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山醫案
《瞻山醫案》,清代任賢斗著。成書于1814~1823年間,初未付梓,僅鈔藏于門人之中,因而未有廣泛影響。民國十三年(1924年)正式刊印以后,方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重視。本書共四卷,名為醫案,實為綜合性醫學著述。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論源流,多所闡述,次則附錄生平精彩驗案,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醫學著作。主要記載任瞻山治療傷寒、傷風、眩暈、怔忡驚悸恐、咳嗽、聲喑、瘧疾、小兒熱瘧、痢疾、傷暑、濕證、火證、食滯、虛損、頭痛、腫脹、麻痘、血癥、哭證、笑證、調經、安胎、瘀血不下、胞衣不下、咽喉、黃疸、眼目、癲狂癡呆、痹痛、痙痛、癃閉、尿短、尿多、便濁、淋證、夢遺、遺精、便閉、嘔吐、惡心、噯氣、脅痛、心腹痛、不寐、巧證、氣喘亸證、辨黃藤毒、狾犬辨原、疝氣、痰飲、吞酸吐酸、饑證、三消、腳氣、霍亂、痿證、泄瀉、積聚、噎膈、關格、呃逆等內科、外科、婦科及兒科驗案。后另附方176條。本書反映了任瞻山的醫學思想及臨床經驗,有獨特的學術價值。此次以陜西省中醫研究院圖書館藏1924年瀏陽唐文胎室木活字本為底本進行校勘注釋,供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參考使用。
·15.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