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探問:弗蘭克爾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弗蘭克爾年輕時經歷戰爭,一家人經歷了很長的集中營生活,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不幸在集中營內喪生。他目睹了難以形容的恐怖。他經歷了人類最悲慘的經歷。他從集中營獲救11個月后,在維也納工人區奧托克林的成人教育中心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在講座中,這位后來聞名世界的心理學家解釋了他關于生命意義和韌性的核心思想。“要像擁有了第二次生命一般的生活”,他揭示了他的基本信念:“作為人類而存在,意味著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表現出獨特的堅韌。”《生命的探問:弗蘭克爾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弗蘭克爾重新被發現的一部杰作,其中所收錄的文章是弗蘭克爾于1946年發表的三篇演講的抄本,其內容強大有力,時至今-日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這些文章簡明扼要地再現了這位偉大的精神醫生的全部思想,在之后的幾十年中,他又通過無數篇文章與書籍將其拓展完善,其中闡明的思想深度至今令人難以望其項背。他以自己經歷的喪失、失去自由、饑餓和對死亡的恐懼等這些痛苦的經歷為支點,運用科學的心理治療技術,將希望、友誼和使命感傳達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用畢生的努力向世界表明:只要活著,凡事都有可能。
·4.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