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山西老中醫閆云科先生先后跟隨梁致堂、李映淮、劉紹武諸先生臨床,臨床主張以病機為圭臬,抓主證作標靶,有是證用是方。著有《臨證實驗錄》《經方躬行錄》,并作為主要負責人整理出版山西李翰卿先生遺稿《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其對經方運用理法純熟,方藥精當,對經方理論也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充分體現了中醫簡便廉驗的特色。本書系作者學習、運用經方之心得實錄。書中有類似方的比較及作者驗案、得失,分析詳明,文筆樸素,可讀性與指導性較強。
閆云科 ·中醫 ·8.5萬字
本書由明代著名醫家薛己編著,是一部載有大量外科醫案的臨床專著。共8卷。以腫瘍、潰瘍、瘰疬、楊梅瘡等31種病癥為綱,每一病癥先簡述脈證治則,次列病案,詳記患者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癥狀、治療過程、病情分析、診斷及治療方藥,全書附方約200首。特點:①診斷注重望診和切診,辨證準確。②治療以內治為主,長于溫補。全書200首方劑,除10余首為外用方外,其余均為內治方。③醫案均為薛己親自診療的案例,可信度高。全書敘述簡明,醫案真實,層次清晰,實用性強。本次整理精選底本,內容準確,便于讀者學習查閱。本書為中醫外科醫生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臨床醫生參考。
(明)薛己著 胡曉峰整理 ·中醫 ·8.4萬字
《活幼心書》為元代醫家曾世榮編撰。刊于1294年。全書共3卷。卷上為決證詩賦75則,以歌訣形式簡要介紹兒科診法和小兒病證。卷中為明本論43則,論述兒科各種疾病的病因、病證和診斷治療方法。卷下為信效方,載有治療小兒疾病的各種方劑230首,其中有不少方劑為曾氏所獨創。本書為中醫兒科醫、教、研人員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人員參考。本書內容豐富,辨證詳明,處方精審,又以歌訣列于卷首,利于初學者記誦,實為難得的兒科參考書。本次整理,以《中國醫學大成》本為底本,以清嘉慶十六年刻本等為校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
(元)曾世榮撰 田代華整理 ·中醫 ·8.3萬字
國醫大師劉尚義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推陳出新,提出了“從膜論治”“引瘍入瘤”的學術觀點。本書系統闡述了劉尚義教授膜病理論的學術體系,探討膜病概念及其辨證特色,總結其臨床用藥規律,深入闡述膜病學“在內之膜,如在外之膚”“在外之膚,如在內之膜”“膚膜同位,從膜論治”的學術內涵,并結合優勢病種,介紹了從膜病理論出發治療疑難病的處方用藥經驗。這是國醫大師一生的經驗結晶,有創新性,也為臨床疑難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楊柱 唐東昕主編 ·中醫 ·8.3萬字
《寒溫窮源》《濕證發微》為清末至民國時期河南“鴻儒大醫”陳其昌的著作。《濕證發微》先言天地氣運,再言人身經絡;究濕證之源,闡濕證之理,補醫門濕證著作歷史之缺。《寒溫窮源》析千古似是而非之論,辨寒溫幾微差慝之源,使學者曉得陰陽活法的道理,以傷寒治溫證宜,以溫證治傷寒亦宜也。《濕證發微》《寒溫窮源》見解獨到,“獨得三昧,足于仲景《傷寒論》條例外特樹一幟”,足為壽世津筏,對推動當代中醫藥學術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陳其昌 ·中醫 ·8.2萬字
楊積武教授為國家級名老中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心血管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中醫心病診療工作,臨床經驗豐富,楊積武教授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心力衰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術后心絞痛等多種心系病癥,對擴張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治療具有獨到之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楊積武工作室”為傳承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對其學術思想和臨床處方用藥經驗做了系統整理,本書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王鳳榮 楊鶯主編 ·中醫 ·8.2萬字
長期反復骨骼肌勞損引發的疼痛常規治療有其明顯的局限,盧鼎厚先生從1973年起致力于此病的研究,在學習中醫經典文獻基礎上,結合山西民間老中醫經驗和現代精細解剖,發明了阿是穴斜刺療法,配合阿是穴指針、靜力牽張等進行治療和預防,并在臨床中進行了40余年的驗證,收效快捷、機制明確、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本書系統介紹了盧鼎厚先生的相關理論建樹和治療措施,對針灸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盧鼎厚 ·中醫 ·8.1萬字
全書共分四卷,首先總述兒科疾病理論、診法及小兒初生時的疾病,次按五臟敘述。在病理方面,多為發揮著者個人見解;處方用藥亦多半為其家傳秘方,每病并附有醫案。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四年保嬰堂本為底本,經過校勘而成。本書在全面總結漢唐以來的中醫兒科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臨證經驗,對小兒生理病理特征、兒科病證的診法、兒科五臟辨證論治體系加以完善和提高,豐富和充實了兒科學理論內涵和實踐依據,為中醫兒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學術內容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實用價值,是學習中醫兒科學的必讀之書。本書作者明·萬全,其三世家傳小兒科,臨床經驗頗為豐富,對于每一種小兒疾病,都有獨到見解。書名“幼科發揮”,即是發揮其個人對兒科疾病見解之意。
(明)萬全著 何永整理 ·中醫 ·8萬字
圍繞臨床診治以及慢病管理過程中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以及影響患者臨床療效的問題,以真實的臨床故事及專業分析為抓手,以專業理論知識與通俗化解釋為核心內容,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克羅恩病屬于不死的癌癥,需要長期維持治療,患者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無法找到客觀、正確的答案。本書為患者提供規范、標準、客觀、真實的科普知識,增加患者慢病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和有效性,協助患者選擇正確的生活調理觀,為疾病達到穩定的維持緩解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幫助。
陳延 張北平主編 ·中醫 ·8萬字
中醫的診病手段主要有望、聞、問、切四個方面,其中尤以望診最為神奇,素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說。本書將中醫望診中最突出的四部分內容,即耳診、面診、眼診、手診,采用“知識點+圖片”的方式向大家展開,包括達到對疾病的定性、定位、定量、定質一體化診斷,真正接觸到古代中醫的望診境界。希望本書能成為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經典中醫望診的參考資料,同時希望本書能為廣大讀者進行自我健康體檢提供支持,因為望診可以對許多疾病進行超前診斷,所以,可以未病先防,小病防漸,已病防重,做到真正的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姜軍作 衣運玲主編 ·中醫 ·8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本書是我國最早的著名古代眼科專著。全書共有十一卷。其中卷首為龍木總論。卷一至卷六為七十二證方論,每一方論下皆有“審的歌”及方劑。卷七為“諸家秘要名方”。卷八為針灸經,卷九至卷十為辨論藥性。末附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一卷,以七十二問形式,闡述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治、處方用藥等內容。本次整理后,書末附方劑筆畫索引,便于讀者進閱。
接傳紅 高健生整理 ·中醫 ·8萬字
《中醫藥文化與健康知識》主要內容包括中醫藥的起源與發展、名醫故事、中醫藥典故、中醫藥知識、中醫特色療法等,內容嚴謹、簡明有趣、圖文并茂、生動直觀,具有閱讀性、趣味性、專業性特點,非常適合普通民眾閱讀。本書旨在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提升讀者的中醫藥文化興趣,提高對中醫藥知識的認知水平,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滿足廣大民眾對中醫藥文化與健康知識的需求,促進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及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戴銘 周祖亮主編 ·中醫 ·7.9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更新使用說明等。本書據明萬歷二十九年辛丑正脈本整理。本書是綜合性醫書,全書共三卷。上卷以《素問》病機為據,總論醫理,廣泛闡述有關養生、診法、病機、本草理論等問題,共9篇;中卷11篇、下卷12篇,分述內科雜病、婦產、小兒等科多種常見病證的病原、證候及治療,其中有不少較好的見解和治療經驗,可供臨床借鑒。
(金)劉完素撰 孫洽熙 孫峰整理 ·中醫 ·7.8萬字
本書汲取了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馬萬千主任醫師及其團隊的豐富實踐經驗,結合中醫臟腑理論,系統介紹了中醫辨識35種亞健康狀態的方法。書中強調亞健康狀態是介于生理和病理之間的中間狀態,其是否進展為疾病與人體臟腑功能強弱、氣血和陰陽平衡密切相關。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概述了健康與亞健康的概念、亞健康狀態的中醫分類,以及影響因素與中醫調理法則。各論部分則詳細介紹了不同類型的亞健康狀態,如氣虛、陰虛、陽虛、痰濕、濕熱、氣郁、瘀血和血虛等,并針對每種狀態提供了個性化的中醫干預指導,包括飲食、運動和情志調理。
馬萬千 邱新萍 蘇華巍主編 ·中醫 ·7.7萬字
中醫智慧與健康叢書精心選取內容,從中醫藥歷史、本草、診療和養生等多個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中醫藥歷史傳承、特色優勢和優秀成果,向世界推廣中醫藥文化。《中醫史話》分冊是介紹中醫文化的科普讀物,從中醫的起源談起,選取中醫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性著作、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等,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分專題寫作,力求讓讀者了解中醫文化的核心要素和中醫學的整體脈絡。全書漢英對照,圖文并茂,內容兼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有利于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
王笑頻 尹璐 徐榮主編 ·中醫 ·7.7萬字
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內經知要》為明代李中梓輯注。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掃葉山房刻本為底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全書2卷。上卷有道生、陰陽、色診、脈診、藏象5篇;下卷有經絡、治則、病能3篇。書中將《內經》重要原文節錄歸類,并加以注釋。所選內容少而精,可概括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又分類清楚,注釋簡要,為研究《內經》各家所推崇。
(明)李中梓輯注 胡曉峰整理 ·中醫 ·7.6萬字
本書選取大眾最為關注且常用60種養生中藥,結合其中醫藥性特點,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剖析每種中藥的獨特作用,并提供該藥物在生活中的常見使用方法。在本書內容的設計上,力求使理論專業可靠而講解形象生動,以更好地傳播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將中醫這一寶貴遺產發揚光大。
盧傳堅 陳延主編 ·中醫 ·7.5萬字
廣東省中醫院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積極探索中醫藥整體證據的搜集、提煉、整理、評價方法,選擇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且中醫藥治療特色優勢顯著的29個疾病病種,經過研究編撰形成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叢書共分3輯,第一輯包括11個分冊,用“整體證據”的研究方式對中醫治療中風后肩關節并發癥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進行綜合分析與評估。這種“整體證據”的研究方式將古籍、臨床研究、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為讀者提供了中藥、針灸、太極拳等中醫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證據。
李艷 薛長利主編 ·中醫 ·7.5萬字
抽動障礙是起病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復、突發、無節律性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性抽動和/或發聲性抽動為主要特征,中醫稱之為兒童抽動癥。本書除了介紹抽動障礙的基礎知識,更著重于介紹包括家庭管理、學校管理在內的個人調理攻略,以及用藥宜忌、飲食宜忌、藥膳調理等內容;除介紹西醫藥治療外,側重介紹了中醫藥辨證論治該病的方法以及常用中成藥、針灸推拿等知識。本書以問答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抽動障礙的相關知識呈現給讀者。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礎知識,調理攻略,名家指導。基礎知識側重疾病的發展史、癥狀表現、危害、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常用評估量表等;調理攻略側重介紹飲食調養、家庭管理和學校管理等;名家指導側重中西醫藥物和非藥物防治手段。
韓新民主編 ·中醫 ·7.5萬字
《厘正按摩要術》,又名《小兒按摩術》,清·張振鋆輯。本書是在明·周于蕃《小兒推拿秘訣》一書的基礎上校訂補輯而成。征引文獻廣博,增補內容豐富,編次條理明晰。全書4卷。卷一辨證,包括四診及按胸腹等兒科診斷方法;卷二立法,敘述各種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種;卷三取穴,介紹十四經脈經穴圖說、兒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圖說29種;卷四列證,敘述驚風、疳疾等24類疾病的證候及推拿法。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極具臨床實用價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緒張氏述古齋醫書刻本(原刻本)為底本整理而成,為便于讀者學習,書前撰寫導讀。本書對從事中醫推拿、中醫兒科及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清)張振鋆輯 張成博等整理 ·中醫 ·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