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藝術學界》是由東南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大型藝術理論學術集刊,每年出版2期,每期約25萬字,分別于每年6月、12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該著以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為主要特色,同時兼及藝術學其他一級學科,力求站在學術前沿,集中反映觀點新穎、資料性強、較為深入的藝術理論研究成果。內容涉及藝術前沿課題、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批評等相關最新成果。《藝術學界》擬團結海內外學人,努力塑造富有原創性、前沿性、深入性的學術性格。
龍迪勇主編 ·藝術理論 ·23.4萬字
張曉剛,中國當代最重要、最具思想的畫家之一,他不僅是中國當代藝術史發展的縮影,他的創作還構建起時代變遷中獨特的視像敘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張曉剛運用冷峻內斂及白日夢般的藝術風格傳達出具有時代特征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個人以及家庭、血緣的悖謬式的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再演繹,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藝術創作近40余年,張曉剛以其卓越的藝術造詣榮獲圣保羅雙年展銅獎、英國庫茲基金會新人獎、亞洲協會年度杰出藝術家獎、都靈藝術學院年度藝術家獎等多個國際藝術大獎。因創作理念的深刻性,張曉剛及其藝術作品持續受到中西方藝術史學家、理論家的關注和研究。本書為最新張曉剛研究著作,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張曉剛的藝術作品、藝術展覽的評論,第二部分是作者與張曉剛的深度訪談記錄。將這兩個部分合為一體,即可對張曉剛其人其畫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讀懂張曉剛藝術作品隱含的意義,以及認識它的藝術價值。
易丹 ·藝術理論 ·14.7萬字
本書從新梳理呂鳳子先生具代表性的美術理論,并附兩萬余字導讀文章,配有美術史圖片及呂鳳子先生作品80余幅,相信這本呂鳳子美術史論研究文集會給當代美術史論研究人員從新認識呂鳳子先生起到積極作用。
呂鳳子著 趙農導讀 ·藝術理論 ·8.7萬字
藝術家“大橘子”傾力打造,陳坤、羅永浩、李雪琴誠意推薦!用可愛的方式走近西方藝術史!“包子臉、綠豆眼、胖乎乎、圓滾滾……”,大橘子將畫家和他們的名畫卡通化,變成了富有情趣與思想、卻又軟萌可愛的形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碩士田橙撰寫。文字內容參考硬核藝術史著作和藝術家傳記,物料稀有真實全面。每個篇章精選一位藝術家的部分代表作,串起藝術家生平和藝術風格的特征與變化,讓知識更有體系,更有故事感。本書精選五位對普通讀者來說非常熟悉的藝術家,他們中有人紅作品也紅的藝術家達·芬奇、梵高;有作品紅人不紅的維米爾和馬格利特;還有人紅作品一般紅的弗里達。提起達芬奇,就會想到那張滿臉胡子的素描和蒙娜麗莎,可你知道他年輕時俊美非凡,還是個喜歡用玫瑰精油洗手護手的時尚達人嗎?一說梵高,就說他是沒學過畫畫、沒有朋友,在絕望中自殺的天才,可你知道他其實很小就跟著媽媽學畫畫,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實真不少,而且很可能死于他殺嗎?歡迎“觀看”《藝術會讓我們更愛這個世界嗎》,了解那些耳熟能詳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藝術往事。
大橘子 田橙繪著 ·藝術理論 ·48字
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策展人巫鴻教授,深度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事件,與國內外美術館和藝術家合作舉辦具有重大影響的展覽,并撰寫大量文章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過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藝術家的創作歷程。這些文章對于理解和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始的中國當代藝術及其與國際當代藝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經過5年的親自選編、打磨,首次匯集呈現。50年光陰,世界大變。不變的是,中國當代藝術以世界性的語言,以常人難以料及的膽識,暴露自身的糾結和尷尬,敢于直面真實的生活。文集以“潮流”“藝術家”“展覽”為主題,從中國當代藝術的宏觀面貌到微觀肌理,透過變化的角度從不同層面立體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豐富性和實驗性,以及藝術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經驗。以點窺面,《關鍵在于實驗》創造“重訪”當代中國與世界的方法,我們“過去”的共同記憶得以凝視,我們共同的“現在”和“未來”得以審視和想象。
(美)巫鴻 ·藝術理論 ·74.3萬字
本書主要從思想文化視角,探討中國古代樂律學與天文歷法、陰陽五行、國家禮制等層面的關系,強調回歸歷史語境,以綜合思維觀審視與看待律學問題,探討樂律學之于文化層面的本質與深層涵義。內容由宇宙生成論與樂律學、陰陽五行學說與樂律學、律歷合一與納音術、吉禮樂律制度、賓嘉樂律制度、禮制下的用律觀念、音律的文化內涵等七個部分組成,論證了古代樂律學理論源于對自然界的觀察,發展中深受思想文化影響,追求“天人合一”理想,從而形成了與古代天文歷法、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儒道思想、制禮作樂等密切相關、復雜多樣的理論體系特征,是思想文化在音樂層面的一種映射和實踐,是對客觀世界探索中形成的綜合認識。
尹蕾 薛冬艷 ·藝術理論 ·22.2萬字
本書旨在探索中國古代文論與樂論之間的隱性聯系,將樂論納入文學研究的視野。試圖通過對歷代樂論的鉤沉、剖析,尋找到其中蘊含的文學質素、美學思想,從而探討樂論對文論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以及這種影響的模式和途徑。首先,從歷時角度對樂論與文論的關系進行梳理,但不局限于以往的音樂美學史和文學思想史框架。總體上,按照“詩樂合德”“詩樂合淡”“詩樂合俗”的內在脈絡展開。其次,在個案研究方面,一是對標志性典籍進行具體考察,二是探索諸多美學范疇、文學概念的音樂性源頭,以及音樂思維進入美學領域、文學領域的過程,從而夯實樂論影響文論的理論預設。總之,將樂論與文論進行交互性研究是還原中國音樂文學傳統的必要手段,也是準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學理論和美學理論的重要前提。
韓偉 ·藝術理論 ·22.1萬字
本書由復旦大學文物于博物館學系王榮教授主編,為古代玉器研究領域舉辦的“青年學術論壇”論文集,強調的是青年學者之間充分的溝通、深入的探討,考古學、歷史學、美術史、科技分析等不同學科的方法綜合,高校、博物館、研究機構間的成果分享。本書的意義也在于是一個“開端”,期待今后能繼續發展,持續發揮更為實際的效用,為青年玉器研究學者搭建起一個長期的學術交流平臺。書中文章涉及中國古代玉器的藝術、文化、材質、工藝等方面。
王榮主編 ·藝術理論 ·24.9萬字
藝術在以往的歷史社會學中是較少開掘的議題,本期《歷史與變革》試圖搭建一場臨時的交流,并形成了兩組研究議程:“歷史中的藝術”,即歷史的結構與制度因素變遷,關鍵時刻的巨變,如何形塑了藝術的風格、形式,以及“藝術世界”中的行動者;“藝術的歷史”,即藝術本身的危機和變革,及其實踐所搭建的網絡和社會聯結,又如何改變了歷史與當下情境中人的觀念與行動,甚至物質世界本身。
趙鼎新主編 酈菁執行主編 ·藝術理論 ·13.9萬字
作者經過充分論證,首次提出“士夫畫”為黃賓虹核心繪畫理念,而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內美”“渾厚華滋”。首次歸納出黃賓虹士夫畫之藝術理路:人—書法—筆墨—氣韻—士夫畫;提出其渾厚華滋畫風的形成并非是由于西方印象派的影響,而是來自師古人和師造化;首次創造性闡發黃賓虹士夫畫之缺憾及其內在原因;提出對黃賓虹繪畫分期的新觀點等,在黃賓虹繪畫研究上有一定突破。
王子庸 ·藝術理論 ·12.2萬字
《希利爾藝術簡史》一書介紹了三部分的內容——繪畫、雕塑、建筑。全書按照編年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家喻戶曉的藝術名家和他們的杰作,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有趣故事,如同一位風趣的導游帶領我們徜徉在藝術的殿堂里。該書既有藝術理論,又有小故事,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美)維吉爾·莫里斯·希利爾 ·藝術理論 ·12.7萬字
戲仿理論是對戲仿現象進行理性思考、分析、評價、總結的各種知識、思想與觀念的總和,是對戲仿現象進行學理闡釋的人類思維成果。本書主要從戲仿動機論、戲仿方法論、戲仿機制論、戲仿效果論、戲仿價值論等維度來討論戲仿理論的嬗變軌跡與歷史形態,認為戲仿理論既是歷史的建構,也是歷史的產物;既有歷史的嬗變性,也有具體的當下性。本書遵循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原則,主要以重要的理論家、理論流派、批評家、藝術家的理論著述、理論思考、理論言說為依據,以戲仿理論的核心問題為展開邏輯,通過對這些節點和線索上戲仿理論的核心問題的細讀來展開對戲仿理論的討論,以期更為細致和具體地把握戲仿理論,進而推動當代文論的建設與發展。
龔芳敏 ·藝術理論 ·23.7萬字
任率英(1911-1989)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工筆畫家,他早年拜著名工筆畫家徐燕孫為師,擅長工筆重彩人物畫。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美術出版社長期從事新年畫和連環畫創作,在工筆畫、新年畫和連環畫領域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京派”工筆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與他的藝術成就相比,對任率英的理論研究仍相對薄弱。為系統深入研究任率英工筆畫藝術,本書通過對任率英不同時期工筆畫作品的分析,結合時代背景摹畫其工筆畫風格演變的過程,總結任率英工筆畫的藝術價值與意義。
尤明輝 ·藝術理論 ·13.9萬字
二十世紀中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各級政權在新的文化政策指導下開始全面監管文化事業,在此情況下評彈界一方面走向聯合,一方面不斷調適自我;雖然評彈藝人在各個方面都做了積極的努力與嘗試,但評彈藝術的發展仍受到巨大的限制。本書考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評彈藝術主要以宣揚黨的各項政策,做文藝輕騎兵為己任的這段歷史背景。此外,本書亦深入探討了評彈藝術的生存空間以及該藝術的百年興衰等。
金坡 ·藝術理論 ·27.8萬字
《音樂劇導論》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對音樂劇的基本概念進行簡要梳理,并對音樂劇界的重要行業信息予以交代,以便讀者對整個音樂劇行業形成初步的認知和宏觀的了解。第二章將視角集中于音樂劇的劇本創作,從場景描述和臺詞文本的角度,著重闡釋了劇本對于構建音樂劇敘事框架的重要意義。第三章是對音樂劇歌詞創作的細致剖析,從不同音樂劇唱段在戲劇功能上的差異性出發,分別呈現了歌詞創作對于音樂劇推動敘事、制造沖突、塑造角色和烘托情感的重要意義。第四章聚焦于音樂劇最核心的音樂板塊,既從宏觀上審視了音樂劇中海納百川的多元化音樂風格,也從微觀上闡釋了不同音樂劇作品的音樂創作在戲劇性上的特殊考量。第五章著重剖析音樂劇的肢體語言,從編舞者的視角展現了音樂劇舞蹈創作獨具魅力的藝術追求,并逐一列舉音樂劇中常見舞蹈語匯的表現風格和審美特質。第六章從音樂劇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入手,分別闡述了大劇場和小劇場音樂劇作品在舞美設計上的創作出發點和設計思路。
羅薇 ·藝術理論 ·21.1萬字
在全面搜集整理國內現存的民國時期美術期刊珍稀史料的基礎上,該書從美術史與出版史的視角,系統考察民國時期美術期刊的發展脈絡,探討民國時期美術期刊與美術發展的關系問題,總結美術期刊在美術發展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傳播的內容及產生的影響,對民國美術期刊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的作用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評價。
盧培釗 ·藝術理論 ·20.9萬字
本書從十個藝術史、美學史上一直聚訟紛紜的問題入手,分析了這些問題相關的藝術理論、美學理論的深層問題。從紋樣與圖騰,到文獻懸案,從再現與表現,到物我關系,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諸多內容,以及藝術理論、哲學、文學、人類學等諸多學科。
彭鋒 ·藝術理論 ·6萬字
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不再追求!策展人和藝術家以邊緣身份,努力營造社會基礎,保障中國當代藝術的常規展出。從故宮博物院到當代私人美術館,從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到2019年“星星1979”,《展覽》一卷,呈現私密把玩的雅好如何蛻變為現代性的公共空間陳設。逾界,蛻變!藝術品、藝術家、策展人和觀眾之間的界限不斷被打破,展覽的社會意義不斷被拓展。我們作為獨立個人的愿望、決心和使命感得以不斷生長。
(美)巫鴻 ·藝術理論 ·22.7萬字
色彩是光的陰影,視覺藝術是歌德思考與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這是一本關于歌德與視覺藝術關系的人物評傳,采用編年史的寫作方式,追溯歌德藝術探索的一生。本書以解析歌德藝術觀念為主,特別是他在《色彩理論》中提出的極性觀念,這是理解歌德思維方式的密鑰,從中可以發現歌德是如何將視覺藝術、科學與文學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秘密。本書的寫作廣泛參考了英語世界歌德研究學者的成果,希望對喜愛歌德的讀者有啟發和參考的意義。
王靜 ·藝術理論 ·27.2萬字
一個個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個人,被遺忘!鼎鼎大名,被追逐!怎么可能還有一群人???采取超越簡單的批判和頌揚立場,勇敢暴露自身的糾結和尷尬,以常人難以料及的大膽直面當代生活的真實焦慮。他們實驗不停,在在證成:邊緣人,牛氣得很!兩卷《藝術家·上》《藝術家·下》深描這群人:蔡國強、陳丹青、谷文達、黃銳、劉虹、劉建華、劉小東、羅中立、繆曉春、莫毅、木心、沈少民、石沖、宋冬、王廣義、王晉、王魯炎、夏小萬、徐冰、楊福東、尹秀珍、曾梵志、曾浩、展望、張大力、張洹……當代之重,我們不逃!
(美)巫鴻 ·藝術理論 ·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