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色:手藝里的中國色彩美學》是一本以中國傳統手藝人的工作以及他們的生活為內容的訪談錄以及關于他們手藝里的色彩美學的合集。全書由民藝研究者和獨立設計師聯袂打造,按照色系進行章節安排,在每個色系中,挑選了幾種有代表性的色彩。在這些色彩背后,是中國手藝人的歷史,或引人注目,或舉足輕重,或令人震驚。旨在解讀中國傳統色的源流和美學特征,讓傳統色彩走進日常生活,讓讀者讀懂中國傳統手藝的美學精髓與精神內核。
自然造物 張雨秋 ·藝術理論 ·6.7萬字
本書輯錄了作者研究青島藝術的諸多篇章,包含在青島演出的主要藝術形式、場所以及眾多藝術界名人與青島的淵源,梳理了青島諸多藝術門類的發展和流變,展示了老藝術家們為藝術獻身、為人民奉獻的崇高品德,是為人們保存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呂銘康 ·藝術理論 ·16.2萬字
本書以數字媒體藝術本科專業為研究對象,對北京市各高校進行數據分析和內容分析,總結各高校培養目標、人才定位、學科設置、課程體系等情況,從而分析出目前北京市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本科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思路。
馬永紅 景于 宮萬琳 ·藝術理論 ·15.4萬字
本套書是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新核心素養”系列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知識廣度,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蓋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讀本。
(加)查爾斯·塔利亞費羅 (英)朱利安·約翰遜等 ·藝術理論 ·32.2萬字
20世紀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國畫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中國畫脈絡錯綜,流派紛呈,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狀態,各個主要流派特點鮮明,或者持守正統,或者融合中西……本論文選在20世紀中國畫各主要流派的風格特點、傳承脈絡和代表人物等方面都有涉及,力圖從寫意和寫實兩個路向上對中國畫在這個時期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整體的考察和呈現。
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編 ·藝術理論 ·28萬字
本書共有264個配色主題,每個主題根據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和顏色來設定內容。講解時,每個主題列出9種顏色,并附有顏色名稱、RGB值、CMYK值,同時將這些顏色進行兩色、三色、五色搭配,應用到海報、插圖、LOGO等配色實踐中,組合出配色案例。
紅糖美學 ·藝術理論 ·7字
當代設計深入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對時代潮流和社會風尚具有重要影響。但在中國當代設計急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多問題,因此需要設計批評的聲音。《人道的棲居:中國當代設計批評》一書收錄了作者近十多年來的設計批評文章,從設計的人道觀、中道觀和有機觀立場出發,對中國當代設計的一些重要現象、問題和人展開了建設性的批評和討論。作者認為,設計批評必須是設計研究的一部分,這樣,設計批評才能真正變得成熟和理性。
周博 ·藝術理論 ·14.3萬字
本套書包含4本書:《秒懂文藝復興藝術》、《秒懂近代藝術》、《秒懂西方藝術》、《秒懂西方藝術史》。《秒懂文藝復興藝術》:文藝復興藝術入門指南,再現西方藝術史的黃金時代。快速明了14~16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運動。《秒懂近代藝術》:從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到野獸派、立體派,再到抽象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一次通曉11個重要流派,完整了解近代藝術風格的流變之路。《秒懂西方藝術》:500年的西方藝術中19個藝術流派的杰作精選。《秒懂西方藝術史》:一本書厘清西方藝術史的發展脈絡。
(日)山田五郎 宮下規久朗 ·藝術理論 ·20萬字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晉劇的著作,對晉劇的產生、傳播、班社、劇目、音樂、表演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書中深入挖掘了前人未涉及的問題,尤其是對晉劇的傳播以及近三十年來晉劇樂隊音樂的現代化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研究,以期對晉劇藝術遺產的保護工作貢獻一份力量。本書完整地闡述了各個時期作品的不同觀念,形成一個有效的多維視角的綜合研究。此外,本書附錄囊括了清道光以來的各個歷史階段600余個劇目,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高燕 ·藝術理論 ·12.9萬字
《名家美育課》系列是由北京大學教授朱良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悅笛傾力撰寫的美學普及讀物,目前共有四本,分別是《繪畫之美》《藝術之美》《生活之美》《自然之美》,涵蓋對傳統繪畫、藝術哲學、日常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美學解讀。《名家美育課》作為美學入門讀物,讓讀者在美學中感受歷史與文化,培養良好的審美與認知。
朱良志 劉悅笛 ·藝術理論 ·33.7萬字
隨著我國影視傳媒產業的迅猛發展和相關院校專業的開設,影視相關專業備受學子們的青睞。本書圍繞故事創作、劇本創作、面試總論、面試技巧、面試模擬題解析等幾方面內容進行展開,重點講述了故事的創作續寫編講、電影劇本創作改編、影視面試考試方式、面試前期心理準備、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訓練,再輔以文學常識類、藝術常識類、影視常識類面試模擬題力求向學生還原真實的藝考情境,在拓寬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的同時,訓練學生的備考與考場應變能力。本書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實用性的特點,適合作為影視類藝考生的自學參考書。
李軼天 ·藝術理論 ·17.3萬字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設計行業的底層邏輯正在發生劇烈變化。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美化類工作,可以憑借智能化的生成工具免費一鍵式生成。另一方面,很多設計需求仍然得不到真正的滿足,設計仍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設計究竟是什么?怎么定義一個好的設計?設計的價值應該怎么衡量?《設計,幾何》就是基于以上背景和問題展開的一系列思考和總結。
紀曉亮 ·藝術理論 ·11萬字
“湖山藝叢”是一套現當代藝術大家談思想和理論的叢書。這些藝術家不但在實踐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且勤于在學理層面深入探索,其思考多涉及各藝術門類的根本問題,所談所論極富洞見。各冊篇幅不長,但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堪稱藝術領域的“大家小書”。本書是呂鳳子對中國畫的思想體系、本質內涵、技法要求、民族特性等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與闡釋,對“中國畫究竟是如何一回事”作出了精辟而有創造性的論述,也厘清了中國畫發展中諸多有爭論的問題。
呂鳳子 ·藝術理論 ·2.5萬字
什么是藝術?藝術為什么對我們重要,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是本書在努力解答的問題。一部電影,一本小說,一首詩,一幅畫,一臺舞劇,一支歌,一首樂曲,它們有何共同之處?它們何以成為藝術?如果說這些千態百樣的被稱作藝術的東西果有某種同一性,那就是它的故事。本書教你該怎樣去欣賞藝術、怎樣看待哲學。面對一尊奇形怪狀的雕塑,你若感興趣去盯住它看,愿意用心去體驗它,興許你會突然恍有所悟。藝術讓我們做的,就是去關注它,去看懂它。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在向我們提出挑戰,看你是否獨具慧眼!看你能否看懂它!每當面對一幅現代派畫作,或是一尊街頭雕塑,我們常常一頭霧水,感慨自己不懂藝術。可據說,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小小藝術家,就像我們經常會像哲學家思考人生那樣,時不時地也會藝術一下;通過欣賞藝術,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了解自己。事實上,藝術與哲學的相似之處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加州大學哲學教授、古根海姆獎得主給藝術小白的美學課,暢銷書作家、神經學家奧利弗·薩克斯、哈佛大學哲學教授帕特南聯袂推薦!
(美)阿爾瓦·諾伊 ·藝術理論 ·18.6萬字
暢銷日本的找尋設計靈感之書,設計師不可錯過的靈感寶典,特別的靈感更能表達出好的設計,設計使工作與生活變得更高效
(日)嶋浩一郎 ·藝術理論 ·3.6萬字
本書整理了作曲家金砂關于中國民族歌劇的文論。他結合創作實際,對我國民族歌劇創作進行了總結和探究,并著文多篇。金砂之女劉爾瓔從眾多文論中整理出最具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八篇:《歌劇腳本與音樂》《論歌劇唱腔的特性》《歌劇唱腔的設計處理》《歌劇人物的性格刻劃和形象塑造》《歌劇音樂的戲劇性》《歌劇唱白的處理銜接》《民族歌劇宣敘調的寫作》《談談歌劇的音樂創作》,從腳本、唱腔、音樂等多個方面窺視中國民族歌劇創作的探索歷程,對當今的中國民族歌劇創作具有引領和啟發作用。
金砂 ·藝術理論 ·8.4萬字
本書立足于藝術和藝術學理論在新語境下的新發展,吸收國內外藝術實踐和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統地論述了藝術的本質、本源、功能和價值意義,探討了藝術活動、藝術起源、藝術的創造與生產、藝術作品、藝術傳達、藝術的接受與傳播、藝術的批評與闡釋等理論,初步建構起一個藝術學本體論研究的體系性構架。
陳旭光 ·藝術理論 ·38.1萬字
本書作為一部聚焦當代多姿多彩劇場形態演繹背后的歷史語境、哲學基礎和美學演變之專著,為我們勾勒了蹤跡可辨的“劇場變形記”。該書對這種新劇場形態,用“泛表演劇場”這一概念加以定義和闡釋。該書可作為了解當代國際劇場形態演變的指南書籍,值得一讀。
濮波 ·藝術理論 ·20.5萬字
法國有著悠久的戲劇傳統,又是電影誕生地。本書主要探討兩種藝術相互交融、互相借鑒、互相影響的過程。喜劇改編經歷不同發展階段,由最初的純粹錄制戲劇的舞臺表演,到三十年代盛行一時的“戲劇電影”,再到后來打破局限的自由改編,每一次發展和改變都會分別給兩種藝術帶來新的驚喜,且在審美理論層面豐富彼此。
史燁婷 ·藝術理論 ·9萬字
數字特效造型語言及其美學思維研究,主體是數字特效造型特征、語言風格、表現形式、美學價值。數字特效造型語言發展和創新趨勢為主要線索,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進而揭示數字特效造型語言與電影創新的內在關系。將數字特效從技術性提升到應用美學的研究高度,即從實際生產創作中凝練美學價值。在理論上重新定義電影數字特效的屬性,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數字特效造型語言及其美學思維研究,主體是數字特效造型特征、語言風格、表現形式、美學價值。數字特效造型語言發展和創新趨勢為主要線索,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進而揭示數字特效造型語言與電影創新的內在關系。將數字特效從技術性提升到應用美學的研究高度,即從實際生產創作中凝練美學價值。在理論上重新定義電影數字特效的屬性,探索數字特效重塑電影語言的可能性。
袁萱 ·藝術理論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