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稿為《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系列叢書的一本,本冊從中醫藥與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入手,讓讀者不僅領會中醫理論和中醫實踐的科學價值,體悟中華文明和中國智慧的博大精深,而且進一步認識馬克思主義真理對于挖掘、研究、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指導意義,認識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光輝前景。
茍天林編著 ·中醫 ·17.8萬字
盧秉久,張艷教授,主任醫師,遼寧省名中醫,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一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等。發表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相關論文80余篇;《中西醫結合肝硬化研究》、《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文彥》、《王文彥肝病辨證思維經驗集》《五臟系列養生書》《心病證治錄》等專著20余部。主編及參編國家統編教材及研究生教材2部。先后主持省市級課題20余項,參與中國家級課題6項。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2等獎1項。
盧秉久等主編 ·中醫 ·17.8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本書據明·嘉靖辛丑年(1541)木刻本整理。全書共15卷,全面介紹了張子和汗、吐、下三法的學術見解和各科多種病癥的臨床實踐,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論述和創見,并附較多驗案。本書內容實用性強,對現代中醫臨床有啟發。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金)張子和撰 鄧鐵濤 賴疇整理 ·中醫 ·17.8萬字
本書系《重編名醫類案叢書》之一。叢書以《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古今醫案按》《清代名醫醫案精華》《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宋元明清名醫類案》《古今醫案平議》為底本,以科為綱,以病為目,將醫案按現代臨床專科專病重新分類編排,使之更貼近臨床實用。《腎病醫案》共收錄古代名醫所治腎病及相關病證醫案700余個,涉及水腫、癃閉、遺尿/小便失禁、小便異常、淋證、白濁、陽痿、陽強、陽縮/陰莖縮小、陰莖挺長、陰莖腫、陰莖疼痛、陰莖內癢、陰囊腫痛、陰囊瘙癢、陰囊燥裂、囊癰、睪丸腫脹、睪丸疼痛、睪丸縮小、遺精、滑精、男性不育癥等23種病證,可為中醫治療腎病、男性病及不育癥、皮膚病提供有益的參考。
楊洪濤 李成文主編 ·中醫 ·17.8萬字
本書總結了趙尚華教授40余年來臨床實踐治療周圍血管疾病的經驗。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部分,簡述中醫周圍血管病學的發展、周圍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內容。下篇為各論部分,重點介紹趙尚華教授治療脫疽、血栓性靜脈炎、肢端動脈痙攣病的經驗。書末附有趙尚華教授治療周圍血管病的驗案12則和效方10首。
閆京寧 ·中醫 ·17.8萬字
該著作遵循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方法論述了肥胖病辯證分型以及治療、并介紹了常用中藥30味。具有實際的臨床治療參考性,同時還包含了中藥機理和疾病的現代科學分析研究,用現代醫學的語言與西醫對話交流。跨學科的翻譯團隊:三位翻譯均為法語專業碩士畢業,長期從事專業的中醫法語教學翻譯,曾參與編輯和翻譯過多本中醫類法文版圖書,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翻譯經驗,同時將與中文版作者團隊密切溝通協作,以期對原文的理解到位,盡可能完美呈現原作內容,確保翻譯質量。
丁學屏主編 ·中醫 ·17.8萬字
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甲減)、骨質疏松、高尿酸血癥和血脂異常都是十分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服藥并經常監測疾病進展情況。本書系統介紹了這些疾病的用藥常識,包括如何監測病情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就醫,一般情況下如何選用藥物,使用藥物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藥品(如胰島素)的保管等內容。
郭立新 ·中醫 ·17.8萬字
柳少逸先生習醫既有家傳師授,又得院校學習,尤其對經典著作的學習,打下了他堅實的臨床基礎。本書為柳少逸先生根據《小兒推拿廣意》編撰的小兒推拿講稿。他根據中醫學臟腑經絡學說的基本原理,將針灸處方學的配伍法引伸到小兒推拿學中,而立“摩方”,于是形成了“摩方”、“灸方”、“中藥方”交融施治的臨床特色。同時,根據中醫臟腑經絡學說,闡發小兒推拿穴位的功效及主治,尚對其作用機理進行深入地探討,完善了小兒推拿學的理論體系。
柳少逸 ·中醫 ·17.8萬字
《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間四川名醫楊鳳庭所作,撰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該書卷一、卷二討論脈訣,卷三、卷四論述醫理、藥性,卷五至卷七載錄內科雜證,卷八介紹婦、兒科諸病證治。本書內容豐富,文字流暢,論理透徹,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和中醫院校師生閱讀,也是中醫業余愛好者的良多讀物。
(清)楊鳳庭 ·中醫 ·17.8萬字
古代經典名方叢書,是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100個名方為依據,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推動中醫經典的傳承和發展小續命湯出自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本書從經典溫習、臨證新論、現代研究三大版塊進行解讀。上篇“經典溫習”,是關于對小續命湯原文學習研究的見解;中篇“臨證新論”,介紹了小續命湯加減化裁在臨床常見疾病與疑難雜癥中的應用:下篇“現代研究”,采集選編了近年來小續命湯實驗研究成果,另附有當代名醫對小續命湯的理論闡釋和醫案。全書對小續命湯的理論認識研究成果頗具創新性,更側重了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適合醫務工作者和中醫愛好者閱讀。
朱文宗等主編 ·中醫 ·17.8萬字
《傷暑論》為清末民初醫家徐鶴所著。全書共七卷,論病證辨治177法,129方,闡述了“以暑為溫熱之綱”的主要思想,主張以傷暑統溫、熱、暑、火等病證,是論述外感溫熱病證辨證論治的專書。卷首《原病篇》,引《內經》及各家之言;卷一《辨論篇》與《藥匯篇》,詳論傷暑之涵義及藥物的功效主治;卷二《上焦中焦篇》,論述傷暑、冒暑、中暑、伏暑、暑瘵、暑濕、瘟疫等病證的辨治及察舌、驗齒的辨證意義;卷三《中焦下焦篇》,論述傷暑及暑濕的辨治;卷四《中焦下焦篇》,論述中暑、婦人傷暑、暑濕的辨治及愈后調理;卷五《寒濕篇》,論述寒濕病證及秋燥勝氣的辨治;卷六《正誤篇》。此次校注以民國十一年(1922)稿本為底本。本書可供臨床醫務工作者、醫學生學習參考。
(清)徐鶴 ·中醫 ·17.8萬字
本書是第二代湖湘張氏眼科流派代表性傳承人張健教授將其祖傳、師承、自學、自創、富有特色的臨床經驗總結而成的一本中醫眼科專著。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紹了張健教授的從醫之路;第二章是其學術思想;第三章介紹了張健教授不同年代的15篇代表性醫論;第四章醫案精華,精選了70余個眼科疑難病例;第五章選取了療效確切的張氏經驗方8首;第六章收集了電視臺和網站對張健教授的5次訪談記錄;第七章為眼科常用方劑及歌訣,介紹了書中的方劑和湯頭歌訣118首。本書充分體現了張健教授繼承與發揚、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臨證思辨特點和用藥經驗。本書內容豐富,觀點客觀,論理清晰,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眼科臨床工作者、醫學生及患者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張健 ·中醫 ·17.8萬字
本書系“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國醫大師文叢》之一。徐經世教授系第二屆“國醫大師”,首屆“安徽省國醫名師”。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六十余年,術業精湛、學驗俱豐。在肝膽病、脾胃病、風濕病、糖尿病、婦兒科病、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的診治上富有成效。提出了“雜病因郁,治以安中”、“肝膽郁熱,脾胃虛寒”病機理論和“尪痹非風”等學術觀點;研制出“扶正安中湯”、“消化復寧湯”、“迪喘舒丸”等多個特效專方。為全面系統整理徐經世教授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方藥特色編寫此書。本書包括醫論篇、方藥篇、驗案篇三部分。醫論部分主要介紹徐老的學術思想和其創新理論及學說等;方藥、驗案部分介紹徐老自擬方和醫案百余則,突出診療特色及用藥思路。
徐經世 ·中醫 ·17.8萬字
這是一部有關中醫學理論、理解中醫語言的書籍,作者站在認知語言學——隱喻認知的立場,對中醫學的基本理論——五行、藏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中藥方劑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探究,本書以隱喻認知為主線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展開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追問,追問的目的是使人們知道:中醫理論是一種什么樣的理論,這一理論有“誰在言說”“都說了什么”“為什么這樣說”“這樣說有效嗎”等一系列問題。對此一系列問題的追問與回答,無疑使那些不了解中醫理論的人或已在應用中醫理論的人對中醫藥理論有一個真正全面的理解,為中醫藥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拓寬中醫藥理論研究之疆野。本書適用于中醫從業者,特別適用于熱衷中醫理論探究者閱讀。
賈春華 ·中醫 ·17.8萬字
醫藥信息系統建模、信息系統規劃、結構化業務需求分析、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結構化信息系統設計、面向對象業務需求分析、面向對象信息系統分析、面向對象信息系統設計、信息系統實現、醫藥信息資源安全。作者簡介:醫學信息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寧夏醫科大學教學督導組成員、學術骨干、優秀青年后備骨干培育對象,中國醫藥數學會數學模型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有衛生應急管理,資源配置與調度,醫學數據挖掘。
張文學 ·中醫 ·17.7萬字
《目經大成》,成書于1741年,清·黃庭鏡編著。全書3卷,每卷又分上、下兩部。卷一立論,卷二考癥,詳列眼病證候12卷89證,卷三類方,仿張景岳八陣分類法,共列229方,概述了眼病的點、洗、擦、涂、熏等治法,實用有效
黃庭鏡 ·中醫 ·17.7萬字
本書囊括了這30位“國醫大師”的長壽養生法,選錄了他們積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診療方,是一本既權威,又實用、有趣的健康寶典,讓現代人盡享一種綠色的養生方式。
王耀堂 焦亮 ·中醫 ·17.7萬字
傅山是清代中醫婦科名家,《傅青主女科》是其代表作。肖承悰教授為京城四大名醫蕭龍友孫女,中醫婦科大家,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委。該書充分反映了傅山診治婦科疾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對當今中醫婦科醫生提高臨床診治水平仍然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價值。為了讓后學者能進一步理解傅山的學術思想,肖承悰教授特對《傅青主女科》進行注評,以幫助讀者學以致用。2015年第1版,已多次印刷,市場反應良好。本次修訂除了對上一版內容進行勘誤,還補充了作者近些年的臨床感悟。
肖承悰主編 ·中醫 ·17.7萬字
《傷寒論特解》由日本人齋宮靜齋原著、淺野徽補注而成,于日本寬政二年戌孟春(1790年)成書。齋宮靜齋先生注釋至103章(即至宋本《傷寒論》第229條。)即逝世,后由弟子花孟一、淺野徽補注而成。全書共十卷,載錄六經病證的主要條文,包括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和厥陰病證治。全書以六部代替六經概念,以陰陽變化解釋、分析和總結各部、各章(條)、類證、類方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作為異域之士,從不同角度理解、解釋《傷寒論》內容,對于學習研究有參考意義。本次校注以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寬政二年戌孟春,即1790年)為底本。
(日)齋宮靜齋 ·中醫 ·1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