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首次闡明了熱敏常灸(簡稱常灸)新概念,提出了慢病需常灸的新認識,闡述了常灸的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展示了大量慢病常灸出奇效的臨床案例,揭示了常灸具有效應累積性的新規律,肯定了常灸促進慢病康復的有效性、安全性,發現了短程熱敏灸未曾開發的新天地,為慢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強直性脊柱炎等)康復及強身健體開創了一條艾灸新途徑。
陳日新 黃仙保 謝丁一 欒貴城 ·中醫 ·9.4萬字
彭靜山先生是我國著名針灸專家,彭氏眼針發明人,該療法臨床效果顯著,有重要推廣價值。本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遼寧彭氏眼針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建設成果。對彭氏眼針理論及臨床操作進行了詳細闡述,并突出介紹了彭氏眼針學術流派傳承團隊的臨床新成果。
王鵬琴 ·中醫 ·15.3萬字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在臨床中占居重要地位,嚴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廣大群眾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理解還十分有限,常導致延遲診病,給患者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全面地告訴大家如何辨別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常見癥狀及檢查方法,以糾正在普通百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觀點和認識,從而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呼吸系統疾病、科學防治,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的檢查及治療。
張偉 張波 高占成 ·中醫 ·12.8萬字
無論中西醫,個案教學和傳承都是最重要的學習過程,本書真實再現了非洲診療的過程,病歷都有非洲特色,同時也有中國元素。作者以日記為載體,以講故事的形式結合具體案例,將復雜的中醫理法方藥診療思路融合在故事始末。其本著簡明和實用的原則,簡要介紹診治過程,重點突出思維過程,總結心得體會。語言大白話,通俗易懂。本書既有很強的專業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讀性。適合中醫初學者和愛好者閱讀。
李博 ·中醫 ·8.8萬字
明弘治十三年據陜西藩省復刻本《明目方》重梓的《明目神驗方》為我國現存刊刻最早的中醫眼科專著,作者及編纂時間未詳。書中匯集歷代方書關于眼病論治的理法方藥資料,內存不少現已亡的眼病診治文獻和珍貴藥方。全書不分卷,內容包括基本理論、眼病證治及治眼方藥三部分。
(明)無名氏 ·中醫 ·7.1萬字
《醫方一盤珠全集》,成書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臨江府新淦縣(今江西省新干縣)生員洪金鼎著。全書共十卷,卷一為臟腑、脈理、外感病證治,卷二至卷四為內科病證治,卷五為外科病證治,卷六、卷七為女科病證治,卷八、卷九為小兒科病證治,卷十為眼科病證治。本書先論后方,編有歌訣,并附有醫案,是一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臨床綜合性醫書。此次整理研究以清簡文堂藏板刻本為底本,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益慶堂刻本為主校本,國家圖書館所藏之清刻本為參校本,同時結合書中所引古代文獻如《內經》《壽世保元》《張氏醫通》等相關內容作了他校。
(清)洪金鼎撰 高晶晶校注 ·中醫 ·13.4萬字
本書摘錄了毛天東教授六十年臨床診療過程中的部分經典病案,所錄病案分門匯輯,附有圖片并加以按語。本書所撰醫案歸納為正骨技術、骨病筋傷、驗方病案舉例、人文病案舉例四大門類,內容全面、病例真實、說理簡要、按語明確,有助于讀者領悟毛天東教授醫案精華,學習其治療要點。毛天東教授善手法正骨,治療合理有效,操作簡易明確,便于在臨床中推廣;且善療骨病筋傷,把握辨證要點,方藥靈活化裁,療效獨特。本書專業性強、內容實用,可作為骨傷科及相關專業人員臨床、教學及科研的參考用書。作者簡介:毛書歌,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主任、主任醫師,名老中醫毛天東之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正骨”第七代傳人。從事中醫骨傷科臨床、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35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副主委。出版《中西醫結合骨傷科》《頸肩腰腿痛》《骨傷康復知識》《名醫醫案》《中西結合內科診療學》。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五項。
毛書歌主編 ·中醫 ·6.6萬字
《時病論》成于清光緒八年(1882),系雷豐謹記父訓,“一歲中雜病少而時病多,若不于治時病之法研究于平日,則臨證未免茫然無據”,并有鑒于“從古至今,醫書充棟,而專論時病者蓋寡”,遂鉆研《內經》《難經》《傷寒論》,博覽諸家之學,融以己見,在其父雷逸仙論述時病的基礎上著就而成,“首開時病研究之先河”。全書共八卷,以《內經》陰陽應象八句為綱,“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夏生飱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分時立論,每季分為兩卷,其一論常見多發病癥,其二則論不正之氣所致疾病;各病條分別論述病因、癥狀、診治要點、立法依據等,后附擬用諸法、備用成方及相關醫案,并間有雷豐及程曦、江誠兩位弟子的評按。
(清)雷豐著 李曉寅校注 ·中醫 ·10.2萬字
蟒針是中國最傳統的特種針法之一,具有一針多穴的功能,沿經絡直達病處。對慢性病和疑難雜癥有獨特療效。市場上有關蟒針的圖書選題極少.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扼要提示一下有關經絡知識。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重點,要學習蟒針及其療法,須掌握好蟒針穴道,更要熟練運用蟒針手法。
龍國日 ·中醫 ·6.1萬字
看舌象能看出身體什么問題?婦科疾病在舌上有什么表現?瘦舌、胖舌、紅舌、青舌、紫舌與什么類型的婦科疾病相聯系?本書教您從舌讀懂婦科病,從舌看月經病、從舌看帶下病、從舌看妊娠病、從舌看產后病及從舌看婦科雜病。通過舌診可判定女性氣血盛衰、臟腑證候和功能強弱,以及治療前后的用藥效果。中醫婦科在歷史長河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調經、助孕和安胎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本書給出具體治療指導和補養方法,既有經典老藥,傳世名方,又從食療、藥膳、穴位按摩、生活細節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深入講解。全書采用圖表的形式,200余幅高清舌象圖,分析透徹,一目了然,希望本書成為廣大中醫愛好者、初學者的良師益友,幫您更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
來要水 來要良主編 ·中醫 ·11.5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珍貴藥材鹿角膠的特點。本書為《好甲方能成好膠——龜甲膠》的姊妹篇,是作者長期搜集整理研究名貴中藥的心得。
何清湖主編 ·中醫 ·18.8萬字
本書共3章,包括基本手法、分部手法及練功功法。基本手法論述了名老中醫崔述生常用的十八個基本手法,包括每個手法的定義、具體操作、要求、主要施術部位和注意事項。分部手法共十一節,由十個部位手法及兒科手法組成,各節按需要由基礎手法、其他手法、臨床手法應用辨證舉例組成;其中重點論述了頭部推拿十法、頸部七線撥筋法、腹部推拿八法等崔老獨創性的推拿手法與治病理念以及崔老在兒科方面的治病特點。練功功法介紹了練功十八法、床上八段錦、放松功的練習方法,有助于增強人體體魄及防治疾病。書中所提到的疾病涉及傷科、內科、婦科、兒科等。本書可供推拿醫師,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研究人員,醫學生以及廣大推拿愛好者參考使用。
崔述生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編著 ·中醫 ·4.6萬字
本書為養生類暢銷書《輕松學會體質養生》第二版,系統闡釋了國家標準中九種體質的辨識方法和養生方案,并根據全國“治未病”工作經驗補充“血虛質”養生方法。書中圖文并茂,內容簡單易學,集專業性、實用性、趣味性于一體。從衣、食、住、行多角度分析,提供情志、運動、藥膳、刮痧、按摩等養生方法的詳細攻略,進行全方位養生指導,幫你一本書玩轉體質養生!本次再版增加了配套音頻,讓讀者解放雙手,隨時隨地用耳朵學養生;還有微信讀者圈交流活動,向專家級作者在線問答、直播互動。更多增值服務等你來體驗!作者簡介:胡廣芹,女,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研究所博士后,先后師從國醫大師路志正、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現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養生巡講專家、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建設中心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傳承導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痧療罐療專業委員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管理系客座教授。曾主編新世紀創新教材《大學生輕松學養生》《痧療與罐療》,先后出版《輕松學會體質養生》《護士健康枕邊書》《形神兼治,針藥并施》等書。
胡廣芹 ·中醫 ·10.1萬字
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其鱗莖供藥用,《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目前已形成6個大的主要產區,也即是中醫所稱的道地產區:伊貝母(又稱新疆貝母)、平貝母、川貝母、湖北貝母、浙貝及皖貝(安徽貝母)。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瀉火、散結消癰等功效。其無公害栽培、質量評價,新用途的開發和新產品的研發等方面已受到很多藥企、種植企業及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密切關注。本書通過文獻分析,并結合作者團隊多年的研究成果,從本草考證及民族民間應用情況、資源概況及分類、無公害栽培技術、品質評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產品概況、市場分析、未來展望等方面進行著述,為貝母植物的資源分類、現代研究、分子生物學,新資源發現、產品研發及綜合利用等奠定基礎,從而促進貝母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作貢獻。
周濃 李偉東主編 ·中醫 ·15.2萬字
本書由“勞紹賢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負責人胡玲教授組織編寫,系統總結了勞紹賢先生關于中醫脾胃病診療的學術思想、臨證體會以及處方用藥經驗,對疑難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的論述獨具特色。
胡玲 劉鳳斌 ·中醫 ·13萬字
一味藥養生類圖書是市場的常銷品種,具有簡單高效,服用方便的特點,列入系列叢書會更加權威,也能充分體現中醫藥圖書特色。該叢書是根據市場常態和開卷數據分析進行開發策劃。該叢書符合市場需求,四色印刷,文圖并茂。
余瀛鰲 陳思燕 ·中醫 ·4.1萬字
《尊生要旨》,成書于萬歷二十年(1592),為養生學著作,明代蔣學成匯編,許樂善補訂。全書一卷,共十一篇,分存想、調氣、按摩、導引、形景、飲食、居處、房中、四時、雜忌等篇章介紹養生之法,附以歌訣、圖說;書末“洞玄篇”則闡述養生入道之捷徑。此次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為底本,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為主校本,以明代胡文煥《壽養叢書》中新刻本《攝生要義》、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尊生秘旨》為參校本進行整理校注。
(明)蔣學成 ·中醫 ·2.5萬字
本書則為史紀教授學術觀點與診療經驗之剖析。史紀教授從事兒科臨床及教學工作50余年,治學重臨床、重實踐,師古而不泥古,廣采各家之長,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史紀教授博覽群書,精心研讀中醫經典著作,善于吸取歷代醫家各個流派的長處和寶貴經驗,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頗多見解,有所創新。史教授常說學習經典、經方、他人經驗等,重在取其意、明其理,這樣才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宋桂華主編 ·中醫 ·8.2萬字
腰痛是一個癥狀,不是一個病,有近60種疾病可出現此癥。這些疾病涉及到內、外、骨、婦科等多個領域,本書將常見的、與腰痛相關的、各科的常見疾病,由各專業的醫師從診斷、鑒別、治療等編輯后,匯于一書。相關科室的醫務人員學習后,有望提高腰痛相關疾病的診治準確率。
王禹增等主編 ·中醫 ·18.4萬字
艾灸作為中醫外治法看似神秘,但通過本書,你可以獲得全面的技術指導。本書由“針灸泰斗”謝錫亮教授嫡傳弟子孟獻威傾盡心血15年,將日積月累的經驗付諸筆端。首先從解答寒濕的來源開頭,教你如何自測體內是否有寒濕。列舉最適宜艾灸的穴位,人體中每個穴位對應不同的病癥,書中細致的通過手指比量定位、骨度分寸定位等幫你正確找穴,對癥施灸,才能保證效果。對艾灸前后過程中注意事項做出了圖文同步的詳解,告訴你哪些人群和穴位不能艾灸,午時艾灸是最佳時間等。分章節介紹常見病、女性易患病、男性易患病和小兒易患病等多種疾病的艾灸方法;最后總結了中國流傳千年的長壽灸法。學會艾的內服+外用,脫離寒濕的侵襲,擺脫疼痛的煩惱,長期堅持就會一身輕松。寒來暑往,身體多多少少都會被寒濕侵擾,這本書讓我們有寒祛之,無寒保健!
孟獻威主編 ·中醫 ·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