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胡蔭奇教授是國家第三批名老中醫,本書主要從五個部分對胡蔭奇學術思想與診治風濕病的經驗進行闡述:第一部分是醫家小傳,第二部分醫案醫話;第三部分是學術思想;第四部分是方藥心悟;第五部分是醫案精選。本書把筆墨的重點放在胡蔭奇教授最擅長治療的風濕病上,而且對胡教授在臨床上用方、用藥特點予以詳盡淋漓地展示,務求毫不保留地寫出臨床真正有效的內容。
王義軍 唐先平 ·中醫 ·13.7萬字
本書為近代名醫張錫純先生門人萬澤東教授醫案集,涉及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并專錄個人經驗方和30味中藥用藥經驗,治療思路與寫作方式一遵《醫學衷中參西錄》范式,并多有發揮,內容誠如作者所言:“故本書所載醫藥方案,不事玄虛,凡一方、一法、一藥之微,悉由實踐中來。其試用無效,或用之雖有微效,而尚涉游移,效果不顯者,一概不錄”,反映了萬澤東教授深厚的中醫學造詣。
張會永 ·中醫 ·10.3萬字
《理虛元鑒》,成書于1644年,明代綺石著。全書2卷。其中卷上介紹虛勞的診斷、病原及各種癥侯的辨析和治療;卷下記述虛勞方劑及其藥物應用等。該書是一部中醫虛勞證治專著。其立法、制方、選藥,均具有獨特見解。
(明)綺石 ·中醫 ·2萬字
本書分別從認識疾病、預防治療、日常保養三個方面介紹了泌尿系統常見疾病。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并配以簡單清晰的圖片,使讀者能夠很容易地了解泌尿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廣大民眾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泌尿系統疾病基礎知識,從而有助于預防這些疾病。
王建伯主編 ·中醫 ·5.4萬字
《銀海精微》據傳是孫思邈著,又傳為宋以后、明以前醫人所著。全書2卷。該書首次提出眼的系統檢查法,治療上主張內服與外治相結合,內服多選用補瀉兼施、寒溫并用之劑,對癥狀與檢查描寫細致,該書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眼科學的內容,對眼科臨床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孫思邈 ·中醫 ·5.7萬字
盧復的《芷園臆草存案》,醫案專書,不分卷,明代盧復著,刊行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該書載盧復醫案20則,涉及傷寒、瘟疫、蓄血、外風挾飲、譫妄、善恐、失眠、口瘡、呃逆、嘔吐、吐血、便血、水腫、疝氣、瘺證、佝僂、瘡瘍等,多為經治內科雜病和婦科疑難病之驗案。末為自療吐血一案,尤為詳細。每案先述診治經過,后論診斷及用藥之法。案例雖少,但內容豐富而有特色。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寶笏樓刻《醫林指月》本為底本
(明)盧復 ·中醫 ·2.3萬字
中華文明從古至今一直不曾間斷,而是不斷發展壯大。本書從文物考古的角度揭示中醫學的起源、發展與成熟,從石器、陶器、巖畫甲骨、鐘鼎、簡帛、石刻、漢畫、卷子、詩詞、書法、醫療器械等諸多方,分十章加以論述與考辨,內容豐富、翔實,不失為中國醫史文獻值佳作。
陶廣正 高春媛 ·中醫 ·18.2萬字
作者為基層一線臨床中醫大夫,深耕臨床二十多年,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且中醫功底及傳統文化底蘊較深厚,善思考,勤動筆。本文稿是作者的博文精選,有理論,有臨床,文字精煉,語句曉暢,認識深刻,觀點鮮明,加上網友互動,活潑生動。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業內同仁的肯定和認可,博友粉絲的大力推崇。為了讓大家循序漸進并從各個角度輕松領略和掌握中醫藥學該有的邏輯思維、診治要領,從實踐經驗中升華思想,打破中醫是經驗醫學的偏見。
贠克強 ·中醫 ·12萬字
首屆國醫大師何任老先生融通古今,學豐壽高,深得中醫學界乃至廣大民眾的敬仰。本書集中了何老養生、防病和治病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結合何老從醫過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深入淺出,既為老百姓提供養生、防病常識,又通俗易懂地介紹了中醫對某些疾病的認識及防治措施,是何老的子女和學生為讀者防病保健、養生益壽提供的一份健康禮物。
何若蘋 ·中醫 ·16.4萬字
《傷寒指歸》系清代醫家戈頌平所著,是一部理論與作者個人心得相結合、頗具影響的醫學著作。全書共分六卷。卷一為序、表里陰陽六經圖說、劑量與漢異同考、針灸刺說,正文選取《金匱要略》前十六條及《傷寒論》前兩條成陰陽大論,共十八條;卷二至卷六分別為太陽篇、陽明篇、少陽篇、太陰篇、少陰篇、厥陰篇,并逐條敘述釋義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各條文主證,禁忌,方藥。書中采用逐字逐句加注解闡釋的方法,對《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條文結合自己心得并旁征博引加以論述,所論頗多獨到見解發揮,自成一家之言。本次整理以稿本為底本,以手抄本為主校本,以舊鈔本為參校本。
(清)戈頌平 ·中醫 ·16.2萬字
《瑯嬛青囊要》乃清代浙江紹興醫者陳太初之醫學理論及臨證經驗著述,后世醫家對其幾近無人問津,迄今尚無任何相關研究。此次《瑯嬛青囊要》一書由中央財政支持。立項整理出版。在校注過程中,發現歷代醫學目錄著作對其版本的著錄存在錯誤之處,經詳細考證而予以訂正。同時,在對文本內容進行了細致校勘后,對有關疑難字詞及所用典故等進行了注釋,使其更具科學性與實用性。此項工作的完成,可謂填補了陳太初醫學研究及其醫著《瑯嬛青囊要》研究之空白。
(清)陳太初 ·中醫 ·13.3萬字
本標準規定了頭針的術語和定義、操作步驟與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與禁忌。適用于頭針技術操作。此外,還附有頭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頭針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等內容。本標準由國家科技部提出,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歸口。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中醫 ·7410字
中醫學根植于浩瀚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得益于歷代先民留下來的精神觀念和生活習俗。從民俗學而論,有人的地方就有風俗,而無論是物質生產方面民俗,還是社會生活、精神生活民俗,都與醫藥相關。諸如行醫“坐堂”、懸壺濟世、或是串雅鈴醫,它本身就有一套行業習俗;又如中藥的采集生產活動就包含著民俗傳承事象。人類物質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社會生活上的人生禮俗、歲時節令風俗,以及關乎疾病的諸多俗信與禁忌,這些民俗內容都與醫學密切相關。
周曉菲 王致譜 ·中醫 ·10.4萬字
新刊《傷寒撮要》系明代繆存濟所著。全書共分六卷,卷一設有總論,簡要闡述全書大意宏旨。卷二至卷六序貫相連。卷一述傷寒識病;卷二列傷寒六經病證治、變證治法及禁忌;卷三論正傷寒、相類傷寒、傷寒變病及治療;卷四、卷五,續傷寒變病及治療;卷六列傷寒用方449首。是中醫院校本科生及臨床中醫工作者學習傷寒著作的重要參考書之一。本次整理以明隆慶1年丁卯(1576)新安汪滋刻本為底本,以《傷寒全生集》之明崇禎13年(1640)庚辰婁東蔡懋德刻本、《傷寒六書》之明步月樓刻本、《傷寒論》之明萬歷二十七年趙開美校刻仲景全書本為他校本進行整理。
(明)繆存濟 ·中醫 ·13.8萬字
滯動針療法,是應用新型專利滯針,對病灶局部或相應腧穴進行滯針操作與動態施針,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本法不僅對軟組織損傷、各種頸肩腰腿痛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通過對穴位的刺激,治療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本書系統介紹了滯動針的特點、作用機理、操作方法等,并且還詳細介紹了頸部癥候群、腰部病癥、肩周炎、膝關節炎的治療方法。適合針灸科醫生、中醫院校學生參考。作者簡介:李振全,滯針發明人,“滯動針療法”“微動態針法與手法”創始人。空軍某基地醫院原院長,主治醫師。從事針灸臨床四十余年,善于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專業研究滯針動態施治療法與微動態針法、手法塑形美容近二十年。
李振全 ·中醫 ·4萬字
本書將龐贊襄教授多年診治眼病的思路和醫案整理成冊。書中介紹常見的眼病37種,龐贊襄教授的經驗方60個,病案200余個。在每個病案中包括眼部檢查、舌苔脈象情況、診斷、方藥、處方、治療經過及按語;臨證經驗中總結了診治該眼病的認識和思路;體現了龐老對眼科疾病的獨到的見解與學術思想,對臨床有指導意義,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眼科醫生參考。
龐榮 ·中醫 ·16.6萬字
《內經博議》四卷是清初醫家羅美現存傳世的四部醫書之一。全書將《內經》相關內容按陰陽、臟腑、氣血、經絡、運氣、疾病等分列不同專題加以詳述,既對《內經》的理論進行了詮釋,又蘊含了羅氏豐富的臨床經驗,文字清通,內容廣泛,切于實際,故雖未刊行,卻廣為流傳。此次校勘以南京圖書館所藏清孫從添點批抄本為底本,以上海辭書出版社所藏清抄本和上海圖書館藏清抄本同為校本,校正脫誤,拾遺補缺,加以必要注釋,以饗讀者。
羅美 ·中醫 ·10.3萬字
本套叢書針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和適宜社區推廣的技術、運動養生相關內容,由深圳市龍崗區中醫院各科臨床專家編寫而成,以期對社區醫生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對社區患者給予生活起居、運動養生方面的指導,提升醫生診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套叢書共分為10冊,分別為:《社區中醫體質辨識與養生》《社區中醫師診療手冊》《社區常用中草藥》《社區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推廣》《社區糖尿病中西醫診療手冊》《社區脾胃病的中醫療法》《社區婦科常見病中醫診療》《社區兒科中醫療法》《社區傷病的中醫療法》《社區運動養生》作者簡介:胡世平,男,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善于運用中醫藥治療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癥,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腦動脈硬化癥、胃腸疾病、男性功能障礙、女子不孕癥及脈管炎、靜脈炎、動脈硬化閉塞癥等周圍血管疾病。
古安武 ·中醫 ·10萬字
《藝林匯考·飲食篇》七卷,清代沈自南撰。初刊于清康熙二年(1663)。內容為饔膳類、羹豉類、粉饎類、炰膾類、酒醴類、茶茗類六大類飲食的各家論述。內容豐富,載錄翔實,為食品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對中醫食療亦有參考價值。
(清)沈自南 ·中醫 ·6.8萬字
本書分別從認識疾病、預防治療、日常保養三個方面介紹了26種消化系統常見疾病。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并配以簡單清晰的圖片,使讀者能夠很容易地了解消化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廣大民眾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消化系統疾病基礎知識,從而有助于預防這些疾病。
侯曉利主編 ·中醫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