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經過充分論證,首次提出“士夫畫”為黃賓虹核心繪畫理念,而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內美”“渾厚華滋”。首次歸納出黃賓虹士夫畫之藝術理路:人—書法—筆墨—氣韻—士夫畫;提出其渾厚華滋畫風的形成并非是由于西方印象派的影響,而是來自師古人和師造化;首次創造性闡發黃賓虹士夫畫之缺憾及其內在原因;提出對黃賓虹繪畫分期的新觀點等,在黃賓虹繪畫研究上有一定突破。
王子庸 ·藝術理論 ·12.2萬字
本書探索美學、文藝學問題,既有一種內容上的一貫性,尤有思維方式上的特點,那就是倡導一種平等對話和自由對抗的精神,以“知己知彼”的“對敵”的方法深入文本,用美學、文藝學方式,揭示人文社會科學一些問題的“癥結”。
駱冬青 ·藝術理論 ·20.8萬字
本書從視覺光的特性和感觀、光信息的轉換和傳遞、數字圖像處理原理等方面講解圖像信息;從層次調節的必要性、層次調節時階調曲線狀態、極高光的調節、強調細微層次、色彩合成的組合、非彩色結構工藝、色彩合成中的黑色、產生顏色誤差的因素、顏色調節和管理等方面闡述亮度、色彩合成、層次調節的關系;從不同圖像作品的藝術特點分析及對應處理方式分析成品質量、藝術性評價體系。
李興華 ·藝術理論 ·8.9萬字
《當代科技藝術:藝術與科技的創意融合》從科學技術的分支體系出發,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含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信息物理融合與人機交互等)等重要方面,結合已有的典型作品案例進行藝術形態學視角下的譜系構建,以期為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可能形態描繪出知識圖譜,并為可能的融合形態指出方向,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及互動創新的深入發展。
張燕翔 ·藝術理論 ·15萬字
本書從新梳理呂鳳子先生具代表性的美術理論,并附兩萬余字導讀文章,配有美術史圖片及呂鳳子先生作品80余幅,相信這本呂鳳子美術史論研究文集會給當代美術史論研究人員從新認識呂鳳子先生起到積極作用。
呂鳳子著 趙農導讀 ·藝術理論 ·8.7萬字
《技何以入道——四川美術學院當代藝術批評文集》展示的是四川美院近年來在藝術批評人才培養和教育方面的成果。藝術批評既是藝術史和藝術理論的具體運用,也是藝術策劃和管理的基礎,此外,藝術批評自身理論方法和體系的建構也是藝術學理論學科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時間線索和地域范圍不同維度的藝術研究中,唯有運行、實踐,際遇存在,才能體悟和標識出可藉傳承的精神秩序。龐茂坤、焦興濤、韋嘉、黃山、楊述等十余位藝術家的個案研究,既為當前藝術創作的前沿探索,也為當下藝術現狀批評的上佳案例。
查紅梅主編 ·藝術理論 ·10.9萬字
藝術在以往的歷史社會學中是較少開掘的議題,本期《歷史與變革》試圖搭建一場臨時的交流,并形成了兩組研究議程:“歷史中的藝術”,即歷史的結構與制度因素變遷,關鍵時刻的巨變,如何形塑了藝術的風格、形式,以及“藝術世界”中的行動者;“藝術的歷史”,即藝術本身的危機和變革,及其實踐所搭建的網絡和社會聯結,又如何改變了歷史與當下情境中人的觀念與行動,甚至物質世界本身。
趙鼎新主編 酈菁執行主編 ·藝術理論 ·13.9萬字
《希利爾藝術簡史》一書介紹了三部分的內容——繪畫、雕塑、建筑。全書按照編年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家喻戶曉的藝術名家和他們的杰作,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有趣故事,如同一位風趣的導游帶領我們徜徉在藝術的殿堂里。該書既有藝術理論,又有小故事,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美)維吉爾·莫里斯·希利爾 ·藝術理論 ·12.7萬字
本書從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及其引發的文藝思潮變遷入手,著力探索近代戲劇改革的集大成者、河南戲劇改革領軍人物——樊粹庭的戲劇改革經驗,探討樊粹庭戲改成功的多重原因、創作思想、編劇理念以及創作思想與劇作風格之間的關聯,探索樊粹庭在近現代戲劇變革大潮中所利用的外部原因及其調整的內部機制,尋繹其戲劇觀念、編劇技巧、導演理念,借鑒其創新路徑,總結其劇作思想與文學價值,發掘其劇團管理、經營傳播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歸納其先進的戲劇教育理念和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總結樊粹庭戲劇改革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和對中國戲劇做出的巨大貢獻,力爭為新時代戲曲繁榮提供科學參考。
徐芳芳 ·藝術理論 ·22.4萬字
本書是專門為設計初學者和愛好者打造的設計入門教程,共包含3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從無到有的設計構思,其中第1章通過3個典型案例的對比和解析,講解設計前的信息分析方法;第2章介紹了好設計的6個創作步驟。第二部分為第3章到第8章,介紹了開闊思路和提升作品表現力的6種常用設計工具及使用方法,分別是“蹺蹺板”“對焦器”“變形器”“燈泡”“翻譯蛋”“放大鏡”。第三部分為第9章到第12章,解析了文字的基礎知識與表現方法、配色技巧、構圖方式,以及圖表的實際設計應用。
紅糖美學 ·藝術理論 ·0字
二十世紀中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各級政權在新的文化政策指導下開始全面監管文化事業,在此情況下評彈界一方面走向聯合,一方面不斷調適自我;雖然評彈藝人在各個方面都做了積極的努力與嘗試,但評彈藝術的發展仍受到巨大的限制。本書考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評彈藝術主要以宣揚黨的各項政策,做文藝輕騎兵為己任的這段歷史背景。此外,本書亦深入探討了評彈藝術的生存空間以及該藝術的百年興衰等。
金坡 ·藝術理論 ·27.8萬字
任率英(1911-1989)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工筆畫家,他早年拜著名工筆畫家徐燕孫為師,擅長工筆重彩人物畫。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美術出版社長期從事新年畫和連環畫創作,在工筆畫、新年畫和連環畫領域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京派”工筆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與他的藝術成就相比,對任率英的理論研究仍相對薄弱。為系統深入研究任率英工筆畫藝術,本書通過對任率英不同時期工筆畫作品的分析,結合時代背景摹畫其工筆畫風格演變的過程,總結任率英工筆畫的藝術價值與意義。
尤明輝 ·藝術理論 ·13.9萬字
本書主要由鮑德里亞藝術哲學的邏輯、鮑德里亞的藝術觀、鮑德里亞的空間哲學和鮑德里亞的藝術批評四個部分構成。作者在厘清鮑德里亞的藝術哲學與他的社會、政治以及文化理論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鮑德里亞藝術哲學和空間美學的內涵,及其藝術批評的獨特風格。書中將主要呈現鮑德里亞怎樣受諾斯替主義和摩尼教影響,以“過?!备拍顬楹诵慕嬜约旱乃囆g哲學理論,從審美形式的角度恢復藝術的本相,在鏟除一切現存的藝術理論(與過?,F狀)的前提下,恢復藝術固有的本真性、原始性、象征性(儀式感)和誘惑力(秘密與挑戰);此外,本書將鮑德里亞對沃霍爾、克魯格和鮑伊三位藝術家的批評納入論述范圍,展現鮑德里亞在找回藝術本有的那種引領時代的前衛性和介入生活、洞悉社會的批判力量方面的努力。
萬書元 ·藝術理論 ·17.9萬字
現當代阿拉伯、日本和印度等東方國家和地區的文壇和藝術界,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上表現出文壇“為翻譯而寫作”,影壇“為獲獎而拍攝”,畫壇“為展覽而繪畫”的現象。這些文藝現象一個總的特點就是迎合西方的審美取向,表現東方社會的愚昧、落后、神秘、荒誕、怪異,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正好符合了西方對“他者”東方的想象。這一類的作品在題材的選擇上存在“媚西”的心理,對特殊的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表現出特別的偏愛;人物、環境、情節上進行“奇觀式”的展示;藝術形式上一味追求新奇怪異的效果。盡管創作主體為促進社會而揭示社會陰暗面的作品主觀上并不具有他者化的意愿,但西方的文化市場和評論界也往往以“他者”的眼光對這類的作品表示出贊賞,從而誘導了一些后來的東方創作者趨向他者化的文藝創作。
林豐民等 ·藝術理論 ·29.6萬字
在全面搜集整理國內現存的民國時期美術期刊珍稀史料的基礎上,該書從美術史與出版史的視角,系統考察民國時期美術期刊的發展脈絡,探討民國時期美術期刊與美術發展的關系問題,總結美術期刊在美術發展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傳播的內容及產生的影響,對民國美術期刊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的作用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評價。
盧培釗 ·藝術理論 ·20.9萬字
《藝術教育與文藝新說》分為三部分,部分論述美國會通式藝術教育,它基于多學科綜合貫通的方法,結合藝術制作、藝術史、藝術批評和美學這四門學科的相關特點與優勢,旨在激活教學雙方的互動機能,優化課堂藝術教育的效度,促進藝術教育理論的創新,提升國民素質及其藝術修養,對改善國內藝術教育的理路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第二、第三部分所集詩教開端與文藝美學,涉及軸心時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的認知途徑、審美教育的社會效能、中華美學精神的綿延機制、文學研究的實用方法、藝術哲學的鑒賞心理、繪畫藝術的構成要素、理性詩學的基本特征以及反文化運動的意識傾向等,其中諸多觀點給人以有益啟示。
王柯平 ·藝術理論 ·25.6萬字
《中國色:手藝里的中國色彩美學》是一本以中國傳統手藝人的工作以及他們的生活為內容的訪談錄以及關于他們手藝里的色彩美學的合集。全書由民藝研究者和獨立設計師聯袂打造,按照色系進行章節安排,在每個色系中,挑選了幾種有代表性的色彩。在這些色彩背后,是中國手藝人的歷史,或引人注目,或舉足輕重,或令人震驚。旨在解讀中國傳統色的源流和美學特征,讓傳統色彩走進日常生活,讓讀者讀懂中國傳統手藝的美學精髓與精神內核。
自然造物 張雨秋 ·藝術理論 ·6.7萬字
本書從近100幅世界名畫中總結出可以被輕松理解,或者說易于參考的配色方法,通過鑒賞、分析,提取色值等方法,讓這些配色方法能夠直接被讀者運用到平面設計作品之中。本書主要分為“色彩的組合搭配”和“色彩的應用技法”兩大部分,分別從配色方案和配色技法兩個方面入手分析,概括了不同類型的配色方法,比如同類色配色、互補色配色、對比色配色等,以及35個實用的色彩應用技法,讓讀者會看名畫、懂名畫,學會將名畫的色彩搭配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之中,從而快速提升作品水準。本書適合平面設計專業的師生,以及平面設計師、視覺傳達設計師閱讀。
王盈智 樊巖緋編著 ·藝術理論 ·4.1萬字
本書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在敘述歷史時著眼于歷史過程所積淀的理論形態,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按照藝術設計的歷史流變考察其理論形態,在厘清概念的基礎上,分述早期工業時期的藝術設計、現代派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對藝術設計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學校、功能主義和樣式主義、后現代藝術設計、波普設計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組織;二是根據“創作-作品-欣賞”的系統闡述藝術設計按其自身邏輯發展的理論,包括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設計、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藝術設計的心理學、藝術設計管理、民族民間設計、大審美經濟形態中藝術設計、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藝術設計等。
凌繼堯等 ·藝術理論 ·25.9萬字
本書旨在從藝術設計理論與視覺風格分析的角度來研究新媒體,內容涵蓋新媒體概念、分類、發展歷程、常用軟件,以及典型網站、人物與事件等多個方面,同時對新媒體藝術的類型和發展脈絡,特別是元宇宙時代的加密數字藝術進行了介紹。全書從新媒體的基本概念和媒體特征出發,逐步闡述了數字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主流新媒體類別的發展狀況、視覺特征與代表性作品。雖然新媒體發展歷史相對較短,但仍然經歷了多次技術與設備革新,體現著藝術設計思維與視覺形式的不斷變化。作為新媒體整體概念的一部分,本書還針對廣告與品牌的新媒體表現與優化進行了闡述,針對公司及個人如何適應新媒體、用好新媒體給出了建議。本書圍繞新媒體藝術設計展開的相關理論闡述和案例分析較為完善,圖片資料較為豐富,可供數字媒體藝術、網絡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從事數字媒體、網絡媒體和視覺傳達設計的專業人員作為教材或參考書使用。
劉立偉 魏曉東主編 ·藝術理論 ·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