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中醫學作為一種自然哲學模式的醫學體系而出現,它蘊蓄著豐富的醫學美學觀念。這些樸素的醫學美學觀念,是由于長期以來醫家和病家的審美理想與中醫實踐和中醫理論相結合而逐漸形成的。本書深入挖掘樂在其中的理論內涵。
武峻艷 ·中醫 ·11.2萬字
本書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1、王禹增及傳承工作室成員的醫案這些醫案是我們平時工作中對臨床經驗的記錄,有成功的、有失敗的,能給同行以借鑒;在總結中、在交流中也促使我們不斷學習,提高我們的學術水平。2、醫話及心得體會把我們這些年來的所學、所想的點滴感悟、體會寫出來,供后來人在學習中參考,讓他們少走彎路。3、有代表性的的論文論述集錦把這些年我們發表的論文等文獻做一梳理,找出有代表性的論文和論述,也包括我們當初很幼稚的見解,一并呈現給大家,共同見證我們成長的歷程。
王禹增 侯巖珂主編 ·中醫 ·11.2萬字
中國古典藝術包括了琴、棋、書、畫、戲曲、建筑藝術等,其與中醫學頗有相通之處,同源于包容性強的中國古代哲學。中醫學的產生和發展,豐富了古典藝術的表現內涵,而歷久彌新,形成了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養生觀和養生術,同時從古典藝術吸取豐富營養,創造了獨特的養生文化。本書從中國古典藝術的源流、傳世作品及其與中醫的淵源講起,通過闡述中醫與古典藝術特殊的中醫文化現象,嘗試在繼承傳統文化,挖掘其藝術價值,開拓新時代的中醫文化,對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進國際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劉懿 蔡藝芳 ·中醫 ·11.2萬字
本書分為學術傳承、臨證心悟、經驗點滴、外治撮要四個部分,發皇古義融新知,精湛豐盈蔚大觀。讀之可追尋程老治學之心跡、療疾之心悟、濟世之心愿、發明之心得、致遠之心境、繽紛之心路。全書總結了作者五十年來從事中醫耳鼻喉科的臨床經驗,其“耳鳴治風”,“耳鳴治心”,“喉痛證治五法”,“舌灼痛證治三要”等,無不凝聚著他幾十年的心血與勞思。他中西醫兼容并蓄,銳意創新??萍夹g,無私呈現給讀者。他自制“喉科吹粉器”,“小烙鐵療法”,“木蝴蝶鼓膜貼補法”,“鼻槁回春丹”等??萍夹g與方藥,對咽喉疾病、鼻出血、鼓膜外傷、分泌性中耳炎及萎縮性鼻炎等都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對中醫專業理論的提高以及臨床特殊療法均具有較高的水平,以指導中醫工作者及中西醫耳鼻喉科專業人員提供切實可行的經驗。
程康明 朱文主編 ·中醫 ·11.1萬字
用耳朵學中醫經典卷于2010年出版第一版,由著名的朗誦家白云出岫先生朗讀全文,以小64開的袖珍版本,配以全文音頻文件,讓讀者能邊聽邊看,邊聽邊讀,邊聽邊背。讓磁性的聲音、優美的文筆、深邃的經義結合在一起,從多個角度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醫經典。本套叢書最多的重印了12次,36000余冊,最少的重印了4次,12000余冊。本次再版將原來的光盤改成以二維碼掃碼收聽音頻的形式。靈蘭中醫署名并進行推廣。
靈蘭書院組織整理 ·中醫 ·11.1萬字
本書旨在以應用性成果產品作為研究目標,強調中醫臨床研究在立項和頂層設計時就應圍繞最終產品凝練研究目標、優化設計方案、精細實施路線及嚴格質量控制,以最大程度保證臨床科研成果能轉化應用于臨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益,并初步構建了中醫藥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的模式。本書可供中醫臨床研究人員在設計和組織臨床科研項目時使用,也可供有關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創新時參考。
李振吉 ·中醫 ·11.1萬字
該選題系統梳理了古代和近現代醫家對陽痿病因病機和理法方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提出陽痿是陰莖中風的學術主張,并將陽痿與心腦中風進行對比,同時使用大量臨床和實驗數據支撐觀點,是臨床從業者和中醫愛好者深入了解陽痿不可多得的書籍。
李海松 王彬主編 ·中醫 ·11.1萬字
本書共十一章,詳細介紹小兒常見疾病的病因,癥狀、預防及調養方案,具體內容包括:中藥方劑、藥茶、藥粥、藥湯、果蔬汁、保健菜肴、藥浴、按摩、刮痧、拔罐、敷貼等方法。本書從各方面綜合考慮,提供預防與調養方案、即有效有安全,既管用還省錢。
郭力 李廷俊主編 ·中醫 ·11.1萬字
本著作系統總結了王慶俠教授50余年臨床和帶教學生的經驗體會,全書共分為五篇,一為“基礎理論篇”,主要匯集在多年教學與臨床帶教過程中解答學生易產生疑惑的問題之作;一為“內科篇”,主要是自己治療內科疾病的思路及有效方藥;一為“婦科篇”,主要是應雜志所邀撰寫的,為學生輔導《中醫婦科學》的內容提要。另外,則是自己對治療某些婦科疾病的思路及經驗;一為“醫案醫話篇”,選取了歷年來發表的臨床驗案及接受記者訪談的醫話;一為“教改篇”,選取了在教學及擔任班主任過程中,針對成教學生在考試及畢業后去向中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改革設想。
王慶俠 ·中醫 ·11.1萬字
《金匱要略直解》系明末清初醫家程林所撰,該書為《金匱要略》較早也較好的注本。全書分上、中、下三卷。書前有李錦、曹溶、程應旄之序及林億“金匱要略方論序等。本次校注以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為底本,以日本抄本為校本整理而成。
程林 ·中醫 ·11.1萬字
本書是喜馬拉雅電臺“醫知獨秀”節目主講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崔松主任醫師的節目內容精選,多為心血管疾病和心身醫學的相關內容。作者簡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診治心血管病及心身疾病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專家,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
崔松 ·中醫 ·11.1萬字
本書是我國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也是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敖饏T”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余種,收方劑262首。被后世譽為“方書之祖”。本書以《中華再造善本叢書》影印北京大學藏元后至元六年庚辰(1340)樵川鄧珍序刻、明嘉靖修補本《新編金匱論》為底本,進行校注,對中醫經典理論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
(漢)張仲景著 范登脈校注 ·中醫 ·11.1萬字
胡希恕經方醫學,讓我們能夠系統、完整地學習胡希恕“六經、八綱、方證”經方醫學體系,還能夠有所感悟:如果放眼歷代醫家研究經方的累累碩果,我們會發現,胡希恕先生研究經方的成果,只是經方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對《傷寒雜病論》乃至“經方醫學”的深度化研究,須要下大力氣進行繼承和弘揚?!敖浄结t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研究、探討和突破,須要一代又一代醫家進行理論思考和臨床實踐,既須要歷史的循證,亦須要集體的努力!”馬家駒博士,師從首都國醫名師馮世綸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谷曉紅教授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醫師。注重名老中醫經驗傳承,致力于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研究,臨床將時方納入經方六經辨治體系,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藥簡而效彰。在中醫在線主講《胡希恕經方醫學概述》、《左手傷寒右手溫病》等。
馬家駒 ·中醫 ·11.1萬字
本書為樊蘭英主任醫師的臨床醫案集,是師承團隊在跟診中的真實記錄,最客觀地展現了樊蘭英主任運用中醫臨證經驗,貫徹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思想,用中草藥治療內、外、婦、兒多科疾病。本書擬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樊蘭英主任對外感病證、肺系疾病、脾胃病、心系及肝膽病證等進行的臨床辨證思路。下篇為疑難病的治療心得及對一些疑難雜癥的獨特治療方法如:咳嗽變應性哮喘、腸胃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律失常、銀屑病、濕疹、糖尿病、抑郁焦慮癥、陽痿、婦科炎癥、不孕不育、小兒厭食癥等。
樊蘭英主編 ·中醫 ·11.1萬字
本書是黃煌教師關于經方人生的回憶錄,有其獨特的傳奇的經歷,有其對中醫事業的執著,文字樸實、生動,感人肺腑。字數雖少,卻處處體現出其繼承、創新、自由、開放的學術精神,給后人以啟迪、以榜樣。作者簡介:黃煌,男,1954年生,江蘇江陰人?,F為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經方方證、藥證。黃煌1973年開始跟隨江蘇省名中醫葉秉仁先生學習中西醫內科,并得到江蘇省名中醫邢鸝江、夏奕鈞等先生的指點。1979年考入南京中醫學院首屆研究生,攻讀中醫各家學說專業。1982年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89年受國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學進修老年醫學1年。2001年獲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82年至今供職于南京中醫藥大學,歷任基礎部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講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文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主任、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基礎醫學院名譽院長等職。社會兼職有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蘇省政協常委、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農工民主黨南京市委主委等職。
黃煌 ·中醫 ·11.1萬字
本書重點介紹儒家之宮廷養生內功,以心帶身,以意帶力,揚褒抑貶,扶正祛邪,寓內力于指掌之中,集針灸、按摩之效于一體,以指代針治病健身的方法。
許連發 ·中醫 ·11.1萬字
本書講述了一個剛剛從復旦數學系畢業的女生學習傷寒論的故事。全書以日記的形式,記述了師徒之間關于傷寒論的問難與應答。通過不同主題的故事,講解了傷寒論的基礎知識、用藥、方證等。其中不乏作者的思考和新穎的思路。書中的徒兒和師傅性格鮮明,頗具辨識度,語言風趣幽默,可讀性較強。書中還引入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或情節元素,讓全書帶有一點武俠色彩,更為引人入勝。
翁驍煒 王彤彤 ·中醫 ·11.1萬字
根據“十三五”期間高等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創新型醫學人才的目標,更好地適應我國高等醫藥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指示精神,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的臨床醫師聯合完成了本書的編寫。本書編者長期從事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本書實用價值高,旨在為實習醫師、執考醫師、規培醫師提供必備的外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指導,也可以作為初涉外科工作者的參考用書。本書共12章,包括手術基本知識、常用手術器械介紹、基本手術操作、常用穿刺技術、麻醉實習基本技術、普外科實習基本技術、泌尿外科實習基本技術、神經外科實習基本技術、骨科實習基本技術、腹腔鏡相關技術、婦科實習基本技術、耳鼻喉科實習基本技術部分。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雖經認真推敲修改,可能還會存在不嚴謹和遺漏之處,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便我們不斷完善。
王廣 ·中醫 ·11.1萬字
本書是著名中醫經方臨床家、中醫腫瘤大家王三虎教授之學術團隊的“跟診師承全記錄”。王三虎教授在臨床工作之余,勤于教學總結,學生和師承弟子們將自己治療癌癥的心得和臨床經驗匯集寫成臨證日記《中醫抗癌進行時》系列。這本書是王三虎教授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從事抗癌過程的真實、動態記錄,以整理王三虎教授的經驗為主,也有在其經驗基礎上的自由發揮。以抗癌為主兼及各科疑難病癥,特別符合中醫大內科的實際。
王歡 李興國主編 ·中醫 ·11.1萬字
這是我社暢銷書《心乃大藥》《人本無病》作者釋行貴主任醫師寫的最后一本書,愿與大家共同分享癌病治愈的真正原因,當所有人翻閱此書,如同他真正找到自己的希望和精神寄托,找到他治病的良方。作者集幾十年治病功力的一指禪療法的介紹是本書最重要的特色。
釋行貴 ·中醫 ·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