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醫學匯函》十三卷,另有序目及首卷,明代聶尚恒編撰于明崇禎戊辰年(1628)。首卷列釋方、歷代醫學姓氏、醫學或問及諸家要論,卷一為《王叔和脈訣》,卷二為《八十一難經圖解》,卷三至卷十一為臨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卷十二至卷十三列本草內容。對臨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且具有重要的文獻學價值。
(明)聶尚恒 ·中醫 ·31.5萬字
胡希恕(1898-1984),沈陽市人。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醫學院任教,教授《傷寒論》、《金匱要略》。臨床擅用經方,尤其對桂枝湯、小柴胡湯等的臨床應用更有獨到之處,除用于傷寒溫病以外,尚有內外婦兒各科雜病,每用必效,是當時人所公認的經方家。劉渡舟先生稱其為“經方學派的大師”,并介紹說:"每當在病房會診,群賢齊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學也。胡氏謂:“方證是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在于方證辨得是否準確”,強調了方證的重要性。胡希恕一生勤于臨床,并一直在臨床、教學一線,其明確指出經方醫學采用的是六經八綱辨證體系,是神農-伊尹湯液學派,不同于《黃帝內經》的臟腑經絡辨證體系,明確提出了仲景學說和《黃帝內經》理論學術淵源不同;揭示了辨證論治的實質,即基于患病機體一般的規律反應的基礎上,而適應整體的、講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臨床注重方證,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實質,并提出了“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等學術思想,人民日報給予其高度評價,認為其解決了“歷代醫家缺乏論述的難題”。
馮世綸主編 ·中醫 ·31.5萬字
本書從《壽養叢書》中選取身心類《保生心鑒》《修真秘要》《養修要訣》、飲食類《食物本草》《養生食忌》《香奩潤色》、居處類《山居四要》《養生月覽》《養生類纂》《攝生集覽》、健身類《養生導引法》《錦身機要》《厚生訓纂》、延壽類《三元參贊延壽書》《壽親養老書》《攝生要義》等16部,從理論到技術、從原則到方法、從文字到表解,論述養生養性、食療食補、起居調攝、氣功導引、延年益壽等,以便具體的指導預防、康復、保養、增健,對當代人防治“生活習慣病”有著比較普遍的實用價值,必將成為新的“健康禮”,得到中老年朋友和離退休群眾的喜愛。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1.5萬字
《中醫證候研究》從中醫證候的文獻研究、中醫證候的量表研究、中醫證候的臨床研究、亞健康中醫證候研究、中醫證候動物模型建立與評價、中醫證候生物學基礎研究、方證辨證研究思路、中醫常見證候研究進展等方面全面梳理中醫證候的研究現狀。
陳家旭主編 ·中醫 ·31.5萬字
符為民教授為江蘇省名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50余年,在中醫急癥及腦病方面有獨到的經驗和特色,強調中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核心價值觀,重視中西醫結合理論與臨床的創新、中醫急癥的獨特優勢的發揚。其急性溫熱病中的“疫疹”、“疫斑”辨證治療的新思維,中醫腦病學說理論與實踐的新思路、中醫“瘀血”學說理論與臨床的發展等學術思想對中醫急癥幾中醫腦病臨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符為民 李運倫 王永生主編 ·中醫 ·31.4萬字
張志禮教授是當代著名的中西醫結合皮膚科專家,是我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的首創者和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二批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和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的首任主任委員。系統整理總結張志禮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對于傳承名老中醫經驗,發展中醫、中西醫結合皮膚學科事業,提高臨床醫生的診療水平,具有很高的學術和參考價值。本書包括包括張志禮教授的醫家傳略、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名家前輩對張志禮教授的緬懷和相關文章的整理總結。
王萍 張芃 婁衛海主編 ·中醫 ·31.4萬字
全書以新時代為背景、問題為導向、解決對策為關鍵,涵蓋了中醫藥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醫藥學科與人才評價體系的建立與改革、高等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與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質量標準與保障體系建設、文化傳承與創新、結構布局與協調發展、民族醫藥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國際推廣與傳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與拓展、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等教育教學的關鍵環節,是一部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對未來10-20年具有指導和導向價值的教育專著。
張伯禮 王啟明 盧國慧 ·中醫 ·31.4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對《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進行了詳解,上篇講述了養護陽氣、精神、氣血、通經活絡的具體方法和養顏意義,養護腹部及五臟六腑的美容作用,全身十二經絡對美容的影響,護理皮膚、減輕皺紋、保持身材的具體操作,四季護膚、早晚養顏、不同時期美容的注意事項,通過飲食、睡眠、運動來調理身體的細節要領。下篇講述了美白肌膚、祛斑護膚、各種問題肌膚的草本護理方案,利用本草進行抵抗衰老、排毒塑體、內外全范圍護理女性的具體措施。本書理論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講解比較細致,包含內容比較全面,方法實用,便于操作,是一本適合女性養顏的較佳作品,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吳林玲 ·中醫 ·31.4萬字
本書將臨床常用300余味中藥進行了精化、細化編撰,用二十八個字分別將各種藥編著口訣,將每味藥的藥性、藥理精括其中,讓人學起來產生濃厚興趣,讀起來壓韻上口,記起來印象深刻。借助精練簡約的歌括,讓每味中藥個性化、形象化地展示其各自不同的藥物性情,再通過旁參考證,詳加注解,結合個人行醫經驗體會,對每味中藥的臨床效用詳加驗證,用起來依據充分,真實可靠。
林儼石 ·中醫 ·31.3萬字
《本草乘雅半偈》,明盧之頤撰,本草著作。初稿每藥按核、參、衍、斷四項內容加以詮解,后因戰亂,書稿散佚,經追憶,重新撰寫了核、參兩項,因得原數之半,故易名《本草乘雅半偈》。清順治四年(1647)刊行問世,釋藥354種,后于順治十五年(1658)增釋46種。增補后,全書共12帙,釋藥400種。所釋藥物以《本經》居多,兼取《別錄》《唐本草》《開寶本草》諸書所載。所釋各藥先標明出處,次列藥名、氣味、主治等。釋文部分首為“核曰”,對該藥產地、名稱、種類、形態、修治等內容加以詮解;次為“參曰”,對該藥功用特點加以詮釋,其中常引其父盧復以及繆仲醇、李時珍、王紹隆諸家之論,考據博洽,辨論明晰,間有經驗之談。本次整理以月樞閣增補本為底本。
盧之頤 ·中醫 ·31.3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基礎篇、手法與穴位篇、治療篇、保健篇四個部分。基礎篇包括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介紹小兒生長發育及喂養、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小兒診法及辨證概要、小兒推拿治法與處方、小兒推拿基本知識及推拿功法;手法與穴位篇包括第七章到第八章,主要介紹了小兒推拿基本手法及小兒推拿常用穴位與部位;治療篇包括第九章到第十六章,主要介紹了新生兒病證、肺系病證、脾胃病證、心系病證、肝系病證、腎系病證及其他病證的病因病機、臨床診斷、鑒別診斷、辨證思路、治則治法、辨證推拿、預防調護、飲食宜忌及臨證提要等內容;保健篇包括第十六章到第十七章,主要介紹了小兒養育保健及保健推拿。
井夫杰編著 ·中醫 ·31.3萬字
本書提綱挈領,由點及面,系統介紹了骨關節疾病的特點、臨床表現、診斷、發病原因,以及中西醫結合診治的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等內容。本書編者參考國內外大量的文獻,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歸納總結,力求保持中西醫結合的特點,體現繼承性、科學性、權威性、時代性、簡明性、實用性。本書即保持全書的系統性,又注重對目前國內外研究比較深入的疾病、熱點問題濃墨重彩。其內容豐富,文字簡練,科學實用,操作性強,是一本值得參考的骨科書籍,可供基層醫師和患者閱讀。
姜紅江主編 ·中醫 ·31.3萬字
本書收集歷代名醫用茶本草及茶方防治疾病之經驗精華,歷經三載編寫而成。全書分歷代茶論、各科茶方、茶療醫案三章。茶論按唐、宋元、明、清、民國排序,茶方按內、婦、兒、外、五官科及養生分類,茶案按內、婦、兒、外、五官科及嗜茶排列。本書可使醫師者用茶之偏,養生者趨茶之利,愛茶者明茶之性,嗜茶者避茶之害,充分發揮茶葉防病治病與食療功效,使茶回歸藥、食、文化本位,為今后研究茶療打下基礎,也為開發相關新藥提供參考。
李成文 衛明主編 ·中醫 ·31.2萬字
《保嬰撮要》共20卷,兒明代薛鎧、薛已父子合著。該書前10卷薛鎧著,其中治驗部分系薛已增補,后10卷皆薛已著。全書內容翔實,條目清晰,論及小兒內、外、五官、皮膚等各科病證200余種,每種病證首論病因、病機、治則,次載本證驗案以及各種治法,選方用藥切于實用,最后附錄各種方藥。該書從《內經》到唐宋金元各家,一直到明初醫家的重要論述都廣泛采擷,書中收錄了大量醫案,是一部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兒科綜合性著作。
(明)薛鎧 薛己 ·中醫 ·31.1萬字
本書從臨床實際出發,收集和整理了中醫外科近四十個常見疾病的200余個驗案,涉及瘡瘍、乳腺、皮膚、肛腸、泌尿、周圍血管等專科,采用以病為綱的形式,每一病名項下先冠以概述、病因病機、診斷要點、治療原則及調護要點,其后為醫案數則,然后為按語,從病、證、理、法、方、藥等方面對所選醫案進行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醫案,最后為參考文獻。本書資料主要來源于近二十年來中醫藥雜志刊登的有特色的典型醫案,本著求驗求精、臨床實用的原則,進行適當的加工整理,旨在提高讀者解決中醫外科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李大勇 ·中醫 ·31.1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介紹張炳厚教授的中醫學術思想,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理論性、實踐性及靈活性;中卷分別包涵對腎病、疼痛、頭痛、心病、肝膽病、脾胃病、肺病、痹證、失眠、皮膚病和婦科病的論述及張老的臨床治療經驗,病案取自張老師承徒弟的月志,內容有辨證論治、學生體會、師授三部分,醫話部分由學生整理而成;下卷是張老青年時代從師的筆錄,所載者均為五六十年代(已故)名醫泰斗的精專理論和臨床經驗,十分珍貴,錄于此書,以饗同仁。
張炳厚 ·中醫 ·31.1萬字
本書為大連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石志超臨床經驗集。由石志超名醫工作室成員共同編寫。全書分醫論、治法、醫方、用藥及年譜等五部分,其中醫案舉例穿插其間,皆為石志超主任醫師臨證心得精華。
薄文斌 石鑒泉 李享輝主編 ·中醫 ·31.1萬字
金代名醫李杲,晚號東垣老人,世人皆稱其為李東垣,以“補土派”代表人物著稱。本書獨辟蹊徑,從五運六氣角度詳解李東垣“臟氣法時”理論,為研究李杲醫學思想開辟了一條全新思路,對臨床頗具指導意義。本書適合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人員,以及中醫理論與醫學史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田合祿 ·中醫 ·31萬字
本書分為四篇:“總論篇”“生命原理篇”“辨識疾病原理篇”“防治疾病原理篇”,每部分由概說、基本內容組成。全面展示中醫學發展史、中醫藥文化、核心觀念、思想基礎,以及中醫對人體、疾病的認識,中醫診療思想與方法等內容。
胡鏡清主編 ·中醫 ·30.9萬字
《成方切用》為清代名醫吳儀洛編著,是繼《醫方考》(明)、《醫方集解》(清)后又一部較為著名的方論類著作。本次整理,以乾隆本為底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全書共十四卷,卷首為制方總義及《內經》一十二方;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各為一門,共設治氣、理血、補養、澀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導、和解、表里、祛風、祛寒、消暑、燥濕、潤燥、瀉火、除痰、殺蟲、經帶、胎產、嬰孩、癰瘍、眼目、救急二十四門。全書共收正方656首(含《內經》12方),附方與類方共(有方名者)446首,涉及異名31個。合計收方1102首。
(清)吳儀洛撰 史欣德整理 ·中醫 ·3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