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幫助考生有效掌握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順利通過醫師資格考試,根據《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中西醫結合)》(2020年版)、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具有規定學歷、師承或確有專長)和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考試指導用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考試圖書編輯都組織專家編寫了中醫、中西醫結合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通關題庫。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考試圖書編輯部編寫 ·醫藥考試 ·32.7萬字
王曉燕從事兒科臨床33年余,擅長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兒科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較高的學術水平。鑒于目前藥物毒副作用、耐藥、藥物依賴性,特別推崇采用中醫特色外治防治小兒疾病,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力。本書總結了王曉燕33年的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特別是在中醫特色外治方面的經驗。
王曉燕主編 ·中醫 ·24.6萬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考試圖書編輯部編寫 ·醫藥考試 ·26.1萬字
“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實戰模考密卷叢書”由執業醫師考試知名培訓專家編寫,編者在對2010年至2016年全國各地實踐技能考試真題的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針對考試的廣度和深度,總結出近六年考試涉及的高頻考點,編寫了一定數量的模擬題,涵蓋考試熱點和難點,體現考試形式和特點。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應試技巧,主要為讀者講解實踐技能考試的形式,分析實踐技能考試三站的內容和特點,以及每一站的具體要求和評分標準。第二部分是模擬試題,完全模擬實踐技能考試中三站的內容和出題形式,每一站分別設計了60號模擬題,這些考試題均是基于對歷年考試真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從高頻考點中抽取的,并且每一題后面由權威專家給出答案解析,供廣大考生應試使用。本次根據2022版最新指導用書進行修訂。
徐雅 杜慶紅主編 ·醫藥考試 ·20.2萬字
中醫營養學是研究中醫飲食理論與應用的一門學科,在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教材由三篇、十二章及附錄構成。上篇為總論;中篇論述食物與食品,每個食物后面列有參考文獻,供學生參考,加深理解;下篇論述食養與食療。每章之前均設有學習指導,包括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每節之后設有復習題,有利于教學安排和學生學習。本教材為“十四五”創新教材,主要供北中醫東方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等院校學生選用。
周儉主編 ·醫藥教材 ·27.7萬字
書是以診療疼痛、疑難病為主的名老中醫經驗書籍,讀者范圍較廣,書寫結構清晰,內容新穎,臨床使用價值較高,對從事中醫、中西結合臨床各科醫師臨床診療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是對當代名家韋獻貴先生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總結,書中突出三大特色:學術思想,特色鮮明:構建了從基礎理論到臨床診療的疼痛學術框架,形成了系統學說,內容曲盡其詳;辨治疑難病的學術思想以疑難病辨證論治綱要為基礎,包括“辨證六步,次第井然”,“論治法則,綱舉目張”。從“和中”論治疑難病的學術思想表明,由于疑難病脾胃功能多已受傷,因此對其治療,應重視從“和中”入手。醫案完整,見解深邃:所選案例典型、記錄完整,內容詳實,療效可靠。按語對病證的分析,注重引用經典理論,或融匯有關醫家的認識,而征有所驗,賦有新意。創制新方,療效獨特:所擬定之方,不拘經方、時方,擇善而從,創制新方,配伍精當,力求簡、便、驗、廉,療效可靠。
韋緒性編著 ·中醫 ·24.1萬字
三部六病學說是山西著名老中醫、全國首批500名老中醫之一劉紹武先生創立的醫學理論。該理論是劉紹武先生研究《傷寒雜病論》等中醫理論和長期臨床實踐的總結。本書第一版為2020年初出版,是眾多三部六病相關著作中唯一一本劉老講課錄音整理本,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內容稀缺性,讀者反饋較好。此版在修訂一版內容錯誤的同時,補充此重要內容。本書主要集合了兩個階段的講課內容:一是1984年劉紹武在太原市中醫研究所給“高級西醫學習中醫經典著作提高班”四十二次講課的錄音整理,二是1990年劉紹武在家中給“山西醫學院三部六病學社”八次講課的錄音整理。此稿最大限度地保留劉紹武的原聲,盡可能忠實劉紹武原意,絕不參入絲毫整理者的態度和看法,讓后學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一個鮮活的劉紹武和劉紹武心中的“三部六病”醫學理論。
劉紹武 ·中醫 ·22.7萬字
王霞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兒科專家,上海市名中醫。從醫五十載,專擅幼科,其學術思想和診治特色主要有:(一)注重經典擅用經方;(二)治病求本辨證施治;(三)肺脾同病健脾為要;(四)培土生金杜痰為本;(五)調治兒病尤重脾胃;(六)明理識病,辨證知變;(七)繼承傳揚力求創新。發揚董氏兒科流派特色。尤以應用外治內服法治療小兒厭食、嬰兒吐乳、生長遲緩、弱智等療效顯著。本書收集了王霞芳先生擅治病種50余種,醫案300余個,剖析深入,確能引發熱點、啟迪新說、傳承經驗、提供效簡便廉之法,有很大的學術價值。用于中醫兒科學醫教研,確能示人以漁。
林潔等主編 ·中醫 ·25.5萬字
本教材將結合醫院管理實際和衛生改革實踐,編寫一部實踐性較強的現代醫院管理學專業教材。教材主要內容包括:醫院管理概論、醫院組織管理、醫院戰略管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醫院文化管理、醫院質量管理、醫院績效管理、醫療管理、醫院護理管理、醫院感染管理、醫院藥事管理、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醫院后勤管理、醫院危機管理、醫院營銷管理、醫院經濟管理等十六個章節。本書特色是將現代管理理論與醫院管理實踐有機結合,突出實操性和體現醫藥特色,強化案例分析和醫院改革前沿理論與實踐的介紹。
羅中華 徐金菊主編 ·醫藥教材 ·29.6萬字
三部六病學派由山西劉紹武先生所創立,目前該流派和胡希恕先生、葉橘泉先生等流派被大眾所熟知,研習者眾多。其中《仲景證治觀》是劉老關于三部六病學說的集中概括,為了便于理解和應用,收集了三部六病流派的相關書籍及附自己多年來對三部六病的體悟和運用,對劉老的《仲景證治觀》進行重新編排整理,整體思路是以三部六病的學術思想為主導,對三部六病進行簡述,并且將《傷寒論》115方以及《金匱要略》中大部分的方劑,全部納入到三部六病體系內。筆者對《傷寒論》的相關條文和方劑反復進行研讀,對于傷寒論中的方劑進行逐篇進行統計后發現,《傷寒論》其實有一百一十七首,缺方二首,實為一百一十五方。缺少的方劑為禹余糧丸和土瓜根方,此二方有方名,無具體的藥物和用法。
黎崇裕編著 ·中醫 ·22.1萬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考試圖書編輯部編寫 ·醫藥考試 ·20.5萬字
本書為柳少逸先生作品,是其“方證立論法式”系列講座整理稿,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方證法式概論,闡述了“以方證立論”是柳氏醫學流派的臨床思辨方法,闡發了方劑學的產生和發展,為方證立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廣闊的應用范圍,即有眾多的可用之方。其他三部分分別從同病異治(病證)、異病同治(方劑)及針灸推拿三個方面討論以方證立論法式在臨床上的應用。中醫方證辨治法式是臨床辨證論治思路之一,對臨床醫生具有較大指導意義。
柳少逸編著 ·中醫 ·21.6萬字
本書為長春中醫藥大學內經教研室蘇穎教授應長春某電臺邀請做的內經科普文化講座的錄音整理稿。是蘇穎教授對《內經》觀點點對點的解讀。書中針對內經所提的觀點,做相應的解釋,并結合日常生活,聯系實際講解。
蘇穎編著 ·中醫 ·25.2萬字
《郭靄春全集》收錄郭靄春教授著作共計800萬字左右。《金匱要略白話解》為《郭靄春全集》之一,主要內容是對《金匱要略》進行校勘和注釋同時,予以語譯,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形式解讀。《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醫藥學領域的學術成就。郭靄春先生治儒通醫,文理醫理融會貫通,精通史學、國學,于目錄、版本、校勘、訓詁、音韻等專門之學,造詣精深,并善詩詞。他深研中醫基礎理論,精醫史、善臨證,尤以文獻研究和中醫內科見長,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譽。治學精勤,著作頗豐,其代表作有《黃帝內經素問校注》《靈樞經校釋》《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靈樞經校注語譯》《中國醫史年表》《中國分省醫籍考》等。
郭靄春 王玉興編著 ·中醫 ·31.7萬字
鄭氏三杰即鄭惠伯、鄭邦本、鄭家本,三人既是師承關系,也是國家兩部一局命名的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鄭惠伯為首批,鄭邦本為第三批,鄭家本為第四批),同時亦分別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三人之中,鄭惠伯是其長者,長于溫病(2003年病故);鄭邦本精于雜癥;鄭家本擅長中醫婦科。為傳承名醫學術及防病治病經驗,更好地服務于民眾健康,特就三人的學術經驗分別予以系統整理,并擬按“學術淵源、醫理心悟、臨證一得、經驗方藥、醫案實錄、薪火傳承”等篇目分別成集。
蔣飛等主編 ·中醫 ·23.4萬字
銀川易德中醫醫院通過多年來的臨床實踐,以“是否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是否有利于患者的治療”為標準,堅持走學好中醫、用好中醫、發展中醫的臨床之路,在每周兩次的查房過程中,講學內容從患者的西醫疾病診斷、中醫辨病辨證、臨床處方用藥、非藥物療法應用等方面,進行教學、討論、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和患者雙向溝通、治療效果反饋等方面,這些教學和講解讓患者和臨床醫生都受益匪淺。基于這樣的教學查房在青年醫生臨床能力提高方面、優秀中醫人才培養方面、臨床思維和治療方法應用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我們團隊即把查房教學的內容真實記錄下來,擬成冊《劉敬霞教學查房實錄》,讓這些經驗和心得能夠惠及更多的中醫臨床工作者,從而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本書可供所有從事中醫醫療的工作者參考使用;也可用于中醫院校的臨床教學;對于西醫臨床醫生,同樣不失為一本可以參考閱讀以擴展思路和提高臨床能力的醫學書籍。
劉敬霞主編 ·中醫 ·24.5萬字
《郭靄春全集》收錄郭靄春教授著作共計800萬字左右。《傷寒論白話解》為《郭靄春全集》之一,主要內容是對《傷寒論》進行校勘和注釋同時,予以語譯,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形式解讀。《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醫藥學領域的學術成就。郭靄春先生治儒通醫,文理醫理融會貫通,精通史學、國學,于目錄、版本、校勘、訓詁、音韻等專門之學,造詣精深,并善詩詞。他深研中醫基礎理論,精醫史、善臨證,尤以文獻研究和中醫內科見長,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譽。治學精勤,著作頗豐,其代表作有《黃帝內經素問校注》《靈樞經校釋》《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靈樞經校注語譯》《中國醫史年表》《中國分省醫籍考》等。
郭靄春 張海玲編著 ·中醫 ·27.1萬字
全書共24卷,81篇,所論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陰陽五行、藏象氣血、腧穴針道、病因病機、診法病證、治則治法、醫德養生、運氣學說等,較為詳盡地論述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有關內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藪。本書底本選用顧從德翻宋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勘。
馬融主編 ·中醫 ·25萬字
本書是編者根據蘇北名中醫阮頤仙、阮劍農、阮健哉、阮亦周、阮宗武近200年來祖傳師授的臨床診治醫案、醫話匯編而成。根據阮氏世系排列,分列出五位先生醫案,各自獨立成篇。按內、婦、外每個病癥編排為標目,序列為經治的醫案。保留原貌,不加增刪,選案嚴謹,辯證精細,言簡意賅,方法妥貼,用藥靈活,切合臨床實際。每篇疾病之末后,附有編者簡單按語和學習體會,深入淺出,切中肯綮。對提高廣大中醫工作者的臨床水平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亦可供中醫學者理論研究用。
阮宗武等主編 ·中醫 ·24萬字
選取作者有特色、有學術價值和臨床借鑒意義的醫案200~250則。醫案包括各類常見病癥及部分疑難雜癥,客觀記錄,最后再以按語說明辨病辨證要領、治法選方心得、處方用藥經驗等個人臨證體會。
汪受傳 ·中醫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