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發熱為臨床最為常見的病癥,涉及多系統疾病,臨床許多發熱疑難病例經王立忠教授診治或會診治均應手而愈,王教授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診治的發熱的學術思想,希望與同道分享,以啟迪后學,促進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主要內容分五部分:一、歷代醫家對發熱的論述;二、闡述發熱的病因病機;三、發熱的辨證分型論治;四、發熱醫案(40例左右);五、發熱常用方藥精選。
王立忠主編 ·中醫 ·12.4萬字
本書所示山廣志醫案,乃筆者隨師侍診的真實記錄,包括望、聞、問、切所得脈、舌、色、癥,辨證立法,遣藥立方,煎服方法及忌口等注意事項,藥后療效及隨證變法處理等內容。本書共含18個腫瘤病種,102個病案,基本覆蓋了腫瘤常見病、多發病、并發癥的中醫治療,側重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三因學說來審證求因,以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為辨證基礎,四診相參進行施治,治療和調護兼而有之,內服外治并舉,發揮中西合治優勢,對臨床工作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張婷素 施航主編 ·中醫 ·16.4萬字
蘭溪自南宋(1151年)首設惠民藥局以來,是歷史上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稱雄包括安徽績溪、浙江慈溪在內的全國“三溪”藥都之首達八百年。清中期至民國,蘭溪人在華東、華中、華南、華北開設的中藥行店不下500家,僅金、衢、嚴、處、溫5府中19縣統計,就達326家,從業人員不下5000人。本書共12章節,包括江南藥都蘭溪發展史、蘭溪中醫藥文化教育、蘭溪中醫藥文化產業、中醫藥名師、民間故事傳說等,扼要地介紹新中國成立前蘭溪在省內外開設的中藥店堂近400家,并通俗地介紹了自宋以來至今的名醫200多位,是一本概括蘭溪中醫、中藥史的好書。
林鵬 林馬松 ·中醫 ·13.4萬字
在學術研討會文集結集出版的時刻,再次捧讀這些閃爍著智慧之光的論著,我眼前浮現出會前會后每位專家、學者的風采。時間就這樣在不經意間一閃而過,而他們的學術成果必將隨著本書的正式出版而走向大江南北、傳播到世界各地,去感染和激勵那些有志于中醫學術研究的人;為那些自覺傳承中醫學術的“傳道醫”加油助力;為那些希望中醫復興、為中醫復興不懈奮斗的人們提供正能量。
王四平 周計春 楊陽 ·中醫 ·12.2萬字
本書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相關指南、建議、專家共識及專科醫生的臨尻經驗,同時融合糖尿病慢病管理的理念,全面、詳細介紹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病因、診斷、西醫治療方案,如何進行飲食、運動管理等,以及中醫辨證治療經驗和特色治療經驗等內容,為大眾提供專業、細致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知識普及。同時,本書配有融合出版資源,讀者可以掃碼觀看講解視頻,并在線上交流圈內進行互動交流。
唐咸玉主編 ·中醫 ·12.8萬字
《劉涓子鬼遺方》,晉末劉涓子著,該書揭示了癰疽的病因、病機及其鑒別診斷,強調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治療方法上,以外治為主,運用針灸、外用藥、癰腫的穿刺、切開、排膿、引流等;同時也強調內治,主張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生津為原則,為后世外科用消、托、補三法奠定了基礎。(本書與集團所屬出版單位業務范圍相一致)
(晉)劉涓子 ·中醫 ·2.3萬字
作為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改工程”的一個主要項目,雙惟實踐班著重于學生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受到社會各界及越來越多的兄弟院校的關注與青睞。本書摘取了雙惟實踐班學生的心得體會,分為相識篇:尋夢雙惟、砥礪篇:涅盤之路、成長篇:化蛹成蝶及回憶篇:無雨無晴五個篇章,將學生的心路歷程分步展現。作者簡介:彭映梅,女,出生于1979年,江西省南昌市人。現任江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萬泱,女,1977年7月出生,漢族,江西南昌人,中共黨員,碩士。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第三屆優秀教代會提案優秀獎等。吳俊,男,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老師,雙惟班輔導教師。
彭映梅 萬泱 吳俊主編 ·中醫 ·12.1萬字
本書作者鄭秋惠: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青海省名中醫,青海省優秀專家,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這本書是她多年臨床醫案的總結,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臨證經驗,下篇為典型醫案,涉及許多疑難雜癥和特殊病例,醫案詳實準確,數據清晰,都是她多年臨證工作的精華,從中看出作者深厚的醫學經驗和對病人的大醫精誠。對廣大醫務從業者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臨床參考。
鄭秋惠主編 ·中醫 ·13.1萬字
《醫學集成》為清代醫學劉仕廉纂輯,全書分為四卷,鄭一為醫學總論,卷二和卷三主要論述內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多種病證的發病機理和診斷治療;卷四載有醫案、十四經穴分寸歌及經脈圖、醫中百誤歌、程鐘齡醫六八法。
(清)劉仕廉 ·中醫 ·12萬字
同源點經絡刺激療法是作者在系統研究《內經》等經典理論關于經絡、腧穴及針灸治療理論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經絡診療方法,根據多年臨床驗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便于掌握。本書是在作者給學生們授課稿件的基礎上,由作者和學生們一起整理而成。
彭銳 ·中醫 ·12.8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醫論醫話,理法俱全,主見鮮明。中篇為臨床驗案與點評,包括婦科、妊娠與產后諸疾、男科疾病和雜癥,辨證論治頗精、理法方藥周全,用藥簡潔,療效滿意。下篇為臨床經驗方,每方詳明來源、主治、組成、加減,并加作者臨床驗證之按語,可供讀者參閱學習。
劉惠杰 ·中醫 ·15.3萬字
《藥征續編》,日本江戶?村井椿撰。此書是對吉益東洞《藥征》的補充與完善。全書共三卷,分為上卷、下卷、附錄三部。上卷、下卷考征仲景方常用藥物;附錄卷則對非常用藥物78種做了歸納和整理。此次整理出版,選擇寬政八年本為底本,在內容上完整保持古籍原貌,改成簡體橫排,并根據校本對全書進行了校勘,對有關疑難字詞進行了必要的詮注。本書對仲景學說及本草學研究均有重要作用,也可供中醫臨床醫師學習參考。
(日)村井椿 ·中醫 ·4.6萬字
《傷寒全生集》為明·陶華晚年的作品,系陶氏一生習醫之精華。對仲景《傷寒論》言而未盡者有發揮之妙;對傷寒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不拘成法和成方,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意義。本書共四卷,173篇,約14萬言,內容包括序、凡例、目錄和正文四部分。目錄分屬各卷之前,正文四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及六經標本,表里陰陽,寒熱虛實,正傷寒,溫熱病,類傷寒,陰陽相似,合病,并病,風溫,痙癥,疫疬天行等;第二部分為各種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并列方藥及加減變化,書中收部分針灸治法。
陶華 ·中醫 ·11.9萬字
本書內容實用,從認識高脂血癥開始,詳細介紹了高脂血癥的基礎知識、高脂血癥的預防及調養方案。主要包括:飲食調養、運動調養、藥物調養、中醫調養及高脂血癥的生活調養等內容。“愛心小貼士”從醫生的角度,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針對讀者關心的預防、調養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其他方面的疑問給出解答,方便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預防及調養方案。本書實用性強,適合廣大群眾、高脂血癥患者及家屬閱讀,也可供醫護人員參考使用。
郭力 李廷俊主編 ·中醫 ·14萬字
李廣文教授,碩士生導師,師從首屆全國名中醫孟如教授,2018年入選云南省“萬人計劃”名醫專項人才,長期致力于重癥肌無力等中醫痿病的臨床、教學、科研等工作。本書系統總結了李廣文教授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學術觀點和寶貴的臨床經驗。總結了作者自從師至今系統學習重癥肌無力的中醫、西醫的相關知識及中醫名家對重癥肌無力深入研究的學術成果,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匯集了作者從師所得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經驗及自己臨證中的感悟,又對常用中藥及主要方劑于臨證中的應用作了詳細的探討,還選錄了作者所治的部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案例。
李廣文 ·中醫 ·16萬字
本書鑒于傳統的中醫針灸作用機制不明這一現狀,基于長期探討的“經絡實質”,首次提出:人體布有脈管通路、神經通路和經絡通路之“人體三通路”新認識、新概念,并論證了經絡通路占有機體“脈管外體液部位”和“神經末梢部位”,為經絡之經穴。根據“電”具有無處不在的性質,借鑒國內外專家有關人體內電的實驗研究結果,本書又進一步首次提出:具有生命的人體內存在有沿脈管通路、神經通路和經絡通路生物電傳導,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同完成生命的新陳代謝、信息傳遞和機能調整等作用。本書作者又依據“人體三通路與生物電傳導”這一新認識、新概念,解釋了“經絡感傳現象”“針刺的機能調整與鎮痛作用原理”“磁療原理”等謎團,提出了推行“三通路針灸”的主張。本書按人體解剖結構,分為“找脈管、求神經、循經絡”,用以指導針灸臨證,并列舉了許多優勢診療病例予以佐證。
張治統 ·中醫 ·7.6萬字
本書是作者40年臨床和科研經驗的總結,內容涵蓋股骨頭壞死的中醫基礎理論、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康復方法以及護理方法等諸多方面。不僅探索了股骨頭再造的一般規律,提出了“結構修復、氣血自通”、“髖關節修復準則”、“應力-力電法則”等新理論、新觀點,而且創新了臨床治療方法。全書22章,附有精美圖片,是一部理論先進、學說新穎、實用性強的醫學論著。黃克勤,北京皇城股骨頭壞死專科醫院院長、北京皇城股骨頭壞死研究所所長、吉林市股骨頭壞死專科醫院院長,兼任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才骨傷學會資深會長,中華骨科學會副會長,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師承導師。
黃克勤 黃宏 ·中醫 ·14萬字
《治眩心悟》為國家級名老中醫馬智教授治療眩暈經驗集,由馬智教授傳承博士后冷輝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報告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分為“仁心仁術薪火傳”、“馬師療眩重傳承”、“馬師治疾逐前沿”、“中西結合療效顯”、“馬智治眩心悟詮”、“譴方用藥經驗談”、“平素調攝眩暈安”、“臨證醫案辨證先”八章,并在附錄中寫道“國醫大師言治眩”,詳細的梳理古代醫家對眩暈的認識;全面的盤點西方醫學對眩暈的研究;系統的總結中西結合對眩暈的辨治;深刻的闡釋馬智教授對眩暈的理解;認真的整理國醫大師對眩暈的思考,以冀傳承其臨床經驗,發揮其學術思想。
冷輝編著 ·中醫 ·14萬字
《醫理折衷目科》,清代嘉慶年間寰宇贅人著。全書眼科理論、辨證方法、病癥、方劑、藥物、醫案齊備,特別是眼科方劑內容最為豐富,涉及《一草亭目科全書》《異授眼科》《和劑局方》《證治準繩》《眼科闡微》等20余種文獻,總數達170余首,眼科方、通用方、單驗方并載,兼有自訂方33首,并輯錄眼科醫案15則。書中在以五臟為核心的眼科理論,自訂方的組方配伍等方面有較多創新,不失為一部內容編排精當,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眼科文獻。本次整理次以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來鹿堂本為底本。
(清)寰宇贅人 ·中醫 ·2.9萬字
本書為張德英先生就今日中醫所面臨的質疑,以及中醫發展的困境和障礙等問題,撰寫的解答文章,故名之曰“答難”“解惑”。同時,本書采用了中醫經典《難經》的“問難與解答”的模式,參照《難經》設定質疑題目為八十一個,也是本書取名“答難”的另一個原因;且有向經典致敬之意。書中所選取的對中醫的質疑,是現下比較普遍的、多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謂中醫從業者乃至行業外人士都耳熟能詳的質疑之聲,有些問題則是數十年來議論紛紛而沒有了斷的爭議,此外還有中醫行業所面臨的嚴重的發展困境,作者皆付諸熱情而詳盡的解釋文字。其解答雖限于一家之言,但作為中醫熱點、難點問題的討論,是有啟發與參考價值的。作者簡介:張德英,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中醫學院教授,從事臨床及教學工作近40年。全國推拿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推拿療法雜志》專家編委。曾先后在《中國中醫藥報》、《中醫雜志》、《中國針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編著作6部。
張德英編著 ·中醫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