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以CCTV6電影頻道《首映》欄目制片人與總導演的身份,回顧了十多年來從事電影營銷工作的酸甜苦辣,以獨特的視角再現了電影營銷與中國電影、電影人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極富開創精神的經典電影營銷案例,令人耳目一新,收到了極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作為鮮活的電影營銷典范,足以寫入中國電影營銷史冊。
田華 ·媒體藝術 ·10.8萬字
一群虛構的人,用來來往往的郵件,說了些影視人類學的事。一個長期從事影視人類學教學和民族志電影拍攝工作的人,以零零星星的札記,記了些不成體系的想法。
陳學禮 ·媒體藝術 ·10.7萬字
本書以大量的英漢-漢英影視文本分析為實證基礎,通過對比原語文本與目的語文本,運用接受美學理論和權利話語理論對譯者翻譯中要做出的適應和選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詳細闡述了譯者在進行影視翻譯時,如何必須考慮的文本內和文本外的因素,如字幕技術,商業電影的娛樂與盈利,倫理道德規范和文化等,保證譯作的可接受性。本書理論結合實際,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謝紅秀 ·媒體藝術 ·10.7萬字
零成本提升影片懸疑感的20個大師技法!敘事、鏡頭、剪輯、音效、道具、空間,全方位解析制造懸念的實用技巧。好萊塢公認希區柯克電影專家全新力作。如果你想拍出牢牢抓住觀眾的懸念,一定要讀這本書!懸疑電影,不僅是世界電影中的重要類型,也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上備受關注的熱門品類。懸疑電影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受眾,每個導演都渴望拍出成功的懸疑電影。本書即為有志于此的導演和編劇提供了實用指導,由希區柯克電影權威專家帶領,分6大環節深挖懸疑電影的攝制技巧,解密大師級敘事手法,打破大眾對懸疑電影的固有認知,讓你的電影更加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澳)杰弗里·邁克爾·貝斯 ·媒體藝術 ·10.7萬字
《光幻中的論語:十七年電影的導演邏輯》是徐皓峰最新的電影評論集。主要將新中國國建國后十七年的紅色電影展開解讀和評說。我們所熟悉的電影作品,諸如《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小兵張嘎》《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等等,電影中呈現的社會樣貌、民間秩序、生活倫理進行文化及美學意義上的認知和闡釋,這將是一個全新的角度。
徐皓峰 ·媒體藝術 ·10.6萬字
數字媒體藝術導論系統的介紹了數字媒體藝術的基本組成,著重闡述了數字藝術的幾大重要領域的發展及現狀。特別是對數字技術崛起之后,技術手段融入各項藝術創作,所帶來的變革和影響做出翔實的介紹,對當下熱門的藝術形式做出系統的分析,如立體電影技術、在線包裝應用、新媒體走向等,并對數字媒體藝術的未來發展做出展望、對發展中的問題提出思考。李秀蘭,女,語言學碩士學位,資深英語培訓專家,深諳英語語言的學習規律和科學方法,出版了多本英語詞匯、語法、口語等學習暢銷書。
鄧逸鈺 ·媒體藝術 ·10.6萬字
本書通過分析中國電視劇在越南傳播的歷程以及傳播背后的經濟、文化等環境,闡釋受眾心理、喜好和特點,找出中國電視劇在越南傳播的特點與問題,有利于中國電視劇創作以及中國電視劇進行更加通暢與高效的傳播。本書也力圖通過對這一課題的分析研究,使中國文化能夠在國際平臺上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郭麗梅 劉健 ·媒體藝術 ·10.5萬字
本書是一本致力于解析和傳授剪輯藝術深層邏輯與實戰策略的圖書,強調剪輯不僅是簡單的畫面和聲音素材的排列組合,而是要運用結構和段落的組織,通過把握情緒、敘事、節奏、結構和聲音這五大關鍵要素,創造出富有深度和表現力的影片。全書分為八章,系統介紹了剪輯結構論。通過分析剪輯的宏觀性、非線性思維和情感力量等內容,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剪輯整體架構的認知。同時,作者借用影視劇作領域的成熟理論,如三幕結構等,指導讀者理解和構建剪輯作品的內在邏輯與節奏變化。此外,本書不局限于電影剪輯范疇,還鼓勵讀者運用類比思維,將電影剪輯的原則與技巧應用于其他類型的視頻制作中。針對音樂的使用和銜接,書中給出了詳盡的指導,包括音樂風格的選擇、音樂與畫面信息點的匹配、音樂的剪輯與過渡方法等實操技巧,通過實例解析了音樂在不同類型視頻作品中的巧妙運用。本書適合影視剪輯專業人士、學生以及對此領域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通過閱讀此書,讀者不僅能掌握系統的剪輯理論,更能學會如何將其轉化為個人風格鮮明的剪輯方法論,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剪輯技術和創新能力。
何軒杭 ·媒體藝術 ·10.2萬字
本書不僅是一本電影解析文集,更是一本關于人生、藝術與哲學的啟示錄。它將指引讀者以更加開放和深刻的視角觀看和理解電影,同時能夠化體為用,反觀和作用到自己的人生。藝術作品的誕生凝結了創作者的才華、世界觀和表達,怎樣讀懂用心,了解技法的用意,繼而能和自己的生命發生真實的交互,這是作為作家和編導的程然,在這本書里做出的耕耘和分享。本書是一部對世界電影史上18部經典電影的哲學、美學和技術的電影解析文集。這些文字始發于1995年,完成于2024年,跨度近三十年,從上千部觀影筆記中篩選出18部。電影是引子,觀察的是人世、人生和人性。這本書兼具知識性和學術性,有著來自業內的專業分析:場面調度、蒙太奇、結構邏輯、人物設置、臺詞、運鏡及剪輯;也有著心理學、哲學和文學的思考和辨析;同時因其樸素和深入淺出的行文,而又有著故事性和強烈的共情,引人入勝。
程然 ·媒體藝術 ·10.1萬字
觀電影法,關鍵在于這個字——“觀”。《金剛經》說:“應作如是觀”。《心經》說:“觀自在菩薩”。為什么都用“觀”這個字,而不用“看”?這個道理,用電影來講,就很好理解。電影是一個影像,我們這個世界里現實人生所有的存在,可以說和電影是異曲同工。你去看電影,看到一束束光打到屏幕上,屏幕上就有了信息。可我們知道,光本身是不帶任何信息的,屏幕上也根本沒有任何信息,我們往往總是在屏幕上找信息,可你要知道屏幕上的信息到底從何而來?實際是膠片上的信息,是底片帶來的信息。那對我們的人生來講,底片上的信息是什么?是存在于我們內在不同層次上的“認知”,是我們在不同維度空間層次上的“執念”。這些“認知”與“執念”投射出來,成為我們現實的人生電影。所以,要改編你的人生電影,在“像”上用功是沒用的,就像在屏幕上找信息是找不到的,只有回到“底片”,回到“投影源”里去,“觀電影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路徑。
素說編著 ·媒體藝術 ·10萬字
他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導演,獨特的風格被稱為“小津調”。1923年,小津安二郎以助理身份進入電影行業,十年后憑借《心血來潮》被《電影旬報》評為年度最佳電影。此后,《晚春》《麥秋》均被列入日本電影名片200部,《彼岸花》《秋日和》《秋刀魚之味》等名片亦獲獎無數,其傳世之作《東京物語》更是蜚聲國際。他的作品總是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通過省略與留白讓觀者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始終堅持“電影以余味定輸贏”的理念。他喜歡女人卻終身未娶;他親歷過戰場卻從未拍攝戰爭題材;他作品眾多卻始終風格如一。他無意成為藝術家,只想做一名電影的工匠。小津安二郎的一生就像他的電影一樣,余味綿綿。
(日)小津安二郎 ·媒體藝術 ·9.9萬字
這是一本呈現民族志電影生產者個體經驗的筆記。在個體經驗敘述的基礎上,對民族志電影的情景事實、民族志電影的合作共構、民族志電影中生活的質感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陳學禮 ·媒體藝術 ·9.8萬字
《世界影史經典名片精讀(第2輯)》收錄了電影《非常公寓》《海上花》的精讀文章,由作者葛穎、陳黛曦逐個鏡頭反復觀摩之后精心打磨而成,是經典的拉片教案。所謂拉片,就是精細地研讀一部影片,逐個鏡頭分析畫面及視聽語言背后暗含的線索。本書配有大量精美的電影插圖,帶領讀者穿越銀幕內外,探尋電影奧秘,體驗視聽盛宴。此外,通過作者葛穎、陳黛曦對《非常公寓》《海上花》的解讀,讀者得以窺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愛情樣本,看清社會結構、人性欲望,更準確、更專業地理解影片。
葛穎 陳黛曦 ·媒體藝術 ·9.7萬字
《千與千尋》《龍貓》《風之谷》《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魔女宅急便》《懸崖上的金魚姬》……一個曾名不見經傳的動畫界異端為何會超越觀眾與合作者的預期,不斷推出一再震驚世界的大熱電影作品,成為日本動畫電影的實際王者?親手發掘并捧紅了宮崎駿等知名導演的鈴木敏夫首次披露吉卜力三十年的奮斗史——從創作理念、宣傳、營銷和票房等運營角度剖析了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以來21部現象級動畫長篇的運作思路與成功秘訣,每一部作品又從題名、宣傳語和視覺圖的構思及與其他企業聯動宣傳活動的這兩大方面,具體描述了電影從企劃開始到正式上映為止宣傳工作的全過程,系統解讀了吉卜力如何通過“與時代格斗”“體察時代的情緒”而深入人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影響世界的票房奇跡。《吉卜力的伙伴們:我是這樣賣宮崎駿、高畑勛電影的》一書,不僅揭秘了吉卜力的成長歷程,也是鈴木敏夫自身從一個對電影宣傳工作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到成為一名成熟的制作人的心路歷程。本書也展現了《千與千尋》《風之谷》《幽靈公主》等8幅吉卜力經典海報。
(日)鈴木敏夫 ·媒體藝術 ·9.7萬字
紙質版《電影+》系列自2002年開始至2006年共編撰五本,每年一本,選擇當年度100部最重要的電影作品,特邀來自學院與民間的影評人精心撰寫簡介與評論,為中國大陸出版界唯一對全球電影進行逐年梳理的嚴肅讀物。電子版《電影+》首批五本,是從對應紙質版內容中精選約50篇左右,重新編輯,并有補撰新文。一方面盡可能保留當年行文的「即時痕跡」,另一方面也提供今天的「事后回望」,希望讀者能同時獲得現場感和歷史感。我們希望《電影+》能以電子書的形式繼續逐年編撰與出版下去。同時能將新世紀以來的《電影+》所有年份都補充齊全。目前首批五本是一個新的開始。特別鳴謝,紙質版《電影+》責任編輯吳書勇先生。
衛西諦+magasa主編 ·媒體藝術 ·9.7萬字
人工智能作為當下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也為電影創作打開了一扇大門。本書從15部經典的科幻電影出發,大膽想象,描繪了一幅未來可能的人機共存的圖景。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蘇醒了,產生了自我意識,Ta會想些什么?我們又該用怎樣的道德與規范來管理Ta呢?本書將從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哲學等學科的角度進行思辨,帶領讀者從科幻電影看AI的未來。本書每章配有音頻內容,適合所有對人工智能和科幻電影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張鸝 周子奇 ·媒體藝術 ·9.6萬字
好萊塢一線編劇搭檔從業30年的成功秘訣,《老炮兒》編劇董潤年作序力薦!每個階段編劇都適用的實用指導手冊!《好萊塢編劇的生意經》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編劇方法書。好萊塢的一對非常成功的編劇搭檔,公開了他們從業30年的寫作戰術。他們極其擅長打造賣座的口碑類型片,并將實戰經驗整理成一套精密的寫作系統,幫助編劇打造出能夠順利出售的高分劇本。
(美)大衛·韋斯曼 大衛·戴蒙德 ·媒體藝術 ·9.6萬字
“你正常嗎?”“你是不是不正常啊?”“你發什么神經?”很多人都曾在生活中遭遇過這類問題的襲擊,或者是這類目光的質疑。有時候,我們自己也忍不住在心里自問——女生站著噓噓過,正常嗎?給自己的每一條朋友圈點贊,正常嗎?如果變成異性,會瘋狂地愛上自己,這正常嗎?······我們害怕自己的一些不同之處,太過與眾不同。領導忘記給外賣錢,直接要,正常嗎?害怕和三觀太正的人做朋友,正常嗎?介意伴侶有異性閨蜜,正常嗎?朋友圈屏蔽父母正常嗎?······我們擔心一些事情的處理過于自我,傷害了他人。《嘿,你正常嗎》是普通如你我的一場自我探索,它裝作一副不嚴肅的樣子,卻正兒八經地討論一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你的那些小小不同,正是你獨一無二的奇妙——我們為你點贊,也給你支持;你曾萬分糾結的苦惱,從不是獨你所有——我們給你擁抱,也送你解藥。萬眾期待(一定是!)的爆笑故事、內涵段子、搞怪漫畫、瘋狂大測驗一個都不會少。打開你可能永遠不為人知的那一面——“你正常嗎?”如果你總覺得自己正常,那就不正常了!
《你正常嗎》欄目組 ·媒體藝術 ·9.6萬字
紀錄片創作者對于創作對象的表現,從根本上來看是一種闡釋行為。主觀介入、客觀記錄、真實再現是紀錄片的三種基本敘事策略。本書以闡釋學為基本理論背景,結合敘事學理論與方法,針對具體的紀錄作品,對于這三種敘事策略進行分析研究,為從根本上揭示“什么是真實,如何實現真實”這一紀錄片的終極問題提供路徑。
靳斌 ·媒體藝術 ·9.6萬字
全書共有七章。主要內容包括:第1章微電影概述、第2章介紹導演和編劇知識、第3章是拍攝器材及其使用、第4章微電影構圖、第5章微電影照明、第6章是拍攝人物和風景等實戰技巧、第7章為后期編輯制作。
陳勤 佟忠生主編 ·媒體藝術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