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擷取王行寬教授200余則醫案編輯成書,其內容遍及內、婦、男、五官、皮膚諸科,尤重內科,按肺系病、心系病、腦系病、脾胃肝膽病、腎系病、氣血津液病、肢體經絡病等分類,獵涉百余種病證。案雖幾百,但案案凸顯王老“雜病治肝、多臟調燮、綜合治理”的學術思想和“善用經方、不乏驗方、用藥平和、易于效仿”的學術特點。
范金茹 ·中醫 ·15.6萬字
本書為劉清泉教授關于中醫急危證的醫學講稿,內容涉及名醫成才之道、讀經典明醫理做臨床提療效、急危重癥中醫臨床思維之思考、基于“經方理論”急診危重癥的思考、基于“藏象經脈理論”談重度膿毒癥的臟器保護、東垣學說在中醫急危重癥中的應用、基于伏邪理論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研究、對住院醫師的急診重癥醫學講話、中醫治療急危重癥的相關問答、談中醫院ICU的發展思路、談傳統細料類中藥與毒性藥的使用、談趙炳南先生全蟲方的應用體會、淺談對續命湯的認識、談《醫林改錯》的各類逐瘀湯、糖尿病的中醫認識等。
劉清泉講述 陳騰飛等整理 ·中醫 ·10.3萬字
意象思維發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醫學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本書包括醫理篇、治法篇、方劑篇、中藥篇、四季篇、醫家篇,全書從臨床實際病例出發,運用中醫意象思維,將常見病癥如鼻炎、感冒、咳嗽、牙痛、花粉熱、失眠、便秘等頑固性病癥分門別類,以形象的聯系,一一解說和剖析,使讀者迅速了解病癥,并體會用意象思維診治疾病的過程;同時選取了部分古今醫家的典型臨床驗案,均為運用意象思維的臨床醫案。本書內容豐富、翔實,密切結合臨床實際,是學習和運用中醫意象思維診治疾病,提高臨床療效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同時,本書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實用性強,理法方藥兼備,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及較高的學術價值。本書適合中醫院校學生、年輕中醫師、基層中醫師、自學中醫者以及廣大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范圣華 王云濤 諶海燕 ·中醫 ·19.9萬字
劉尚義教授在五十余年的醫學生涯中,善治疑難雜癥,在治療腫瘤方面也有明顯特色,在中醫界有重要影響,其主要特色理論是“引瘍入瘤”,即將中醫瘍科治療理論用于腫瘤治療,豐富了中醫腫瘤學的治療思想,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肯定,有重要的推廣價值。本書系統闡述了劉尚義教授“引瘍入瘤”學術思想,從瘍理診瘤、瘍法治瘤、瘍藥療瘤方面進行深入論述,并介紹了劉尚義教授治療結直腸癌、膀胱癌、胃癌等多種腫瘤疾病的具體經驗。這是國醫大師的經驗結晶,有創新性,也為臨床疑難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唐東昕 楊柱主編 ·中醫 ·16.7萬字
《嬰童釋問》系整理王烈教授從醫60余年中,在診治疾病之余,為病兒家長解疑釋惑之言。分類為綜合篇、飲食營養篇、問藥篇、新生兒篇、時行傳染篇、肺及呼吸篇、脾胃及消化篇、心及血液循環篇、腎及泌尿篇、肝腦及神經篇。為王烈教授防治小兒疾病的獨特經驗。
孫麗平 王烈 ·中醫 ·20萬字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王明杰、黃淑芬伉儷為西南醫科大學教授,川南玄府學術流派創始人。二位教授數十年來深入發掘劉完素玄府學說,精研李東垣風藥、葉天士蟲藥應用經驗,提出玄府郁閉為百病之根,開通玄府為治病之綱,認為風藥、蟲藥等治風之品,輕靈流動,徹內徹外,為開通玄府郁閉之要藥,功擅開竅啟閉,鼓動氣化,暢達神機,對調節人體氣血津液精神運行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多種常見病證及某些疑難雜癥的治療。本書重點介紹二位教授“風藥新識”“治風開玄論”“風藥增效論”及“治血先治風,風去血自通”等創新見解,總結其治風方藥應用經驗,精選相關臨床案例,集中展示川南玄府學派“百病疏風為先,頑癥從風論治”的臨證特色,內容豐富,觀點新穎,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葉俏波 江花 江玉主編 ·中醫 ·15.8萬字
《目經大成》為中醫眼科名著,為清乾隆年間醫家黃庭鏡所撰。黃庭鏡,字燕臺,號不塵子,又名黃必昌,福建濉川人。所著《目經大成》三卷,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另有首一卷“形圖”,故合計共四卷。《目經大成》著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定稿后,并未立即刊行。黃庭鏡去世后,黃庭鏡之孫黃璧峰出家藏舊本,加以校訂,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將《目經大成》由達道堂刊刻行世。《目經大成》為中醫眼科經典著作,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此次以山東省圖書館所藏清嘉慶二十二年丁丑(1817年)達道堂刻本為底本。
黃庭鏡 ·中醫 ·19.7萬字
本書將龐贊襄教授多年診治眼病的思路和醫案整理成冊。書中介紹常見的眼病37種,龐贊襄教授的經驗方60個,病案200余個。在每個病案中包括眼部檢查、舌苔脈象情況、診斷、方藥、處方、治療經過及按語;臨證經驗中總結了診治該眼病的認識和思路;體現了龐老對眼科疾病的獨到的見解與學術思想,對臨床有指導意義,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眼科醫生參考。
龐榮 ·中醫 ·16.6萬字
本書通過近200幅漫畫彩圖,并結合幽默風趣的簡要語言,在不違背經典著作基本理論和思想的前提下,簡明介紹《金匱要略》相關疾病和方證內容,給讀者鮮活地呈現一本喜聞樂見、不拘一格、妙趣橫生的《金匱要略》中醫經典漫畫讀本。
李賽美 ·中醫 ·2.6萬字
本書將《黃帝內經》的段落結構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現給讀者,比較系統地反映出任應秋治《內經》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學術觀點。本書以《內經》系統的文獻結構為線索進行整理,有較強的可讀性;同時把篇解、全文講解、分段提要、提問答疑等內容結合起來編排,又使此書具有拓展思維。
任廷革 ·中醫 ·18.2萬字
脈學專著?!吨苁厢t學叢書脈學四種》致以,撰于1892年,共八卷。卷一至卷三分別論述切脈部位、方法及脈象特征;卷四至卷五論各脈象主病;卷六為名論匯編;卷七為婦科各種脈證;卷八為兒科診略。此次,選用1936年至德周學熙印刻版本為底本,以1984年江蘇廣陵古籍印刻社發型版本為參校本。
周學海 ·中醫 ·15.1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林辰 ·中醫 ·15.2萬字
《針刀辨因論治》由理論篇、論治篇、領悟篇三部分組成,理論篇闡述針刀醫學理論及作者觀點——辨因論治;論治篇選取47例臨床常見疾病進行辨因論治,并對針刀配合藥物治療進行論述;領悟篇為作者對朱漢章教授《針刀醫學原理》的體會及對未來針刀發展的期望。《針刀辨因論治》編寫目的是從更多的角度解析朱漢章教授的《針刀醫學原理》,觀點尚不成熟,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從事針刀醫學或即將從事針刀醫學的同道們有所啟發。
楊戈 ·中醫 ·6.2萬字
本書以最新版教材為底本,結合作者多年教學經驗,著重提煉中藥學重要知識點,包括教學重點及常見考點,同時配合圖表解,便于記憶。書中加黑內容為中藥學考點、重點,要求深入學習掌握。本書旨在為中醫初學者提供一條快速入門之捷徑。
劉洋 謝偉 ·中醫 ·9.2萬字
《溫病名家醫案評析》重點精選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雷少逸、柳寶詒、張錫純、程門雪、趙紹琴、李士懋等歷代著名溫病學家醫案,在基于臨床真實世界的前提下,重點評析其臨床施治過程中原于經典的思維,審因論治的思路、理法方藥的特色、配伍化裁的技巧,從而展示其左右逢源、效如桴鼓的高明所在。嚴格地說,名醫驗案是醫家們記錄其臨床所治療的典型、復雜、疑難病案例,主要是供自己、同道、后人參考學習。通過這些典型的溫病醫案分析,可以使中醫大家的臨床經驗、思路方法、學術思想得到很好的傳承,也可以使研究者在臨床診治疑難危重病癥之際得到啟發。
岳冬輝等主編 ·中醫 ·20萬字
本書主編鞏昌鎮以訪談的形式記錄了陸飚、王少白、李燦輝、金觀源、陳德成、冷三華、彭增福、劉寶庫、李永明等九位移居海外針灸人的貢獻,內容涉及跳針針法、糖針、解剖針灸、反映點針灸、動筋針法、逆向刺激療法、激痛點針灸、瘢痕松解術、針灸氣球模型等。這些探索性發現既包含他們構建的新理論、創造的新方法,也包含對傳統的深度挖掘和對經典的刮垢磨光,更是他們與時俱進、不懈努力的心血結晶。對針灸臨床工作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鞏昌鎮主編 ·中醫 ·14.6萬字
這本書是中醫腫瘤專家王三虎從事抗癌過程的真實、動態記錄。由其弟子跟師記錄病案,抄寫方藥,總結老師辨證用藥規律撰寫而成,動態提供真實病例,全面反映眾多信息,展現當代名醫風采,抒發臨床學習心得。對在臨床工作的醫生和學生有重要的啟示。
王歡 王娜娜主編 ·中醫 ·14.3萬字
《津沽小兒推拿》是一部集津沽小兒推拿之長的專著,突出理論性,重視實用性。本書詳細介紹了津沽小兒推拿的發展歷史、流派特色、臨證要點、常用小兒推拿手法、常用小兒經絡穴位、小兒常見病治療,突出理論性,重視實用性,同時還反映了津沽小兒推拿流派的經驗繼承與理論成果。本書向讀者呈現了津沽小兒推拿以八綱辨證為主,結合臟腑、經絡、體質辨證,指導運用核心特定穴推拿、小兒腹部推拿、皮部推按等方法治療小兒疾病的特色理論方法體系。本書可指導小兒推拿從業者的臨床操作,家庭小兒保健也可參考使用。
李華南 董樺主編 ·中醫 ·5.3萬字
中國文化之所以是中國文化,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都是因為一直有中醫的存在。中醫四大名著:既是中國人寶命全神的經典,也是養育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母地?!吨嗅t四大名著》則具體向你介紹了中醫四大名著:《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條辨》的有關知識。
李楠編著 ·中醫 ·9.2萬字
本書由明代高武編撰,成書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共4卷。分經絡腧穴、病癥取穴治法、刺灸法、針灸歌賦4卷闡述。本書是繼漢代《名堂經》首次總結腧穴主治病癥之后的又一次系統總結,對腧穴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后世針灸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書中收錄的玉龍賦、肘后歌、百癥賦、補瀉雪心歌等當今仍膾炙人口的針灸歌訣,就是最早見載于此書。此外,書中還有頗多作者的獨到見解,對當今針灸的發展仍有較大的臨床指導意義。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讀者查閱。本書可供針灸專業、中醫臨床各科醫生參閱,也可供針灸愛好者學習之用。
(明)高武纂集 黃龍祥整理 ·中醫 ·1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