平臺管理。本書文本內容全面、詳實,涉及人群隊列的現場調查、長期隨訪、樣本庫建設、數據管理和開放等多方面內容,涵蓋面廣,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先進性、可行性和適用性,將為指導國內其他人群隊列奠定堅實的基礎。
郭彧 李立明 ·綜合 ·8.6萬字
本書通過通熟易懂的語言穿插圖解說明,從室內燃燒或加熱、室內活動、室內裝飾材料及家具、室內生物性污染及家用電器等多角度介紹室內環境污染來源,甲醛、苯及苯系物、氨氣、氡、總揮發性有機物、電磁輻射,螨等多種常見污染物及其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室內環境污染的控制對策,我國現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解讀,以及人們對居室空氣污染防治的常見認識誤區等內容。
陸蓓蓓 王愛紅 ·綜合 ·3.4萬字
本套書旨在通過適宜有效的糖尿病、高血壓、卒中的防控適宜方法幫助基層的醫務工作者迅速接受并掌握這一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并在組織開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時因地制宜地加以靈活運用,以提高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屬的自我效能,減輕病人的家庭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醫療投入產出效率,切實改善我國慢性病防治現狀,盡早實現《慢性病防治規劃》的宏偉目標。本書通過系統化、可操作的課程設計,為基層醫療機構組織開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框架結構,配置了相關的教材供慢性病患者選閱。
董建群 ·綜合 ·5.6萬字
本書從教育教學規律出發,通過對我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的政策解讀、基礎研究、探索實踐、職業素養、職業規劃、專題調查、社會評價等主要內容的研究,全景化、系統性地闡述了我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的政策變遷、培養過程以及未來方向;同時,本書也完整總結并記錄了贛南醫學院在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過程中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歷程。
劉民 鄧壽群 ·綜合 ·19.7萬字
徐凌云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的知名專家,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余載,全書展示了徐凌云教授的師承淵源、成長之路、對睡眠障礙中醫治療的獨到見解,希望能為從事中醫睡眠障礙疾病??疲约皟瓤婆R床工作的各級醫師、研究者提供一部參考書。本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名醫名家臨證精要叢書。
高峰 吳蔚 ·綜合 ·14.4萬字
本書針對廣大從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工作的基層醫生,系統講解了該病的相關基礎知識、臨床表現、肺功能、影像學及其他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藥物、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管理、氧療與機械通氣治療、康復治療、合并癥治療以及社區管理等。所述內容從基層醫院實際操作的需要出發,理論表述簡潔、易懂,內容實用、易于掌握和操作,能夠為基層醫生提供很好的指導。
劉又寧 姚婉貞 ·綜合 ·11.8萬字
第一部分從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發展趨勢和目前分級診療、慢病管理等各項措施推行中對全科醫學服務的需要,結合疾病譜變化、社會、心理和行為因素對于健康的影響以及社會對于人文醫學服務的需求,分析目前我國醫療環境現狀與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全科醫學工作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迫切需求。從新的角度闡述醫學模式的發展。第二部分從全科醫學門診和住院患者接診流程入手,通過剖析接診、問診、體檢、診療以及出院每個環節中人文素質的技能要求,引出全科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溝通技巧。第三部分從醫學心理學和行為學角度,介紹在全科門診、病房診治和社區衛生服務中,社區人群和患者的心理特點、常見的心理與情緒問題及辨析處置,提高醫學服務于交流中的人文關懷能力。第四部分通過全科醫學的臨床典型案例解析,介紹人文溝通的基本技能,如告知壞消息、提高患者依從性、沖突環境下的醫患溝通、臨終關懷患者告知及家屬人文關懷、法律倫理下的知情告知、全科團隊意識培養等。
于德華 ·綜合 ·13.3萬字
內容涉及國醫大師張志遠教授家鄉、家族、初學、習醫、山東中醫進修學校、讀書、著作、經方心得、藥物炮制心得、養生等章節,歷求從生活經歷、學習工作情況、學術經驗等各方面均有涉及,既注重文獻價值,也注重臨床價值。
張成博 李玉清 ·綜合 ·16.3萬字
于己百一生致力于中醫事業,從基礎到臨床,從教學到科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十分豐富。本套書籍第一次全面、深入、系統地介紹了“于己百工作室研究團隊”對于己百教授學術思想、成才之路、讀書心要、雜病辨治、驗案解析、薪火傳承、古方今用等各個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書主要介紹于己百對心腦系病證、肺系病證、脾胃肝膽系病證、腎系病證、婦科病證、兒科病證及雜證的辨證論治,最后闡述了于己百臨證驗方。充分展現了于己百在臨床中,善抓主證,喜用經方的臨證特色。
陳光順 ·綜合 ·16.2萬字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臨床故事,描述了《傷寒論》中有代表性的40個經方的臨床運用和經驗交流,還原了中醫臨床的過程,揭示了經方的運用原理,增加了傷寒論知識的時代氣息,有助于對傷寒論相關知識和中醫臨床的認識與理解。
岳小強 ·綜合 ·10.1萬字
《脈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流傳于世的脈學經典著作,對后世脈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全書共10卷,98篇,成書于公元3世紀中葉。由西晉著名中醫學家王叔和精選《內經》、《難經》以及張仲景、華佗等漢魏著名醫家有關脈論精華,結合自己的臨證體會以及當代臨證經驗編撰而成。本次整理以葉氏廣勤堂影元刻本為底本,參照其他刻本以及《靈樞》、《素問》、《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重新整理,書前撰有導讀,便于讀者學習。
(晉)太醫令王叔和 郭君雙 ·綜合 ·9.7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胸痹病為綱,先對胸痹病癥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朱杭溢 ·綜合 ·7.1萬字
本書共3卷,21門,每門中有論、有方,內容涉及內外婦兒眼耳鼻等各科,以內科疾病所占篇幅最大,本書將脾胃學說廣泛運用于臨床各科?!短m室秘藏》全書共載280余首方劑,方中藥味雖多,但配伍精當,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條理井然。本書對中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院校師生研究東垣學說,提高臨床和理論水平,將大有裨益。
(金)李東垣 文魁 丁國華 ·綜合 ·6.5萬字
本書以臨床工作中的真實癌癥案例導入,用淺顯易懂的問答方式娓娓道來,向讀者介紹腫瘤預防和篩查的重要性,把不同癌癥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以及防癌知識等一步步展開,總結了全身各大系統多個器官的常見腫瘤篩查和預防知識,包括腫瘤的基礎知識、防治腫瘤的錦囊妙計、癌細胞是怎么回事、癌癥偏好什么樣的人群、腫瘤的現代化篩查方法、各種腫瘤的早期信號等,內容豐富、實用,一本在手,基本上常見腫瘤的情況可以了然于胸。本書適合普通大眾閱讀使用,對防癌抗癌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
劉湘國 鄒艷輝 ·綜合 ·7.8萬字
新版的理論體系顯得更為合理。筆者也對內容進行了更新和完善,盡可能做到創新,立足于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新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旌涎芯浚╩ixedmethodsresearch)為近幾十年來在國際上發展出來的新的研究方法,已經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書在方法學部分增加了這一內容。行為的人群特征和社會經濟差異后面蘊藏著規律,本書在群體研究理論中增加了描述性理論模式的內容,介紹了揭示這種現象與本質之間關系的觀點。推廣(scalingup)總是與創新擴散概念相關聯,且推廣在國際上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和重視的技術。本書在介紹創新擴散理論的同時,也介紹了推廣理論模式與方法。其他還有如新媒體等在國際上備受關注的方法,本書也增加了介紹。
楊廷忠 ·綜合 ·15.1萬字
中國居民牙周病流行狀況、牙周病的危險因素和危害、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包括基礎、專科、牙周維護、口腔修復、種植和正畸治療);牙周病防治的管理。我國是牙周病高發的大國。我國民眾大多缺乏口腔保健意識,口腔衛生差,對牙周病更是缺乏認識,以致貽誤治療時機。本指南適用于各級醫療、衛生、保健等專業人員,對普及提高醫務人員、教育界人士和民眾對牙周病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孟煥新 ·綜合 ·2.9萬字
本書是在完成1962年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藏象學說的研究"基礎上所輯佚串編成的書。由于書中采集的文獻極為豐富(約為五百七十余種),系統分類闡發了歷代醫家各類觀點,且對各家之見多作出了分析評價與選擇,甚至對一些長期懸而未決的理論問題做出了筆者自己的結論。所載文獻對指導臨床有較大價值。
姚荷生 潘佛巖 廖家興 ·綜合 ·13.1萬字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在臨床中占居重要地位,嚴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廣大群眾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理解還十分有限,常導致延遲診病,給患者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全面地講解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特點、診斷治療方法、預防及康復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內容,糾正在普通百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觀點和認識,從而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呼吸系統疾病、科學防治,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陳愉生 高占成 ·綜合 ·7.1萬字
孔子在養生上有大量獨特、科學的建樹。以論語中的短句為小標題,對論語中與有關養生的原文進行闡述引申,提出孔子的養生思想及適用于當今健康理念。近年,孔子在養生學上的真知灼見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研究的證實。本書從論語入手,從身心兩方面規劃了適合中國人自己的中醫養生策略,語言通俗易懂,適應了當前的大眾需求。
張世筠 ·綜合 ·1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