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草綱目》是舉世聞名的博物學巨著,也是中華醫庫中一部食物養生學和藥物學大典,影響后世的食物養療學,飲食烹飪學、醫藥學、動物學、種植學,以及400年來人們對日常食物品味的選擇。影響中國人400年日常生活,中國藥物學的著作!白話文譯本,900張全彩手繪插圖,一物一圖,700多頁內文!內附7000多條生活附方,涵蓋吃穿住行,適宜男女老少,是居家常用的生活用書。
李時珍 ·中醫 ·75.8萬字
經絡是人體自帶的祛病良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溝通了人體中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完成的。經絡一旦發生堵塞,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癥狀。所以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體里的經絡運行不暢,就像道路上發生了堵車,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正因為如此,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克新 ·中醫 ·34.5萬字
超值附贈取穴小冊子和拔罐演示視頻。拔罐入門有這本就夠!拔罐方法詳解,41種常見病拔罐療法,分證型、辨罐印。少吃藥,多拔罐,讓中醫療法帶給您更持久的健康。
吳中朝主編 ·中醫 ·6.3萬字
老年病、婦科病、男科病、小兒疾病……本書介紹了50余種常見病的傳統療法,簡便實用。按照虛、寒、熱等體質,介紹了相應的日常保健法。
查煒主編 ·中醫 ·6.4萬字
本書以中醫體質學的創始人王琦教授編著的《中醫體質學研究與應用》一書為基礎,力求簡述理論、注重實踐。上篇為中醫體質學總論,介紹概論、理論淵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下篇為中醫九種體質各論,更強調判定標準與臨床應用,介紹了九種基本體質類型、九種體質標準化的研究與建立、中醫體質學臨床應用;書后附有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本書旨在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方法介紹給更多的讀者,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這種健康狀態評價方法,用以指導預防保健和醫療實踐,并從中受益。本書適宜讀者為臨床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也可兼及對中醫藥養生保健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可作為學習和實踐中醫體質理論和判定方法的常備工具書。
李國坤 ·中醫 ·14.7萬字
本套書內容主要包括概述、主要病因病機、辨證注意點、辨證思路、辨證思維程序示范、醫案、常用中成藥與經驗方,重點突出辨證思路及病例思維程序示范,詳細介紹各病癥的辨治過程,給臨床提供指導作用。本套書作為中醫系列教學參考書,注重實用,可適用于中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臨床教學及畢業后教育的各個階段。
陳湘君 ·中醫 ·18.1萬字
《穴位配對按摩祛百病(全面升級版)》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推拿學博士、上海市中醫醫院推拿科副主任醫師執筆。《穴位配對按摩祛百病(全面升級版)》所選手法簡單易學、易掌握,只求簡單有效;推拿專家精選按摩治療效果好的疾病和證型,不求大全,只求有用;所選穴位少而精,只需按照【定位有方】就可快速精準定穴;【簡易分步按摩法】,一步一圖,精準操作,輕松應對疾病,緩解癥狀!零基礎就可學會的推拿按摩書!一本在手,全家無憂!
王桂茂 徐偉娥主編 ·中醫 ·2.7萬字
本書總結了人體頭部、五官、面色、口腔、舌頭、四肢、排泄物等方面的異常狀況,詳細介紹了中醫望面色、察手掌、辨舌苔、聞氣味等診病的方法,深入分析各種身體異常所反映出的疾病,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自診、自查疾病及為他人診病的知識和方法、面部如何反映臟腑氣血盛衰等內容。本書是一本專屬中國人的治病保健全書,方法實用,且與我們生活結合得比較密切,且圖文并茂,本書的出版對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蔡向紅 ·中醫 ·32.9萬字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藥經典。該書收錄藥物達365種,其中有200多味藥至今常用,并創造性地將它們分為上、中、下三品。《神農本草經圖典》是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精選精繪編集而成的一部書。本書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從藥物的名稱、本經原文、注釋、譯文、來源和用法、百草醫方六方面對每味藥物進行細致的文字描述,對每種藥物進行了實名考證,標明古今異同,充分體現了文化內涵。書中配有精美中藥彩圖,細致還原每一味藥物的形態特征,準確辨識藥用植物,以期全面、完美地展現這部醫學圣典。
張衛主編 ·中醫 ·14.5萬字
“湯液經法圖”的實質,就是一幅在陰陽五行理論框架下中醫診病用藥的原理圖。但是,與現有的辨證論治理論有所不同的是,在疾病診斷方面,“湯液經法圖”側重于八綱辨證中的虛實,以五臟虛實確定病因病機。在組方用藥方面,“湯液經法圖”側重于藥性理論中的五味,以五味補瀉確定治則治法。而就某一臟腑的病證來說,虛證當補之,實證當瀉之,虛實夾雜則補瀉兼施,輔以化味調之,以此來綜合配伍組方。例如,肝應風應木,風邪外感引起的惡風、頭痛、汗出屬于肝虛為主的虛實夾雜病證,于是以辛味補肝(桂枝和生姜)為主,以酸味瀉肝(芍藥)和甘味調肝緩肝(甘草和大棗)為輔,即成桂枝湯,用以祛風解表,配伍結構為“二辛一酸二甘”。如遇到“項背強幾幾”的患者,則增加辛味藥麻黃辛溫疏風,增加甘味藥葛根柔筋緩急,即成葛根湯,用以解表舒筋,配伍結構為“三辛一酸三甘”。由此可見,運用“湯液經法圖”原理識方解方,精準有效,一目了然。
金銳 ·中醫 ·13.4萬字
什么樣的舌象才是健康的舌象?您孩子的舌頭如何?有沒有仔細端詳?舌頭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舌的異常可反應體內臟腑的病變,無論舌形、舌苔、舌色、舌態、舌下脈絡都透露著身體的疾病征兆。本書共分為13章,手把手教會家長看舌,將看舌分為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態、望舌下絡脈、望舌苔、望苔色七步;告訴家長,不同的舌質、舌苔,分別代表寶寶哪里出了問題?同時,重點講述了平和質(精力充沛)、氣虛質(疲乏無力)、陽虛質(怕冷喜熱)、陰虛質(咽干便秘)、脾虛質(厭食消瘦)、痰濕質(心寬體胖)、濕熱質(急躁上火)、氣郁質(憂郁敏感)、特稟質(遺傳過敏)九種體質寶寶的舌象特征與調養。本書為作者30多年臨床舌診心得的總結,圖文并茂,特點鮮明,實用價值高。寶寶小小舌頭,揭露健康大秘密;掌握小兒舌診,養出健康寶寶。
萬力生 李海朋主編 ·中醫 ·8萬字
本書收集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常用對穴247組,按穴位功能分23類。每組對穴均有穴名由來、單穴功能、伍用功效、主治病癥、操作方法、經驗體會等項。巧妙運用穴位之間的辨證關系,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本書內容新穎,組方簡便,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學習經絡穴位和掌握針灸技巧的特色參考書。
呂玉娥主編 ·中醫 ·19.6萬字
中成藥是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健康好伙伴”,選對藥、用好藥,更是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熟諳于心的常識。但是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并非人人都懂,據統計90%的人曾經陷入過用藥誤區。本書針對家庭常見病給出詳細的中成藥調理方案(所選中成藥多數為經常使用的非處方藥),為讀者在生活中明白選藥、正確用藥提供參考。
裴勝 ·中醫 ·9.4萬字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堪稱中國養生寶典與生命智慧百科全書,每一個追求健康長壽的人都不應該忽視的一部奇書。本書以通俗易懂的白話形式向您呈現這部中華巨典,并配以藝術性的圖解方式,使本書融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讓您在輕松把握書中的每一個重點、難點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別具一格的插畫風格。
李健 ·中醫 ·11.7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韋松基 ·中醫 ·34.1萬字
姜之炎 肖臻主編 ·中醫 ·10.3萬字
每分冊以疾病為目,每疾病分為概述、疾病診斷標準、西醫治療、中成藥應用和單方驗方等五個部分。既有西醫關于疾病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的主體內容,又注重體現中醫辨證論治思維,簡單、明了指導西醫醫生開處中成藥處方。
劉平安 劉建和主編 ·中醫 ·31.8萬字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人們對于養生的熱情及需求越來越大,“食療”,即通過日常食材進行日常的健康調養,是最受關注、接受度也最廣的養生方法。食材本來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之物,且不會像藥物那樣讓人產生畏懼心理,既方便又安全,因此各種食療方、藥膳方都備受歡迎。然而,要讓食材切實發揮其養生效果,有兩個前提,一是充分了解各種食材的特點,二是根據具體的體質需求選擇相應的材料。要讓這些日常的普通食物產生養生效果,一定要用準材料,用對地方。尤其是隨著讀者知識水平和養生需求的提高,他們已不滿足于僅僅獲得幾個簡單的“食療方”,更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整體方向上的指導,了解常用養生食材的相關性質,以便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運用食材進行自我調養,這就要求相關方面的科普工作者,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要把養生食材的特點和作用講清楚、講明白、講得通俗,讀者看了能懂、能用、能舉一反三。而在養生的諸多目的中,最受關注的點便是“養脾胃”。脾胃乃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所有食物都要經過脾胃的運化吸收,才能對人體產生作用。養好了脾胃,能夠從食材中汲取所需要的精華,食療方法才能發揮相應作用。名醫曾謂,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由此可見脾胃在于健康長壽中的重要性,也可見它與食療調養關系之密切。因此,本書所納入的素材都是老少皆知的日常食材,圍繞著它們對于脾胃的調養作用,以季節為比喻,分為五大類。書中不僅會逐一解釋這些食材的具體作用,還會用通俗形象的語言講清楚其發揮作用的原理,并且給出精心設計的藥膳以示范其使用方法。讀者不僅可以通過本書掌握方便易上手的各種食療方法,又能從中學到不少食材知識,能夠更為自主靈活地進行養生調養。
盧傳堅 陳延主編 ·中醫 ·7.9萬字
中國茶療法是指用一味茶葉組成單方或復方,用沸水沖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湯汁飲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它是以中國傳統茶學理論為基礎,以中醫藥學理論為指導,專門研究茶葉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種新療法。本書介紹了中國茶療法的基本內容、優勢及特色,闡述了中國茶療法選擇茶樹與茶葉的特點,包括對茶樹種植的要求、茶葉的采收以及炮制茶葉的方法;闡述了傳統中醫藥對茶葉的性味、歸經的理解及其治療作用;講解了茶療的配伍、劑量及療程;同時,對用水、茶具的選擇、沖泡的方法、環境的配合、茶葉的存放,以及飲用茶藥時的宜忌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希望通過本書多方面的詳細闡述,使讀者對茶療有正確的認識,從而能知茶用茶,達到治病強身的功效。
衛明 何翠歡編著 ·中醫 ·8.4萬字
張素芳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推拿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從醫五十余年來,張素芳教授一直從事中醫推拿的教學和臨床工作,擅長運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診治小兒腹瀉、厭食、腹痛、便秘、感冒、發熱、咳嗽、夜啼等方面頗有心得。對小兒腦癱、先天性巨結腸、小兒抽動癥、遺尿、腎病、血液病、腺樣體肥大、生長發育遲緩等兒科疑難雜病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為張素芳教授臨床經驗的總結。全書分為小兒推拿基本知識、常用手法、常用穴位,重點介紹了50種病證的推拿操作。
張素芳 王立新主編 ·中醫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