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長期從事醫院藥學、臨床藥學與合理用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編寫完成。全書分為十章,從國內外合理用藥概況、常用藥物劑型介紹、兒童合理用藥、孕期及哺乳期婦女合理用藥、老年人合理用藥、藥品說明書的閱讀、OTC藥品及其購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中藥的合理應用、正確認識保健品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廣大民眾應該了解的合理用藥問題,為廣大民眾合理用藥提供幫助。
王東興主編 ·藥學 ·23.5萬字
本書選擇的香藥共38種,并精選各類香藥方劑291種,其中包括養生保健方、內科方、婦科方、兒科方、外科方、五官方、美容方等七個方面。此外,本書對于中醫學中難以理解的名詞作了解釋,以便于讀者學習和使用。
王榮主編 ·藥學 ·9萬字
本書根據作者多年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的經驗,從中醫最基礎的辨證方法——八綱辨證入手,引導西學中人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中醫藥知識,掌握臨床中醫處方用藥的技能,逐步提高西醫使用中醫中藥的水平。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實用性強,方便查閱。本書的出版對推進中西醫在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方面深入結合,擴大中醫藥在臨床使用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賈文魁 樊東升主編 ·藥學 ·23.4萬字
《漫話家庭安全用藥——小米和藥師爺爺的故事》(第2輯)本著遵循科學、生動、趣味、實用的原則,立足于安全用藥科普宣傳,編寫了六個漫畫小故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合理選用兒童退熱藥、哺乳期用藥、中藥合理使用、保健食品選購和消毒常識。通過專業人士寫科普,以漫畫傳播知識,推動全社會攜手共筑安全用藥防線。
趙霞主編 ·藥學 ·3135字
本書收錄了常用傳統中藥近380種,按照中藥主要功效分為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涌吐藥等21個章節。每種中藥按照來源、采制、別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的順序編寫。本書內容注重突出臨床用藥知識內容,適合中醫藥專業醫師、學生及基層醫師參考閱讀。
岳桂華 范麗麗主編 ·藥學 ·28萬字
全書正文分為總論、各論兩個部分。總論部分簡要介紹中成藥的命名、分類及組成,中成藥的常用劑型、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合理應用、不良反應等相關知識。各論部分按內科用藥、外科用藥、婦科用藥、眼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分為六個部分。每個品種項下按【藥品名稱】、【藥物組成】、【功能主治】、【方解】、【臨床應用】、【藥理作用】、【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用法用量】、【劑型規格】撰寫,保持與上一版編寫體例的連續性。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 ·藥學 ·21.4萬字
本套藥物速查手冊按照臨床分科進行分冊,每冊收載的藥物品種全而新,并且在章節設置上每冊藥物均以本科臨床規律和用藥特點進行分類,對每種藥物介紹其藥理作用、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廣大醫生所需的藥物信息,信息量全面而實用,讀者對象明確,方便查找和使用。
張樹林主編 ·藥學 ·65.7萬字
奎寧與英國人——1651年,奎寧正式進入《羅馬藥典》,是藥典中為數不多的有效藥,風靡全歐洲,不過英國卻是個例外。有人發燒,服用了奎寧之后,死掉了。英國人認為這是“天主教的陰謀”,這種藥就成了非法藥物。塔爾博特偷偷引進了這種藥物,加上玫瑰葉、檸檬汁和混合各種原料的葡萄酒組成一種“神秘藥方”。抗生素的革命——19世紀后期,化學家發現把從煤渣中提煉出來的染料涂在植物或動物組織上,染料會將纖維清晰地顯現出來,并且順著組織運動,進入各個器官。埃爾利希憑借這種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種“抗體”,像“魔法子彈”一樣對病菌進行打擊。細菌表面存在與人體細胞不一樣的接收器,如果能讓毒素進入這些地方,就能在不殺死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細菌。化學家們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靶向藥物,這是抗生素時代的開端,這種思維方法也是“化學療法”的開端。這才開始了乙酰丙胺(退熱冰)、等一系列經典藥物的傳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龐大的制藥公司的崛起與藥物生產和監管背后藥效評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倫理博弈。
(英)德呂恩·布奇 ·藥學 ·17.3萬字
《醫方便覽》,明?殷之屏編纂。全書四卷,另有首卷。首卷為作者集《內經》及先賢所論,內容包括運氣要略歌、運氣論、經絡要略歌、君臣佐使論、醫旨、病機賦。卷一至卷四按疾病分為100門,作者仿《明醫指掌》詠注各病,包括病因、癥候、治法方藥。涉及內、外、婦、兒、耳鼻喉等臨床各科。本書是一部綜合性臨床著作,論極根源,癥察標本,其處方分類,一皆增損參酌適宜。因病以求法,因法以用方,守約而盡博。本次校注以明萬歷十年(1582)臨洮府知府夏鏜初刻本為底本,以清康熙十七年(1678)臨洮府知府季佺殘版補刻重印本為校本,參校以《明醫指掌》及所引諸書,結合本校和理校,對全書進行了精細的校勘和簡明的注釋,以適合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以上者閱讀與參考。
(明)殷之屏 ·藥學 ·18.6萬字
全書計六卷,卷一總論藥性及制方之義;卷二至卷六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論各藥。本書主張重新認識《神農本草經》中所提出的三品藥物,對以人治人提出異議,對藥物品種使用、治法等多所發明。本書是中醫院校師生及臨床中醫所必備的參考書。
(明)皇甫嵩 皇甫相 ·藥學 ·18.5萬字
《本草輯要》為清·林玉友輯。全書六卷,首論藥性總義,按《本草綱》分為32部,收載藥物選擇臨床常用藥物:對其種。每種藥物,對其性昧、歸經、功效、主治、制法、禁忌等,均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本次整理以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藏道光十一年(1831)一寸耕堂刻本為底本。
(清)林玉友 ·藥學 ·13.7萬字
《袖珍方》,明·李恒撰,成書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共四卷,方計3077首,按病證分為八十一門。卷一為風、寒、暑、濕、傷寒外感病以及瘧、痢、嘔吐、咳喘等部分內科病;卷二~卷三為各種內科病,卷三末為五官科病;卷四首為折傷,后為婦人、小兒病。此書內容廣博,涵蓋內、外、婦、兒、五官各科。本次整理,以明正德四年(1509)重刊本為底本。
(明)李恒 ·藥學 ·45.8萬字
本書為湖北中醫藥大學王緒前教授編寫,是作者臨床中應用較多的方藥,并結合臨證經驗,進行了總結、歸納、整理,最終成方。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上篇以驗方為主,共收集29個驗方,下篇以藥效為主,對常用的藥物進行了詳盡解讀,闡述了作者的見解,并有獨到之處。本書經作者三十余年的臨床實踐,實用性較強,不僅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臨床醫生研讀,更為患者的自我調養提供借鑒。
王緒前 ·藥學 ·45.3萬字
《本草約言》四卷,原題明·薛己編輯,實為后人托名之作,成書年代不詳。卷一、卷二為《藥性本草約言》,分草、木、果、菜、米谷、金石、人、禽獸、蟲魚等九部,共收藥二百八十五種,每藥主要記述功效及用藥法。卷三、卷四為《食物本草約言》,分水、谷、菜、果、禽、獸、魚、味八部,共收物品391種,多為日常食物,每一物品注出性味功效,間或記有物品形態、產地,內容基本源出于明·盧和《食物本草》,對后世本草影響甚大。
薛己 ·藥學 ·9.4萬字
《本草發揮》為元末明初醫家徐彥純編著。徐氏集朱丹溪、成無已、王海藏等諸家之言,訂說補缺,匯粹成編,命曰《本草發揮》。全書共分四卷。卷一包括金石部、草部,金石部收錄23種藥物,草部收錄33種藥物;卷二為草部,收錄87種藥物;卷三為木部、人部、獸部、禽部、蟲魚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收錄131種藥物。卷四主要輯錄藥性理論與組方用藥原則的相關內容。書中每藥均先敘述藥之性味、功用及其主治,然后博采成無己、張潔古、朱丹溪、王海藏等諸家之說,兼取《珍珠囊》《用藥法象》《本草衍義補遺》《湯液本草》等書之精華,闡發了藥物性味歸經升降之性及君臣佐使、臟腑補瀉的法度原則。本書征引《政和本草》與金元諸家文獻而成書的特點對后世成書頗有影響,是金元時期本草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元)徐彥純 ·藥學 ·6.6萬字
世界第一場麻醉手術竟是為了拔牙?曾席卷歐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霍亂病菌如何被消滅?小兒麻痹癥與食用精制糖有關系嗎?口服避孕藥的成功研發對社會、政治產生了怎樣深刻的影響?這是一個神奇、冒險,卻足以改變世界的職業。從史前時代開始,深受寄生蟲困擾的祖先們,就嘗試咀嚼樹根或葉子以減輕病痛,他們是最古老的獵藥師。直到19世紀,人們才首次以比較科學的方式發現了藥物。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有著35年職業經驗的老獵藥師,他筆下記錄的,是一群憑借直覺、毅力和運氣發現真理的獵藥師,以及他們尋找新藥的坎坷旅程。麻醉藥、抗生素、胰島素、避孕藥、抗抑郁藥……每一種新藥的問世,都有著獵藥師們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他們將自己暴露在已知或未知的危險中,在不計其數的化合物中反復篩選、試錯,才讓治療疾病、挽救生命成為可能。
(美)唐納德·R.基爾希 奧吉·奧加斯 ·藥學 ·11.7萬字
外治法是中醫學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長期以來,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優于內治法,具有作用直接、使用安全、廉便效驗等特點,非常適于在基層醫療單位推廣應用。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百余種病證及近千種有效的外治處方,分內、外、男、婦、兒、皮膚等科,分別詳細講述了處方組成、操作、方解等內容。本書內容豐富,簡明實用,可供醫學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者研究參考,也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城鄉家庭的醫療保健提供了應急的外治方藥。
胡璘媛 林亞明主編 ·藥學 ·21.3萬字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我國每年宮頸癌新發病例約9.89萬例,且呈現年齡年輕化趨勢。HPV疫苗的主要發明人之一原來是中國人……這是一本寫給大眾的醫藥科普讀本,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結合最新的數據,配以生動的故事,讓嚴肅的醫藥知識不再枯燥,讓有趣的人文故事更加真實。“后抗生素災難”年代,中國制藥人應該有何擔當?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之間該如何平衡?本書作者梁貴柏常年堅守研發一線,具備極高的學術素養,嚴謹的科學精神和豐富的從業經驗,他分別從研發者和患者的角度出發,詳細敘述了新藥研發過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是一本深蘊人文關懷的藥物發展史,幫助你理性看待疾病,多一點思考,少一分恐懼。本書從一位一線科學家的專業視角出發,講述了十余種對人類健康產生深刻影響的新藥的故事。從廣為人知的降壓藥,到如今備受熱議的宮頸癌疫苗,從價格一度令人瞠目結舌的乙肝疫苗,到有望對抗多種癌癥的抗癌藥物,新藥研發的歷史也是人類對抗疾病的斗爭史,本書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邏輯,再現了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黑天鵝”與“灰犀牛”。
梁貴柏 ·藥學 ·8.2萬字
本書成書于道光八年(1828年),分上下兩卷,共著錄藥物361種,上卷列甘溫類47種,甘涼類25種,發散類22種,氣品類33種,血品類19種,苦涼類52種;下卷列苦溫類34種,苦寒類43種,辛熱類15種,毒攻類15種,固澀類11種,雜列類45種。本書不以藥物的品色形貌分類,而“以攻補歸列”,兼及寒熱溫涼輕清重濁之性,直述藥物的氣味藥性、主治功效,揭要除繁,簡潔明了。便于初學者理解記憶,對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和啟發價值。
(清)張德裕 ·藥學 ·3萬字
做首飾的鉑金,癌細胞的克星?太平洋紫杉樹,治療癌癥的制勝法門?糖尿病藥物,怎樣做到“晝夜護航”?……十種重磅大藥,十個醫療里程碑,《新藥的故事2》用扣人心弦的醫學故事,再現人類對抗疾病的偉大戰役,娓娓講述那些轉敗為勝的科學奇跡、挽救無數生命的新藥明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藥物是如何誕生的?創造一種藥物,科學家要經歷多少艱辛?面對未知病毒,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通俗易懂的語言、科幻小說的筆調和自然探險般的敘事,新藥研發一線科學家梁貴柏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科學前沿,一窺全球健康事業內部運作。
梁貴柏 ·藥學 ·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