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談醫理,中篇談醫病,下篇談醫人。本書詮釋了中醫全息補腎論——中藥溫通熱療法,闡述了各種慢性病治療的新觀念、新療法,講解生活飲食養生保健常識。書中詳細介紹了胃腸、肝膽、脾腎、婦科、心腦血管、腫瘤等300多種慢性病的防治方藥,以及美容、減肥方法。
盧允良 ·中醫 ·46.7萬字
全書內容涉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應用。基礎理論部分介紹蛋白質和蛋白質組學、從核酸到基因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調控、細胞通訊和信號轉導;基本技術部分介紹核酸的提取與鑒定、印跡雜交技術、DNA芯片技術、核酸的體外擴增、重組DNA技術;基本應用部分介紹疾病和衰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本教材內容全面,體系完整,語言通俗,論述詳細,可作為高等中醫院校的教材。
唐炳華 鄭曉珂主編 ·中醫 ·30.2萬字
全書依次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燕閑清賞、飲撰服食、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箋,共19卷,含目錄1卷,總20卷。本書為養生學專著。作者廣征博引,采摭宏富,內容涵蓋儒、釋、道籍,經史雜著,醫藥著述等豐富的文獻。內容包括醫藥衛生、氣功導引、飲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鳥魚蟲。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文物鑒賞等廣博的知識,論述了身心調養、性情陶冶、生活調攝、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氣功修煉、藝術欣賞等卻病延年、養生防病的知識與方法,取材精當,方法實用,文筆雋永,意趣高雅,不僅可使讀者增長養生知識,也可增長文學藝術欣賞情趣。因此,本書是一本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佳作。
(明)高濂 王大淳 李繼明 戴文娟 趙加強 ·中醫 ·34.7萬字
近年來,《中醫診斷學》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由于思維的缺失,中醫學整體、動態的診斷理論與方法被機械、靜止的還原分析的方法所取代,正因如此,李老師立足中醫辨證思維規律,強調整體觀念對四診和辨證的指導,能夠保證本書"是中醫診斷學"而非"像中醫診斷學"。
李燦東 ·中醫 ·41.1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了人體全息的基本理論,全息診斷方法,全息治療原則和方法,全息元的定位及臨床應用,臨床常見病證的全息療法.配有彩圖40余幅。
齊鳳軍主編 ·中醫 ·24.5萬字
《名醫推薦家庭必備偏方(珍藏本)》以病為綱,以方為目,在浩如煙海的中醫文獻中,收集治療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種常見病、多發病的必備偏方,優中選優,每病精選1~6方,可謂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組成、主治、用法進行編寫,讀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別是每病均載有“名醫指導”,從生活起居、飲食宜忌、心理調節等諸多方面進行指導,可謂授諸病調養秘籍之大成。
曠惠桃 ·中醫 ·29.3萬字
本書90卷,是清政府組織編纂的大型醫學叢書,也是清代廣為流傳的醫學教科書。將中醫內容分門別類,采精發蘊,編成醫書15種。即:傷寒論法、金醫要略法、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婦科心法要訣、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痘疹心法要訣、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刺灸心法要訣、正骨心法要訣。內容涉及臨床各科疾病的辨證論治,深入淺出,切合臨床,便于誦習。
(清)吳謙等編 鄭金生整理 ·中醫 ·38.5萬字
本書是我國著名中醫學家、針灸學家周楣聲教授醫學專著中重要的著作,也是針灸教學、科研、臨床工作者的書目。全書共分三篇,上篇為“灸論”,列敘作者的觀點和見解;中篇為“灸賦”,以韻文形式闡述針和灸的關系,以及臨床治療的各項要點;下篇為“灸例”,是作者臨床案例的總結,翔實描述病人的癥狀、艾灸的穴位及其選擇該穴位配方的理由以及成效。
周楣聲 ·中醫 ·30.1萬字
本教材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中醫骨傷科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等內容,包括中醫骨傷科學相關的基本概念,骨傷科專科體格檢查、讀片、辯證等診斷技能,骨傷科手法、手術、固定、處方、練功等治療技術。中篇急慢性損傷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與方法、預后與調護要點等。下篇為常見骨與關節病癥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與方法、預防與調護要點等。
詹紅生 冷向陽 ·中醫 ·30.8萬字
以太陽歷為基礎,中華先賢創造出了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故此太陽歷具有中醫文化的基礎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規定性與無限循環性。太陽歷最根本的兩個節令是冬至夏至,陰陽就是這里抽象出來的。不認識太陽歷,陰陽五行是玄學;認識了太陽歷,陰陽五行是精美精確的太陽法則。本書以兩種太陽歷為依據,重新解讀中醫文化,解答中醫難題,醫治西醫不能醫治的疑難病。
劉明武 ·中醫 ·36萬字
中醫婦科學從秦代發展至今,日益完善,屢用屢效。婦人在生理上有月經、帶下、胎孕、生產、哺乳等功能,在臟腑、經絡、氣血運行方面也有特殊之處,故而在對婦人疾病的辨證施治中需考其特殊,究其迥異,另立別方。本書選取中醫藥古籍經典代表方及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作組成、功用、主治、方解、辨證要點、隨證加減等詳細講解,更在方后附有當代名中醫的經典醫案分析。本書內容集古今中醫婦科治療之經驗,具有極強的學習和臨床指導價值。本書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科臨床醫師,以及廣大患者閱讀參考應用。
袁立霞 ·中醫 ·24.8萬字
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簡要介紹中醫辨證論治學的基本內容及發展概況;第二章概述辨證的方法,主要包括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第三章介紹中醫治則、治法與方劑基本知識;第四章是將中醫診斷學中的“辨證”部分與方劑學內容有機結合,以八綱和氣血津液辨證為綱,結合方劑學中的“八法”和具體處方方法,分成表證、半表半里證、表里同病證、虛證、實證、寒證、熱證、氣證、血證、水濕證、痰證十一大類,介紹證候辨識、立法原則處方方法及例方;第五章介紹辨證論治思維的方法與步驟、中醫病歷書寫及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與論治。作者簡介:王天芳,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診斷學系主任,教授,中醫診斷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從事中醫診斷學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先后主持與承擔部局級及國家級科研課題20余項,其中作為牽頭人,承擔國家科技部973和“十一五”支撐計劃課題各1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5項,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及副主編相關教材10余部。
王天芳 ·中醫 ·29.7萬字
經絡是人體自帶的祛病良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溝通了人體中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完成的。經絡一旦發生堵塞,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癥狀。所以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體里的經絡運行不暢,就像道路上發生了堵車,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正因為如此,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克新 ·中醫 ·34.5萬字
本書參考歷代權威版本,結合現代生活習性,精選《黃帝內經》中關于飲食、起居、勞逸、寒溫、七情、四時季候、地理環境、水土風雨等增強生命活力及防病益健康的內容,詳細談論了病因、病機、體質、精氣、藏象、經絡與養生的緊密關系,譯文明白嚴謹,注釋詳盡準確。并對重點、難點進行了細致翔實的圖解,一目了然,非常便于理解記憶;深入淺出的圖解說明附以300余幅精心繪制的插圖,真正能夠做到兼具無障礙閱讀、趣味性和美觀性等優點,讓人閑暇瀏覽便能輕松得其要旨,仔細研讀更能體會到中華醫學之精深。此外,書中還附以大量的人體經絡穴位圖、針灸手法圖、人體生理和病理圖等,具有極強的實用性。真正做到一冊在手,經典相伴,讓非醫學專業的你也能夠輕松讀懂這本傳世名著,從中了解到中國傳統醫學乃至中國文化天人合一、平衡為養的奧義,掌握健康生活、養生、防病、治病之道。
常學輝編著 ·中醫 ·33.9萬字
《張錫純方藥選》,作者張錫純,分別節選自張氏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的“醫方”與“藥物”兩部分。《醫學衷中參西錄》初刊于1918至1934年間,“醫方”和“藥物”為其中的第三期和第四期,均初刊于1924年。
張錫純 ·中醫 ·25.5萬字
秦老業醫50余年,著述頗豐。其著作涉及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多方面,頗多見解,尤其對《內經》進行了深入研究。臨床方面,對溫熱病、肝病、血液病、心臟疾患、潰瘍病等的治療,頗多見解。為當代中醫學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這些著作既繼承前人余緒,又發掘古義,昭示后人;既有獨出之理論見解,又有實踐心得,為豐富中醫學術寶庫作出了貢獻。
秦伯未 ·中醫 ·33萬字
本書綜合講述全國少數民族的醫學基本理論、特色診療方法和基本用藥概況,生產工藝、文化傳承等。例如藏醫學、蒙醫學、維吾爾醫學、壯醫學、苗醫學、傣醫學、瑤醫學、彝醫學、土家醫學、朝鮮醫學、畬族醫學等。
洪荒 ·中醫 ·26.1萬字
張志遠先生年已97,是我國著名中醫學者,從事教學與臨床工作70余年,閱歷宏富,被譽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記,文辭暢雅,拔新領異,九百余條,皆系心血結晶,極可珍視,有重要價值。筆記簡潔精當,內容包括包括醫友經驗、先父經驗、師長經驗、個人經驗、古賢經驗、個人驗方、名家驗方、經典探求等,反映了張志遠先生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學術思想,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深富教益。
張志遠 ·中醫 ·21.1萬字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自面市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與認可,本次是我們從106種古籍中選出30種進行修訂。修訂原則是1、本次選出的古籍為臨床上常用、讀者需求量大的品種,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訂力求原文準確,每種醫籍由專家嚴謹校勘,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3、原則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記和注釋。4、在裝禎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風格的基礎上,以精裝版面市,在版式上也為了方便讀者而重新設計。張錫純是近代中醫大師,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也被中醫界視為必讀之書。原書共分七期,為便于讀者閱讀,此次重訂對其順序作了調整,并根據文義擬定篇名,分別為藥物篇、方劑篇、醫論篇、傷寒論篇、醫案篇。
張錫純 柳西河 ·中醫 ·37.1萬字
本書是中醫腫瘤專家集臨床、教學、科研近40年之經驗結晶。主要介紹中醫在腫瘤治療中的獨特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體會。本書參考了國內外有關腫瘤的近萬篇文獻,提出中醫治療腫瘤的新思維,即中醫藥可以治療腫瘤、中醫藥治療腫瘤是現代醫學治療腫瘤的補充和替代、現代醫學治療腫瘤的盲點就是中醫藥治療的切入點和優勢。對中醫腫瘤專家的臨床診治精要即臨證思路、方法及用藥經驗等進行歸納、分析、總結,以指導臨床。本書所選的近百份醫案、數十個經驗方以及臨診心悟等都是突出中醫治療的特色,所選的醫案以中醫治療為主,內容真實,資料完整,記錄翔實,圖文并茂,治療前后有對比,可信度高,說服力較強。全書精練實用,特點鮮明,層次分明,可讀性強,較全面反映了中醫腫瘤專家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及組方特色。本書既可作為中醫腫瘤和中西醫結合腫瘤工作者的指導性參考用書,也可供癌癥患者及家屬參考,對指導癌癥的治療有重要價值。
程劍華 ·中醫 ·3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