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之間
18世紀到20世紀初,面對西方國家擴展海外市場、殖民開拓和搜奇尋異的需求,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尤其是清代中期唯一對外通商口岸的廣州產生了一批種類繁多的外銷畫作。此類結合了中國傳統畫技與西方透視畫技的外銷畫,以中國社會的風土人情為主要題材。而受外來文化影響產生的繪畫風格在與中國本土文化環境的碰撞中表現出多樣性和包容性,較之傳統文人繪畫更多了幾分世俗化與平民化特有的飄逸靈動。作為極具東方特色的藝術種類,頗受當時來華洋人的垂青,并經由商航運輸到歐美等國。外銷畫是中國外銷藝術研究中的主要門類之一,作為對外交流的圖像類文物,具有場景記錄和印象承載的功能。它伴隨著廣州通商口岸的博興而存在了近兩百年,不僅能夠真實地再現清代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歷史面貌,以及當時中西貿易的情況,還有助于了解西方人是如何通過外銷畫這種圖像來管窺中國社會的變遷。可謂西方世界對近代中國初始印象的重要中介,建構起西方人對中國社會的“他者印象”。
·10.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