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集古今名醫那些有深刻啟示,過目不忘的好案,以方法獨特、用藥奇妙、思路新穎為亮點,令人讀來不禁拍案稱奇,從中獲得新思路,新啟迪。“變法稍有出奇者采之,諸庸常者不錄。”(《名醫類案》)不要中規中矩,平淡無奇的案例。部分章節曾在《中醫藥報》發表。本書技術含量高,信息豐富,可讀性強,市場前景沒問題。
張存悌 卓同年主編 ·中醫 ·15.6萬字
用耳朵學中醫經典卷于2010年出版第一版,由著名的朗誦家白云出岫先生朗讀全文,以小64開的袖珍版本,配以全文音頻文件,讓讀者能邊聽邊看,邊聽邊讀,邊聽邊背。讓磁性的聲音、優美的文筆、深邃的經義結合在一起,從多個角度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醫經典。本套叢書最多的重印了12次,36000余冊,最少的重印了4次,12000余冊。本次再版將原來的光盤改成以二維碼掃碼收聽音頻的形式。靈蘭中醫署名并進行推廣。
靈蘭書院組織整理 ·中醫 ·4.8萬字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蘇沈良方》專題學術研究,分別從蘇軾、沈括生平與貢獻、版本與流傳,方劑特點、用藥特點,炮制與服法特點、病證及醫案、養生思想研究等方面進行闡述。下篇為《蘇沈良方》校釋。該書集臨床運用、學術研究、校注于一體,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及文獻性。對于中醫藥院校師生、臨床醫生,以及廣大中醫愛好者的學習實踐均具有較高價值。
蘇穎 蘇鑫 魏曉光 ·中醫 ·16.7萬字
本書包括《類經纂要》《難經摘抄》《壽芝醫案》三部分內容。其中《類經纂要》為醫經著作,是張介賓《類經》一書的摘要批注,并經作者引申發揮。《難經摘抄》為《難經》部分原文的摘抄和少量注釋。《壽芝醫案》輯錄了王廷俊在成都的驗案16例,仿喻嘉言《寓意草》體例,“先議病,后議藥”,于病機、病理闡發尤詳。本次校注以清同治六年(1868)浙省翰墨齋初刊本為底本。
(清)王廷俊 ·中醫 ·15.6萬字
童少伯曾任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教授、上海華隆中醫院醫務主任,50年代初期改讀西醫,后任上海第十一人民醫院、曙光醫院腎炎專題研究小組組長。本書上篇介紹童少伯生平史略,中篇講述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案、醫論。
何立群 ·中醫 ·15.7萬字
貝新法主任醫師在基層從事中醫工作40余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選取貝先生臨床擅長疾病30余種,詳細介紹了其在長期實踐中反復摸索總結出的心得體會,主要包括對某種疾病的獨特的病機認識、治療處方(多為經過臨床反復檢驗的自擬方)、藥物加減配伍訣竅等,實用性強,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貝新法 ·中醫 ·9.2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呂琳 曾振東 ·中醫 ·15.3萬字
本書立足于典籍探討中醫藥文化,對古代醫籍的特點、編纂、傳播及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的概述,重點探討了書目、類書、叢書與中醫文化的關系。本書既涉及到《醫藏書目》《醫籍考》等中醫專科書目、《濟生拔萃》《古今醫統正脈全書》《皇漢醫學叢書》等中醫叢書,更將視線聚焦在此前中醫界較少關注的綜合性書目、類書、叢書,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古今圖書集成》等,發掘、整理、研究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中醫文化內容。而典籍與文化的關系,不僅在于典籍承載了中醫藥文化內容,還在于中醫藥生成、保存了典籍,因而,在前言部分略論了古人利用中醫藥促使典籍的生成及保存的方法、經驗。
楊東方 李良松 ·中醫 ·18.2萬字
全書共十三卷,為《傷寒論》原文的注釋讀本。作者打破了《傷寒論》原文順序,按六經病證的內容,將原文歸類為太陽辨證、太陽汗后、太陽誤攻、陽明攻下、陽明表散、少陽證治、少陰溫散、少陰清解、厥陰證治等篇章,同時也保留了傷寒例、辨脈法、平脈法及“可不可”的內容,補入了《金匱》部分內容。
(清)程知編注 ·中醫 ·15.4萬字
沈寶藩,國醫大師,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副院長、新疆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內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新疆中醫藥》雜志副主編、新疆醫科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長期從事中西醫急救臨床研究,是中國當代享有崇高聲望的著名中西醫結合大家。先生中醫理論造詣深厚,學術成就斐然,學術思想及臨床研究豐富獨到,具有深厚的影響力,同時品德高尚,醫術精湛,為我國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本書即是沈寶藩先生治療危急疑難病癥經驗加以整理總結而成。
方邦江等主編 ·中醫 ·16.8萬字
本書是“中國醫師獎”醫務專家,廣西名中醫。現任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中醫治未病中心學科帶頭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脾胃病臨床重點專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會長的謝勝教授團隊,繼在我社出版《五行藏象中醫外治療法》《四象脾土六氣調神論》等書后,基于近三年自然氣象特點及臨床患者的癥狀,構建了人體“叁圈循環”模型,并應用于治未病的預測預防工作。是對中醫治未病理論的挖掘整理、治未病模式創新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后的又一個科研成果。
劉園園 謝勝 ·中醫 ·9.7萬字
《坤元是保》系南宋薛軒輯,由卷上、卷下、續集組成。卷上闡述女科理法,內容豐富,包括脈診、病因、經脈和調經、胎前、產癥、產后、雜癥五大類婦科病癥證治,其中調經、胎前、產癥、產后、雜癥為本書的核心內容。卷下記載鄭氏女科的重要方劑,以“丁仙現絳都春”詞編號,列方一百首。上卷文中所提及的字號能在下卷找到對應的方劑,如上卷“經候脈”中云“女子善懷多妒忌而易于郁結……宜融號主之。然此病……相思相憶所致也”,查下卷“融號正神丸……治一切相思不得志之疾”,有組成、劑量、服法,與上卷遙相對應。
(南宋)薛軒 ·中醫 ·5.7萬字
《金匱方論衍義》約成書于1368年,共3卷,明·趙良仁著。本書是注釋《金匱要略》的第一家。原刊本甚少流行,目前有周揚俊補注本,稱《金匱玉函經二注》。《金匱方論衍義》不但注重對《金匱要略》脈象的闡釋和發揮,而且還從疾病辨證角度,強調病因與體質因素對病證的影響,對方論的闡發也很有獨到之處,其間串講仲景文意,釋詞釋句,分析醫理,對后世注釋《金匱要略》的體例、途徑、方法都有很大的影響。周揚俊評價趙氏注本“理明學博,意周慮審”。本次整理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為底本。
(明)趙良仁著 吳小明校評 ·中醫 ·12.6萬字
《食管癌中醫理論與臨床》是食管癌基礎與臨床系列叢書中的一本,主要從食管癌中醫診斷和治療角度進行撰寫,分為“食管癌中醫治療淵源”“食管癌中醫辨證論治”“名醫大家治療食管癌病案錄”“食管癌中西醫結合治療”“食管癌中藥研究進展”五章。
鄭玉玲主編 ·中醫 ·12.3萬字
柳少逸先生習醫既有家傳師授,又得院校學習,尤其對經典著作的學習,打下了他堅實的臨床基礎。本書為柳少逸先生根據《小兒推拿廣意》編撰的小兒推拿講稿。他根據中醫學臟腑經絡學說的基本原理,將針灸處方學的配伍法引伸到小兒推拿學中,而立“摩方”,于是形成了“摩方”、“灸方”、“中藥方”交融施治的臨床特色。同時,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闡發小兒推拿穴位的功效及主治,尚對其作用機理進行深入地探討,完善了小兒推拿學的理論體系。
柳少逸 ·中醫 ·17.8萬字
一味藥養生類圖書是市場的常銷品種,具有簡單高效,服用方便的特點,列入系列叢書會更加權威,也能充分體現中醫藥圖書特色。該叢書是根據市場常態和開卷數據分析進行開發策劃。該叢書符合市場需求,四色印刷,文圖并茂。
余瀛鰲 陳思燕 ·中醫 ·3.8萬字
西醫學中醫的教材未能讓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真正理解,認同率低,他們對中醫臨床思維及其辨證論治更難有切實的理解,心中疑慮無底。因而學完之后,多數人仍重操舊業——西醫,不愿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為此,我們認為應深入淺出努力用現代的學術語言來闡釋中醫理論思維的真諦,讓受業者不再有“玄”的感覺,并獲得理解認同,幫助他們理解中醫臨床思維,闡釋各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環節的明確聯系及運用,從而提供學習門徑。本著述針對廣大西學中讀者,吸取以往失敗的教訓,以師傳的方式列出:一、理解中醫原創思維的真諦;二、對癥下藥是入門;三、辨證選方是路徑;四、掌握臨床思維的古今主要方法;五、驗案選介等。
王伯章 黃澤輝主編 ·中醫 ·10.4萬字
龍翔宇教授從事骨傷疼痛臨床、教學、科研近三十余年,培養了疼痛、骨關節病診療專科醫生200余人,對治療骨關節損傷、退行性骨關節疑難癥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骨傷疼痛、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壓縮性骨折等,尤其對各類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肩周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獨特的療效,是醫院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病及推拿專業的學科帶頭人。伴隨著老年社會的到來骨傷疼痛是困擾中老年的主要的疾病,以往的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容易反復,如何快速有效的解決骨傷疼痛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減少疾病復發是臨床的難題,以龍翔宇教授為首的健翔醫院在這方面做了十余年的探討和論證,在臨床中根據骨傷疼痛的發病特點、病理基礎結合中醫的辯證論治思維,總結出分期診療的方法,對骨傷疼痛的臨床治療室重大的突破。
龍翔宇主編 ·中醫 ·17.5萬字
徐嵩年早年曾拜師于吳紹堂,后又拜師于丁甘仁之長孫丁濟萬,晚年立足于中醫內科,鉆研于中醫腎臟病學的研究,發展了龍華醫院腎病專科。本書上篇介紹徐嵩年生平史略,中篇講述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案、醫論。
鄧躍毅 ·中醫 ·14.9萬字
《小兒病臨證用藥心得》一書共分為四篇,上篇為引經報使篇,該篇以小兒病辨證特點及用藥特點為基礎,重點介紹了常用引經藥使用經驗。中篇為遣方用藥篇,以系統為綱、疾病為目,共包括22個種,既有小兒肺炎、慢性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小兒腹瀉、厭食癥、小兒汗證等常見病種,又有功能性便秘、腸系膜淋巴結炎、多動癥、抽動障礙、癲癇、難治性腎病、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等疑難疾病,系統展現了疾病溯源、臨證思路、常用藥、對藥、角藥及小復方等用藥體會。下篇為藥食同源篇,主要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中藥名單為基礎,對兒科常用的藥食同源藥物、常見病藥膳方及調體質食療方進行了系統整理。附篇為腎毒性篇,主要對常用的腎毒性藥物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王雪峰主編 ·中醫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