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江湖叢談》可謂一本不可多得的奇書。它是我國現存僅有的一部全面介紹江湖行當、行話和內幕的書。作者是已故評書大家連闊如。20世紀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筆名,在北平《時言報》發表長篇連載《江湖叢談》。1938年由時言報社結集出版,共三集。這本書除了介紹北平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變遷以及藝人小傳、藝人生活狀況外,還以大量的篇幅著重記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江湖行當的內幕以及危害社會的種種騙術,勸誡人們不要貪便宜上當受騙。
連闊如著 賈建國著 連麗如整理 ·民間藝術 ·37萬字
本書收錄了上至新石器時代馬家窯彩陶、商周時代青銅器上的紋樣,下至元、明、清時期及近現代瓷器、織物上的紋樣,共80種,近200張中國經典紋樣。這些紋樣包括獸面紋、花卉紋、動物紋等具象紋樣,還包括萬字紋、幾何紋等抽象紋樣。書中對每一種紋樣都進行了簡單介紹,并講解了其結構和應用。每一張紋樣圖都經過重新設計繪制,并拆分了單獨紋樣,提取了中國傳統色譜的色值,以方便讀者理解和使用。本書適合傳統文化愛好者、美術從業者及設計師等閱讀和參考。
黃清穗編著 ·民間藝術 ·2.7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皮影戲》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于丹 金開誠 王柬等 ·民間藝術 ·3.1萬字
扇子起源于我國的遠古時代,從考古資料推測,扇子的應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時代陶器出現之后,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扇子的種類和用途都在不斷地演變,扇文化也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折扇》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民間藝術 ·3.5萬字
據甲骨文記載,羌族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時代,被譽為“民族活化石”,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給羌族帶來了幾乎毀滅性的災難,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給這個歷史上本就災難深重的民族和勤勞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搶救羌族文化成為當務之急,保護和傳承羌族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歷史任務。本書集中介紹了羌族的音樂、舞蹈、刺繡與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況,羌族音樂,羌族舞蹈,羌族刺繡與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譜例分析。
胡郁青 ·民間藝術 ·6.1萬字
《泥人與面塑》書中介紹了我國傳統文化申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里的泥人與面塑,從二者的區別說起,詳細介紹了泥人與面塑的材料、產地、手工制作等幾個方面,還時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區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紹,讓讀者領略這些杰出者的風采
金開誠主編 ·民間藝術 ·3萬字
《長物志》是關于生活的藝術,集中國式審美樸、雅、幽之大成的書。全書共分12卷269小節,記載內容包括: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榻、器具、位置、衣飾、舟車、蔬果、香茗等,廣泛涉及衣、食、住、行、用、賞、鑒、藏各個領域,其中所宜所忌,所雅所俗,所是所非,所貴所賤,言簡意賅,皆有定語。“長物”本意指身外多余之物,但對于古代文人雅士來說,于內,寄托其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及品格意志;于外,則借以展其韻、才和情。文震亨所代表的這一脈美學,對于當代人營造宜居生活環境,及內修外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本版以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為底本,參考清代硯云書屋刻本、文淵閣本、民國商務印書館標點排印本及近現代陳植校注本等全新精校,邀請明代藝術史研究專家蔣暉全新注釋。收錄諸百科圖錄類書如宋龍大淵《古玉圖譜》、明項元汴《歷代名瓷圖譜》等的相關繪畫,并以文震亨曾祖文徵明為代表的書畫大家近百幅相關珍藏名畫,幫助讀者進入《長物志》的美學世界。首次附錄作者文震亨相關書畫、詩詞作品,個人年譜及家族人物譜,展現晚明文人雅士之風貌。
(明)文震亨著 (明)文徵明等圖 蔣暉校注 ·民間藝術 ·4.6萬字
宛華編著的這本《唐卡藝術全書》分別從雪域高原的珍寶、唐卡的制作方法、唐卡的收藏與鑒賞、唐卡中的佛教基本觀、唐卡中的歷史傳說、藏傳佛教中的祖師、唐卡中的諸尊、唐卡中的曼荼羅、唐卡中的建筑物、唐卡中的藏醫藥等lO個方面介紹唐卡藝術及其承載的文化。本書首先介紹唐卡的基礎知識、制作方法及鑒賞知識,讓讀者對唐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然后按照唐卡的不同題材內容,分列唐卡中所描繪的佛教基本觀、歷史傳說、各派祖師、神佛諸尊、曼荼羅、建筑物和藏醫藥等內容,精選數百幅精美的唐卡作品,逐一詳細分析和解說,讓讀者對唐卡有一個全面而理性的認識。
宛華 ·民間藝術 ·14萬字
《工藝之道》是柳宗悅最早的關于工藝性質的論文集。在本書中,他一反潮流地引導大眾關注日常器物的健康之美、樸素之美,論證器具的實用價值與服務精神是其美學的核心,而優秀的器物源自匠人的無心,而非藝術家一時靈光之產物。為生動闡釋自己的藝術理念,在本書最后,柳宗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一一評述了自己所鐘愛的工藝品,從工藝家與美學家的角度對其美學價值細細道來,極富洞見。日本至今仍保留著鮮明的民族傳統與手工技藝,柳宗悅先生功不可沒。他在《工藝之道》中提出的藝術理念歷久彌新,深刻影響著日本當代的設計美學。
(日)柳宗悅 ·民間藝術 ·13.3萬字
這本書記錄的人物,或許將是日本最后一批傳統手工藝者,他們和他們的祖輩千百年來取法自然,用樹皮、藤條、篠竹等天賜之物編織布匹、打造工具、維持生活,由于工業化和全球化的沖擊,這些精巧的手工技術瀕臨滅絕,匠人們依靠雙手世代傳承的寶貴記憶也終將無處安放,著名作家鹽野米松二十余年來走遍日本,傾聽和記錄下了不同業種的匠人們的生活,本書選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藝人的訪談,系統而忠實地呈現了他們不為人知的處境和精細美妙的作品。
(日)鹽野米松 ·民間藝術 ·11.3萬字
在機器生產大行其道的今天,為何我們仍需要手工藝?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堅信手工制品承載了人的心智,有機械制品難以模仿的美學。本書是柳宗悅歷時二十載,踏遍日本國土考察各地手工藝后留下的一份珍貴手稿,以平實的語言,佐以手繪插圖,詳實地介紹了日本豐富的手工藝,堪稱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紀日本手工藝百科全書。
(日)柳宗悅 ·民間藝術 ·7.7萬字
本書對宋、明兩段時期的家具做了具體形制分析與風格研究,并附以大量實物圖片與典籍資料。宋代家具深入借鑒中國傳統建筑的木架結構造的營造方式,對家具的形制、榫卯結構做出了調整和創新,從而構成較為完整的框架和梁架家具結構體系。明式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礎上實現了榫卯結構的合理化、制作的精細化,家具品種完備,制作工藝達到了歷史高水平。本書通過文物實例和傳世畫作中描繪的家具,進行深入的解析,從而對宋代家具的演進和明代家具的繼承和創新做具體形制與風格的研究。
陳乃明 ·民間藝術 ·10.5萬字
本書作者將從事明式家具交易數十年間過手的數千件家具進行整理,這些家具基本涵蓋了江南明式家具的大部分種類,從中挑選出家具120件,小件57件,書中對每一件家具的產地,制作工藝、年份及皮殼、包漿做出分析與論述,家具的材質基本上是櫸木、柏木、楠木、也有少量幾件杉木、竹制與黃花梨家具,所呈現的家具基本保留了原始皮殼,原始狀態。這些家具大多出自江南,材質不限,年代以明清為主,其中不乏精品佳作。書內對每件家具都附有細節描述和心得體會,對于明式家具的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學習研究江南明式家具不可多得的工具書。
陳乃明 ·民間藝術 ·7.3萬字
這是一本匯集了兩千余種鳥類各種姿態的裝飾圖案書,是在對各種鳥類的自然生態規律、運動姿態和神情氣韻充分了解及研究的基礎上,運用黑白裝飾的語言,充分發揮點、線、面和黑、白、灰而構成的精美圖案書。書中既有古樸、粗獷、渾厚的表現,又有精致、靈巧或雅拙的刻畫;既有單純、隨意的描寫,又有繁縟、周密的雕琢;并且包容了從傳統到現代、從中國到世界各國的裝飾設計方法。主要介紹了鳥類圖案的歷史演變、鳥的分類、中國傳統圖案中的鳥類紋樣、中國民間藝術中的鳥類紋樣、中國鳥圖案的吉祥觀念、外國圖案中的鳥類紋樣、近現代設計中鳥類圖案的運用、鳥圖案構成的形成特點、鳥圖案的節奏韻律法則。中國的鳥類圖案裝飾藝術,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改進,在造型和紋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
劉曉霞 賈榮林編繪 ·民間藝術 ·1萬字
本書通過漢畫像藝術,來探討漢代民俗生活的世俗畫卷,看看二千年前的中國人是如何生活、生產、交往、娛樂、飲食的,以此來探討漢代人對宇宙、時空、生死、神鬼、仙妖等的民俗觀念。
朱存明等 ·民間藝術 ·31.2萬字
本書收編了中國杰出的民間剪紙藝術家宋文鐸先生近百幅剪紙精品,并配有專家撰寫的序和評介文章。宋文鐸先生的剪紙作品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寓意深刻、手法多樣,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發展導向。本書不僅適合文化、科研單位收藏、研究,而且可供剪紙愛好者參考和鑒賞。
宋文鐸 ·民間藝術 ·4.8萬字
馬未都作序,北野武推薦,日本采寫第一人鹽野米松作品,凝聚一千三百年木構建筑智慧精華,三代宮殿木匠半個世紀的技藝傳承,暢銷日本二十余年,中文版獨家增補鵤工舍現狀。本書是著名作家鹽野米松,對日本師徒三代宮殿木匠持續十年的采訪筆錄,分為天、地、人三卷。日本最后的宮殿大木匠西岡常一全心投入古建的一生,其唯一繼承人小川三夫創建要讓木匠吃飽飯的“鵤工舍”的歷程,二十個年輕學徒讓手藝長進體內的成長故事,天地人三卷不僅呈現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與匠人之魂,而且紀錄片式地講述了一門古老技藝在現代的傳承。
(日)鹽野米松等 ·民間藝術 ·24萬字
世間優美清凈之物,莫過于花。中式花道守藝人吳永剛虔誠侍花十余載,足跡遍訪大江南北,采擷四時草木,經歷了每個階段的瓶頸與自我突破后,如今再度續寫中式古典插花的生動氣韻。如果說首版書的作品更多的是追求造型與形態,那么本書的作品便更傳遞出古典藝術背后所承載的美學與理念。作者用研習多年悟出的插花理念創作出的作品,所呈現的一面觀特點,侍花三心、三法、四字訣、五勢等,能喚醒愛花人對古典藝術更多的感悟與思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草木四時有序,這是生命的一種輪回。作者采擷山野花草,應用活脫的草木之靈,用淡雅素簡的一兩條花枝進行創作,在樸拙的意境中傳遞出四季的低語,姿韻盡展,充滿禪意。好花配美器,本書每一幅作品都有對花和器皿及匠人的介紹:古法琉璃、龍泉青瓷、汝窯花器……文人器物與植物恰到好處地融匯,再與傳統文人空間、當代清隱山房、新中式空間等交相呼應,營構出清幽淡遠的意境。草木閑心歲月長,本書將引領愛花、侍花人將古典插花藝術深植于靈魂深處,隨歲月潛移默化、生根發芽,在與花草的對話中,治愈和撫慰身心,把無限的美與愛置入有限的生命。
吳永剛 ·民間藝術 ·1.4萬字
高玉琮主編的《搭檔》匯聚了相聲藝術誕生以來在觀眾群眾知名度高、口碑好的二十三對相聲搭檔,從演員自身、相聲研究者以及名家后代等多種視角,一一講述和審視這些成功的相聲搭檔之間的關系。對對口相聲這一藝術門類來說,二人搭檔是必要的演出形式,更是互相合作、相得益彰的基石。由于相聲藝術相對自由的表演形式,成功的相聲搭檔之間的關系可謂多種多樣,書中對每位搭檔的藝術特色進行了細致分析與總結。同時書中還展現了相聲演員們為維系合作關系所付出的努力,講述了許多或有趣或動人的故事,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互相合作的一面,也是任何時候、任何行業都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品格。
高玉琮主編 ·民間藝術 ·10.3萬字
本書為作者新著,集一組民間工藝札記,具有相當深度和廣度,涉及面廣泛,其中所論,不少是首次的發現和表述,計有《核雕記》、《紙物記》、《煙火記》、《爆竹記》、《紙鳶記》、《泥人記》、《捏相記》、《傀儡記》、《辰牌記》、《摺扇記》、《竹刻記》、《紙馬記》、《門神記》、《金磚記》、《磚雕記》、《蘇繡記》十六篇,前有引言,后有后記。
王稼句 ·民間藝術 ·1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