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之李興培分冊,全書繼續沿用本叢書的統一體例形式,共分醫家小傳、專病論治、診余漫話及年譜四個部分。系統介紹名醫李興培的成長之路及學術思想與成就,并以“驗案輯要”及相應“按語”的形式對其行醫五十余載積累的臨證驗案進行分析、總結,內容包括內、外、婦、兒、男、五官、皮膚科等多科疾病。此外李老對經典及前賢結合臨證的所思、所想也有所呈現,可供廣大中醫從業者及愛好者閱讀參考。
寧建武 ·中醫 ·15.9萬字
熊傳榘先生從一名初中學歷的鄉村醫生成長為中醫學博士、患者心中的名老中醫,經歷了數十載的艱辛探索,而今已年逾古稀,回顧當年師從以雷雨田先生為代表的基層醫生和我國著名中醫學家夏度衡、張珍玉先生的求學路程和自己長期的醫療實踐,認真總結先師所傳和個人所驗,化為十余萬文字,以教育門人,也奉獻社會。本書分醫程聞見、病證方藥、治驗舉隅、醫學散論等部分,字里行間反映出熊傳榘先生熱愛中醫、踐行中醫的的專注態度和身處逆境不退縮,“位卑未敢忘憂民”的拼搏精神,而其中的碩果——獨特的學術見解、明晰的辨證思路、翔實的理法方藥也有助于讀者的精進。
熊傳榘 ·中醫 ·17.9萬字
《嬰童百問》,約成書于1506年,明代魯伯嗣著。全書10卷,每卷10問,總計100問,故書名為《嬰童百問》。該書從病因、病機、證候、治療、方藥等方面,詳細論述了100余種兒科病證,附方840首。對現代醫學有一定參考價值。
魯伯嗣 ·中醫 ·12.7萬字
耿建國,國家級名老中醫,首都名中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原中醫臨床基礎學學系主任,仲景書院示范導師,北京市師德先鋒,科技部和北京市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研究生論文評審專家。從醫40余年,潛心鉆研經典,對《傷寒雜病論》研究尤有心得,臨床以陰陽寒熱辨證為主線,以不變應萬變,統領內、外、婦、兒等科的辨證論治,擅長救治疑難雜癥和危急重癥。本書按照口述實錄、辨證細節、學生提問等師承全環節來進行精心原創。
耿建國 ·中醫 ·13.4萬字
廣東省中醫院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積極探索中醫藥整體證據的搜集、提煉、整理、評價方法,選擇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且中醫藥治療特色優勢顯著的29個疾病病種,經過研究編撰形成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叢書共分3輯,第一輯包括11個分冊,用“整體證據”的研究方式對中醫治療中風后肩關節并發癥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進行綜合分析與評估。這種“整體證據”的研究方式將古籍、臨床研究、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為讀者提供了中藥、針灸、太極拳等中醫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證據。
李艷 薛長利主編 ·中醫 ·7.5萬字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見疾病,由此引起的排尿癥狀及其他系統并發癥使患者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對前列腺增生的積極預防、早期診斷、合理治療、控制并發癥愈發顯得重要。中醫學雖無前列腺的概念,但古代醫家根據其解剖及功能特點,將其歸入“精室”范疇,對其相關疾病辨治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書匯集古今大量文獻資料,結合編者自身臨床經驗,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欲令廣大讀者對前列腺增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對應用中草藥、食療調護等防治前列腺增生有一個初步了解,既方便前列腺增生患者朋友隨時翻閱,也可作為專業人士的參考書。
王慶主編 ·中醫 ·11.3萬字
該醫學小叢書的責任人為明代正德、嘉靖間老醫何柬,書成于嘉靖己酉(1549),含子書7種,其中有3種(《難經本義補遺》《滑氏診家樞要》《滑氏伯仁卮言》)為元代名醫滑壽(伯仁)原撰,何柬選錄或補遺。一種為李玉成原撰,何柬校正補遺。此外3種子書為何柬自撰,其中《醫書大略統體》為歷代醫書評述,計評書45部,內不乏后世稀見之書,何氏評述多直言不諱,頗多新見。又《雜錄》有何柬接受醫學考試之文,為考察明嘉靖間醫學教育重要文獻。又《試論》收錄何氏醫學論文9篇,內多針砭時弊之言。此叢書內容新穎,是考察明代醫學發展的重要文獻。該叢書雖見于明代書目著錄,但其書流散海外,今唯存明隆慶三年(1569)刊孤本,學術價值甚高。
(明)何柬補遺續撰 鄭金生校點 ·中醫 ·13.5萬字
《備急千金要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后世醫家影響極大。卷1是醫學總論及本草、制藥等;卷2~4婦科病;卷5兒科病;卷6七竅病;卷7~10諸風、腳氣、傷寒;卷11~20系按臟腑順序排列的一些內科雜病;卷21消渴、淋閉等癥;卷22疔腫癰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雜治;卷25備急諸術;卷26~27食治并養性;卷28平脈;卷29~30針灸孔穴主治。總計233門,合方論5300首。
(唐)孫思邈 ·中醫 ·1646字
本書以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之“中醫針灸”項目為切入點,著力講解中醫針灸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深入介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針灸類項目與傳承人,探索中醫藥非遺項目宣傳、推廣的有效途徑、新方法,以提升廣大民眾對于針灸文化、針灸療法的認同感,擴大中醫針灸非遺項目的影響力,加強對其的保護與傳承。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界國手級大師不斷隕落,其中包括程莘農、郭誠杰、賀普仁等多位針灸非遺傳承人。這說明開展中醫藥非遺項目宣傳,促進其傳承已經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
劉煒宏主編 ·中醫 ·6萬字
本書以軟組織外科學的視角分析人體的生長發育及運動特點,通過對運動系統損害階段的分析,尋找需要治療的層面。不同損害程度的不同治療方法使治療更具個性化。通過對經典中醫語句的分析,使人了解中醫研究的立論所在,將力學理念加入到中醫針刺治療的研究中來,使針刺治療不再只是經驗的積累,成為可復制性極強的現代知識;通過分析不同針具的作用特點,使臨床治療效果的確定性大大提高;對經典經驗穴位的作用分析,使單純的樸素辯證變為可見的力學分析,在指導臨床應用中,更加準確有效;分部位分析了疼痛診治的大體方向和治療原則,使針刺治療具體化;以典型病例分析具體闡釋疼痛診察原則與針刺分析,使臨床問題具體化。
王震生主編 ·中醫 ·14.1萬字
《兒科醒》系清代醫家芝嶼樵客所撰,其姓名不詳,據書中內容線索,當為清代中期在江南揚州一帶行醫的醫家,尤擅兒科。受業于華陽山人,承師意撰《兒科醒》十二卷,成書年代不詳。華陽山人為之作序,賜福題金縷曲。書名之意在于告誡習幼醫者應扼兒科之要領,常醒而不惑。本次整理,以清嘉慶18年(1813)刻本(卷一至卷九)和清嘉慶甘棠博愛堂刻本(序及卷十至卷十二)為底本,以上海千頃堂書局刻本和珍本醫書集成本為參校本,以《內經》為他校本。希冀為中國古醫籍整理工作做出新的貢獻。
(清)芝嶼樵客撰 趙瓊 和中浚 林英校注 ·中醫 ·3.9萬字
在“基礎素質”理論的頂層設計下,江西中醫藥大學構建了以“教無類、學為先、重激勵、育特長、促實踐、有思想”為培養原則,以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為培養內容,以激勵機制、內化機制、保障機制、評價機制為培養路徑的“144雙惟實踐模式”,使學生建立贏在終點的價值取向,追求人生的不斷完善與自我超越。本書將江西中醫藥大學近年來發表于報紙、網站的有關“144雙惟實踐模式”辦學的文章進行了整理,共收錄39篇,從院校管理者、教職員工及學生等角度全方位詮釋了“144雙惟實踐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作者簡介:章德林,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工處處長,雙惟實踐班指導老師。廖東華,江西中醫藥大學雙惟實踐班指導老師。羅小亮,江西中醫藥大學雙惟實踐班指導老師。
章德林 廖東華 羅小亮主編 ·中醫 ·9.3萬字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后天之本“,現代人應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后天之本呢,本書介紹了腎病的概念、病因病機、常見證候分型及治療的同時,重點論述了傳統中醫保健方法和飲食、運動、心理調護等對健康保健的影響。
李順民主編 ·中醫 ·9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學術探微和原文評注兩部分。學術探微部分主要是對該經典的學術特點、對臨床的指導作用進行闡述。原文評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評議、醫案選錄、按語5部分。在原文的基礎上,對一些較為生僻或重要的專業詞語進行注解,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評議,評議內容緊扣原文,可以是對學術觀點、疾病因病機、用藥規律等的闡釋;“醫案選錄”,所選醫案皆出自近代中醫名家醫案;在按語部分結合原文內容對該醫案進一步解讀,使得該書更加貼近臨床。
王慶其主編 ·中醫 ·15.3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本書據明·嘉靖辛丑年(1541)木刻本整理。全書共15卷,全面介紹了張子和汗、吐、下三法的學術見解和各科多種病癥的臨床實踐,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論述和創見,并附較多驗案。本書內容實用性強,對現代中醫臨床有啟發。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金)張子和撰 鄧鐵濤 賴疇整理 ·中醫 ·17.8萬字
目前針灸學由傳統的針灸治療轉向各系統疾病細化治療方向發展,肥胖內分泌專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發展成長起來。本書是《肥胖內分泌疾病針灸治療》的姊妹篇,是在該書基礎上進行的臨床總結。本書根據專科多年經驗,以臨床為基礎,對針灸治療肥胖內分泌疾病進行了較為集中、系統、全面、深入的論述,以病案及病案分析的形式呈現。全書分總論和分論,分論包括11個病種,包括肥胖癥、高胰島素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異常子宮出血、痛經等。
謝長才 易瑋 陳裕主編 ·中醫 ·13.8萬字
《金匱要略》系漢末張仲景所著,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中醫經典著作,為歷代學習、研究中醫學的必讀書之一。全書共25篇,介紹了40余種疾病,計260多首方劑。第1篇是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為本書總論;第2~17篇論述內科雜病的辨證論治;第18篇論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氣、蛔蟲等病的論治;第20~22篇論婦人妊娠、產后和雜病;還有雜療和食物禁忌等3篇。為了便于讀者學習,本書設有介紹《金匱要略》沿革、基本內容與編寫體例以及學習方法的“導讀”。
(漢)張仲景撰 何任 何若蘋整理 ·中醫 ·5.3萬字
《傷寒論》是后漢張仲景所著,原書叫《傷寒雜病論》。《傷寒論》以六經辨證為全書的綱領,有機地將理、法、方、藥一線貫通,主論傷寒,兼論雜病,被后世醫家奉為辨證論治的典范。本書將《傷寒論》113方分類編排,分為麻黃劑、桂枝劑等類別,按類進行解釋,間附醫案,配有歌訣,深受讀者喜愛。本書引用的條文和方劑,以明朝趙開美復刻的《傷寒論》為藍本,在徐氏類方的基礎上,沿用了類方概證方法,又進行了加工和補充,書名曰《新編傷寒論類方》,以資與舊《類方》而有所區別。
劉渡舟編著 ·中醫 ·10.8萬字
本書為國醫大師傳薪叢書之一,是國醫大師段亞亭教授近七十年臨床經驗的總結。主要從學術思想、驗方精析、經驗用藥、臨證實錄等方面向讀者介紹段老臨證施治遣方用藥思路,其中驗方精析是對男科、女科及內科常見病確有療效經驗方的詳細介紹,經驗用藥則是對段老單藥、對藥、角藥臨證使用體會的梳理總結,臨證實錄則選取段老擅治病種,配合臨床驗案闡釋其理法方藥思路。其語言精練,結構清晰,內容全面本書臨床實用性強,適合廣大臨床醫師及在校學生學習參考。段亞亭,國醫大師,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重慶市首批名老中醫。
段亞亭 肖戰說編著 ·中醫 ·12.7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口齒類要》是明代薛己撰著的口腔科專著,主要論及口腔病12種及五官意外雜癥,附驗案81則,附方70首。內容簡明,頗多獨到之處,加之病案辨病明確,選方精當,加減靈活,故療效顯著。《喉科秘訣》是清代董真人撰著,闡述喉科疾病的病因病機,以及22種喉風的證治方藥,附方44首,內容精煉實用。二書內容突出臨證,貼切臨床實踐,選方精當,具有很強的臨床實用價值。本次整理增加了導讀,編次了方劑索引和病癥后索引,便于讀者查閱。為口腔、喉科臨床醫生必讀之書,對中醫各科醫生均有參考價值。
(明)薛己撰 郭君雙整理 (清)破頭黃真人撰 曹炳章評閱 宋詠梅整理 ·中醫 ·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