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書從“醫家小傳”、“治學理念”、“醫案精選”、“疑難病例討論”等方面,系統梳理了嚴潔教授的臨證經驗、學術思想,涉及內、外(皮膚)、婦、兒、五官病證。從“醫家小傳”、“治學理念”等章節可見嚴潔教授一貫主張的“辨證施治、針藥并用、選穴精當”的學術思想,從“醫案精選”以“臟腑病癥”、“經脈病癥”為綱,以中醫病癥名為目,體現了針灸學“辨證與辨經結合”的診療規律,“疑難病例討論”中又突出了“辨證與辨病結合”的中西醫并用的診治特點。
劉密 王超 ·中醫 ·12.2萬字
《譚新華醫案精華》包括名醫傳記、醫案精選兩部分,后附經驗方選。醫案精選優選了近年來譚教授的臨床典型驗案145例,基本覆蓋了中醫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和中醫治療獨具特色與優勢的部分疑難病癥,展示了著名中醫專家譚新華的臨證思辨特點和外用藥經驗。本書內容豐富,觀點客觀,論理清晰,可供臨床醫生、醫學生、患者參考使用。
周青 ·中醫 ·16萬字
該讀本緊扣“中醫藥院校特色通識教育”的編寫定位,以發展的視野和綜合的方法,對經史子集四部之學代表的中國傳統學術及其蘊含的民族文化生命精神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釋和抉發,在此基礎上展現和揭示了中醫學與經史子集四部之學之間的內在關系,使中醫院校學生在深切認識與體悟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精神的同時,深刻認識中醫學的歷史發展與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間具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中醫學是中國傳統學術文化大系統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加深對中醫學的學術性質、文化特征及學習進路的理解。
林家虎 ·中醫 ·17.6萬字
《濟陰寶筏》,婦科學著作,清代醫家劉常棐編撰。成書于嘉慶十七年(1812),全書十八卷,方論兩卷,病證十六卷。方論匯集醫家方藥27首,為調理脾、腎、肝等治本之方。病證部分則按病證將婦科病分為七門,匯集各家及作者自己醫案,并附錄方劑于各案之后。該書說理透徹,方劑平和,頗為實用。
(清)劉常棐 ·中醫 ·12.9萬字
該書是《中西醫結合慢性病防治指導與自我管理叢書》的一個分冊,全書由知名中醫藥學專家編寫。本分冊以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為綱,分別介紹該病的就診導航、個人調理、藥食宜忌速查、醫患互動空間等。對于患者及亞健康人群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錢先 郭云柯 ·中醫 ·4.8萬字
《宋氏女科撮要》共有醫論四篇,臨床證治一十三門,載方二百二十六首,對婦科的經、帶、胎、產諸病作了詳細闡述。其臨證強調審因論治,重視解郁理氣,注意顧護脾胃,圓機活法的治療經驗和特色,對我們當今臨床仍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明)宋林皋 ·中醫 ·4.6萬字
清代屠道和撰集的《本草匯纂》三卷及附錄,為本草學專著,全書共收載藥物560種,根據藥性與功效分為平補、溫補、補火、滋水、溫腎、溫澀、寒澀、收斂、鎮虛、散寒、驅風、散濕、散熱、吐散、溫散、平散、滲濕、瀉濕、瀉水、降痰、瀉熱、瀉火、下氣、平瀉、溫血、涼血、下血、殺蟲、發毒、解毒、毒物31類,對藥物性味、歸經、主治功效、用藥宜忌、配伍禁忌以及品種優劣等均有較簡要的論述,內容比較精煉,切合臨證應用。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育德堂刻本為底本,以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思賢書局刻本及《中國醫學大成續集》本為校本,進行校勘注釋。
屠道和 苗彥霞 ·中醫 ·16.9萬字
穴位敷貼療法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中醫外治法之一。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幾乎歷經了整個人類文明。現代大多數人由于無法抽出太多的時間進行針刺治療或者出于對針刺的恐懼心理,所以無法接受針灸的治療與保健,穴位敷貼無痛、無創、易于操作,整個過程“簡、便、廉、驗”,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目前國際上提倡的自然療法和逐漸興起的中醫熱,《一貼一敷》一書選取了49種臨床病癥,涵蓋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各個方面。每種疾病均以“小案例”、“小妙招”、“小提示”的方式進行講解,詳細介紹了疾病的穴位貼敷治療及注意事項,并有大量的真人彩圖,方便讀者直觀掌握“小妙招”。本書圖文并茂,真人彩圖展示,可操作性強,療效確切。編寫語言通俗易懂,更貼近大眾百姓,親切的詞匯使讀者對本書更加愛不釋手。不僅可以作為中醫愛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的業余生活讀物,也可以作為青年醫師、醫學生的課外拓展讀物。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廣大讀者朋友,解除常見病起到一定的裨益。
王富春 趙樹明 ·中醫 ·3.2萬字
單方、驗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醫學方法,它對疾病防治特別是為解決民間百姓的疾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課題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意見》提出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的要求。本書共收載單方驗方及獨創技術130項(包括病證名稱、診斷依據、方序方名、藥物組成、草藥圖譜、功效主治、用法、按語等),附錄歷年“武義單方驗方”資料所收載單驗方514首(基本保留原貌)。
李明焱 李振皓主編 ·中醫 ·7.5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10月首版的《諸病源心論》基礎上,融佛學、道家思想理論為一爐,增添了《療心百藥譜》《心為婦女百病之源的辨證論治》《心為小兒多發病之源的辨證論治》《心為癌瘤發病之源的辨證論治》《心為癲狂癇發病之源的辨證論治》等內容,進一步指出“百病唯心造”的含義。明確提出“諸病源心,病由心生,疾因人作”的病因學理論,并附名醫經驗與三川驗案,以及其他論文4篇。本書內容新穎,條目清晰,是執業中醫師、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師及中醫愛好者的一本參考工具書和研究中醫治療心病經驗的重要文獻。作者簡介劉健,字三川,號三川翁,國家注冊執業醫師。臨床擅長中醫內科、婦科疑難雜癥的治療,尤對因“心”引起的各種疾病的治療有較深的研究和造詣,其“望切知病機,畫圖析癥情”中醫診斷法享譽海內外。首創“諸病源心論”學說。
劉健 ·中醫 ·19萬字
本書是“中醫學子之路”紀實,第一章精選了河北中醫學院扁鵲醫學社部分同學“學用中醫、早成明醫”的心路歷程;第二章為學生的學習心得體會;同時附有名師的評點;第三章選取了扁鵲醫學社學生們的部分醫案。本書的目的是用學生診治的病例和撰寫的論文展現他們的水平,為探討中醫學子成才之路進行了有益探討。作者簡介:劉超穎,女,1959年5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2004年被省人社廳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北中醫學院黨委常委、副書記。
劉超穎 ·中醫 ·18.6萬字
《外科秘授著要》,清代新安人程讓光撰,共一卷。該書記錄多種外科疾病的診治及方藥。書計十七論,先論后方,對瘍疾、疔瘡、廣瘡、結毒、瘰疬、禿瘡、乳癰、下疳、橫痃、便毒、懸癰、痔瘡、臁瘡、瘡毒等外科諸疾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進行闡述。論后為方及醫案,方計六十五方,涉及楊梅、下疳、蚊蟲、凍瘡等疾病。全書主張辨病論治和辨證論治,內治外治結合,尤崇內治,論病、組方簡潔,治瘡瘍以消痰行氣為特色。此次以上海圖書館藏、梅少庾所抄孤本為底本,以明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等為他校書。適合中醫藥學臨床專業人員特別是中醫院校畢業生閱讀。
程讓光 ·中醫 ·2.6萬字
侯麗萍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風濕病大家,她自幼學習中醫,大學畢業后拜山西名老中醫石廣濟老師,得石老三代御醫傳授秘訣,侯麗萍教授刻苦學習,帶領團隊用了30年的時間大量臨床實踐,認真回顧總結,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她所領導的太原侯麗萍風濕骨病中醫醫院(原太原市類風濕病醫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風濕病重點專科。是硬皮病全國組長單位。是國家風濕病繼續教育推廣基地,曾有多項發明、商標專利。有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山西省侯麗萍風濕三焦氣化流派主要傳承人。
王英旭 康俊萍主編 ·中醫 ·16.8萬字
很多人在出現眼睛不舒服時,會選擇自己去藥店購買滴眼液使用。到底應該怎樣選購滴眼液?什么時候應該去醫院就診?怎樣使用滴眼液才能發揮療效?本書將為讀者逐一解答這些問題,詳細介紹滴眼液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想,結膜炎、白內障等常見眼科疾病的用藥等知識。
趙家良 ·中醫 ·10.7萬字
劉清泉教授,長期從事中醫急診及危重癥救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非典及新冠疫情流行期間,他一心赴救,為國家抗疫專家組成員。本書為劉清泉教授中醫救治危重病醫案集。書中案例大多是劉清泉教授在ICU會診的病例。書中匯集劉教授診治的29例病案,還涵蓋了常見危重癥。書后海附了數則其學生在老師學術思想指導下所診治的危重癥醫案。ICU的歷史較短,至今尚未見ICU中醫醫案專著出版。對于ICU的中醫醫案如何整理,還缺乏可供借鑒的標準。ICU的疾病是危重且復雜的,治療是綜合且動態的,如何真實地呈現ICU場景,是醫案整理的難點。在醫案的整理中不可能回避現代的醫療救治技術、治療藥物,因為沒有它們便不能游刃有余地去救治病人。此病案的介紹就是在取舍之間,摸索前行!
劉清泉 陳騰飛主編 ·中醫 ·10.6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腫脹為綱,先對腫脹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竹劍平 ·中醫 ·10.6萬字
《圣濟經》一書,十卷,四十二章,成書于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乃宋徽宗敕編《圣濟總錄》時親自撰寫,以闡發《內經》之奧旨。《圣濟經》主要論述陰陽五行、天人相應、孕育胎教、察色診脈、臟腑經絡、病機治法、五運六氣、食療養生、藥性方義等。每篇各有小序,其內容大旨融合《素問》之義,而闡釋其要。論述文淺意深,言近旨遠,是學習《內經》的重要參考書。對現今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運用亦多幫助和啟迪。本書流傳較廣且未有散佚,南宋與金元時期,多見于史書、私家藏書載目。明清時期版本流傳完整,清人陸心源刊行《十萬卷樓叢書》時收錄《宋徽宗圣濟經》,始得以流傳至今。當代有關《圣濟經》多以研究的方式見于著作、論文以及點校方面。《圣濟經》流傳期間,諸多醫家吸收發揮了運氣學說、法象藥理以及兒科理論,為宋以后乃至于今天的中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圣濟經》的深入研究,有利于進一步從整體上把握兩宋之際醫學理論的特點,深入理解宋以后醫學理論衍化的內在理路。本書節選《圣濟經》64條,先注釋詞句再講經意,有的條目附有醫案及學生的感言。
蘇興華編著 ·中醫 ·7.7萬字
《眼科要旨》為清代道醫張廷桂所著,全書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總論眼科疾病的基本理論及辨證診治要點,收載《詳目源論》等十篇眼論;中卷首列《外障》《內障》病癥,然后列《五臟分門治藥》;下卷收錄《傷寒愈后目疾》等眼科病癥的單方、驗方,以及摘錄自《審視瑤函》的陽丹、陰丹、制爐甘石等眼科外用藥物制備法。本書認為,眼睛的根本在于五臟之氣血,氣血是眼科的生理病理基礎,故十分強調氣血與五臟的辨證論治;注重發揮五輪學說,對于五臟配屬論治,設置專篇進行闡述,以五臟為綱,立法統方;強調內治治本,主張用藥平和、發散、滋潤,易治者用藥須平和,難痊者用藥應滋補;反對濫用點藥刀針,嚴格其適應證與禁忌證。此次整理,以清光緒元年(1875)刻本為底本進行整理。
(清)張廷桂著 宋姍姍等校注 ·中醫 ·3.2萬字
《燥氣總論》,清代陳葆善撰,。作者認為《內經》脫“秋傷于燥”一節,其法不傳,遂精究燥氣致病病機,撰成《燥氣總論》一卷,附《素靈節要》,錄《內經》中涉及燥氣的條文若干。陳葆善又有《燥氣驗案》二卷,成書于清光緒十七年(1901),載燥氣驗案22則,用藥有據,議論精詳,是稀見的專病醫案專集。《燥氣總論》闡述燥氣致病病機,《燥氣驗案》例舉燥氣診治醫案,二者相互印證,有較高的理論與臨床參考價值。此次整理,《燥氣總論》以清光緒十六年刻本為底本,《燥氣驗案》以1930年上海中醫書局鉛印本為底本,按照文獻學方法進行校勘注釋。
陳葆善 ·中醫 ·5.4萬字
本書從介紹國醫大師孫光榮所推崇的“中和”學術思想入手,對當前學界和大眾關注的養生保健熱點——中醫治未病和亞健康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醫養生理念。在豐厚理論的基礎上,介紹了由孫光榮國醫大師創立的養生保健十口訣。內容上說理清晰明了,層次清晰;內涵豐富,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語言上通俗易懂,原創養生十口訣讀來朗朗上口且便于記憶和實踐,易為接受。本書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可實踐性,能夠幫助讀者樹立養生保健思想,提高養生保健水平。
何清湖 孫貴香 ·中醫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