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結構,首先對該病的基本情況作一簡要概述;然后講述該病的診斷要點、辨證要點;之后敘述治療該病的名方驗方,其中分古醫籍方、國醫大師方、當代名醫方、驗方、秘方、單方、食療方、保健方等。全書要求通俗易懂,深出淺入,層次簡明清晰,盡量少使用醫學專業術語,重點介紹療效可靠,使用方便,簡單易行,適合家庭醫療、保健、養生的名方驗方。所記載的名方驗方,一般要求均要列出出處,以方便讀者查閱。
任崇靜 張坤 張海娟 ·中醫 ·14萬字
專家取穴視頻帶你輕松入門!零基礎也適用的經絡穴位書!408個穴位、30種常見病的按摩方法、手足耳反射區,小病小痛不用愁。
劉乃剛主編 ·中醫 ·5.6萬字
該書主要內容:該書共有50章。主要介紹了醫院院長應該具備的個人素質,醫院管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和最新進展;醫院管理規章制度;政策法規;醫院管理名詞解釋和案例分析。全面論述了如何當好院長和管理者,怎樣管好醫院。內容簡明、實用,資料、數據確實可靠。第4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既注重與國家醫改政策和方向相一致,又注重與國內醫院管理的新舉措、新成果、新問題相結合,同時吸納國際醫院管理的新經驗。新增內容主要醫院評審、區域協同醫療服務模式、民營醫院管理、醫學學科建設、重癥醫學發展與管理等、醫院跨越式發展條件及實現路徑等,更新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制度、名詞等,以使讀者能更全面、系統地了解和分享醫院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進展。
武廣華 襲燕 郭燕紅 周海波 孫兆林 譚學瑞 ·中醫 ·124萬字
本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精選劉渡舟教授經方治驗207例,并附其門人姜元安治案19例;下篇精選劉渡舟教授醫論12篇。全書所選之醫案及醫論,緊扣臨床治療這一主題,從辨證思路、病機認識及方藥特點各個方面闡述了經方的臨床運用,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對于深入理解仲景學說以及掌握經方臨床運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不但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而且有很高的指導臨床實踐的價值,是現代臨床運用經方的專著。因此,本書是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師的必備之書。
劉渡舟主編 ·中醫 ·12.3萬字
本書為《巴蜀名醫遺珍系列叢書》之一,以經絡為綱,病證為目,對每一經的主治功用加以歸納;再根據十四經主治小結,以病證為綱,把十四經腧穴主治進行對病對證的整理歸納,從而為臨床辨證運用經絡腧穴提供依據。
余仲權 林建華 ·中醫 ·10.2萬字
張素芳教授,女,1940年生于上海市,1958年進入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學習,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推拿專業學員,師從推拿名家朱春霆、王紀松、錢福卿。后又跟隨山東小兒推拿名醫孫重三先生學習實踐,自1961年畢業工作至今已逾54年。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推拿教研室主任兼附院推拿科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現任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推拿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從醫五十余年來,張素芳教授一直從事中醫推拿的教學和臨床工作,擅長運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診治小兒腹瀉、厭食、腹痛、便秘、感冒、發熱、咳嗽、夜啼等方面頗有心得。對小兒腦癱、先天性巨結腸、小兒抽動癥、遺尿、腎病、血液病、腺樣體肥大、生長發育遲緩等兒科疑難雜病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即為張素芳教授小兒推拿學術經驗集。
姚笑 周奕瓊主編 ·中醫 ·8.6萬字
本書由頭針創始人焦順發編著。以中醫經典著作《內經》為理論根據,介紹了“刺神治病”的源頭、“刺神治病”的始變、“刺神技術”的發展、“刺神部位”的增加、“刺神治病”治療病癥的擴展等“神針”的內含。內容蘊含作者數十年學經典、做臨床的經驗感悟,簡潔實用,要點突出。本書主要供從事中醫工作,尤其是從事針灸工作的人員參考。
焦順發 ·中醫 ·1.8萬字
健康始于“足”下,中醫學認為“足為六經之根”。現代醫學認為,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可見其重要性。泡腳,簡稱足浴,是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理,選擇適當的藥物水煎之后放入熱水中足浴,以達到刺激足部經絡穴位的作用,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本書從基礎知識講起,精心挑選了大量的傳統中藥泡腳良方,詳細介紹了泡腳的基礎知識以及內科、外科、婦科、男科、兒科、五官科常見疾病的泡腳療法。方便有效的泡腳方體現了本書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
陳光 ·中醫 ·11.2萬字
藥茶是中醫養生治病的重要手段。具有攜帶、服用方便,療效確切的特點。在幾千年的應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越發顯示其在養生治病方面的應用價值。本書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安全性、科學性為原則,對于社會上流傳的方法,注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注重療效,注重簡單、方便、易行。本書共分五章主要內容:藥茶、體質、藥茶養生調體質、茶療祛病保健康、茶言茶語五個章節,用中醫理論系統敘述和分析藥茶、體質、養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弘揚祖國傳統藥茶文化,指導現代人正確飲用藥茶,防病治病,達到養生保健目的。本書突出個體化飲茶,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是人群分體質飲茶,二是疾病分證型飲茶。
梁潤英 郭宏昌 ·中醫 ·9.2萬字
《醫宗撮精折肱漫錄》,明代黃承昊撰輯,刊行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系作者將自著《醫宗撮精》《折肱漫錄》二書合輯。《醫宗撮精》,一名《醫宗摘要》,為作者撰錄薛已《內科摘要》以其所注《明醫雜著》,并加以評注編撰而成。《折肱漫錄》八卷,以醫話、醫論的形式,記載了黃氏將息養身、治病等閱歷,分為養身、養氣、醫藥三門。
(明)黃承昊 ·中醫 ·15.8萬字
本書重點介紹婦女產后疾病的預防及調養,包括中藥方劑、藥茶、藥粥、藥湯、保健菜肴、藥浴及按摩、刮痧、拔罐等調養方法。全書從各方面綜合考慮,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即見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錢。本書主要是向產婦及其家屬提供一些產后疾病食療藥膳調養及保健的常識。
郭力 李廷俊主編 ·中醫 ·13.2萬字
本書是清代名醫黃元御的五代傳人、著名老中醫麻瑞亭(1903—1997年)診療急危重癥的經驗、用藥心得精華之集成,根據麻氏口述整理而成,并簡要介紹了麻氏醫術的繼承情況。麻瑞亭為陜西省中醫界的名老宿耆之一,醫名遍及三秦及臨近省區乃至全國及海外。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麻瑞亭醫案醫話,下篇為麻瑞亭傳人孫洽熙傳略與醫案。麻氏全面繼承并發展了黃元御醫術,其醫學理論、辨證診斷、處方用藥諸端均具有鮮明的黃氏醫術特色,尤其將黃氏之下氣湯發揮運用到極致,從中可見麻氏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特色鮮明,深諳藥性,用藥獨特,后繼有人。
孫洽熙 ·中醫 ·6.6萬字
本書以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為“剛”,以臨床疾病為“目”,揭示溫病的發病及傳變規律,研究溫病的辨證體系。全書分為六個章節,包括導論、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與臨床運用、溫病特色診法與臨床運用,以及溫熱類、濕熱類、溫毒類以及溫疫類溫病的特色辨治。
李鑫輝 ·中醫 ·23.6萬字
中醫學術的發展,需要新學說、新學科的不斷建立。本書作者有鑒于濕熱為患十分廣泛,古今文獻資料豐盈,有關理論特色鮮明,早在20年前就在報刊上提出“應建立中醫濕熱病學”,經過10余年的艱苦努力,終于編撰成《中醫濕熱病學》一書。全書分緒論、病證各論、常用方劑三篇,還設有附篇,內容包括濕熱病的定義、范圍、學術源流等精述;39個與濕熱相關的臨床常見病種古今辨治經驗;33首治療濕熱有效方劑臨床應用驗案舉例;歷代名論名著名案的選釋以及現代實驗研究進展概況。具有編寫體例新穎、學術研討深刻、理論聯系實際、內容豐富多彩和切合臨床實用等特點,體現出“繼承中有發揚,整理中見提高”,很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參考,也是中醫院校學生和自學中醫者的良好讀物。
盛增秀 莊愛文 ·中醫 ·38.6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系統論述了扶陽理論及臨床實踐。上篇論述扶陽理論,中篇論述臨床運用及臨床經驗,下篇論述扶陽理論現代研究進展。扶陽理論部分詳述扶陽概念及理論特點、扶陽理論源流及歷代醫家對扶陽理論的貢獻;臨床運用部分詳述病因病機、診斷及辨證、治則與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等;臨床經驗部分詳述扶陽理論在內科、男科、婦科及其他科疾病的應用。
吳生元 ·中醫 ·59.1萬字
少林正骨是中醫骨傷科的始祖、發源地和學術淵源,但其技術散在于各種傷科秘本之中,此書為首次整理發掘少林正骨絕技,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編寫,面對基層,以發揮中醫正骨技術優勢、降低骨折手術率和致殘率為要旨,將中國傳統醫學發揚光大。全書共4章,包括少林功夫訓練法、少林正骨法、少林點穴治傷法和少林禪醫方藥療法等內容。
韋以宗 釋延琳 吳寧主編 ·中醫 ·8.6萬字
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被公認為理、法、方、藥系統完整、集溫病學之大成的代表作,直至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溫病條辨通俗講話》是對吳鞠通原著進行通俗講評。因《溫病條辨》主要繼承了葉天士的學術思想,問世之后溫病學的內容又由后世學者不斷豐富和補充,所以該書補充了一些葉天士《溫熱論》的內容和《溫病條辨》未涉及或雖有論述但又不夠完善的內容,以便讀者對溫病學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劉景源 ·中醫 ·30萬字
本書在簡要介紹感冒的病因病機基礎上,重點介紹了中醫藥防治感冒的診療思路、優勢、辨證分型、處方用藥及針刺、拔罐、艾灸等多種內外治療方法,用藥簡單明確、方法簡便易行,可用于指導基層醫師、社區醫師及大眾讀者認識感冒、防治感冒、合理選藥。
劉恩釗編著 ·中醫 ·4.5萬字
書稿總結了楊達夫、尚天裕、李振華、王今達等33位津沽名家的學術經驗與治學特色,有助于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和思想方法,為傳承中醫藥名家學術經驗做出貢獻。
張伯禮 ·中醫 ·78.3萬字
《葉橘泉實用經效民間單方》是葉橘泉方證代表作之一,由《合理的民間單方》《實用經效單方》集結而成。作為“方證藥證”學說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葉橘泉先生認為“中醫的主要特色是辨證論治,以及辨癥求‘證’,論治施‘方’,方證相對,療效卓著。”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首次提出了“方證學”的概念,此后不斷地向中醫界呼吁“應該重視中醫方證學的研究”。從他的經方臨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備臨床經方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獨到的學術思想和風格。他提出的“方證學”,是現代經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葉橘泉先生在其一生的臨床診療中善于使用經方,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由葉橘泉先生在診療中既側重經方原方,又不乏使用經方與經方及其他方合方,同時也不薄時方。本書即是葉橘泉先生運用方劑的經驗總結。
葉橘泉 ·中醫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