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針對云南話劇的總體樣貌,采擷云南院團戲劇、校園戲劇、民間戲劇、庭院戲劇、邀請戲劇、節(jié)慶戲劇等多方面內容,從專題角度,對云南話劇的現象和代表劇目進行判斷和評價;同時本書保持涵蓋全國范圍的視野,關注近一時期北京、上海乃至海外等的代表性話劇,呈現中國話劇的整體樣貌。
方冠男 ·戲劇藝術 ·19.4萬字
作者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本著新、奇、特的教育觀點,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將一些知識和思想道德觀念融入故事中,使本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教育性。本書由故事大王的武功秘籍篇和故事大王表演能力訓練兩部分組成。故事大王的武功秘籍篇對孩子通過講故事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講好一個故事進行了闡述。故事大王表演能力訓練部分含64個故事,每個故事都附有溫馨提示,就如何表演就行了表述。本書圖文混排,全彩印刷,每篇都配有富有童趣的插畫,形式活潑生動。
郭洋 羅煜昆 ·戲劇藝術 ·6.2萬字
近些年來,一種新的紀錄片類型——調查性紀錄片備受人們的青睞。本書就是對調查性紀錄片展開的開拓性的研究。在厘清概念的基礎之上,作者運用敘事學、倫理學、傳播學等理論,考察了調查性紀錄片的社會功能、文本建構、生產機制、傳播效果及未來發(fā)展。作品追蹤歷史上和新媒體環(huán)境下調查性紀錄片的生產與傳播,綜合運用文藝學和傳播學理論做跨學科研究,作品視野開闊,時有創(chuàng)見。在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扎實的學術積淀之外,《調查性紀錄片研究》體現了人文科學研究者應有的公共精神和人文關懷。
莫常紅 ·戲劇藝術 ·17.4萬字
本書對當前我國演藝院團的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主要涉及我國演藝院團發(fā)展現狀、問題與趨勢,新時期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與演藝領域的改革發(fā)展,我國演藝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我國演藝院團國際化戰(zhàn)略推進與評估體系構建,重點發(fā)達國家演藝院團發(fā)展經驗借鑒以及十八大以來探索實踐與新時代展望。書中圍繞我國演藝院團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直面演藝院團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李小牧等 ·戲劇藝術 ·18.4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喜(富)連成社科班存在的歷史,同時追溯其繼承的前代京劇藝術傳統,探討京劇教育史上“科班”這一類重要人才培養(yǎng)機構興起和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同時展現京劇教育由一種傳統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向轉型的歷史進程。
姜斯軼 ·戲劇藝術 ·15.8萬字
演藝業(yè)處于文化產業(yè)的核心層,是文化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演藝業(yè)的發(fā)展是由劇團來實現,演藝劇團的發(fā)展水平關系演藝業(yè)整體實力的提升和國家文化的繁榮。本書翔實地記錄了泉州各演藝劇團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也點評了劇團的獨到之處,并前瞻各劇種的傳承發(fā)展,既有對影響泉州五大演藝劇團發(fā)展的各種因素的共性分析,又有對各劇團不同發(fā)展模式的個案探討。
陳怡 ·戲劇藝術 ·18.3萬字
20世紀90年代以及世紀之交,以《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一脫到底》《諾丁山》《真愛至上》為代表的一批英國喜劇電影獲得了商業(yè)和口碑上的雙豐收,并且成功走向世界。本書試圖以對這批電影的分析來回答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以喜劇電影為代表的流行電影是否有成為文化標簽的可能和優(yōu)勢?這個問題既來自一種文化間的觀察,也來自一種“全球對抗好萊塢”的電影行業(yè)憂思。
許航 ·戲劇藝術 ·14.7萬字
本書是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北方昆曲發(fā)展史的專著。明末昆曲傳入北方,結合北方的語音及音樂特色,適應北方觀眾的欣賞習慣,逐漸形成了有別于南方昆曲的特征。清朝后期到民國年間昆曲開始衰落,新中國成立后北方昆曲劇院建立,成為北方昆曲發(fā)展和傳播的重鎮(zhèn)。北方昆曲劇院在恢復傳統老戲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排新戲,《紅樓夢》成為北方昆曲劇院發(fā)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本書還對南北方昆曲的不同的藝術風格進行了探討,并對北方地區(qū)的昆曲曲社和昆曲教育的發(fā)展進行了研究。
朱俊玲 ·戲劇藝術 ·17.3萬字
本書是由王芷章的女兒王維麗及其女婿李慶元整理的,收錄了王先生的《腔調考原》《中國戲曲聲腔叢考》《清升平署曲本目錄》,以及王芷章先生從1942年到1949年長達八年的日記。其中王先生的戲曲研究論著——《腔調考原》《中國戲曲聲腔叢考》《清升平署曲本目錄》,均是在大量占有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寫成的,在當年出版后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次我們集中將其收錄在一本書中,對于今天的戲曲研究者仍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王芷章日記記錄了他在國內戰(zhàn)爭時期,奔走各處、艱難困苦的生活,以及他積極參與救亡運動中表現出的愛國精神,是首次整理出版,對于系統研究王芷章先生的戲曲理論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王芷章著 王維麗 李慶元編注 ·戲劇藝術 ·16.3萬字
《戰(zhàn)火映照的影像記憶:"八一"軍事電影的品牌研究》是一本對中國唯一軍事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進行品牌研究的電影學專著。《戰(zhàn)火映照的影像記憶:"八一"軍事電影的品牌研究》回顧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八一電影制片廠軍事故事片的創(chuàng)作。在影片分析的基礎上,從歷史發(fā)展、創(chuàng)作狀況、文化比較、美學意義等方面,對“八一”電影的創(chuàng)作風貌進行了整體概括,而且對其創(chuàng)作風格和美學價值做出詳盡的分析。為“八一”軍事電影今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理論支持的同時,也為中國電影品牌建設與發(fā)展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藍本。
李錦云 ·戲劇藝術 ·15.7萬字
本書是一位業(yè)余作者創(chuàng)作的帶有“郵味”的紀實文學小說,講述了一位小人物收藏猴票的曲折經歷,描述了他從普通郵人成長為“猴王”的艱辛歷程,是作者對生肖猴票價值的獨特感受與體悟。既有收藏情懷,又有欣賞雅興,更有對集郵的摯愛與執(zhí)著。寫人記事,帶出性情;說郵談票,滿懷深情;品事聊物,俱見風情。文字風趣靈動,情節(jié)一波三折。
汪嵩 ·戲劇藝術 ·14.5萬字
陳遠吉等編的'一看就會的小魔術(彩色印刷經典魔術一點通)'是專為魔術初級愛好者量身打造的。通過輕松活潑的語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一個個奇妙無比、別具風格的魔術展現在大家面前。本書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xuan取了生活中簡單易學的各種小魔術通過直觀的圖解和簡潔的語言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更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魔術高手成為受朋友歡迎的開心果。
陳遠吉等 ·戲劇藝術 ·5萬字
昆曲溯源際上進北京已經有五百多年了,在此期間也曾幾經興衰而立于不敗之地,這都是因當時儒家治國的封建社會體制所造成。具有儒家思想的文人們,他們創(chuàng)作的那些傳奇文本是符合當時社會需要,而后則是不受儒家以及封建社會的制約時代,昆曲的振興也就自然無力回天,現僅憑劇作者或藝人的努力,是不能改變它衰亡的命運?……續(xù)編還在與昆曲有關的藝術邊緣作些介紹,特別是對昆曲是禮樂文明的延續(xù)做出總結,這些觀點也是對昆曲美學上的新突破。面對儒學藝術教育,作為昆曲研究者的張衛(wèi)東先生也是不斷實踐,有些對讀古書吟誦的文章深入淺出,道出民間教育與當代社會需走的一條中庸之道。
張衛(wèi)東 ·戲劇藝術 ·15.1萬字
本書通過中國之非洲、非洲之非洲、非洲與世界三個維度探索電影藝術在當代非洲文化發(fā)展與國際交流中的作用,為讀者呈現一個過去鮮少了解的非洲光影世界。
張勇 ·戲劇藝術 ·14.5萬字
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韓國電影憑借自身較高的完成度、豐富多樣的類型、富有魅力的演員以及能夠引起東方觀眾共鳴的題材為人們所稱道。這與20世紀90年代韓國電影政策的轉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書嘗試突破傳統文化政策研究的二分法,多角度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電影政策的轉變與演進、各階段主要特征及其產生的經濟效應與文化效應進行系統性研究與分析,以探究韓國電影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異軍突起的過程中電影政策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孫晴 ·戲劇藝術 ·14萬字
蘇州評彈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前正處于衰退之中,政府部門和有識之士一致認為,要保存和發(fā)展這門有著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說唱藝術,加強理論研究是關鍵措施之一。《表演視域下的口頭文學研究——以蘇州評彈為例》一書借鑒了美國多位民俗學大師的經典理論,將蘇州評彈還原為存在于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維度內的、動態(tài)的表演事件來加以考察。首先,作者全面地梳理了評彈研究的歷史,從中尋覓出從文學層面、技藝層面、戲曲和曲藝理論層面的多種研究成果,由此引發(fā)出撰寫本書的核心問題:評彈作為一種表演藝術的本質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對此來進行研究,要闡述哪些重要的問題?作者首先引介了西方民俗學表演理論的發(fā)展背景,并對其基本概念進行了仔細的介紹和辨析,以此作為本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在這一理論框架下,作者進一步探討了蘇州評彈這一主要是以語言來演繹故事的曲種本質,分析了評彈的構成要素(演員、聽眾、書場、文本),及其表演行為(說、噱、彈、唱、演)的全部進行過程。
段靜 ·戲劇藝術 ·17.8萬字
本書是一本舞臺演出化妝發(fā)型的實用教程。全書分為五部分,分別是“為舞臺燈光塑造的精致底妝”“舞蹈演員征戰(zhàn)舞臺妝發(fā)教戰(zhàn)”“歌手氣場滿分妝發(fā)教戰(zhàn)”“走秀模特閃耀T臺妝發(fā)教戰(zhàn)”和“主持人美麗零死角妝發(fā)教戰(zhàn)”。書中有40余款化妝造型案例,均為舞臺演出最常見的類型,以主題造型為主線,并將每一種造型的化妝和發(fā)型結合在一起講解,讓化妝師可以一氣呵成地掌握每種演出造型的整體技巧。本書適合從事舞臺演出化妝造型的化妝師使用,同時可供非專業(yè)舞臺表演者參考。
摩天文傳 ·戲劇藝術 ·4.4萬字
本書以越劇流派的演唱藝術為重點,回顧越劇發(fā)展的歷史,總結各流派的演唱特點,剖析當下越劇流派的客觀現狀,分析越劇的發(fā)展趨勢,提出發(fā)展越劇的建議和設想。對越劇的發(fā)展現狀和前景作了系統的闡述。特別對越劇傳統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演唱特點及發(fā)展至今的演唱特色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越劇未來發(fā)展趨勢提出了個人見解。
陳丹丹 ·戲劇藝術 ·12.2萬字
作者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發(fā)展為經,以聚焦城市的影像(電影和先鋒藝術)作品為緯,以“體感”和“生產”為勾連和編織方法,鋪展中國當代城市的影像地圖。在這一影像地圖上,《穿城觀影:中國當代影像的空間生產與體感》尤其側重對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空間的精細雕琢,通過立體化和深度化的個案分析,探討空間與影像二者的交織與互動。所謂“穿城觀影”,不僅意指通過城市空間來觀看和分析影像作品,更強調借由城市影像的“穿針引線”“穿街走巷”和“穿衣配飾”來了解中國當代的城市化發(fā)展。
陳濤 ·戲劇藝術 ·16.2萬字
本書是浙江傳媒學院視頻監(jiān)測及滿意度研究團隊的成果。團隊獲取網絡新聞、微博、論壇、彈幕、微信公眾號、視頻網站、豆瓣電影網站等用戶評論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語義分析,計算得出褒貶值,成為用戶對影視產品滿意度的量化指標。本書對2018年上星頻道播出的電視劇、電視綜藝,主要視頻網站的網綜和網劇,院線上映的電影,100位明星的褒貶值進行深入研究。
浙江傳媒學院視頻監(jiān)測及滿意度研究團隊 ·戲劇藝術 ·1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